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安阳市中医院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2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小切口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观察组给予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切除术,随访观察6个月。比较2组手术优良率、手术质控指标(包括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及手术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脊椎不稳情况);术前、术后2个月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日本骨科协会治疗评分(JOA)评价腰椎功能;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价术后第1天、1个月及2个月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手术优良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和切口长度较对照组短,术中失血量较对照组少(均P<0.05);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3.13%)较对照组(12.50%)低(P<0.05);观察组术后ODI较对照组低,JOA评分较对照组高(均P<0.05);观察组术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均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切除术可通过减少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创伤,降低术后疼痛,改善腰椎功能,以提高手术优良率且手术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Disc-FX系统经皮椎间盘摘除、射频消融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自2010年7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应用Disc-FX系统经皮髓核摘除、射频消融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并且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36例,比较术前、术后即刻、l周、3月、6月JOA、VAS及Oswestry(2.0版本)评分.结果:36例患者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术后VAS和Oswestry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isc-FX系统经皮椎间盘切除、射频消融术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TED)与传统开放椎板间开窗术两种手术方式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两种单节段手术患者30例,其中16例患者行PTED术,14例行椎板间开窗术,记录两组术前、术后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手术节段、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卧床时间等,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和术后大于6个月的随访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定(ODI),并按中华骨科学会脊柱学组腰背痛手术评分标准评价两组手术临床疗效,所得以上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8.4个月,对两种手术疗效进行比较,比较两组的出血量、卧床时间和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VAS及OD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PTED组优良率为87.50%,传统开窗组优良率为71.42%,两组疗效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ED是传统手术的微创化,其结合传统术式与经皮穿刺技术的优势能直接到达突出椎间盘位置,摘除病变髓核,直接解除椎管内压迫,在减少手术创伤的同时,达到与传统术式相似的疗效,可作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可靠术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discectomy,UBED)、经皮内镜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fenestration discectomy,F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2年4月湖南省株洲市中医伤科医院收治的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UBED组28例、PELD组30例和FD组20例,比较三组手术及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C形臂机透视次数和并发症发生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疼痛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index,ODI)评价功能障碍,术前及术后3d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椎间孔镜技术和靶点注射胶原酶髓核化学溶解术治疗极外侧型(Ⅱ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极外侧Ⅱ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靶点注射胶原酶髓核化学溶解术(n=30);B组采用椎间孔镜技术(n=32)。分别于术前、术后1天、1周、3个月、6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评价疼痛及功能障碍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采用突出物明显缩小率评价术后影像学改变情况。结果:两组病人的疼痛均得到明显改善。两组病人在术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及ODI均显著低于相应的术前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Macnab疗效评定发现术后6个月A组优良率90.0%,B组优良率93.8%,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术后6个月两组突出物明显缩小率分别为93.3%和93.8%,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经皮Decompressor髓核旋切术联合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A组30例,B组30例,分别应用国产康嘉公司生产的Decompressor髓核旋切器,在斜位X-线的引导下,经上关节突外缘穿刺入路,行髓核旋切腰椎间盘减压术。B组减压后联合应用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术。用治疗前和治疗后三天、三个月VAS评分、直腿抬高试验及治疗优良率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术后3天、2周、2月腰痛和腿痛评分、Oswestry评分B组均明显低于A组。亚组腿痛评分比较,术后3天、2周,B1组和B2组均明显低于A2组。结论:经皮Decompressor髓核旋切术联合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术能快速而有效达到椎间盘减压并对神经根进行抗炎治疗,具有操作简便、损伤小、安全性高、疗效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经侧后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2月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后路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FD),观察组实施PTE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各项手术指标、术后疼痛程度、功能障碍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VAS评分和ODI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优化各项手术指标,在短期内缓解患者疼痛,改善功能障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Waveflex弹性固定小开窗髓核摘除联合纤维环缝合技术对青壮年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短期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潍坊市人民医院和解放军第八十九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56例青壮年LD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单一组(单一行髓核摘除治疗) 25例和联合组(腰椎后路Waveflex弹性固定小开窗髓核摘除联合纤维环修复技术) 31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6、12、18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JOA)下腰痛评分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末次随访(治疗后18个月)病变节段活动范围和椎间盘高度的改善情况,并随访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VAS、ODI、JOA评分与单一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联合组治疗后12个月VAS明显低于单一组,JOA评分明显高于单一组(P<0.05);两组治疗后12个月ODI比较,并无显著差异(P>0.05);联合组治疗后18个月VAS和ODI评分均明显低于单一组,JOA评分明显高于单一组(P<0.05)。直至末次随访时,单一组治疗后18个月病变节段椎间盘高度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前后病变节段活动范围比较,并无明显改变(P>0.05);联合组治疗后18个月病变节段椎间盘高度明显高于治疗前,病变节段活动范围低于治疗前(P<0.01);联合组治疗后18个月病变节段椎间盘高度明显高于单一组,病变节段活动范围明显低于单一组(P<0.01)。两组随访期间均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或切口感染等不良情况。结论相比单一常规髓核摘除治疗,腰椎后路Waveflex弹性固定小开窗髓核摘除联合纤维环缝合技术可有效恢复青壮年LDH患者早期腰椎功能,改善病变节段的椎间盘高度和活动范围,提高脊柱稳定性,因此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半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8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法分为Ⅰ组(40例,半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和Ⅱ组(40例,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比较两组的ODI、SF-MPQ、腰部活动障碍评分量表评分、临床病情控制优良率及随访10年的复发率。结果随访5、10年,Ⅱ组的ODI、SF-MPQ、腰部活动障碍评分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Ⅰ组,Ⅱ组的临床病情控制优良率明显高于Ⅰ组(P<0.05)。随访10年,Ⅱ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Ⅰ组(P<0.05)。结论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效果显著,能更有效地改善腰椎功能,提升腰部活动能力,减轻疼痛,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脊椎滑脱患者手术治疗方式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0年1月至2013年11月间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脊椎滑脱患者127例,分为观察组(71例)和对照组(56例)。观察组给予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对照组给予MAST Quadrant通道下髓核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手术持续时间、出血量、术后VAS评分及ODI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及MAST Quadrant通道下髓核摘除术均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脊椎滑脱的有效手段,且创伤较小,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老年腰椎管狭窄患者行单纯腰椎后路减压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8年12月作者收治的98例因老年腰椎管狭窄采用单纯腰椎后路减压手术治疗患者的病例资料,结合问卷调查患者对手术的满意程度,比较不同体重患者住院期间以及手术后症状改善情况,评估手术治疗效果.结果:不同体重患者手术后腰腿疼痛明显缓解、日常生活质量改善,患者对手术的满意率达到65.5%.但是,患者的各种统计数据表明不同躯体重量组之间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体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老年腰椎管狭窄患者的手术治疗结果,对于老年腰椎管狭窄患者采取单纯腰椎后路减压手术,可以收到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60例经临床表现及CT或MRI检查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的患者,保守治疗无效后,采用CT引导下21G穿刺针经皮穿刺至病变腰椎间盘,实施盘内及椎旁间隙臭氧注射术.术后对病人进行随访,采用改良的MacNab法评价术后七天、术后六月的疗效.结果:治疗后七天、六个月显效率分别为61.7%、65%,总有效率分别为93.3%、91.7%,均无统计学差异.所有患者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穿刺臭氧盘内外注射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经骶裂孔置管盘外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87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对 2 0 0 0年 3月至 2 0 0 1年 12月间 ,2 5 4例应用脊椎微创介入术 (MinimallyInvasiveTechnic ,MIT)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研究。方法 :回访术后 1.5~ 3年患者 ,统计其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AnalogueScale ,VAS) ,以及介入后持续治疗情况 ,并对照MIT治疗前、治疗后 3~ 5天的VAS。结果 :失访 6 7例 ,对获得 187例资料VAS对照 ,治疗前为 8.5 7± 0 .5 5 ;治疗后 3~ 7天为 3.2 9± 0 .76 ;1.5年~ 3年为 2 .38± 0 .74 ,与治疗前和治疗后 3~ 7天对照差异显著 (P <0 .0 5 )。治疗后 1.5~ 3年 15 4(82 .4 % )例疼痛完全解除 ;2 8(15 .0 % )例需要间断治疗 ;5 (2 .7% )例接受手术治疗。结论 :MIT可以使 82 .4 %椎间盘突出患者治疗 1.5~ 3年后疼痛没再复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胶原酶盘外持续给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进行近期随访,以观察该治疗的临床效果、技术特点及注意事项.方法: 随访2002年1月至2004年3月采用胶原酶盘外持续给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84例,记录治疗前后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直抬腿高度、腰椎活动度、感觉和肌力等,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治疗之后7天和90天患者疼痛症状明显好转,VAS治疗后7天、90天分别为3.5±0.25和2.7±0.21,与治疗前7.6±0.45比较P<0.05.治疗后7天、90天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1.52 %和83.70 %.结论:采用胶原酶盘外持续给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减轻患者疼痛,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射频热凝毁损腰交感神经节治疗下肢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方法:选择下肢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患者23例,在CT引导下行L2椎旁交感神经节穿刺,穿刺成功后采用射频疼痛治疗系统行射频热凝治疗,射频温度定位80℃,持续60s,连续3次.观察并记录术前、术后下肢皮肤温度和VAS评分.结果:射频术后皮肤温度明显高于术前(P<0.05),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腰交感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下肢神经病理性疼痛效果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臭氧椎旁注射结合腰椎功能锻炼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症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1年5月期间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病例77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椎旁注射结合腰椎功能锻炼组(简称局麻组)、臭氧椎旁注射结合腰椎功能锻炼组(简称臭氧组)和单纯腰椎功能锻炼组(简称对照组).3组都口服甲钴胺片1个月,每日3次,每次0.5 mg,均行屈髋屈膝抱滚法腰椎功能锻炼.局麻组在上述治疗方法同期行患侧椎旁阻滞,1次/1周,治疗4~6次;臭氧组在行患侧椎旁阻滞同时同部位注射臭氧,1次/1周,治疗4~6次.采用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下肢痛VAS评分;采用腰椎JOA评分(29分法)和止痛药服用期的天数评定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68例病例获得完整随访,均随访1年.在治疗后1周和1个月,臭氧组患者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局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1周、1个月,局麻组患者疼痛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在治疗后1年,臭氧组患者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局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1年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3组在改善总体疼痛病情方面均有疗效(P<0.05).腰椎JOA评分结果显示,臭氧组在痊愈率和良好率方面(即总优良率)高与局麻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臭氧组不仅在缓解疼痛,而且在改善腰腿功能及日常活动方面更具优势.臭氧组止痛药平均用药时间5.23±1.78 d,低于局麻组的13.68±5.18 d和对照组的18.76±7.5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臭氧椎旁注射在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症临床治疗中能有效降低止痛药的服用量,从而减少止痛药长期服用的不良反应.结论:臭氧椎旁注射结合腰椎功能锻炼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椎体间融合器联合钉棒系统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症的手术适应证、技术要点和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2月-2007年2月,对28例退行性腰椎不稳症病人,应用椎体间融合器加椎弓根钉棒系统行后路或经椎间孔入路椎体间融合术。结果28例病人经平均25个月的随访,依据JOA评分标准,优25例,良2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96%,融合率93%。结论用椎体间融合器加钉棒系统行椎体间融合是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症满意而可靠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伴有或不伴有腰椎退变Modic改变腰痛患者行椎间盘切除术后的疗效.方法:38例行椎间盘切除术的单节段椎间盘突出症腰痛患者,1组17例患者伴有腰椎退变Modic改变,包括8男,9女,平均年龄35.8岁(22~55岁),Modic I型10例,ModicⅡ型7例.2组21例患者没有腰椎退变Modic改变,包括11男,10女,平均年龄35.5岁(21~60岁).在术后3、6、12个月通过VAS疼痛评分评估疼痛改善情况,术后12个月通过JOA量表进行失能评估.结果:术前1组和2组VAS评分和JOA评分没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1组和2组患者腰痛和失能情况均明显改善(P<0.05).在3、6、12个月,1组VAS评分分别是1.9±0.6、2.1±0.8和2.3±0.9,2组V.AS评分分别是1.9±1.0、2.2±0.6和2.4±0.8;在术后12个月,1组和2组JOA评分分别是13.3±1.1和12.1±2.1,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对于单节段伴有或不伴有Modic改变的椎间盘突出症腰腿痛患者,椎间盘切除术是一种良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合并软组织损伤的红外热像(ITI)表现.方法:选择符合LDH诊断的患者55例,运用红外热像仪采集其下部躯干及下肢的ITI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5例的ITI腰骶部均表现为腰椎部菱形区高温区增大,呈长条形红色或深红色片状高温或小团状高温,与突出侧符合.其中26例(47.3%)并发腰肌筋膜炎者表现为腰椎旁片状高温向旁边延伸.15例(27.3%)的患肢ITI表现LDH标准图谱,为患肢异常低温区与突出侧神经支配皮肤区符合.40例(72.7%)的患肢温度没有显著降低,其中19例温度升高与下降同时并存(34.5%),12例温度接近正常(21.8%),9例温度升高(16.4%).诊断为患肢合并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24例(43.6%),合并骨关节炎(OA)5例(9.1%),有MPS与OA并存6例(10.9%),静脉曲张1例(1.8%),皮肤陈旧性疤痕2例(3.6%),原因不明2例(3.6%).结论:LDH患者合并有腰部软组织损害性病变时,ITI出现不典型红外热图像.  相似文献   

20.
硬膜外阻滞辅助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硬膜外阻滞辅助按摩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5例,经临床观察证实,本文方法疗程短,治愈率高、痛苦小、患者易接受。每日治疗一次,7次为一疗程。第一疗程治愈率达76%,第一、第二疗程会计治愈率达96%。全部患者均随访3个月以上,且无一例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