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566例2~6岁听力障碍儿童植入人工耳蜗后韵母识别能力的康复效果跟踪评估,分析儿童人工耳蜗植入年龄、性别、康复时间对韵母识别能力康复效果的影响,探讨听障儿童韵母识别能力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方法 本研究采用全国聋儿康复系统通用的<听障儿童听觉能力评估标准及方法>中的韵母识别词表进行听觉能力评估.采用人工耳蜗植入年龄、性别、康复时间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因变量为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韵母识别率.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6.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韵母识别能力随康复时间延长,韵母识别率显著提高(P<0.001);康复时间和儿童年龄对韵母识别能力的交互效应显著(P<0.001),年龄越小的儿童进步越大;儿童性别对韵母识别能力的主效应不显著(P>0.05).结论 人工耳蜗术后韵母识别能力随康复训练时间的延长快速发展,年龄越小发展越快;听觉强化训练时间至少要经过12个月,韵母识别能力才能相对稳定,对于2岁年龄组听觉强化训练时间要超过1年.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104例6以下植入人工耳蜗的听力障碍儿童在噪声环境中言语识别能力的评估,探讨其在术后不同康复阶段选择性听取能力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模拟城市噪声和双音节词识别词表,对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分别进行噪声环境下及安静环境下的言语识别能力评估.结果 噪声环境下与安静环境下的言语识别有相似的发展趋势,但得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1年内不同康复阶段的选择性听取能力差异非常显著(P<0.001).结论 噪声环境下较安静环境下的言语识别难度大,儿童的选择性听取能力在人工耳蜗植入后1年一直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可见术后第1年内是听觉言语康复强化训练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对听力障碍儿童的选择性听取能力的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359例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听觉康复效果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359例人工耳蜗植入儿童术后1年的听觉能力发展趋势,为实施康复效果质量监控与进一步改善安置策略提供指导。方法依照人工耳蜗植入年龄进行分组,以术后不同的安置时段(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为重复测量条件,采用方差分析的方法,利用SPSS16.0软件评估不同年龄段人工耳蜗植入儿童术后安置1年内听觉能力随时间顺序变量变化的趋势。结果①接受人工耳蜗植入的儿童在术后1年安置中其听觉言语识别率随着安置时段的延续,总体上呈线性(**P=0.000〈0.01)和二次性(**P=0.000〈0.01)上升变化的趋势②在听觉言语识别能力获得方面,2~4岁组间,4~6岁组间存在相近的变化趋势(P〉0.05)。但7岁组与其他各年龄组、2~3岁组与5~6岁组间变化趋势差异显著(*P〈0.05);③比例差异系数(coefficients of variation,CV)的比较显示,随着术后安置接受训练时间的延续,各年龄组的听觉言语识别率平均值的标准差变小。结论①康复安置策略总体上是有效的;②在术后康复安置策略保持一致的情况下,人工耳蜗植入聋儿的听觉康复效果,主要受到来自人工耳蜗植入年龄和术后接受康复训练时间长短两个要素的交互影晦③人工耳蜗植入儿童不同年龄组间听觉能力的发展速度随着术后康复训练时间的延续,出现非等速均匀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人工耳蜗植入对听障儿童听觉发育的影响。方法选用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教师版)对106名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康复教师进行调查,调查时间为人工耳蜗开机3、6、9、12个月,按照年龄将儿童分为2~3岁、4~5岁,6~8岁3组,获得不同时期的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meaningful auditory integration scale,MAIS)评分结果。结果同一年龄组听障儿童随着康复时间的延长,有意义听觉能力显著提高,总体呈向上的趋势;在康复3个月和6个月后,3个年龄组间MAIS得分两两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当康复12个月时,各年龄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耳蜗植入对语前聋听障儿童听觉发育有积极影响,人工耳蜗植入年龄越小、术后康复时间越长,其听觉能力进步速度越快。笔者建议听觉能力评估应每3个月进行一次,并追踪1年以上,以便合理制订康复目标和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后不同康复时段的听觉言语识别能力评估,探索人工耳蜗植入儿童术后听觉言语识别能力的获得规律,为评价及预测聋儿康复效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标准化的儿童言语听觉测试环境及测试词库,对863例不同年龄、不同康复时段的语前聋人工耳蜗植入儿童进行听觉言语识别能力评估,包括自然环境声响、声母、韵母...  相似文献   

6.
人工耳蜗植入儿童言语语言康复效果跟踪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615例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言语语言康复效果进行跟踪评估,探讨康复教育方案的有效性及听力障碍儿童言语语言发展规律.方法 评估使用中国聋儿康复系统通用的听力障碍儿童语言能力评估标准及方法,采用三因素重复测量实验设计,选择性别、植入年龄和康复时间作为自变量,因变量为言语语言能力评估结果.结果 听力障碍儿童言语语言...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356例人工耳蜗植入儿童术后1年的语言能力发展趋势,为实施康复效果质量监控与进一步改善安置策略提供指导。方法依照人工耳蜗植入年龄进行分组,以术后不同的安置时段(3、6、9和12个月)为重复测量条件。采用方差分析方法,利用SPSS16.0软件评估不同年龄段人工耳蜗植入儿童术后安置1年内语言能力随时间顺序变量变化的趋势。结果①接受人工耳蜗植入的聋儿在术后1年安置中语言能力评估平均成绩(语言年龄)属地、性别差异不显著(P〉0.05);②随着安置时段的延续,语言能力评估平均成绩(语言年龄)总体上呈线性(**p=0.000〈0.01)和二次性(**P=0.000〈0.01)上升变化的趋势③在语言能力(语言年龄)获得方面,2岁组与3岁组、4岁组与5岁组、5岁组与6岁组的变化趋势相近(P〉0.05),而7岁组与其他各组、3岁组与4岁以上组间变化趋势差异显著(*P〈0.05);④比例差异系数(coefficients of variation,CV)的比较显示,随着术后安置接受训练时间的延续,各年龄分组的语言能力(语言年龄)平均值的标准差变小,除了7岁组外其他年龄组的CV变异系数仍在20%以上。结论①通过对接受人工耳蜗植入的2~7岁聋儿语言能力的评估认为安置策略总体上是有效的,在语言能力(语言年龄)的获得上不存在属地和性别的差异;②在术后安置策略保持一致的情况下,人工耳蜗植入聋儿的语言康复效果,主要受到来自人工耳蜗植入年龄和术后接受康复训练时间长短两个要素的交互影响;③人工耳蜗植入不同年龄组间语言能力的发展速度,随着术后康复训练时间的延续出现非等速均匀发展的特点;④相对于听觉能力的发展,人工耳蜗植入不同年龄组聋儿语言能力的发展表现出缓慢性特征。  相似文献   

8.
92例人工耳蜗术后不同阶段康复评估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目的通过对92例7岁以下植入人工耳蜗的语前聋儿童进行分阶段的听觉、言语康复效果评估,探讨7岁以下儿童植入人工耳蜗后在不同阶段的听觉、语言康复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评估词表及标准评估程序,对测试对象进行听觉能力及语言能力评估。结果听觉言语识别率:术后3个月平均达到46%,6个月达到71%,9个月达到84%,12个月达到89%;语言能力:术后3个月语言年龄平均达到1.3岁,6个月平均达到2.0岁,9个月平均达到2.5岁,12个月平均达到2.9岁。结论人工耳蜗能够帮助重度听力障碍者改善听力,术后经过一年系统康复训练,在听觉识别和语言能力上较术前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段语前聋患儿接受人工耳蜗植入后的康复效果,以及随使用人工耳蜗时间的延长康复效果的改变趋势.方法:按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时的年龄将患儿分为2组(≤3岁组和>3~6岁组),分别在术后开机3、6、9、12个月时评估其听觉、语言及学习能力,并记录结果.结果:随着使用人工耳蜗时间的增加,聋儿听觉、语言及学习能力康复效果逐渐提高(P<0.05),≤3岁组听觉及言语能力的康复速度优于>3~6岁组(P<0.05),学习能力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语前聋患儿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植入年龄与使用时间的长短共同影响其康复效果,小龄植入并经足够长时间的康复训练,可以实现康复效果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7岁听障儿童植入人工耳蜗后听觉言语康复进展情况。方法在标准声场对10例儿童进行人工耳蜗术后声场听阈测试。利用听障儿童听觉言语康复评估词表在开机后3.6.9、12个月分别进行听觉言语康复评估。采用希-内学习能力测试或格蕾费斯儿童精神发育测试量表进行学习能力评估。结果随着术后康复时间的增加,10名儿童的听觉、言语、学习能力评估成绩逐步提高,提高速度和幅度存在个体差异。结论人工耳蜗植入有助于重度、极重度听障儿童的听力语言康复。术后儿童听觉言语的发展受年龄、智力、耳聋病因及术前助听器配戴情况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129例极重度语前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声母、韵母、单音节及双音节词识别能力的评估,研究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患者的听觉康复效果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用《听力障碍儿童听觉、语言能力评估标准及方法》作为测试材料,分别测试患者的声母、韵母、单音节词、双音节词识别率,用各分项评估结果的均值代表总体听觉能力,进而研究康复时间、植入年龄、术前配戴助听器经验及性别对听觉能力的影响。结果随着康复时间的延长,听觉能力各分项得分逐渐提高(P〈0.05)。术前、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低龄组与大龄组间总体听觉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耳蜗植入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男、女组之间总体听觉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配戴助听器组与未配戴助听器组间总体听觉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耳蜗植入能提高语前聋患者的听觉能力。植入时间越长,听觉康复效果越好。植入时年龄越小,术后听觉能力进步越快。大龄语前聋患者植入人工耳蜗后听觉能力仍能获得一定的改善。术前短时间配戴助听器对于极重度语前聋患者术后听觉能力康复无明显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影响人工耳蜗植入儿童术后1年的听觉、语言能力发展的外在因素,为实施康复效果质量监控及改善安置策略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41例资料完整已接受为期1年系统康复训练的人工耳蜗植入儿童为调查对象,以其术后不同安置时段(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的评估数据(包括听觉能力、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成绩)为参考,采用相关性分析的方法,研究不同安置时段内,外在因素与听力语言康复效果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人工耳蜗植入年龄、术前语训时间与术后3个月、6个月时的听觉能力、语言能力评估成绩之间存在低度以上的线性相关(|r|≥0.3,P<0.01),但在6个月后,相关性不显著(|r|<0.3,P>0.01).结论①人工耳蜗植入儿童术后1年的康复效果受到来自外在因素的影响;②外在因素中人工耳蜗植入年龄、术前语训时间是影响人工耳蜗植入儿童术后1年康复效果的直接因素;③不同外在因素对人工耳蜗植入儿童术后1年不同安置时段的听觉能力和语言能力康复效果的线性影响程度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影响人工耳蜗植入儿童术后1年听觉、语言能力发展的内在因素,为实施康复效果质量监控及改善安置策略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4l例资料完整已接受为期1年系统康复训练的人工耳蜗植入儿童为调查对象,以其术后不同的安置时段(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的评估数据(包括听觉能力、语言能力、学爿能力)为参考,采用相关性分析的方法,研究不同安置时段个体内在因素与听力语言康复效果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①术前双耳听觉能力、语言能力评估成绩与术后3个月的同类能力评估成绩间存在低度以上的线性相关(r≥0.3,P〈0.01),但与3个月后同类能力评估成绩相关性不显著(r〈0.3,P〉0.01);②术后康复1年内,听觉、语言能力不同安置阶段的评估成绩间存在低度以上的线性相关(r≥0.3,P〈0.01),听觉能力或语言能力每相邻的两个安置阶段的评估成绩间存在中度(0.5≤r〈0.8,P〈0.01)甚至高度(r≥0.8,P〈0.01)的线性相关③在同一安置时段,听觉能力和语言能力评估成绩间线性相关性最大,达到中度以上相关(0.5≤r〈0.8,P〈0.01)。结论①人工耳蜗植入儿童术后1年的康复效果受到来自个体内在因素的影响;②外在因素的影响度小于个体内在因素的影响度;③术后康复单一能力领域的发展影响,前一安置时段与后一安置时段康复效果的关联度最大;④术后康复跨能力领域的发展影响,相同安置时段内听觉能力与语言能力发展的关联度最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3种训练方法对人工耳蜗植入儿童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7岁人工耳蜗植入儿童106人,其中34人接受综合感官训练法、36人接受音素辨听训练法、36人接受听觉口语训练法。采用《听障儿童听觉语言能力评估标准及方法》对所有听障儿童进行评估。结果不同训练方法对听障儿童的听觉、语言能力具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综合感官训练法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听障儿童提高语言能力,但听觉能力发展效果不佳;音素辨听训练法可促进听障儿童的细致辨听能力,但语言能力发展有限;听觉口语训练法能使听障儿童的听觉和言语能力得到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综合听力学评价对判断小龄聋儿人工耳蜗植入适应证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0名3岁以内小龄聋儿进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s,ABR)、耳声发射(otoacoustic emissions,OAE)、声导抗等客观测试。行为观察(behavioral observation audiometry。BOA)、视觉强化定向反应(visual reinforcement audiometry,VRA)、游戏测听(play audiometry,PA)等行为测听及听觉言语评估,用其结果综合判断听力损失程度。术后开机3个月对所有小儿进行听觉言语评估,与术前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术后50名聋儿的听觉言语识别率有明显提高。结论综合听力学评价能够准确筛选出小龄聋儿人工耳蜗适应证患者,筛选出来的患者术后可以取得较好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考察并分析学前听障儿童同时性加工发展水平及其特征,为学前听障儿童听力语言康复提供参考.方法 分别选取3~6岁听障儿童45人和健听儿童44人,采用华东师范大学言语听觉康复科学研究院编制的五项认知能力测验系统(软件版),对两类儿童的同时性加工能力进行评估,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两组儿童同时性加工能力及分项目的 年龄主效应极其显著(P<0.01),随着年龄的增长,两组儿童的同时性加工能力及分项目呈现出相同的上升趋势,其中,健听儿童同时性加工能力发展速度较快,而听障儿童发展速度相对缓慢;性别主效应、年龄与性别交互效应均不显著(P>0.05);②各年龄组听障儿童的同时性加工能力均显著低于同龄健听儿童(P<0.05);③两组儿童同时性加工能力分项目均呈现不平衡的发展趋势.结论 听障儿童的同时性加工能力显著落后于健听儿童;听障儿童同时性加工能力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通过听力补偿或听力重建,采取有效的认知能力训练,听障儿童的同时性加工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的提高,甚至接近健听儿童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听障儿童个案实施听觉口语法康复训练,旨在探讨听觉口语法对低龄听障儿童听能发展的效果。方法对1名听障儿童实施听觉口语法早期康复课程,分别从听能、言语、语言、认知.沟通五大领域进行分析。结果个案从研究初期对声音没有反应到训练后能够正常与人沟通,与同龄儿童一起学习、生活和游戏,基本达到了阶段性康复目标。结论听障儿童的语言能力落后于听觉识别能力,在早期康复训练中要充分利用其听能,用听带动说,以增强其言语听觉能力,提高五大领域的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