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吕波  黄瑾  周鸿 《中国综合临床》2006,22(6):503-505
目的探讨哮喘患者气道扩张规律。方法检测34例哮喘患者和30例健康人吸入福莫特罗干粉吸入剂前后多个时间点的肺功能变化。结果哮喘患者各项肺功能指标在15、30、60、120、240min的测量值均较基础值增高(P〈0.05),哮喘患者和健康人支气管舒张反应曲线变化不同,并且哮喘患者大、小气道支气管舒张反应曲线变化不同。结论哮喘患者大、小气道扩张有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哮喘病人支气管舒张反应曲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哮喘病人支气管舒张反应曲线的特点。方法应用福莫特罗进行支气管舒张试验,多时间点观测34例哮喘病人和14例健康人肺通气功能随时问的变化。结果哮喘病人。各项指标在15min、30min、60min、120min、240min的测量值较基础值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同时间点哮喘患者各项肺通气功能指标的测量值较正常对照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患者支气管舒张反应曲线有逐渐上升的变化趋势,正常对照支气管舒张反应曲线成波浪型变化。哮喘病人各项肺通气功能指标中,FEV1、FEV1/FVC、PEF、FEF25、FEF25/75,随时间点变化的拟合二次曲线模型方程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的拟合二次曲线模型方程,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哮喘病人支气管舒张反应曲线有一定的特点,并且气道扩张存在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HRCT定量评价哮喘和COPD患者气道壁厚度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用HRCT测量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的支气管管壁厚度,并评价两者的支气管壁厚度变化,初步探讨支气管哮喘和COPD患者气道重构的差异。方法用高分辨率CT(HRCT)扫描支气管哮喘患者35例,COPD患者30例,正常对照组20例。测量右肺上叶尖段支气管壁横截面的外径D和内径L,通过公式计算出支气管管壁厚度与外径比值(T/D)、管腔面积(Al)、气道壁面积(WA)及气道壁面积占气道总截面积百分比(WA%)。用统计软件SPSS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统计三组之间观察指标的差异。结果支气管哮喘组和COPD组的支气管壁厚度均较正常对照组增厚,T/D、WA、WA%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P〈0.05);支气管哮喘组支气管管腔较正常对照组未见明显狭窄(P〉0.05),而COPD组支气管管腔面积较正常对照组减小(P〈0.05)。支气管哮喘组与COPD组比较,T/D、WA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WA%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组较支气管哮喘组管腔面积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正常对照组,哮喘患者气道管壁面积增大而管腔面积不减小,而COPD患者气道管壁面积增大且同时管腔面积减小。不同的重构模式可反映哮喘和COPD患者炎症发展进程的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咳嗽变异性哮喘(CVA)肺功能指标FEV1、FEF25、FEF50、FEF75在舒张试验中的特点、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及对临床诊断的价值。 方法:56位CVA患者及57位正常人群作对为研究对象。受试者进行资料采集,肺通气功能检查、支气管舒张试验检查,分别记录基线数据和舒张试验前后FEV1、FEF25、FEF50、FEF75的数值及改善率。 结果: 本次研究中的CVA患者肺功能检查出现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的比例为19.64%,出现小气道功能障碍为39.29%,小气道功能正常为41.07%,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的占8.9%。与对照组对比, 2.CVA患者FEV1/preFEV1、FEV1/ FVC(%)、FEF25%pred、FEF50%pred、FEF75%pred差异具与对照组对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P=0.005、P=0.003、P=0.000、P=0.000、P=0.004)。 3.CVA肺功能出现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的CVA患者行支气管舒张试验后,FEV1、 FEF25、 FEF50、FEF75改善率与对照组对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P=0.000、P=0.001、P=0.001、P=0.014)。 4.在CVA中仅出现小气道功能障碍的患者行支气管舒张试验后, FEV1改善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682);FEF25、FEF50、FEF75改善率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P=0.049、P=0.041、P=0.005),而FEV1改善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682);。 5.CVA大、小气道功能均为正常的患者行支气管舒张试验后,FEV1、 FEF25、 FEF50、 FEF75改善率与对照组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P=0.842、P=0.452、P=0.161、P=0.107)。结论: CVA患者大小气道功能均可异常,亦可正常;MEFV曲线参数中能更好反映其小气道功能特点的是FEF50、FEF75;出现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患者肺功能明显低于对照组,行支气管舒张试验后FEV1改善率较对照组高,气道可逆性强,提示支气管舒张试验FEV1改善率对该组可能有预测价值。仅出现小气道功能障碍的CVA患者行舒张试验后FEV1改善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变化,FEF25、FEF50、FEF75改善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增加。大小气道功能均正常的CVA患者行支气管舒张试验后FEV1、FEF25、FEF50、FEF75改善率与对照组对比无明显变化,提示该组患者单用支气管扩张药物治疗可能效果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隐匿性哮喘(concealed asthma,CA)患者血浆炎症标记物与肺小气道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连续确诊的(经支气管激发试验)隐匿性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n=30)行肺小气道功能测定,以ELISA方法测定其血中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IL-4水平。另选健康查体者(n=21)作为对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A急性发作期患者存在肺小气道功能减退(P〈0.05);血中CRP、IL-6及IL-4水平显著升高(P〈0.05),并与FEF25%-75%、FEF75%-85%呈负相关。结论:隐匿性哮喘患者存在肺小气道功能减退,血中炎症标记物水平显著升高,并与其小气道功能的减退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基因启动子-675 4G/5G多态性对哮喘气道重塑的影响。方法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30例)和健康人(20名)分列为轻度哮喘组、中重度哮喘组和健康人组,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SO)法测定PAI-1启动子区域-675位点多态性,ELISA法测定血浆PAI-1、TGF-β1和MMP-9水平,高分辨率CT(HRCT)观察所有受试者肺部影像学特征,运用PickerPQ6000分析软件测定气道壁厚度(T)、气道壁面积(WA),采用气道壁厚度/气道外径(T/D)和气道壁面积占气道总面积百分比(WA%)作为标化指标。结果PAI-1的4 G/4 G、4 G/5 G和5 G/5 G 3种基因型表达的TGF-β1、T和W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PAI-1仅与血浆TGF-β1存在相关关系(r=0.335,P〈0.05),与T、T/D、WA和WA%无相关关系(P〉0.05)。多元方差分析显示PAI-1基因多态性、血浆TGF-β1、血浆PAI-1水平与PAI-14G/5 G基因多态性的交互作用对气道重塑表型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0,P=0.026,P=0.030)。结论PAI-1启动子4 G/5 G多态性可能是哮喘气道重塑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观察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ADM)在豚鼠哮喘模型肺内的表达,及其对嗜酸性粒细胞(EOS),中性粒细胞(N),内皮素-1(ET-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了解ADM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原位杂交方法检测ADMmRNA在豚鼠哮喘模型肺内的表达,静脉给予ADM后用放免法检测哮喘豚鼠血浆内ET-1,TNF-α的浓度。观察气道内EOS,N的浸润程度,结果:正常及哮喘豚鼠肺内均有ADM mRNA的表达,但哮喘组较正常组明显增多(P<0.05),ADM可抑制哮喘豚鼠血浆内ET-1,TNF-α的水平及气道内EOS,N的浸润。结论:哮喘时,肺内ADM mRNA的表达明显增多,且外源性ADM抑制气道炎症细胞及部分炎症因子,提示ADM在哮喘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内皮素-1与支气管哮喘小气道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内皮素-1与支气管哮喘小气道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特异性放射免疫技术测定支气管哮喘急性期患者(A组)25例,缓解期患者(B组)23例和健康对照组(C组)24例的血浆内皮素-1含量,同时测定肺功能:第1s用力呼气容积,用力呼气50%肺活量时瞬间流量,5Hz时电抗值,周边阻力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内皮素-1含量显著高于B组和C组(t=14.233,14.705,P〈0.01),B组和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501,P〉0.05);A组内皮素-1含量与第1s用力呼气容积,用力呼气50%肺活量时瞬间流量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5Hz时电抗值,周边阻力呈正相关。结论内皮素-1的合成和释放与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的病理生理变化有显著相关性,影响小气道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卡介苗不同给药途径对小鼠哮喘模型气道内外各种组织的影响。方法28只BALB/c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对照组、卡介苗鼻腔内和皮下给药组4组各7只。正常对照组用生理盐水致敏,哮喘模型用尘螨致敏激发,给药组在尘螨致敏同时鼻腔内或皮下给予1×10^5CFUs卡介苗1次,1个月后计数肺泡灌洗液及肺组织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检测气道组织杯状细胞增殖程度和平滑肌厚度。结果肺泡灌洗液中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正常对照组((0.34±0.12)%)和给药组(鼻腔给药组(0.43士0.21)%和皮下给药组(0.58±0.18)%)均低于哮喘对照组((5.54±1.02)%)(P〈0.05),4组间淋巴细胞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气道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计数正常对照组和卡介苗给药组均低于哮喘对照组(P〈0.05),卡介苗皮下给药组嗜酸性粒细胞数((17.40±3.20)个/mm^2)低于卡介苗鼻腔给药组((36.96±5.86)个/mm^2)(P〈0.05);正常对照组和卡介苗给药组杯状细胞增殖程度低于哮喘对照组(P〈0.05),卡介苗皮下给药组抑制杯状细胞增殖作用较卡介苗鼻腔给药组强(P〈0.05);卡介苗鼻腔给药组平滑肌厚度((32.89±5.02)×10^-1μm)较哮喘对照组((54.41±8.32)×10^-1μm)减低(P〈0.05)。结论卡介苗鼻腔内及皮下给药均可抑制气道组织的哮喘反应,且皮下给药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重构、粥样硬化的变化,以及动态脉压与颈动脉重构、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1]选择2003-07/2004-12河北省人民医院老年心血管科住院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1例,男35例,女16例;年龄60~82岁.患者均知情同意参加.根据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将患者分为脉压40~60 mm Hg组(n=26)和脉压>60 mm Hg组(n=25).[2]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动态血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双侧颈总动脉、分叉部、颈内动脉的内膜中层厚度.计算颈动脉紧张度[(颈总动脉收缩内径-颈总动脉舒张内径)&;#215;100/颈总动脉舒张内径],颈动脉扩张性[(颈总动脉收缩内径2-颈总动脉舒张内径2)&;#215;100/(颈总动脉舒张内径2&;#215;脉压)],颈动脉僵硬度[脉压&;#215;颈总动脉舒张内径/(颈总动脉收缩内径-颈总动脉舒张内径).以左右颈动脉系统全部斑块分级的总和计算斑块指数.上述指标的测定反映颈动脉重构.[3]采用非配对比较t检验作显著性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χ^2检验,两因素间采用直线相关分析.结果: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1例均进入结果分析.[1]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分叉处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僵硬度:脉压>60 mm Hg组明显高于脉压40~60 mm Hg组(t=3.92~2.25,P<0.05~0.01).[2]颈动脉紧张度及颈动脉扩张性:脉压>60 mm Hg组明显低于脉压40~60 mm Hg组(t=3.10,2.47,P<0.01,0.05).[3]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脉压>60 mm Hg组明显高于脉压40~60 mm Hg组(χ^2=10.83,P<0.01).[4]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脉压>60 mm Hg组明显高于脉压40~60mmHg组(χ^2=4.47,P<0.05).[5]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分叉处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僵硬度、颈动脉紧张度及颈动脉扩张性与脉压的相关性: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分叉处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僵硬度同脉压呈显著正相关(r=0.789,0.752,0.596,P<0.01~0.05).颈动脉紧张度及颈动脉扩张性同脉压呈显著负相关(r=-0.626,-0.598,P<0.05).结论:[1]脉压的增加对颈动脉重构及硬度均有影响,增大的脉压可使颈动脉弹性下降,僵硬度升高.[2]脉压是大动脉重构、僵硬度增加的危险因素.[3]脉压增加可使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患病率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普米克令舒联合博利康尼雾化吸入对轻中度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3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15。2组均予吸氧、抗感染、静脉氨茶碱及对症等治疗。对照组给予博利康尼混悬液1mL雾化吸入,10~15min.次-1,2次.d-1,连用3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普米克令舒混悬液2mL雾化吸入,10~15min.次-1,2次.d-1,连用3d。对2组治疗前、治疗后7d肺功能[FEV1,PEF,FEF 50%]及动脉血气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7.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7dFEV1、PEF、FEF50%和PO2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治疗组提高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1或P〈0.05)。结论普米克令舒联合博利康尼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小,并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激素吸入对支气管哮喘儿童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方法设对照组29例及哮喘组67例,哮喘组吸入激素,采用免疫比浊法分别检测哮喘组激素吸入前后及对照组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水平。结果哮喘组治疗前后与对照组比较IgG及IgM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哮喘治疗前组又高于治疗后组。哮喘组治疗前Ig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及治疗后哮喘组(P〈0.01),治疗后哮喘组与对照组比较Ig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儿童存在免疫球蛋白的紊乱,IgA、IgG、IgM可能均参与了哮喘的发病过程。吸入激素对支气管哮喘儿童的免疫球蛋白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沙丁胺醇气雾剂吸入方法的改进及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进的气雾剂吸入方法在哮喘患者中的使用效果。方法哮喘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实验组采用改进气雾剂吸入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气雾剂吸入法,在前3次用药时进行示范教授并比较两者每次使用合格率,分别在用药前后检测肺功能。结果经过1次教授后,实验组气雾剂使用合格病例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经过2次、3次教授后实验组合格病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用药3次后肺通气功能指标改善幅度较大,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改进的气雾剂吸入方法比传统法易于操作,可显著提高患者使用合格率,改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疾病认知程度与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依从性、疾病控制的关系,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支气管哮喘发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在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的20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支气管哮喘相关知识问卷、吸入糖皮质激素依从性量表和支气管哮喘控制测试量表调查。结果支气管哮喘患者疾病相关知识与吸入治疗依从性无关(F=2.782,P0.05);与病情控制水平有关(F=0.076,P0.05)。结论加强支气管哮喘患者对疾病管理、监测的认知程度,以提高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为主的规范化治疗的依从性,达到控制支气管哮喘的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5.
毛细支气管炎后早期干预对哮喘发病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吸入布地奈德(budesonide)早期干预毛细支气管炎对减少哮喘发病率的影响。方法 分组观察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临床缓解后吸入和不吸入布地奈德,随访2年后哮喘的发病率。结果 吸入组惠儿发病率12.1%,对照组发病率为44.1%,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毛细支气管炎缓解后早期吸入布地奈德干预可减低其哮喘发病率,尤其在血清总IgE水平升高的患儿中效果较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石家庄地区哮喘患儿的变应原,为预防、治疗和护理哮喘患儿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方法 对2008年2月至2009年9月门诊就诊和住院的哮喘患儿217例,按年龄分为3组,5个月≤年龄<3岁48例,3岁≤年龄<5岁57例,5岁≤年龄≤14岁112例,采用北京协和医院变应原生产研制中心研制的10种吸入性、7种食物性变应原点刺液进行皮肤点刺试验.结果 哮喘患儿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总阳性率高达89.4%.结论 在过敏因素中吸入性变应原是石家庄地区儿童哮喘发作的主要因素,而尘螨、室尘等又是吸入性变应原中的主要变应原;在食物过敏因素中海虾是儿童哮喘发作不能忽略的重要因素.因此指导家长避免或减少患儿与尘螨、室尘、海虾的接触,是预防、治疗和护理儿童哮喘的最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石家庄地区哮喘患儿的变应原,为预防、治疗和护理哮喘患儿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方法 对2008年2月至2009年9月门诊就诊和住院的哮喘患儿217例,按年龄分为3组,5个月≤年龄<3岁48例,3岁≤年龄<5岁57例,5岁≤年龄≤14岁112例,采用北京协和医院变应原生产研制中心研制的10种吸入性、7种食物性变应原点刺液进行皮肤点刺试验.结果 哮喘患儿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总阳性率高达89.4%.结论 在过敏因素中吸入性变应原是石家庄地区儿童哮喘发作的主要因素,而尘螨、室尘等又是吸入性变应原中的主要变应原;在食物过敏因素中海虾是儿童哮喘发作不能忽略的重要因素.因此指导家长避免或减少患儿与尘螨、室尘、海虾的接触,是预防、治疗和护理儿童哮喘的最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婴幼儿哮喘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骨代谢指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影响,评价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对哮喘婴幼儿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60例中重度哮喘患儿作为观察组,均给予规范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随访观察2年;同时选择同期该院健康儿童16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随访12个月、24个月后测定Ca~(2+)、P~(3+),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和骨钙素(BGP)水平,并应用标准法测量两组身高、体质量。并对观察组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24个月后的哮喘症状评分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治疗12个月、24个月后临床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34、43.67,均P0.05),且治疗24个月后的临床症状评分低于治疗12个月后的临床症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4,P0.05)。观察组患儿随访12个月、24个月后的身高及体质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入院时、随访12个月、24个月后的Ca~(2+)、P~(3+)、BGP、IGF-1、IGFBP-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婴幼儿哮喘患儿,临床疗效可靠,安全性高,不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9.
皮肤点刺试验在哮喘儿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本地区哮喘儿童的变应原,为预防和治疗儿童哮喘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08年2月463例1~14岁哮喘患儿行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婴幼儿哮喘组126例,儿童哮喘组337例。变应原分为吸入组和食物组。结果哮喘患儿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总阳性率高达96.3%,吸入组中尘螨阳性率最高38.2%,其次为室尘、柳树花粉等,尘螨强阳性率最高10.4%,其次为柳树花粉、室尘等。食物组中牛奶阳性率和强阳性率均最高,分别为34.6%、3.9%,其次为海虾、鸡蛋等。尘螨和牛奶阳性率在婴幼儿组和儿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尘螨和牛奶强阳性率在婴幼儿组和儿童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过敏因素中吸入变应原是本地区儿童哮喘发作的主要因素,而尘螨、室尘、柳树花粉等又是吸入变应原中的主要变应原,在食物过敏因素中牛奶和海虾是婴幼儿哮喘发作不能忽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