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目的:研究与开发基于电子病历的临床路径系统(cP),以实现降低单病种平均住院目和医疗费用,达到预期诊疗标准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设计原则、数据流程来描述CP的系统设计:建立临床路径制定工具,路径执行、路径质控、路径统计等四个功能模块来实现临床路径系统。结论:电子病历是临床路径系统运行的前提,临床专家知识库是临床路径系统运行的基础,自我扩展功能是临床路径系统运行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2.
设计和实施临床路径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阐述了目前同内在设计和实施临床路径应注意的参加临床路径设计成员的广泛性和多专业性、确定的病种要符合临床路径病种选择原则、CP时间设计的合理性、CP内容要符合我国有关医院管理规定和要求、开展临床路径的基本条件准备、做好实施临床路径前的宣传动员和培训教育、解决实施临床路径的难点和问题等七个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见解,为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医院管理者在推行和实施临床路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罗云  黄艳  钟怡 《中国数字医学》2014,(4):89-91,94
许多医院对于电子病历中整合临床路径管理缺乏认识,往往是把电子病历和临床路径孤立存在,将临床路径的实施当作一项任务完成。目前大多数医院仍采用传统纸质形式实施的临床路径,其结果是大大降低了临床路径的管理作用。根据临床路径相关规范要求设计了临床路径子系统。系统整合电子病历功能,使医生在书写电子病历时,自动进行临床路径关联,使病历书写、入径表单录入一步完成,实现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疾病诊疗计划,从而既提高了电子病历的质量又大大增强了临床路径的管理力度。同时对优化和完善该系统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临床路径的成功实施在保证医疗质量、控制医疗费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何保证临床路径管理的顺利实施,以结构化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疗信息系统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临床路径的制定、执行和评估与优化的全过程管理提供了数据保障。从数据特征角度阐述了基于结构化电子病历的临床路径电子化管理的可行性,为临床路径与医院信息系统的整合提供了建议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分析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s,CP)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难点问题,探讨可行性解决对策,主要包括健全组织管理体系和管理机制,强化学习和培训、建立激励约束机制、规范路径病种选择和标准制定、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等途径,以促进CP的实施和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CP)在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患者的医疗管理中的应用效益。方法:选择成功行体外循环下单纯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患者,根据是否实施了临床路径管理分为CP组和非CP组。对两组患者的医疗临床指标及医疗质量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4例患者(男92/女112)成功接受室间隔缺损修补术,CP组106例,非CP组98例。CP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术前评估天数、平均抗菌药使用天数、平均住院总费用、平均药品费用均低于非C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CP组甲级病历率及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临床路径是提高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医疗管理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临床路径的成功应用需要相应的信息化基础,简述临床路径的概念和临床路径管理与电子病案系统的关系,介绍临床信息系统不断改进的流程过程和以临床路径为核心的临床信息化建设方法,在电子病案应用的基础上结合临床路径的实际需要不断改进医疗业务流程,设计研究在电子病案系统的基础上开发临床路径管理的流程设计。  相似文献   

8.
临床路径在单病种付费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CP)是一种新型的医疗服务模式。它是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改善医疗品质的方法之一,是控制医疗成本和提高服务质量的成功手段。与临床路径紧密结合的单病种付费制度在我国正逐步实施。在临床路径基础上,能够科学测算单病种的诊疗成本,为医疗保险实行单病种付费方式提供参考。文中就临床路径的概念、起源、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及实施步骤等进行描述,阐明应用临床路径的意义,并对其在单病种付费的应用前景和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21世纪临床新管理模式-临床路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荆雪  高普均 《当代医学》2006,12(11):15-17
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 CP)是一种单病种质量管理的现代新模式。本文较详细地阐述了CP的概念,CP产生的历史背景,实施CP的现实意义,CP的实施,CP目前常见的问题与不足。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DHS内固定术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CP)实施情况的分析,评价临床路径应用于临床的实际效果。方法收集2002年10月至2006年10月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DHS内固定术患者的信息,以平均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等作为评价指标,将实验组(应用CP的患者)和对照组(未应用CP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是否实施CP这一医疗质量管理方法的患者之间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P应用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DHS内固定术,可以明显缩短平均住院时间,降低诊疗费用。  相似文献   

11.
以临床路径管理为核心的电子病历应用改进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临床路径的成功应用需要相应的信息化基础,结合临床路径管理具体案例,介绍对临床信息系统不断改进的过程和以临床路径为核心的临床信息化建设方法.指出使用信息技术不断满足临床医疗需求、对软件不断改进是实现临床路径信息化的关键.在不断改进医疗业务流程的基础上,提出以临床路径管理为核心的电子病历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国内临床路径仍存在电子化程度不高,适应性差,与医院信息系统知识共享性不足等问题。在深入了解医院临床路径实际运行环境的基础上,抽取关键领域知识,并对其进行规范化表达,提出了一种基于本体的临床路径知识库设计与实现方案;以肺叶切除术为例,建立其临床路径知识库,并实现知识库与电子病历(EMR)的集成;根据患者需求生成个性化诊疗计划方案,灵活处理由于患者病情指标改变或诊疗条件变化而引起的变异,从而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临床路径本体知识库的建立为共享临床路径知识,规范诊疗行为提供了标准机制,为新一代智能化临床信息系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临床路径电子化与临床知识库建设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临床路径概念发展,描述临床路径管理定义及关键特征,分析临床路径电子应用趋势,总结医学本体临床路径知识库建模方法及应用。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追溯临床路径的起源及特点,分析临床路径关键特征要素,总结临床路径应用的11个关键特征;对临床路径电子化应用分析,研究国内外临床路径知识库的建设方法;通过临床路径电子化应用发展,描述基于本体的临床路径诊疗知识库的建模方法。研究表明,临床路径知识库建设是临床路径电子化应用的核心,其建模方法和知识库模型对医院临床信息化建设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一种基于语义技术的临床路径工作流建模方法,该方法主要包含两部分:临床路径知识库建模和临床路径工作流建模,通过国内外语义技术在临床路径上的成功案例来分别加以阐述。最后,总结了此方法在临床路径个体化差异上的局限性,从另一个角度阐述了此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电子病历的临床路径设计与初步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宏观政策、医院管理、电子病历、临床路径、具体实施、适用范围、评价方法、协作层面、变异控制等层面提出了当前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存在的问题。从理念框架、系统框架、路径构成等方面介绍了临床路径框架设计的基本理念与流程,并从路径管理、变异管理、医嘱库管理、查询统计、流程与功能等阐述了临床路径管理系统设计流程与功能。  相似文献   

16.
根据卫生部提出的临床路径的试点要求,结合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提出在基于J2EE架构的临床信息系统基础上,实现信息化的临床路径平台,并在该平台上实现医嘱、诊疗项目、医疗护理电子病历等单病种临床路径的管理实施;实现科室根据情况对单病种标准临床路径进行数据维护和完善;实现职能部门对临床路径实施情况的统计分析和效果评估;并阐述了该系统的研究背景、技术架构、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以及临床路径平台与HIS、电子病历等系统的集成。  相似文献   

17.
通过麻醉学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将实验课、临床见习与实习统筹安排,建立临床实习规范与标准化的麻醉实施流程,深化麻醉学与临床综合知识相结合,建立麻醉学电子资料室,改进临床实习考核办法,以探索真正有效的麻醉学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8.
陈曲  邱杰  修燕 《中国数字医学》2013,(10):100-102
阐述了临床路径的基本概念以及临床路径信息化平台的发展方向。从信息系统平台建设、系统评价、医保政策配套等方面对医院电子临床路径工作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对如何搭建一个“全流程”和“规范化管理”的信息临床路径系统,从体现临床路径诊疗特征、循环改进、医疗方案整体性及人机交互界面四个方面提出了一些系统设计思路及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