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构建TPO-pEGFP-N1、IL-6-pcDNA3.1(+)、IL-11-pcDNA3.1(-)3个真核表达载体,并观察其在共转染的人骨髓基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TPO-pEGFP-N1、IL-6-pcDNA3.1(+)、IL-11-pcDNA3.1(-)3个真核表达载体,在脂质体介导下将其导入体外培养的人骨髓基质细胞内,24 h后观察TPO、IL-6、IL-11瞬时表达情况、蛋白含量及表达,并与未转染组、空载体转染组做对比。结果 1)酶切及测序结果均可证实TPO-pEGFP-N1、IL-6-pcDNA3.1(+)、IL-11-pcDNA3.1(-)3个真核表达载体的正确性。2)细胞转染24 h后,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pEGFP-N1的表达,25%细胞发出绿色荧光;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出IL-6及IL-11转染后能在细胞内表达。3)转染48 h后,Western blot检测出骨髓基质细胞内TPO、IL-6及IL-11的蛋白表达量。结论 TPO、IL-6、IL-11这3个基因可共转染人骨髓基质细胞,并在细胞内有效表达。  相似文献   

2.
背景:核因子κB在肿瘤生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PDLIM2基因可以介导终止核因子κB的活性,解除核因子κB对肿瘤细胞的凋亡抑制作用。目的:克隆人PDLIM2全长基因,构建pIRES2-EGFP-PDLIM2真核表达载体。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从新鲜膀胱组织总RNA中克隆PDLIM2全长基因,与经BamHI、XhoⅠ相同双酶切的pIRES2-EGFP质粒载体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IRES2-EGFP-PDLIM2,经酶切及测序鉴定重组质粒中PDLIM2基因的完整性和忠实性。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重组质粒转染的EJ细胞GFP报告基因表达强度,并对转染细胞PDLIM2的表达进行RT-PCR检测。结果与结论:经酶切和测序证实重组质粒构建正确,并在转染的EJ细胞中获得PDLIM2的高效表达。表明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成功从膀胱组织中克隆出PDLIM2全长基因,成功构建pIRES2-EGFP-PDLIM2真核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3.
背景:核因子κB在肿瘤生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PDLIM2基因可以介导终止核因子κB的活性,解除核因子κB对肿瘤细胞的凋亡抑制作用。目的:克隆人PDLIM2全长基因,构建pIRES2-EGFP-PDLIM2真核表达载体。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从新鲜膀胱组织总RNA中克隆PDLIM2全长基因,与经BamHI、XhoⅠ相同双酶切的pIRES2-EGFP质粒载体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IRES2-EGFP-PDLIM2,经酶切及测序鉴定重组质粒中PDLIM2基因的完整性和忠实性。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重组质粒转染的EJ细胞GFP报告基因表达强度,并对转染细胞PDLIM2的表达进行RT-PCR检测。结果与结论:经酶切和测序证实重组质粒构建正确,并在转染的EJ细胞中获得PDLIM2的高效表达。表明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成功从膀胱组织中克隆出PDLIM2全长基因,成功构建pIRES2-EGFP-PDLIM2真核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4.
【目的】构建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域7(EGFL7)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扩增EGFL7目的片段,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pEGFPC1-EGFL7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酶切和测序鉴定。鉴定正确的克隆瞬时转染293T细胞,通过Westernblot方法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结果】通过酶切和测序鉴定,pEGFBC1-EGFL7真核表达载体序列正确,编码框正确。转染后的293T细胞经Westernblot检测,能够表达目的蛋白。【结论】本方法成功构建了EGFL7真核过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针对人鼻咽癌CNE-2Z细胞Bcl-2基因pENTR-CMV-EGFP-hsa-mir-16.1/15a真核表达质粒,转染至CNE-2Z细胞并检测其表达.方法:采用PCR法从重组质粒PGH-16-1/15a中获得16-1/15a-X2370G全长序列,在T4 DNA Ligase连接酶作用下连接入重组载体pENTR-CMV-EGFP.重组质粒经酶切及测序鉴定.将构建成功的重组质粒转染入人鼻咽癌细胞株CNE-2Z,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结果.结果:重组质粒pENTR-CMV-EGFP-hsa-mir-16-1/15a经酶切与测序证实构建成功,转染至鼻咽癌CNE-2Z细胞后,荧光显微镜观察证实该重组质粒能在CNE-2Z中表达.结论: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质粒DENTR-CMV-EGFP-hsa-mir-16-1/15a,并在鼻咽癌CNE-2Z细胞中得到表达,可用于进一步检测其抗肿瘤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小鼠 miR-214的 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并在 COS -7细胞中转染检测其表达。方法小鼠基因组 DNA 扩增得到 miR -214序列,将酶切后的 miR -214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重组 pcDNA3.1(+/-)-miR-214经过酶切和测序鉴定后转染 COS-7细胞并应用萤光定量 PCR 法检测 miR-214表达水平。结果小鼠 miR-214真核表达载体序列分析完全正确;转染 COS-7细胞后miR-214的表达水平可增加1.41倍。结论成功构建了 pcDNA3.1(+/-)-miR-214真核表达载体并能在真核细胞中进行表达,为进一步进行 miR-214的功能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人regucalcin(RGN)全长cDNA的真核表达载体,观察其在人肾皮质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中表达。方法用RT-PCR技术扩增获得人HK-2细胞RGN全长cNDA,将扩增的产物连接入pMD18-T克隆载体上。将重绢质粒转化人大肠杆菌DHSa内并提取质粒,双酶切鉴定、DNA测序鉴定准确,再用双酶切方法将RGN基因定向连接到真核表达载体DECFP-NI中,构成pEGFP-RGN,将pEGFP-RGN转化人大肠杆菌DHSa内并提取质粒,双酶切鉴定、DNA测序鉴定准确。再用双酶切方法将RGN基因与EGFP定向连接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zeocin中,构建真核表达pcDNA3.1-RGN-EGFP-zeo的重组体。将pcDNA3.1-RGN.EGFP-zeo转化人大肠杆菌DHSa内并提取质粒,双酶切鉴定、DNA测序鉴定准确,用脂质体转染入HK-2细胞。荧光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pcDNA3.1-RGN-EGFP-zeo表达情况。结果RGNcDNA全长是897bp。以此构建的pcDNA3.1-RGN-EGFP-zeo真核表达载体,经DNA测序与GenBank中的人RGNcDNA序列一致。荧光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pcDNA3.1-RGN-EGFP-zeo转染的细胞中有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结论本实验成功构建了pcDNA3.1-RGN.EGFP.zeO真核表达质粒,并在HK-2细胞中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克隆大鼠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基因,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TF,转染C6大鼠神经胶质瘤细胞并检测转染细胞内TF表达水平.方法:采用RT-PCR法从Wistar大鼠肺组织中扩增TF基因,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上.通过测序鉴定重组质粒中插入TF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应用脂质体法将鉴定正确的重组质粒转入C6细胞中,荧光显微镜下观察EGFP报告基因的表达强度和转染效率,并对转染细胞的TF-eGFP融合蛋白进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成功构建pEGFP-N1-TF真核表达载体,转染C6细胞24 h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可以观测到荧光,并通过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到TF-eGFP融合蛋白的表达.结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TF构建成功,转染C6细胞后获得了良好的瞬时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pcDNA3.1-flag-pygo2真核表达载体并在C6细胞中进行表达。方法从小鼠脑胶质细胞中提取总RNA,RT-PCR法反转录合成CDNA,设计引物,调取目的片段,与pcDNA3.1-flag载体连接后转化大肠杆菌DH5α,LB平板筛选菌落,提取质粒。重组质粒pcDNA3.1-flag-pygo2经过酶切鉴定及测序后,阳离子脂质体法转染C6细胞并经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蛋白印迹检测重组体的表达。结果重构质粒pcDNA3.1-flag-pygo2经限制性核酸内切酶EcoRⅠ,HindⅢ酶切分析及测序检查,表明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正确;瞬时转染C6细胞后,免疫细胞荧光染色及蛋白印迹检测表明转染细胞能够表达外源Pygo2基因。结论成功构建了pcDNA3.1-flag-pygo2真核表达载体并能够在真核细胞中进行表达,这为今后研究pygo2基因在胶质瘤中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背景:碱性螺旋-环-螺旋转录因子少突胶质细胞转录因子2在脊髓的少突胶质细胞的分化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目的:构建大鼠少突胶质细胞转录因子2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载体,观察其在真核细胞内的表达。方法:从新生大鼠脊髓组织中提取总RNA,采用RT-PCR方法获得目的基因片段,克隆至pGEM-T载体中。经测序确证后将少突胶质细胞转录因子2cDNA片段与pEGFP-N1载体定向连接。将鉴定正确的重组体pEGFP-N1-Olig2以脂质体法转染至COS-7细胞中,反转录PCR鉴定少突胶质细胞转录因子2mRNA的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少突胶质细胞转录因子2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克隆了少突胶质细胞转录因子2的cDNA,并构建了其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Olig2,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及测序分析证实了其序列的正确性;转染72h时免疫印迹分析显示,COS-7/pEGFP-N1-Olig2实验组COS-7细胞表达Olig2-GFP融合蛋白。提示实验成功构建pEGFP-N1-Olig2真核表达载体,并且在COS-7细胞中得到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构建多发性骨髓瘤黏蛋白1(两串联)基因(rnuc1-2vntr)的真核表达载体及该重组体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为研制多发性骨髓瘤基因疫苗奠定基础。以MUC1—2VNTR蛋白的编码基因作为目的基因,在其前端加上KOZAK序列后,两端分别加上HindⅢ和XbaⅠ酶的酶切位点,将人工合成的全基因定向插入pcDNA3.1/myc—his B载体中,转化E-coli感受态细胞获得重组菌株,经酶切及测序鉴定为pcDNA3.1-2vntr/myc—hisB重组质粒后,采用Lipofectimine脂质体介导法转染COS-7细胞,用荧光显微镜对荧光表达进行观察,然后用Western blot检测重纽体在细胞内外的表达。结果表明:合成的MUC1-2VNTR基因全长约140bp,所构建的pcDNA3.1-2vntr/myc—hisB重组质粒经双酶切及测序鉴定后,与预期片段大小相符,并含有完整的阅读框架和目的基因。将其转入COS-7细胞后48小时,荧光显微镜和Western blot检测均可证实黏蛋白1表达。结论:成功的构建了多发性骨髓瘤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2vntr/myc—hisB,并在COS-7细胞中成功地表达黏蛋白1,这为黏蛋白1的功能研究和多发性骨髓瘤基因疫苗的研制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2.
NYGGF4基因过表达对脂肪细胞线粒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目的:观察NYGGF4基因过表达对脂肪细胞线粒体的影响。 方法:构建NYGGF4基因表达载体,转染3T3-L1前体脂肪细胞,G418筛选表达NYGGF4细胞株后,用RT-PCR及western blot技术验证,建立NYGGF4稳定过表达细胞株。用透射电镜观察NYGGF4基因过表达对脂肪细胞线粒体形态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NYGGF4基因过表达及对照空载脂肪细胞中核转录因子PGC1-α、NRF1、mtTF-A mRNA含量。 结果:RT-PCR及western blot均提示NYGGF4稳定过表达细胞株建立成功。NYGGF4基因过表达可以导致脂肪细胞线粒体形态异常,显著上调脂肪细胞PGC1-α mRNA表达,对NRF1、mtTFAmRNA水平无明显影响。 结论:NYGGF4基因过表达可以导致脂肪细胞线粒体损伤。  相似文献   

13.
背景:体外克隆、表达热休克蛋白,尤其正常时少量或不表达,而应激时大量表达的热休克蛋白72对研究其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尤为重要。目的:构建热休克蛋白72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并于COS7细胞内表达,为HSP72蛋白免疫调节功能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RT-PCR技术从BABL/C大鼠肝细胞中扩增出热休克蛋白72cDNA,经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消化后,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的相应酶切位点,并将重组质粒转染COS7细胞,进行基因表达鉴定。结果与结论:重组质粒插入基因序列检测证实为热休克蛋白72cDNA,并能在COS7细胞稳定表达。成功构建热休克蛋白72真核表达载体,并于COS7细胞中成功转录与表达。  相似文献   

14.
成荣杰  付艳 《中国实验诊断学》2009,13(10):1326-1329
目的构建人FOXC2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人宫颈癌C-33A细胞,建立稳定转染的细胞系。方法应用PCR方法从人FOXC2克隆中扩增其cDNA编码区序列,并将其构建于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经PCR和测序鉴定后,利用脂质体进行宫颈癌C-33A细胞的转染,应用G418筛选出稳定表达FOXC2的细胞系,通过RT-PCR及Westernblot法检测FOXC2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构建pcDNA3.1(-)/FOXC2真核表达载体,建立稳定转染FOXC2的C-33A细胞系,并鉴定了FOXC2目的基因在C-33A细胞中的过表达。结论FOXC2真核表达载体的成功构建为进一步研究FOXC2基因在宫颈癌中的功能奠定了良好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子宫珠蛋白(UG)基因对宫颈癌Hela细胞系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构建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cDNA3.1-UG(+),以脂质体介导法稳定转染体外培养的人宫颈癌Hela细胞,同时转染空载体pcDNA3.1质粒,以未转染细胞为对照,转染成功后分别命名为pcDNA3.1-UG(+)/Hela组、pcDNA3.1/Hela组、Hela组。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Western blot方法分析目的基因表达,并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结果pcDNA3,1-UG(+)/Hela组UGmRNA及UG蛋白出现明显的高表达,与对照组细胞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DNA3.1UG(+)/Hela组细胞生长速度明显慢于未转染Hela细胞,其细胞凋亡率与未转染Hela细胞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然而pcDNA3.1/Hela组细胞生长速度和凋亡率均无明显变化。结论转染UG基因能诱导Hela细胞凋亡及抑制Hela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探讨RNA干扰抑制慢性髓系白血病bcr-abl融合基因表达,以及RNAi和p27基因克隆联合作用对K562细胞的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凋亡等的调控作用。以细胞系K562为研究对象,合成并转染针对K562细胞bcr-abl融合基因融合位点的21nt siRNA,应用Northern blot法检测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BCR-ABL蛋白及凋亡相关蛋白BCL-xL的表达;同时应用RT-PCR扩增p27基因,构建P27-pcDNA3.1载体,转染p27基因入缺失p27基因的K562细胞,经筛选得到G418抗性的K562细胞株;经Western blot证实有P27蛋白表达后,联合应用RNA干扰及p27基因克隆,通过MTT法及流式细胞仪等检测联合作用后对K562细胞的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凋亡等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RNA干扰组K562细胞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转染24小时时有18.4%的K562细胞发生凋亡,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xL的表达水平下调,出现明显的G1期阻滞;表达外源性P27蛋白的P27-pcDNA3.1-K562细胞株生长速度明显慢于对照K562细胞株。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G0/G1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明显减少;RNA干扰与p27基因克隆联合作用于K562细胞后,凋亡细胞比例明显上升(33.4%)。MTT法显示,细胞存活率较单纯p27-K562细胞组及RNA干扰-K562细胞组均明显下降(p0.01和p0.05)。结论:特异性siRNA分子可以抑制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诱导K562细胞分化或凋亡。RNA干扰联合p27基因克隆对抑制K562细胞增殖及促凋亡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构建重组质粒pcEgr-hp63,并探讨其在A549和SKOV-3细胞中的辐射诱导表达及抗癌作用。方法将野生型p53 cDNA全长插入pcDNA3.1质粒多克隆位点,用Egr-1启动子替代pcDNA3.1质粒CMV启动子,构建成pcEg-hp53重组质粒;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法将重组质粒坶hp53和pcDNA3.1分别转染入A549和SKOV3细胞株,并经G418筛选稳定克隆并扩增培养。采用RT-PCR和流式细胞术的方法检测了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转染后的A549和SKOV-3细胞053基因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辐射诱导表达载体pcEg-hp63构建正确。与0Gy比较,A549-hp53和SKOV-3-hp53经0.5-5Gy照射后,p53mRNA水平增高;A549.hp53在2-5Gy后,p53蛋白表达显著增高(P〈0.01),SKOV-3-hp63其蛋白表达随剂量(0.5-5Gy)增加而明显增加(P〈0.05-P〈0.01)。A549-hp53与A549-vect相同照射剂量组比较,其p53蛋白表达在0.5Gy照射后明显下降(P〈0.05),2-5Gy照射后明显增高(P〈0.01);SKOV-3-hp53与SKOV-3-vect相同照射剂量组比较,其蛋白表达在0Gy时增高,0.5-5Gy照射后明显增高(P〈0.01)。结论X-射线可激活早期反应生长因子Egr-1,无论肿瘤细胞p53基因状态如何,均可诱导其下游基因p53 mRNA及其p53蛋白表达增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构建人PIF1基因5端、3端及全长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方法从pCR2.1-TOPO-PIF1原始质粒中,采用PCR方法扩增目的基因PIF1,PIF1N及PIF1C,将目的基因和目的载体pcDNA3.1(-)分别酶切;纯化酶切产物后定向连接,并将其转化大肠杆菌DH5α,对生长出的克隆行特异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鉴定为阳性的克隆送样测序。结果凝胶成像结果显示重组基因pcDNA3.1(-)-PIF1,pcDNA3.1(-)-PIF1N及pcDNA3.1(-)-PIF1C酶切后条带大小分别为1 926,540,1 428bp。结论成功构建hPIF1基因5端、3端及全长基因表达载体,分别为pcDNA3.1(-)-PIF1N,pcDNA3.1(-)-PIF1C及pcDNA3.1(-)-PIF1。  相似文献   

19.
背景:骨形态发生蛋白2具有很强的诱导干细胞成骨活性。目的:构建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真核表达载体,探讨其转染脂肪干细胞后的成骨效果。方法:通过噬菌斑原位杂交筛选人混合细胞cDNA文库获得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cDNA3.1-hBMP-2。利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分别介导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EGFP基因转染第4代脂肪干细胞,并经G418进行筛选。结果与结论:酶切鉴定及DNA测序结果证实重组质粒pcDNA3.1-hBMP-2构建成功。经计算脂质体介导的脂肪干细胞瞬时转染率为(18.0±0.42)%,并经过G418筛选后获得了稳定转染的细胞。细胞生长曲线表明转染后对脂肪干细胞生长、增殖无明显影响。ELISA检测发现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组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因子表达量均高于EGFP组及未转染组,且能够稳定表达。经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转染的脂肪干细胞的Ⅰ型胶原含量、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钙结节数目均比EGFP组及未转染组有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20.
背景:已证实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可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目的:构建表达bFGF的荧光真核表达载体,探讨其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和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通过基因亚克隆构建荧光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bFGF-GFP,利用脂质体介导将bFGF基因导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内,通过荧光观察和RT-PCR检测基因的表达。实验分为3组,对照组(转染pcDNA3.1)、过氧化氢组(转染pcDNA3.1+H2O2)和bFGF转染+过氧化氢组(转染pcDNA3.1-bFGF-GFP+H2O2),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 P17活性亚单位和Bax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成功构建荧光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bFGF-GFP,该载体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后,bFGF mRNA显著增加,并可观察到绿色荧光。与对照组相比,过氧化氢组细胞凋亡率和caspase-3 P17活性亚单位、Bax蛋白的表达量都明显增加(P〈0.01),而bFGF转染+过氧化氢组的细胞凋亡率和caspase-3 P17活性亚单位、Bax蛋白的表达量则比过氧化氢组显著降低(P〈0.01)。证实bFGF基因转染能抑制过氧化氢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Bax蛋白表达和caspase-3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