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9,(7)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常见的慢性疼痛疾病,由于其发病机制复杂、临床上缺乏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容易诱发病人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目前药物仍是该病的主要治疗手段,常用药物包括抗惊厥药、抗抑郁药和阿片类药等。其中抗抑郁药不仅可以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还可以有效缓解抑郁状态。本文就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机制、抗抑郁药的镇痛机制及其临床应用加以综述,旨在为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神经病理性疼痛与急性疼痛不同,不仅对机体有害,而且持续时间长,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患病率为0.6%~1.5%,预计随着人口的老龄化,患病率也将逐渐增高[1].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加巴喷丁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方法60例神经源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加巴喷丁组(n=30)和对照组(n=30)。采用VAS评分评估患者用药前和用药后1、2.4、6周疼痛程度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加巴喷丁组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较对照组降低明显。结论加巴喷丁治疗神经源性疼痛安全有效,患者有较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4.
不同原因导致的外周和中枢神经病理性疼痛在临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治疗效果往往欠佳。运动皮质刺激(motor cortex stimulation, MCS)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一种治疗慢性疼痛的方法,因其对疼痛良好的治疗效果而被越来越多的用于临床。近年来,更多的运动皮质刺激技术方法得以发展,镇痛效果也不断提高。本文主要梳理了在疼痛治疗中,硬膜外运动皮质刺激(epidural motor cortex stimulation, eMCS)、重复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repetitive stimulation, rTMS)、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tDCS)的临床疗效和镇痛机制,以期推动运动皮质刺激镇痛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普瑞巴林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其安全性。方法将58例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普瑞巴林组和卡马西平组各29例,分别给予普瑞巴林和卡马西平治疗,所有入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及治疗1、2、3、4周时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睡眠干扰评分法、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疗效评定,同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睡眠干扰评分、HAMD、HAMA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P<0.05);相同治疗时间内普瑞巴林组比卡马西平组评分降低明显(P<0.05);治疗过程中普瑞巴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卡马西平组低(P<0.05)。结论普瑞巴林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疗效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加巴喷丁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方法 60例神经源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加巴喷丁组(n=30)和对照组(n=30).采用VAS评分评估患者用药前和用药后1、2、4、6周疼痛程度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加巴喷丁组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较对照组降低明显.结论 加巴喷丁治疗神经源性疼痛安全有效,患者有较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7.
陈元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7,13(3):191-191
本文观察神经妥乐平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以及安全性。临床治疗41例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静脉滴注神经妥乐平7.2NU/天,疗程14天。观察治疗疼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高压氧(HBO)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的疼痛行为学影响及有效性.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即空白对照组(C组)、假手术组(M组)、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手术组(CCI组)、高压氧预处理组(Pre-H组)与高压氧干预组(Post-H组),对其疼痛行为学指标进行比较.结果:Pre-H组和Post-H组的机械性缩足反射阈值(MWT)较CCI组明显升高;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较CCI组明显延长.HBO在热痛模型中显示的作用大子机械痛模型;Pre-H的作用大于Post-H.结论:高压氧对CCI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5,(10)
目的:评价脉冲射频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镇痛效果及有效性。方法:数据库检索Pubmed、CENTRAL、EMBASE.com、Cochrane中心、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从建库开始至2015年2月11日。严格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收集脉冲射频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随机对照试验,依据Cochrane Handbook 5.1.0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价纳入文献质量,文献数据利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7项试验纳入本次研究,共380名受试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脉冲射频组(1天、1周、1月、3月、6月)比对照组有更好的镇痛效果,同时比对照组有更高的镇痛有效率和优良率。统计结果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与传统方法如神经阻滞相比,脉冲射频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6月内效果更明显,有效率更高,且术后并发症、不良反应少,易恢复,是较理想的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方法,但远期镇痛效果差,需要反复治疗,是该方法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1.
脊髓电刺激(SCS)通过电脉冲信号阻断疼痛信号传递,干扰疼痛传导通路,激活阿片通道,刺激蓝斑系统及调节γ-氨基丁酸能系统,从而发挥抑制或减轻疼痛的作用。目前被应用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腰椎术后疼痛综合征、幻肢痛、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头面部神经痛、阴部神经痛等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中。 相似文献
12.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6,(7)
目的:研究臭氧化生理盐水静脉注射对CCI(chronic constrictive injury)模型大鼠的镇痛作用。方法:造模前将大鼠分成臭氧组,模型组,假手术组三个组,右侧CCI手术处理成功后每组分配20只。连续21天进行药物和生理盐水注射。于术前1天,术后1、3、5、7、11、14、21天,8个时间点进行大鼠后足机械缩足反应阈值(paw withdraw threshold,PWT)和热缩足潜伏期(paw withdraw latency,PWL)检测。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臭氧组大鼠右脚在术后第5、11、14和21天PWT值均显著性升高(均P<0.05);左脚在术后第3、11、14和21天(均P<0.05)PWT值显著性升高。与模型组比较,臭氧组大鼠右脚PWL值在术后第5、7、11和14天均明显延长(均P<0.05);左脚在术后第3、5、11和14天PWL值均明显延长(均P<0.05)。结论:静脉注射40μg/ml的臭氧化生理盐水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护理指导改善阿片类药物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依从性程度。方法 选择神经病理性疼痛初诊患者90例为病例组及健康人群30例为空白组,病例组分为三个平行组,每个平行组分干预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干预组给药后进行四周护理指导,对照组予以常规宣教。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给药后疼痛、焦虑等变化,同时观察这些变化与依从性关系。结果 给药1周后两组疼痛、抑郁和焦虑情况改善(p<0.01),副作用出现,但是两组间没有差异(P>0.05);4周后干预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疼痛、抑郁、焦虑及副作用情况好于对照组(p<0.01) 讨论 护理指导可以改善阿片类药物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患着依从性。 相似文献
14.
<正>口颌面疼痛门诊病案资料显示,累及三叉神经的创伤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患病率的上升可能源于牙科侵入性操作的增加、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的提高,以及交通事故和暴力等事件发生的上升。由于三叉神经创伤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对标准化的药物治疗方案不敏感,有必要对该病进一步的研究,因此需对其临床表型做出准确的定义并被研究人员采纳。以往,曾采用以下诸多意思相近的术语,如痛性感觉缺失、 相似文献
15.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7,(8)
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是一种慢性顽固性疼痛综合征,发病率高,其持续存在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目前NP的病理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对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的交互作用的基础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本文详述了神经胶质细胞的活化在调节NP中的可能机制,并总结了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以及具有痛觉调制作用的神经趋化因子、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在NP过程中的作用。总之,本文既能加深我们对NP病理发生机制的认识,也能为临床诊治NP寻找到新的干预靶点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神经病理性疼痛常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阿霉素具有神经毒性,对外周感觉神经有高度选择性和快速逆行性轴浆运输等特点,实验研究证明阿霉素局部应用能破坏感觉神经元胞体和纤维而产生疼痛治疗作用。本文对阿霉素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研究及临床应用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慢性疼痛。至今尚没有真正治疗神经痛的药物,针对神经痛的机制对病人进行药物治疗被认为是目前开发治疗神经痛药物较为可行的办法。作者就该病的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神经痛的药物治疗方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本科室护士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管理的认知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以探讨针对性的对策。方法 采用护士对疼痛知识和态度的调查问卷对本科室40名护士进行疼痛管理知识及培训状况的调查。结果 81.6%的护士在医院及科室接受疼痛知识培训,其次是学校和其他途径;仅62.5%的护士正确进行疼痛评估;70%护士对目前神经病理性疼痛控制情况感到一般;只有5%的护士对自己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能力较满意。结论 护士存在对疼痛管理认知上的偏差,需大力加强疼痛管理知识的教育和培训,认识到护士在疼痛管理中的作用,使护士有能力、有信心、参与疼痛管理,有效缓解疼痛过程,帮助患者减轻痛苦。 相似文献
19.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6,(10)
多数学者认为慢性疼痛已构成一种单独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而其中神经病理性疼痛因对传统药物、物理等治疗不敏感而成为长期困扰患者的顽疾。目前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新的治疗手段也正在不断应用于临床。本文回顾了近几年有关脊髓电刺激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国内外文献,希望能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指转录本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且不具备蛋白质编码功能的一类RNA.新近研究表明,长链非编码RNA可以在表观遗传、转录以及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的表达,参与多种重要的生命调控过程,与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紧密联系.神经病理性疼痛是指由躯体感觉神经系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