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评价经皮旋切术配合臭氧注射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将86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使用经皮穿刺旋切术配合臭氧注射治疗(A组)40例及单纯旋切术(B组)46例.分析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A组优于B组(P<0.05).临床疗效方面,A组有效率90.0%(36/40),优于B组69.6%(32/46)(P<0.05).结论:经皮旋切术配合臭氧注射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在降低患者的VAS评分及临床疗效方面优于单纯旋切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调整造影剂在腰椎间盘和突出物内分布,探讨提高胶原酶溶解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的方法.方法:将83例经腰椎CT或MRI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造影组,两组均在CT直视下经椎板间孔入路穿刺成功,针尖(靶点)位于突出椎间盘突出物内.对照组直接注射胶原酶;造影组注射碘海醇0.5ml,突出物显影完整后注射胶原酶;术后1周、3月、6月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结果:造影组术后3个月、6个月有效率达90.48%、97.62%,造影组术后6月疗效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胶原酶溶解术中调整造影剂分布可提高远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郑杨新  刘显君  常磊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23):2688-2690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盘切溶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国产经皮腰椎间盘切吸仪,对25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施行经皮椎间盘切溶术,并进行疗效分析。结果:患者术后1周出院,经1~24个月随访,优良占92.9%,好转占5.9%,差占1.2%,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采用经皮椎间盘切吸术与胶原酶溶解术联合(即椎间盘切溶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之一,且有创伤小、痛苦少、出血少、安全、恢复快、治愈率高、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导引下臭氧联合胶原酶注射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67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臭氧联合胶原酶注射治疗,并做好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观察及指导。结果:本组患者治疗效果优者占57.9%,良者占37.3%,症状改善者占3.0%。结论:精心围术期护理可提高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臭氧联合胶原酶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18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臭氧联合胶原酶注射组,对照组;单纯臭氧注射组,分别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两组术后疗效均优于术前,联合组术后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臭氧联合胶原酶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两者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和分析突出物靶点射频联合盘内小剂量胶原酶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突出物靶点射频联合盘内(突出物)小剂量(75U-200U)胶原酶注射术.术后2周与3月根据Maenab标准评定疗效,对比术前与术后3月椎间盘突出指数(IDH).结果:术后2周与3月优良率分别为66.5%和88.1%;术后3月复查CT突出物缩小或消失占复查病例86.8%,IDH值较术前减少,具有统计学差异.各例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靶点射频联合盘内小剂量胶原酶注射术是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而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3700例远期随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3700例患者经CT或MRI检查证实为颈椎间盘突出症,在X线监视下行胶原酶化学溶解术。结果:对行胶原酶化学溶解术的3700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别顺延随访术后2~8年7个年度,其远期优良率从93.61%至91.31%,随访各年度优良率间无明显差异,无严重并发症。结论:严格把握适应症,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很好的远期疗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激光椎间盘气化减压术加臭氧溶解术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07年2月至2008年8月在我院疼痛科住院的11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治疗方式随机分为经皮激光椎间盘气化减压术加臭氧溶解术联合治疗组56例和单纯臭氧(03)溶解术治疗组59例,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联合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9.3%,症状改善明显,较单纯臭氧溶解治疗组有效率71.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激光椎间盘气化减压术加臭氧溶解术联合治疗具有创伤小,痛苦少,安全性高,疗效更佳等特点,是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组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胶原酶溶解术后1、2、3年的疗效,分析疗效与适应症之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按统一的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对1996年1月-1999年1月行胶原酶溶术、资料完整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54例进行随访观察,按统一的疗效标准评价胶原酶溶解术的1、2、3年的疗效。结果:“单纯性椎间盘突出症”,1年优良率93.1%,2年优良率90.3%,3年优良率90.9%。结论:“单纯性椎间盘突出症”是胶原酶溶解术的最佳适应症,合并有其他影响因素的椎间盘突出症应慎重选择胶原酶溶解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介入下颈前路靶向注射胶原酶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126例临床诊断为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CT介入下经颈前路穿刺达相应椎间盘内,通过纤维环破口及流体力学原理,靶向注射胶原酶200~ 600u,使胶原酶集中在盘内髓核破损处及突出物处.观察患者术前、术后1、3、7、90、180天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1、3、6月改良Macnab疗效、术后6月突出物缩小程度评定及相关并发症.结果:术后1、3、7、90、180天VAS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1、3、6月改良Macnab疗效优良率分别为86.5%、94.4%、96.8%.术后6月复查91.8%突出物中、重度缩小.结论:CT介入下经颈前路靶向注射胶原酶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可靠,适应症广,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背景:近年来,以人工颈椎间盘置换为代表的非融合技术不断改进,在重建受累节段间盘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使得术区节段颈椎结构显著接近天然生理系统所要求的动静态负荷应力分布,在保护退变节段椎间小关节及邻近节段颈椎结构功能及维持颈椎动态稳定性方面作用显著,表现出较节段融合技术明显的方法学优势。 目的:评价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与Bryan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治疗单节段间盘退变性脊髓或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纳入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43例单节段退变的脊髓或神经根型颈椎病中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前路颈椎间盘切除加椎间植骨融合组(融合组)和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组。治疗前后通过X射线影像学检查观察颈椎整体及目标间隙上下邻近椎间活动度的变化;随访期间应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颈痛目测类比评分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进行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评估。 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的并发症。人工椎间盘置换组术后整体颈椎及邻近关节活动度较融合组有所改善;术后各组患者神经功能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3个月人工椎间盘置换组日本骨科协会评分、颈痛目测类比评分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均较融合组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除颈痛目测类比评分两组间有差异外,其余神经功能两组恢复情况相同。随访期间未见假体下沉、偏移及异位骨化现象。提示人工颈椎间盘置换能有效保持颈椎节段活动度,并对邻近节段间盘退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中期随访可取得与融合手术相当的神经功能改善效果,非融合技术在单节段颈椎病的中短期疗效优于融合技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CT引导F经颈椎椎间孔穿刺注射胶原酶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对18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CT扫描定位后用5~7号穿刺针自颈部侧方穿刺,通过相应椎间孔上部达硬膜外侧前间隙,注入胶原酶溶液1200u,随访观察疗效。结果18例均成功,随访6~12月,优良率88.9%,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CT引导下经椎间孔穿刺注射胶原酶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曾凡伟  王晓林  李俊 《华西医学》2010,(11):2032-2034
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ano-hydroxyapatite polyamide66,n-HA/PA66)颈椎融合器在颈椎间盘突出症前路手术重建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2月-2010年6月,对14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前路椎间盘切除、椎管减压,以n-HA/PA66椎间融合器支撑植骨、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6.3个月;随访时以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apan Orthopaedic Assoctiation,JOA)评分改善率评价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复查X线片评估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情况,包括椎间高度及椎间融合器下沉情况。结果 14例患者均成功完成颈椎前路减压手术以及椎间融合器的安放固定。所有患者术前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后3、6、12个月的JOA改善率分别为87.0%、94.0%、97.0%。影像学检查显示所有患者植骨融合,椎间高度及椎间融合器的位置维持良好,无下沉、移位。结论 n-HA/PA66颈椎间融合器具有早期支撑稳定功能,可有效维持颈椎椎间高度;术后植骨融合率高且便于X线片观察,是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前路手术植骨的理想支撑材料,但长期效果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4.
胡保红  翟红敏 《中国康复》2004,19(3):187-188
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对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114例 ,分为 2组 ,均给予健康宣教及常规护理 ,干预组患者同时进行正确卧位指导、按摩、功能锻炼、理疗等康复护理。结果 :干预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分别为 87.3%、71% ,P <0 .0 1) ;结论 :康复护理干预能提高术后疗效  相似文献   

15.
Degenerativechangesofcervicalintervertebraldiscorcervicalspineinjuryoftencanproducecervicaldischerniationwhichischaracterizedbysymptomsandsignsofdegenerativechangesofcer-vicaldiscorcervicalspineinjury,nerveinvolvementchangesduetocompressionbyprominentintervertebraldisc.Thesesymptomscouldberelievedafterconservativetreatmentinmostpatients.Butsurgerywasnecessaryforsomepatients.Authoroncemanagedcervicaldischerniationusingpercutanouscervicaldisectomy(PCD)andobtainedfavorabletherapeuticeffec…  相似文献   

16.
背景:颈椎前路钢板置入内固定被认为是颈椎前路多节段椎间盘切除和融合的标准治疗,但是,颈前路植入钢板有着很多金属植入物相关并发症的风险。目的:分析和比较使用颈椎桥形连接融合器和Cage椎间融合器±颈椎前路钢板置入内固定进行颈椎前路2节段以上椎问融合的有效性。方法:纳入54例2节段以上颈椎间盘突出接受颈椎前路减压和融合治疗的患者,分别使用颈椎桥形连接融合器进行颈椎前路椎间融合(n=30)和Cage椎间融合器与颈椎前路钢板固定系统进行椎间融合(n=24)。使用日本骨科学会(JOA)量表系统评价临床结果,椎间融合后3,6个月依据X射线检查评价颈椎前凸角、椎体间高度和颈椎融合状态。结果与结论:对桥形连接融合器和Cage椎间融合器组的平均随访时间为6个月。两组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平均愈合时间为5.5个月。桥形连接融合器组平均JOA评分由治疗前(7.4±0.4)分,提高到治疗后3个月(14.3±0.5)分,治疗后6个月(14.5±0.8)分,Cage椎间融合器组平均JOA评分由治疗前(7.6±0.7)分,提高到治疗后3个月(13.9±±0.4)分,治疗后6个月(14.0±0.6)分,且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的颈椎前凸角和椎间隙高度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改善。说明该植入体植入后能有效恢复颈椎的生理曲度,避免出现螺钉钢板固定并发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背景: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被认为是治疗颈椎病的金标准,但是融合后产生临近节段的加速退变.采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病和颈椎间盘突出症在解除患者脊髓压迫的同时保持了颈椎的活动度和稳定性,恢复椎间盘正常的生物力学特点,防止邻近椎间盘的加速退变.目的:观察颈椎Prodisc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术后的运动学变化.方法;选择55例69个椎间盘,其中双节段受损14例:男29例,女26例,年龄48(31-76)岁;脊髓型颈椎病3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9例,混合型颈椎病14例.取颈椎前横切口或斜切口入路行Prodis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于置换前、置换后3,6,12,24个月观察颈椎正侧位、过伸过屈、左右侧屈位片,JOA评分分析置换前后椎间盘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与结论:随访55例69个椎间盘,41例行单节段人工颈椎问盘置换,14例行双节段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置换后随22(56~48)个月.置换后JOA评分显示椎体功能改善率达56%.置换后手术节段椎间盘矢状面、冠状面活动度与置换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45,0.74),并保持了和邻近间隙同样的活动度和稳定性.说明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后保留了原来的椎间盘的活动度,患者恢复快,对邻近椎间盘的影响小.  相似文献   

18.
胶原酶化学髓核溶解术机制的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胶原酶盘内注射对山羊腰椎间盘突出模型的化学髓核溶解作用,重新评估化学髓核溶解术的机制。方法:胶原酶注射前10周,通过手术损伤椎间盘前外侧纤维环诱发椎间盘突出和退变,并经MRI证实。胶原酶注射后1天、1周、2周、4周、12周观察X线片上椎间盘高度指数、椎间盘的组织学等变化。结果:胶原酶对正常和退变椎间盘髓核组织具有类似的溶解作用。胶原酶盘内注射后在突出模型椎间盘中央和髓核突出部位均出现溶解空腔,终板破坏轻;而对正常椎间盘溶解部位在椎间盘髓核和内层纤维环,并严重破坏终板。结论:盘内注射胶原酶能有效溶解山羊突出模型椎间盘的中央和突出部位髓核组织。胶原酶注射后12周,退变间盘基质出现再生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