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对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围术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IABP辅助患者院内死亡的高危因素。方法入选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阜外医院单纯CABG使用IABP辅助发生院内死亡及生存出院的患者临资料,比较死亡与存活患者入院一般情况、术前合并症、术中及术后情况、IABP辅助情况等临床特点,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8年间阜外医院单纯CABG共15 764例,围术期IABP植入共313(0.21%)例,院内死亡44例,死亡率为14.06%。IABP相关并发症总体发生率为2.56%,无IABP相关死亡。IABP应用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显示高龄(年龄65岁)[OR=2.32,95%可信区间(95%CI):1.096~4.923,P=0.047]、住院时间长(OR=0.941,95%CI:0.873~0.970,P0.001)、呼吸机时间长(OR=1.02,95%CI:1.068~1.451,P=0.041)、并发症(OR=26.929,95%CI:1.240~15.196,P0.001)、同时行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OR=5.661,95%CI:9.943~72.93,P0.001)为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IABP是高危CABG患者有效、安全的机械循环辅助装置,IABP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低。CABG围术期IABP应用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高龄、呼吸机时间及住院时间长、并发症的出现以及同时行ECMO辅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伴轻度左心功能不全患者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围术期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早中期结果,为其围术期应用IABP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5月至2014年7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接受CABG的CAD伴轻度左心功能不全患者。按围术期是否应用IABP分为IABP组和非IABP组。比较两组术前左心功能、欧洲心脏手术风险评估系统(Euro SCOREⅡ)预测死亡率与在院死亡率。对在院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及术后近远期生存率和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s)免除率。结果共有480例患者纳入研究,IABP组44例,非IABP组436例。IABP组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非IABP组,Euro SCOREⅡ预测死亡率高于非IABP组。术后两组在院死亡率无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ABP植入、近期心肌梗死、术前危急状态、重症监护室(ICU)天数、术后室颤是在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两组患者中期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IABP组MACCEs发生率随着时间推移逐渐高于非IABP组。结论围术期应用IABP、近期心肌梗死、术前危急状态、术后室性心律失常、ICU天数为接受CABG的CAD伴轻度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在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围术期应用IABP是降低在院死亡率保护因素,达到应用指征时积极应用能取得良好的近中期效果,但其积极应用同时增加了患者气管插管时间、ICU天数和近中期MACCEs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与体外膜肺氧合(ECMO)联合应用救治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经验。方法1例心源性休克患者经药物治疗和IABP辅助无效;经另一侧股动脉、股静脉插管建立ECMO辅助。在ECMO转流过程中同时联合使用IABP辅助。结果在IABP与ECMO联合辅助33h时后逐渐降低ECMO流量,IABP辅助参数不变;辅助到34h时ECMO流量减至0.3L/min,患者各项生命指标稳定,停ECMO;IABP继续辅助127h后撤除;13d后患者康复出院。结论危重患者在IABP辅助无效时应及时安装ECMO;联合应用ECMO可以提供有效的心肺功能支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体外膜肺氧合(ECMO)与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辅助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2008年住院的54例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其中23例行ECMO辅助,31例行LABP辅助,观察ECMO和IABP辅助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以及行PCI治疗的情况.结果 心脏指数,心排出量在ECMo辅助后明显增加,高于IABP辅助下的心脏指数和心排出量增加量,P<0.05.ECMO对患者动脉血压的改营作用也明显优于IABP(P<0.05).结论 与IABP相比,ECMO能更好地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为患者进行PCI提供了必备的前提条件,有望提高危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对行心脏术后难治性心源性休克外周体外膜肺氧合(ECMO)循环辅助患者大脑血流量(CBF)的影响。方法选取北京安贞医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间10例冠脉搭桥术后心源性休克接受静脉-动脉(V-A)ECMO联合IABP辅助治疗患者,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测定开/关(暂停15 min)IABP情况下大脑中动脉血流流速,评估CBF变化。根据脉压大小将CBF数据分为两组(脉压10 mm Hg为P组和脉压≤10 mm Hg为N组)。结果所有患者成功脱离ECMO辅助,其中6例存活出院(60.0%)。ECMO联合IABP辅助时大脑CBF为(240.30±73.03)ml/min,暂停IABP单独ECMO辅助时CBF为(239.75±74.24)ml/min,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894)。N组中与单独ECMO辅助大脑血流量(246.56±91.19)ml/min相比较,ECMO联合IABP辅助时CBF较低(229.50±90.32)ml/min,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P组中与单独ECMO辅助相比较,ECMO联合IABP辅助时CBF较高[(256.23±77.62)ml/min vs(238.91±42.16)ml/min],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结论 ECMO联合IABP辅助,心脏功能状态决定IABP对大脑血流量影响。心肌顿抑时IABP减少CBF,心脏功能有所恢复情况下,联合IABP治疗可明显增加CBF。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总结我院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治疗6例的临床结果和经验。方法2008年12月至2009年8月,6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1~78岁。6例全部为心血管外科手术患者,ECMO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心功能不全,其中1例急性左心衰,1例不能脱离体外循环(ECC)。其中3例瓣膜置换术、2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1例Bentall加CABG术。ECMO均在手术室置入,其中3例为CABG术前或ECC开始前置入,3例ECC后转为ECMO辅助。6例均为右侧股动、静脉插管的V-AECMO,耗材为Medtronic公司肝素涂抹ECMO系统,流量2.5~4.4L/min,辅助期间肝素用量0~32u/(kg.h),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维持105~209s。结果辅助时间48.5~92h。4例成功脱离ECMO辅助,其中3例康复出院,1例死于术后并发症;2例不能脱离ECMO。并发症包括出血(4例)、DIC(1例)、股动脉插管脱位(1例)、心包填塞(1例)、肉眼血红蛋白尿(2例)、膜肺内血栓形成(5例)、泵头内血栓(2例)、膜肺血浆渗漏(2例)。转流中更换膜肺2例。结论ECMO是一种有效的心肺功能支持手段,根据病情可以灵活选择置入时机。ECMO管理及外科操作至关重要,在防治出血与抗凝管理两者间很难掌握平衡尺度,出血风险高于血栓形成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成人心脏术后心功能不全采用周围血管插管,行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支持(V-A ECMO)发生肢体并发症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防治方法.方法 收集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自2004年12月至2009年12月成人心脏术后发生心功能不全采用周围血管插管(腋或者股动脉-股静脉)行V-A ECMO辅助,发生肢体并发症病例相关资料,...  相似文献   

8.
程周  廖小卒  解小丽  李斌飞  张志刚 《吉林医学》2011,32(22):4555-4557
目的:总结对合并有巨大左心室心脏手术术后出现心功能不全者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治疗的效果,与应用该技术的经验。方法:对30例合并巨大左心室心脏手术术后出现心功能不全患者经行EC-MO治疗,采用股静脉-动脉模式辅助。结果:运用ECMO治疗时间为(92.2±12.9)h,25例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治疗后左室大小(57.6±4.19)mm,射血分数(EF)0.55±0.03.射血分数/体表面积(EF/S)0.34±0.04.三者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最终20例康复出院,3例脱机后死于感染,2例脱机后死于多器官的并发症,5例无法脱机。结论:合并巨大左心室心脏手术风险大,死亡率高,易出现术后严重的心功能不全,行ECOM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是一种有效的心脏辅助方法。但需掌握好使用ECMO的时机,做好转流期间的管理,才能够提高ECMO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围术期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应用的临床经验。方法分析10例CABG围术期行IABP患者的临床资料、放置时间及预后。结果8例患者痊愈出院;1例发生下肢动脉血栓并发症;1例住院死亡,主要死亡原因为低心排综合征。结论IABP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循环辅助手段,心功能差的高危CABG患者应及时放置IABP。  相似文献   

10.
冠脉搭桥术后主动脉球囊反搏应用11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脉搭桥术(CABG)后合并低心排(射血分数(EF)<0.30)或脱离体外循环机困难者,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IABP)可提高冠脉灌注压,降低左心后负荷,改善心功能[1].2002年6月至2004年6月,共收治11例CABG围手术期应用IABP患者,现将术后监护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二尖瓣环位移斑点组织追踪技术(TMAD)在体外膜氧合(ECMO)辅助下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TAVI)治疗重症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2019年9月—2021年3月在河南省胸科医院ECMO辅助下行TAVI手术的16例左室射血分数(LVEF)<25%重症AS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统计分析该组患者TAVI治疗前、ECMO撤除后即刻、术后1个月斑点组织追踪参数[二尖瓣环平均位移(TMADmid)、二尖瓣环平均位移率(TMADmid%)、整体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GLS)]及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每搏输出量(SV)]的变化,分析斑点组织追踪技术对ECMO辅助下TAVI术后疗效的评价价值。  结果  本组患者TAVI术前、ECMO撤除后即刻、术后1个月斑点组织追踪参数TMADmid[(3.2±1.3)mm,(6.9±1.3)mm, (11.2±2.5)mm]、TMADmid%[(3.5±2.6)%,(7.0±3.8)%, (10.1±2.1)%]和GLS[(5.9±3.5)%,(8.9±2.7)%, (13.2±3.9)%]逐渐增高,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术后1个月LVEF[(42.2±5.3)%]较术前[(22.2±5.5)%]及ECMO撤除后即刻[(23.8±2.5)%]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与术前LVEF相比,ECMO撤除后即刻LVEF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MADmid、TMADmid%与GLS呈正相关关系(r=0.499、0.586,均P < 0.05)。  结论  二尖瓣斑点组织追踪技术可作为评价AS患者TAVI诊疗效果的敏感参考指标,ECMO辅助下TAVI治疗重症AS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心脏瓣膜病合并肺动脉高压行瓣膜手术的疗效,分析影响其手术疗效的因素。方法采用手术前后肺动脉收缩压(PAS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等作为疗效观察指标,评价不同年龄、性别、心功能分级及术前PASP等级患者的疗效。结果年龄〉60岁组患者的术后PASP变化值[(25.86±4.27)mm Hg]及LVEF变化值[(2.64±1.62)%]均低于年龄≤60岁组患者[(28.37±3.53)mm Hg,(3.71±1.95)%],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3.33%)及死亡率(13.33%)均高于年龄≤60岁组(12.50%,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的各项疗效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心功能等级的升高,术后PASP值逐渐升高,LVEF值逐渐降低,并且并发症及死亡率也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PASP越高,术后PASP值及LVEF值变化越大(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越高(P〈0.05)。结论心脏瓣膜病合并肺动脉高压行瓣膜手术治疗的疗效与年龄有关,而与性别无关;心功能越差,术后的整体疗效越差;术前的PASP水平越高,疗效越差,应对其高危因素加以注意和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胸椎旁神经阻滞对冠脉搭桥术患者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8月—2021年8月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择期行冠脉搭桥手术的患者5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麻组(P组)和常规全麻组(G组),每组25例.记录2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插管前(T1)、插管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分析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合并中重度功能性二尖瓣反流患者行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CABG联合二尖瓣置换术(MVR)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6月—2018年4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诊治的老年冠心病合并中重度功能性二尖瓣反流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CABG组和CABG+MVR组,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年检查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二尖瓣反流面积,评估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情况,并记录患者住院时间、ICU时间、体外循环时间等手术指标。结果 CABG+MVR组术中体外循环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及术后ICU时间与CABG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BG+MVR组时间较长;IABP使用比例、住院时间和围手术期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较术前: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二尖瓣反流面积减小,左室射血分数增加,NYHA心功能分级明显改善(P?<0.05)。结论 老年冠心病合并中重度功能性二尖瓣反流患者行CABG+MVR手术可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具有临床疗效佳、安全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体外膜氧合(ECMO)联合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治疗过程中患者低氧血症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式,提高临床医生对ECMO联合IABP治疗过程中低氧血症的处理、鉴别及分析能力。 方法 收集1例采用ECMO和IABP支持治疗心源性休克伴发低氧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低氧血症的原因和治疗方式,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结果 患者,男性,48岁,因阵发性心前区疼痛1 d,加重4 h入院。住院后1 h行冠脉造影,见前降支近段闭塞,给予前降支支架植入。患者术中血压92/60 mmHg,心率110 min-1,安装IABP(1∶1反搏)。患者术后第2天出现心力衰竭,常规强心和利尿治疗后症状不缓解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CU)行ECMO支持治疗。ECMO支持第2天,突然出现呼吸和循环症状加重(心率上升至150~160 min-1,血压下降至98/79 mmHg,呼吸频率上升至35 min-1),经皮脉氧饱和度(SpO2)下降至89%。床旁超声检查,心脏心室壁搏动弱,左心室饱满。经排查后考虑为膜肺水肿和IABP反搏频率过高所致。调整机械通气设置提高氧合状态,同时将ECMO气流量调整至10 L·min-1,膜肺排气孔排出大量水滴;将IABP反搏频率设置为1∶2后患者病情明显缓解,最后成功撤除ECMO和IABP,患者康复出院。 结论 辅助设备的无报警故障和设置不当可导致设备支持力度下降、患者病情加重;发生问题时应优先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迅速排查辅助设备的故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非透析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肺动脉压变化及其与心脏形态、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新诊断非透析CKD患者397例(CKD组),同期健康体检者51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肺动脉压(PAP)、血浆脑钠肽(BNP)及左房内径(LA)、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质量指数(LVMI)等参数的差异,探讨非透析CKD患者肺动脉压变化及其与心脏形态、功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非透析CKD组肺动脉压明显高于对照组[(33.13±9.00)mm Hg比(29.43±3.71)mm Hg,P〈0.01],CKD组总的肺动脉高压发生率为18.9%。CKD(4~5期)组肺动脉压较CKD(1~3期)组显著增高[(35.90±9.34)mm Hg比(32.08±8.62)mm Hg,P〈0.01)],肺动脉高压发生率明显升高(21.60%比13.47%,P〈0.01)。与对照组比较,CKD组BNP的自然对数值(lnBNP)[(3.59±1.63)pg/mL比(2.88±1.51)pg/mL,P〈0.01]、LA[(40.42±6.77)mm比(36.75±4.94)mm,P〈0.01)]、左室后壁厚度(LVPW)[(9.55±1.96)mm比(8.54±0.88)mm,P〈0.01)]、IVST[(9.76±1.75)mm比(8.71±0.90)mm,P〈0.01)]、LVMI[(105.61±36.47)g/m2比(87.41±17.08)g/m2,P〈0.01)]均显著升高。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PAP与肾小球滤过率(GFR)呈负相关(r=-0.461,P〈0.01),与LA(r=0.491,P〈0.01)、LVPW(r=0.298,P〈0.01)、IVST(r=0.613,P〈0.01)、lnBNP(r=0.536,P〈0.01)、LVMI(r=0.382,P〈0.01)呈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VMI和lnBNP是PAP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回归方程为:y=16.447+0.105x1+1.724x2(F=23.482,P=0.000),y代表PAP(mm Hg),x1为LVMI(g/m2),x2为lnBNP(pg/mL)。结论非透析CKD患者普遍存在肺动脉高压,并随肾功能恶化而加剧。肺动脉压与lnBNP、LVMI、LA、LVPW、IVST等心脏功能和形态指标有关,lnBNP和LVMI是影响肺动脉压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并探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IH )联合富马酸比索洛尔(BIS )对青年高血压的治疗价值。方法选择自2012年9月至2015年2月在该院治疗的青年高血压患者96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将9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IH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BIS治疗。治疗前、后监测两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E峰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在治疗后根据血压改善情况对综合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SBP、DBP、HR、LVEDD、E峰和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BP、DBP和HR分别为(116.4±11.8)mm Hg、(85.3±6.7)mm Hg和(65.2±7.1)次/分,对照组为(132.8±14.6)mm Hg、(96.3±6.2)mm Hg和(75.2±8.1)次/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VEDD明显低于对照组,而E峰和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46/4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36/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H联合BIS治疗能明显改善青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疗效显著,是青年高血压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吸入伊洛前列素对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患者血液动力学和氧动力学的即刻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18例确诊的CTEPH患者置入右心导管,测定基线和吸入伊洛前列素20μg后即刻血液动力学和氧动力学参数并进行比较.结果 吸入伊洛前列素后,CTEPH患者肺动脉平均压从(53±11)下降到(47±14)mm Hg(1 mm Hg=0.133 kPa,P<0.01),右心房压从(10±6)下降到(7±6)mm Hg(P<0.01),肺血管阻力从(821±194)下降到(681±199)dyn·s·cm-5 (P<0.01),而心率、平均血压、肺动脉楔压、心排血量和体循环血管阻力无明显变化(均P>0.05);动脉血氧分压(PaO2)从(58±11)下降到(52±6)mm Hg(P<0.01),并伴有肺内分流和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增加[(27±11)%比(33±9)%,(86±39)比(93±38)mm Hg,均P<0.01].结论 吸入伊洛前列素可即刻改善CTEPH患者的血液动力学,但同时可增加肺内分流,导致PaO2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