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们采用在PCR基础上建立的端粒重复扩增-酶联免疫吸附法(TRAP-ELISA)对大肠癌105例及远切端正常组织41例(距癌10cm以上)中端粒酶活性进行定量检测,探讨大肠癌组织和正常的端粒酶活性的意义及其与临床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真核生物的线状染色体与环状DNA相比具有可以进行快速重组和基因分配的优势 ,但同时在遗传过程中有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在进化过程中 ,在染色体两端出现了一种特殊的DNA结构 ,由串联的重复序列 (5 TTAGGG 3)组成 ,称为端粒 (telom ere)。端粒可以保护染色体末端不被降解或出现端-端融合并由此保证染色体的完整性。不同种属生物的端粒的长度范围有显著差异。同一生物的不同组织的细胞。甚至相同组织的不同细胞 ,由于处于不同的生命时相 ,端粒的长度也不尽相同。体细胞无论是体内分裂或是体外传代 ,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缩…  相似文献   

3.
真核生物的线状染色体与环状DNA相比具有可以进行快速重组和基因分配的优势,但同时在遗传过程中有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在进化过程中,在染色体两端出现了一种特殊的DNA结构,由串联的重复序列(5-TTAGGG-3)组成,称为端粒(telomere).端粒可以保护染色体末端不被降解或出现端-端融合并由此保证染色体的完整性.不同种属生物的端粒的长度范围有显著差异.作者简介程军(1971-),男,四川邻水县人,医学硕士,主要从事血液病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4.
胃癌是消化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在我国的发病率为 2 5 / 10万 ,占恶性肿瘤病死率的 2 3.2 4 % [1] 。胃癌病因复杂 ,其发生的分子机制仍然不清。本文对4 5例原发性胃腺癌及 4 0例癌旁正常胃粘膜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进行原位分子杂交检测 ,旨在探讨端粒酶在胃癌形成中的作用 ,以寻求诊断胃癌较理想的生物学标志。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4 5例胃腺癌均取自本院病理科1992年至 1994年病例 ,其中 4 0例的癌旁可见较完整的正常胃粘膜组织。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其中男性 2 5例 ,女性 2 0例。1.2 方法与试剂 端粒酶活性采用原位分…  相似文献   

5.
对肾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表达的临床意义探讨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系我院及广州军区总医院、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03-10-2005-12膀胱癌手术肾癌标本91例,男64例,女27例,年龄37-70岁,中位年龄53.5岁。符合1990年《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肾癌诊断标准。其中肾细胞癌83例,肾乳头状腺癌8例。手术中提取舯瘤组织,以生理盐水洗掉血污后放入灭菌RPMI-1640培养液中4℃保存送检,同时经病理活检后证实诊断。  相似文献   

6.
1.1对象收集经术前内镜及病理证实的食管癌患36例,其中男19例,女17例,年龄46~68岁,平均60.2岁。在手术中将肿瘤组织及距肿瘤边缘10cm以上的癌旁正常食管组织快速取材,经液氮冷冻后转至超低温冰箱中储存备用。  相似文献   

7.
端粒酶活性及其hTERT基因在增生性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端粒酶在增生性组织中的表达状况。方法:采用Kim的TRAP法和RT-PCR技术检测增生性肉芽组织、子宫内膜组织以及部分生长旺盛的癌旁组织的端粒酶活性及其催化亚基hTERT基因的表达。结果:以Hela细胞对照作为阳性对照,3类组织可部分检测到低水平的端粒酶活性及hTERT基因的表达。结论:端粒酶在生长旺盛的增生性组织中呈低水平表达,与细胞的生长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 (h TERT)反义寡核苷酸 (ASODN)对膀胱癌 T2 4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用脂质体介导技术 ,将 h TERT基因 ASODN转染入膀胱癌 T2 4细胞中应用端粒酶 PCR- EL ISA法检测端粒酶活性变化 ,MTT法测定细胞生长变化 ,并用流式细胞术观察其对 T2 4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h TERT基因 ASODN能显著地抑膀胱癌 T2 4细胞端粒酶活性 ,癌细胞生长增殖受限 ,同时抑制具有序列特异性和剂量依赖性 ,并出现细胞凋亡现象 ,其凋亡率 (15 .8% )明显高于 SODN转染组 (0 )和空白对照组 (1.9% ,P<0 .0 5 )。结论 :h TERT基因 ASODN能特异性抑制膀胱癌 T2 4细胞端粒酶活性和生长 ,促进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癌中端粒酶活性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研究认为肿瘤的发生与端粒酶的活化有关。本实验利用原位杂交法检测正常子宫内膜和内膜癌中端粒酶TERT mRNA的表达,探讨端粒酶活性是否可成为子宫内膜癌诊疗的分子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10.
端粒酶活性与人类肿瘤相关,近年来端粒酶与宫颈癌之间关系及致瘤机制和基因治疗进展的研究成为热点。该文从端粒和端粒酶活性、端粒酶活性和宫颈癌、端粒酶相关成分在宫颈癌中的研究、宫颈癌端粒酶和肿瘤基因表达及基因疗法的研究几个方面,对近年来端粒酶在宫颈癌组织方面的研究及相关基因疗法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癌中黏蛋白1(MUC1)异常高表达与胃癌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肿瘤发生部位、肿瘤大小和细胞增殖活性等临床病理学关系。方法:收集手术切除胃癌标本61例,应用HE染色切片进行组织病理学分类与核分裂指数评价,EnVision两步法行MUC1与Ki-67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10%以上肿瘤细胞出现MUC1胞质着色视为高表达;40%以上肿瘤细胞核出现Ki-67阳性视为Ki-67标记指数增高。结果:32例胃癌(52.5%)有MUC1高表达,MUC1高表达组核分裂指数明显高于MUC1阴性组(P=0.027);胃底贲门部胃癌MUC1高表达病例较胃体幽门部胃癌相对多见(P=0.068);MUCI高表达与否与Ki-67标记指数高低一致率达81.9%。Ki-67标记指数与核分裂指数一致率可达75.4%。结论:MUC1高表达与胃癌细胞增殖活性增高有关,可将其作为反映胃癌增殖活性的有用标记物。  相似文献   

12.
CAl99和CA242与胃癌病程发展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血清CA199和CA242水平与胃癌病程发展关系。方法CA199采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CA242用酶免疫法,检测胃癌患者270例,良性胃病32例,正常人52名。结果CA199和CA242水平:胃癌组与良性胃病和正常人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两标志物水平可随胃癌临床TNM分期递增而升高,Ⅰ-Ⅱ期与Ⅲ期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Ⅰ-Ⅱ期与Ⅳ期和肝转移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两标志物与胃癌组织学分型未有明显差异。结论检测血清CA199和CA242水平,即有助于对胃癌的临床分期诊断,又可作为判断胃癌肝转移的一项新的实验指标。  相似文献   

13.
陶芳 《上海医学影像》2001,10(3):203-204
目的 利用奶液作为超声显像剂,探讨无创性诊断胃癌的新方法。方法 对20例病理确诊为胃癌患的超声奶液显像、胃镜及X线钡餐检查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奶液超声显影诊断胃癌的成功率100%,检出率高于胃镜和X线钡餐检查,同时可对胃壁结构、胃周围脏器和淋巴结及胃动力进行客观分析。结论 胃超声奶液显像,是一种可靠的无创性检查方法,为临床分型和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浙江地区胃癌病人胃组织中EB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 用PCR方法对26例胃癌组织和15例非胃癌胃组织标本进行EBV -DNA测定。 结果 26例胃癌病人胃癌组织EBV -DNA阳性19例 (73.1 % ) ;其中9例分化型腺癌EBV -DNA阳性5(55.6 % ) ,12例低分化腺癌阳性11例 (91.7 % ) ;5例粘液、印戒细胞癌阳性3例 (60 % )。对照组15例胃组织阳性6例 (40% ) ,( χ2=4.37,p<0.05)。结论 本研究提示 ,浙江地区胃癌病人胃癌组织存在较高的EB病毒感染 ,EB病毒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与胃癌淋巴管生长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从人胃癌旁组织中扩增人VEGF-CcDNA全长,经T-A克隆酶切,鉴定并测序得到的完整序列后,进行亚克隆并构建pEGFP/VEGF-C真核表达载体,将其转染低表达VEGF-C的胃癌细胞株MKN45;另转染pEGFP空载体,作为对照组。通过体外G418抗生素筛选,得到高表达VEGF-C的肿瘤细胞克隆,用这种高表达VEGF-C的胃癌细胞与对照组细胞接种于裸鼠皮下(2组各为10只),观察肿瘤组织内淋巴管密度及裸鼠瘤体质量。结果:对照组和转染pEGFP/VEGF-C组肿瘤质量分别为(2.64±0.92)g、(5.55±0.81)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组肿瘤组织内的淋巴管密度分别为9.77±1.12,13.87±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C能在胃肿瘤中促淋巴管生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进展的关系及其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4例胃癌患者进行,了解HP感染与临床病理特征和术后复发率的关系。结果 HP阳性(n=93)患者平均年龄显著低于HP阴性(n=41)的患者且中下段胃癌的发生率较高(P<0.05)。术后随访发现,HP阳性的患者术后复发率显著高于HP阴性的患者(P=0.036)。结论对于合并HP感染的胃癌患者,术后行清除HP治疗可能具有预防复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应用透射电镜技术对20例新鲜手术切除胃癌及癌旁粘膜、4例正常胃粘膜的神经内分泌(NE)细胞进行观察,并与抗CgA抗体及9种激素抗体免疫组化技术进行对比观察。电镜下正常胃泌酸区粘膜可见ECL细胞、P细胞、EC细胞、X细胞,偶见D细胞;胃窦粘膜可见G细胞、D细胞、EC细胞。20例胃癌中含NE型癌细胞8例,依据内分泌颗粒的形态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16例癌旁粘膜NE细胞的形态与正常相似,但数量有明显变化。对正常胃粘膜NE细胞的超微形态与功能,胃癌中NE细胞超微诊断特点及临床病理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A unique occurrence of gastric carcinoma within a paraesophageal hernia is reported. The radiologist must carefully examine the distorted gastric anatomy to look for a second lesion.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DNA含量与E cad、EGFR表达的关系 ,评价其在浸润、转移潜能及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图像分析仪及SP免疫组化法检测 30例正常胃黏膜上皮、30例不典型增生和 5 0例胃癌组织DNA含量与E cad、EGFR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①正常胃黏膜上皮、Ⅰ、Ⅱ、Ⅲ级不典型增生及胃癌组的DI、PI、S %、>5c %逐渐增高 ,与胃癌分期、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 (P <0 0 1)。②E cad在正常胃黏膜上皮阳性表达率 10 0 % ,EGFR呈阴性表达 ;Ⅰ、Ⅱ、Ⅲ级不典型增生及胃癌E cad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 ,EGFR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 ,且差异显著 (P <0 0 5 ) ;E cad表达减弱、EGFR表达升高与胃癌分化差、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 (P <0 0 1)。③E cad表达阴性的胃癌DNA指数及EGFR表达水平显著高于E cad阳性 (P <0 0 1)。结论 检测DNA含量及E cad、EGFR蛋白表达有助于胃癌的早期诊断及转移潜能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SIRT2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并初步研究SIRT2在胃癌细胞中的作用。方法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SIRT2蛋白表达的差异;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0例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SIRT2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将SIRT2-siRNA质粒转染胃癌细胞,通过Transwell实验观察下调SIRT2表达对胃癌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SIRT2在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67/100)、16%(24/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癌组织中SIRT2的高表达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患者预后显著相关;体外细胞实验显示下调SIRT2表达可抑制胃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结论 SIRT2可作为判断胃癌患者预后的一个独立指标,并有潜力成为一个胃癌靶向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