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冯欣  刘亚峰  王博 《光明中医》2008,23(2):162-163
1 由乌梅丸看厥阴病的证治之法 既然厥阴病,证属于寒热错杂,阴阳混淆,那么治疗时,则应该寒热二法兼顾.我们从<伤寒杂病论>原文中的乌梅丸证条文与乌梅丸的方剂组成来看厥阴病的证治之法.<伤寒杂病论>原文第338条:"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此非脏寒.蛔上入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则呕.  相似文献   

2.
乌梅丸在儿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乌梅丸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厥阴篇,为治"蛔厥""久痢"证之良方.由乌梅、黄连、黄柏、人参、当归、细辛、川椒、桂枝、干姜、附子、苦酒组成.临床几十年来,常以本方化裁改作汤剂,用于治疗多种儿科疾病,屡屡收功.  相似文献   

3.
4.
乌梅丸为《伤寒论》厥阴篇中的方剂,由乌梅、黄连、干姜、细辛、附子、桂枝、黄柏、人参、当归、川椒组成,后世多改丸为汤剂.笔者根据乌梅丸"酸甘辛苦复法”组方特点灵活运用临床,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刘要武 《光明中医》2013,(12):2668-2669
乌梅丸出自于〈伤寒论〉,由乌梅、当归、桂枝、细辛、干姜、附子、川椒、黄柏、黄连、人参等10味药物组成,具有温阳泄热、安蛔止痛之功效,是医圣张仲景为蛔厥者而设.因现在医疗卫生条件较好,蛔虫病已极其少见,笔者临床上以乌梅丸改汤剂加减治疗内科杂病,如消渴、久泻等由上热下寒所致升降失调、寒热错杂之证,临床疗效显著,现总结分析如下,以谨供同道参考指正.  相似文献   

6.
乌梅丸被视为治疗厥阴病的经方,其清热温寒的组方特点在治疗厥阴病寒热错杂诸症如胸痹、失眠、黄疸等均有良效。临床中,结合患者症、脉、舌的特点,认准厥阴病寒热错杂病机,辨证选方,可收奇效。  相似文献   

7.
乌梅丸新用     
梅和平 《陕西中医》2010,31(4):483-483
乌梅丸出自张仲景《伤寒论》,由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附子、蜀椒、桂枝、人参、黄柏组成,具有温脏安蛔的功能。用于治疗蛔厥证及寒热错杂的久利证。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运用于厥阴寒热夹杂之证,获效颇多,现举验案四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乌梅丸及其临床应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梅丸是《伤寒论》厥阴篇之主方 ,惜多囿于驱蛔、下利 ,乃小视其用。乌梅丸对于内、外、妇、儿等多种疾病均有较好的疗效。故探讨寒热并用之偶方乌梅丸及其所主病证 ,十分必要。1 历代医家对乌梅丸证病机的认识《伤寒论》厥阴一篇 ,病理深遂 ,最难疏解。乌梅丸为厥阴篇之总方 ,历代医家皆喜研习 ,其认识大致可归纳为三。1 .1 安蛔论 :蛔虫有“得酸则静、得苦则下、得辛则伏”的特性 ,而乌梅丸酸苦辛同用 ,治疗蛔厥确有良效 ,因而后世奉为治蛔良方。然而据此把乌梅丸作为治蛔的专剂 ,则失之局限。陈元犀曰 :“此为厥阴之总方 ,注家第谓蛔…  相似文献   

9.
辛开苦降法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辛开苦降法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治疗大法。凡经临床辩证属寒热错杂,脾胃不和,气机郁滞,痞满不通者,均可予以此法变通治疗,文中就4例病机相投的不同病证,均采取此法治疗,效果俱佳。  相似文献   

10.
陈荣武  叶文彬  王雪萍 《光明中医》2022,(24):4553-4556
乌梅丸是厥阴病证治主方,其病机是肝阳虚挟有郁火,为上真热,下虚寒。乌梅丸的病位不局限在经文描述的心或心下位置,与厥阴病相关的脏腑、经络、气血病变都可以出现乌梅丸证,其临床表现具有多态性。乌梅丸方证主要有3个方面:其一是寸关弦尺脉弱,为上盛下虚的乌梅丸的脉象特征;其二是面色暗晦或暗红、舌质暗红,是厥阴相火内郁、病在血分的特征性表现;其三是舌苔中后部黄浊、胁腹部按之实,为木不疏土,水浊不化的重要表现。乌梅丸方药里黄连、黄柏等苦寒药用量并非一成不变,须根据舌苔厚薄、脉力强弱判断寒热比重而灵活变化用量。  相似文献   

11.
乌梅丸出自《伤寒论》之厥阴病篇,主要以之治疗蛔厥。笔者通过分析厥阴病条文及此方药物组成,改乌梅丸为汤剂,临证应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浅析乌梅丸方证的临床运用,从3例医案入手简述笔者临床运用乌梅丸方证的体悟,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乌梅丸是《伤寒杂病论》中辨治蛔厥证或久利证的重要代表方,本文重点探析乌梅丸用药要点、方药配伍、变化用方用量,认为其方药组成作用特点并不局限于蛔厥证或久利证,并可辨治诸多内伤杂病,临证中运用乌梅丸辨治疾病不能仅局限于某一病变部位或症状表现,临证只要审明病变证机是寒热夹虚,用之即能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乌梅丸出自《伤寒杂病论》,是治疗厥阴寒热错杂和蛔厥的名方。喻昌《尚论篇.厥阴经全篇》指出:"乌梅丸中酸苦辛温并用,……久痢而便脓血亦主此者,能解阴阳错杂之故也。"导师采用乌梅丸治疗慢性腹泻1例取得良好效果,介绍如下。病例:王某,男,38岁,于2011年6月15日就诊。  相似文献   

16.
刘淑荣  张晓华 《吉林中医药》2012,32(10):1050-1051
《伤寒论》厥阴病主要包括寒热错杂证及厥热胜复证.乌梅丸是治疗厥阴病的主方,主治寒热错杂证.此方应归属和解剂范畴,配伍特点为刚柔相济,体用双调,寒热并用,补泻兼施,开合升降,调畅气机,使互不协调的脏腑功能趋于平和,体现了和解剂的配伍特点.方中酸苦甘辛同用,乌梅、苦酒之酸既滋肝又疏肝;花椒、干姜、细辛、附子、桂枝之辛热温阳益气,助肝疏泄;黄连、黄柏之苦清热,防辛温太过伤阴,人参、蜂蜜、米饭、当归补气健脾,培土制肝.纵观全方,酸甘化阴、辛甘化阳、辛开苦降,使阴阳之气顺接,则百病不生,为厥阴病的主方.  相似文献   

17.
乌梅丸是医圣张仲景的名方,纵观全方,体现了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敛收并用,攻补兼施,辛散苦降,安蛔固涩,通调阴阳的治疗法则。乌梅丸不仅是治疗蛔厥及下利的主方,更擅治疗上寒下热,寒热错杂,阴阳气不相顺接的厥证。1上热下寒,寒热错杂之病机分析乌梅丸出自《伤寒论》第338条:"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  相似文献   

18.
19.
试论辛开苦降法在儿科临床的应用胡义保,王健民(江苏省邳县中医院221300)关键词辛开苦降,儿科,临床应用辛开苦降法又名辛开苦泄法或辛通苦降法,它决不仅仅是辛味药与苦味药的简单组合,而是通过运用具有相反相成的辛味药与苦味药结合而成,以期达到辛开苦降、...  相似文献   

20.
肖君 《江苏中医药》2012,44(12):66-67
乌梅丸出自《伤寒论》,为厥阴病之主方.消化系统疾病,病种繁多,病位涉及众多脏腑,病机复杂多变,寒热错杂是其重要的病理变化.乌梅丸寒热并用,辛开苦降,攻补兼施,有散有收,对于证属寒热错杂的消化系统疾病,常有良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