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冠脉综合征 (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 ,急性心肌梗死 )主要的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 ,继发血栓形成。最近研究表明 ,炎症反应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本研究测定了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浆中白介素 -6(IL -6)及C反应蛋白 (CRP)浓度 ,探讨炎症反应在不稳定型心绞痛发展中的作用。1 资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①不稳定型心绞痛 (UA)组 :1 5例均为住院病人 ,全部符合WHO心绞痛分型标准。②慢性稳定型心绞痛 (CSA)组 :1 7例为住院病人及部分门诊病人 ,均有典型心绞痛临床表现及心电图依据。所有入选病例均排除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炎症反应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测定不稳定型心绞痛56例,正常对照组43例的血清C反应蛋白的水平(CRP),并按血清C反应蛋白的水平将5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者分成2组:CRP高水平组(CRP>3mg/ml,n=31例),CRP的低水平组(CRP<3mg/ml,n=24),并对2组病人进行追踪观察6个月;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水平明显较对照组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CRP高水平组急性心脏事件(心肌梗死、血管重建术,心功能不全)的发生率明显高于CRP低水平组,且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与炎症反应有关,急性心脏事件与炎症反应增强有关,C反应蛋白对预测不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慢性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白细胞介素-6(IL-6)是炎症反应的中枢调节因子,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是炎症反应的敏感指标。本实验旨在检测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辛伐他汀干预治疗前后血清IL-6及hs-CRP水平的变化,并讨论他汀类药物治疗UA的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4.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沈彬  吴宗贵 《上海医学》2004,27(4):234-236
目的 评估超敏C反应蛋白 (hs CRP)在不稳定型心绞痛 (UA)患者中的血清水平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测定 112例UA患者 (UA组 )入院时及出院时、80例正常对照者 (C组 )入院时血清hs CRP水平 ,并按危险度高低将UA患者分为BraunwaldⅠ、Ⅱ、Ⅲ级 ,观察相应hs CRP水平及治疗后各级患者hs CRP变化情况 ,随访 6个月 ,观察治疗后有不同hs CRP变化趋势的患者间心脏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UA组患者入院时及出院时的hs CRP水平分别为 (7.96± 2 .31)及 (7.0 6± 2 .0 5 )mg/L ,均显著高于C组的(1.14± 1.0 2 )mg/L(P <0 .0 1) ;随危险度增加 ,BraunwaldⅠ、Ⅱ、Ⅲ级患者的hs CRP相应增高 ,分别为 (3.84± 2 .15 )、(8.2 3± 2 .4 6 )和 (11.18± 4 .39)mg/L ,出院时分别降至 (3.6 6± 2 .6 1)、(7.33± 3.16 )和 (9.2 4±4 .14 )mg/L ;出院时hs CRP下降明显 (≥ 0 .5mg/L) 76例 ,下降不明显 36例 ,6个月内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 17.1%、38.9% ,两者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UA患者hs CRP水平明显增高 ,并随危险度分级增加而增加。抗炎治疗效果不佳、hs CRP水平无明显下降的患者 6个月内发生心脏事件的危险性增高。  相似文献   

5.
目前认为 ,急性冠脉综合征 (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 ,急性心肌梗塞 )主要的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 ,继发血栓形成。然而最近研究表明 ,炎症反应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测定了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浆中IL - 6及CRP浓度 ,旨在探讨炎症反应在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生发展中的作用。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1)不稳定型心绞痛 (UA)组 :15例均为住院病人全部符合WHO心绞痛分型标准。 (2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 (CSA)组 :17例为住院病人及部分门诊病人 ,均有典型心绞痛临床表现及心电图依据。所有入选病例均排…  相似文献   

6.
李文晞 《广东医学》2002,23(5):495-496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降脂治疗后血清C -反应蛋白 (CRP)和白细胞介素 6(IL -6)活性的变化。方法 比较 1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用脂必妥治疗前、治疗 4周后血清CRP、IL -6活性水平的变化。结果 ①总胆固醇 (TC)从 (6 5 2± 1 48)mmol/L降至 (5 2 9± 1 0 8)mmol/L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从 (4 2 9± 1 2 6)mmol/L降至(2 2 3± 0 87)mmol/L(P <0 0 1)、甘油三酯 (TG)从 (3 62± 0 2 6)mmol/L降至 (2 12± 0 3 7)mmol/L(P <0 0 5 )。②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降脂治疗前血清CRP ,IL -6活性明显高于正常人组 (P <0 0 1)。③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降脂治疗后CRP从(10 5 6± 1 2 3 )mg/L降至 (8 2 4± 0 87)mg/L ;IL -6从 (11 2± 3 60 )pg/ml降至 (8 2 4± 3 80 )pg/ml ,(P <0 0 1)。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前CRP和IL -6无直线相关性 (r =0 18、P >0 0 5 )。结论 降脂治疗可以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炎症因子CRP ,IL -6活性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C反应蛋白(CRP)升高在不稳定心绞痛(UAP)患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对106例不稳定心绞痛患中C反应蛋白升高(27例)与正常(79例)一年随访比较,观察患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结果:C反应蛋白升高心脏事件的权重发生率为35.02%,正常心脏事件的权重发生率为9.45%,有显差异(P<0.05)。结论:CRP升高是UAP患一年内心脏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前研究表明冠心病 (CHD)的发生与持续存在的炎症刺激有一定关系 ,炎症反应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 (AS)的发生和发展[1] ,本文通过测量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患者治疗前及不同剂量的阿斯匹林治疗后炎症蛋白CRP的浓度变化 ,以了解UAP与炎症反应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1 对象与方法1.1对象 本组病例采集我院 1996年 12月— 2 0 0 0年 12月收治的患者。依据 1979年WHO临床命名及诊断标准而诊断的UAP患者 43例 ,其中初发型 5例 ,男 4例 ,女 1例 ,年龄42~ 6 9岁 ,平均 5 7.1岁 ,恶化型心绞痛 17例 ,男 9例 ,女 8例 ,年龄 39~ …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纤维蛋白原(FIB)等的影响.方法选择UAP患者60例,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常规给药,辛伐他汀组在此基础上加服辛伐他汀20 mg,每晚1次,疗程8周.结果治疗后辛伐他汀组血清中CRP、IL-6、FIB浓度明显降低,和对照组相比P<0.05,有显著性差异,并且与降脂作用无关.结论辛伐他汀除降脂作用外,具有抗炎、抗血栓形成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戴晓燕  阳志勇  刘彦风 《医学综述》2012,18(11):1778-1780
目的研究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小板参数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伴焦虑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UAP的患者96例,通过Zung焦虑自评量表问卷调查分为轻度焦虑障碍组(50~70分)、重度障碍组(70分以上)和对照组(无焦虑)。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患者血清中hs-CRP的水平,采集所有患者静脉血并用COULTER-750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参数,并统计三组患者的年住院次数及年住院天数。结果三组患者hs-CRP、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年住院次数和年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s-CRP的浓度与UAP患者的焦虑相关,可作为临床U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UAP患者随着焦虑的程度变化可能加速MPV增大和活化过程,其可能与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C反应蛋白(CRP)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前后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介入治疗(PCI)患者50例(PCI组)及稳定型心绞痛未行PCI患者45例(非PCI组),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患者60例(正常组),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术前1d、术后2d、术后4周血清CRP并进行比较。结果(1)术前比较:PCI组和非PCI组无差异(P〉0.05);PCI组、非PCI组分别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2)非PCI组以及正常组术后2d、术后4周较术前无差异(P〉0.05);PCI组术后2d、术后4周较术前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CRP水平升高与冠心病密切相关,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类药物联合应用明显减轻炎症反应;介入治疗可以加剧局部炎症反应,但随着血管开通,药物联合应用,炎症反应逐步减弱。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CRP)和D-二聚体(DD) 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46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8例,对照组40例,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的浓度.结果:UAP组CRP、DD含量均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并有显著性差异(P<0.05).SAP组与对...  相似文献   

13.
尚伟民  马敏芳 《中原医刊》2007,34(24):79-80
目的探讨洛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随机分为两组:A组给予常规治疗+洛伐他汀治疗,B组给予常规治疗。采用散射光比浊法测定两组患者入院时及药物治疗2周时的血浆CRP水平,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A组患者血浆CRP水平在用药后2周均明显低于B组(P〈0.05)。A组患者血浆CRP水平在用药后2周与用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血浆LDL-C水平在用药后2周与用药前相比,差有统计学意义异(P〈0.05)。结论洛伐他汀在降低UA患者血脂的同时,具有抗炎症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C反应蛋白(CRP)预测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患预后的价值。方法:测定4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4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和32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血清CRP含量。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患血清CRP含量较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升高(分别为P〈0.01,P〈0.01),急性心肌梗塞组CRP升高最显。在不稳定型处于CRP含量较高水平,不稳定型心绞痛组CRP与左室射血分数无关,与急  相似文献   

15.
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血清IL—6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丹红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丹红治疗组。对照组(n=50)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n=50)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2周。结果:丹红治疗组治疗2周后Hs-CRP及Hcy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有所下降(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可明显降低Hs-CRP及Hcy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丹红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丹红治疗组。对照组(n=50)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n=50)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2周。结果:丹红治疗组治疗2周后Hs-CRP及Hcy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有所下降(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可明显降低Hs-cRP及Hcy水平。  相似文献   

18.
苏丽霞 《中外医疗》2008,27(21):170-170
目的 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与cTnI、IL-6、CK-MB的相关性.方法 IL-6采用双抗体央心ELISA,cTnI采用双抗体央心ELISA,CK-MB采用免疫抑制法,得出各组结果.结果 CK-MB对照组中无一例超过参考值上限,UAP组中有4例超过上限.UAP组22例cTnI阳性者中,有4例在入院一周内发生AMI,其中1例病情严重,经溶栓治疗后脱险,心肌梗死发生率为18.2%,4例阴性者中无一例在相同时间内发生AMI.结论 cTnl、IL-6在UAP患者中是更敏感指标,在UAP患者的早期诊断和颓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C反应蛋白(CRP)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的变化,并探讨CRP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PCI患者52例(PCI组)及同期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患者50例(正常组),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术前1天、术后2天、术后4周血清CRP。结果:PCI组术前1天、术后2天、术后4周血清CRP分别为5.78±2.63mg/L、8.09±3.24mg/L和2.89±1.32mg/L;正常组术前1天、术后2天、术后4周血清CRP分别为1.52±0.73mg/L、1.54±0.69mg/L和1.51±0.80mg/L。两组术前血清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术后2天、术后4周血清CRP水平较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组术后2天血清CRP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血清CRP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P水平升高与冠心病密切相关,介入治疗加剧了局部炎症反应,随着血管开通,他汀类药物的应用,炎症反应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6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CRP水平,均于入院后晨起空腹采集静脉血测定,同时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自入院起30d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RP水平为(18.26±3.61)mg/L,对照组为(4.05±1.13)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RP水平显著下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RP正常者主要心脏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04%,CRP升高者主要心脏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与急性炎性反应有关,CRP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近期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