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外健康文摘》2007,(10A):34-34
问: 我近期经常头晕,请问常见于哪些病? 答:头晕又称为眩晕,多种疾病都有眩晕的症状,主要是内耳及位听神经病变所致。眩晕可分为两类:[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眩晕平治疗颈性眩晕5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颈性眩晕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由颈椎骨质增生导致椎—基底动脉血液动力学方面的改变,影响大脑供血而致。临床以眩晕、恶心、呕吐,伴上肢疼痛,肢体麻木为主症。笔者自1989年以来,自拟眩晕平治疗颈性眩晕,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简介如下。 1 一般资料 患者56例,均有眩晕,恶心呕吐,颈背疼痛,上肢无力,手指发麻症状,经伤骨科检查确诊,排除眼科、内科、神经内科及其它疾病。其中男26例,女30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临床上主要症状为眩晕的患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急诊内科收治的主要症状为眩晕的病例资料7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导致眩晕的主要病因类型有中枢性眩晕,周围性眩晕以及功能性眩晕等,主要病因包括原发性高血压24例(30.8%)、颈椎病19例(24.4%)、美尼尔病16例(20.5%)。结论:产生眩晕症状的内科病因十分复杂,而且该症状不具有明显的特异性,在临床应予以特别的注意。  相似文献   

5.
1临床资料122例中,男54例,女68例;年龄32~67岁(50~60岁84例,占68.85%),病程1天~8年。其中102例有颈椎病,18例有明显的颈部外伤史。122例中,财会、教师、缝纫等工种78例,占63.39%。诊断依据:①眩晕:主要表现是头...  相似文献   

6.
报告不典型梅尼埃病2例,患者仅头昏而无眩晕。对其原因进行探讨,认为或是水肿仅限于耳蜗,或是双侧膜迷路积水,故对不典型梅尼埃病例应详细询问病史,对慢性头昏而无眩晕的患者应常规检查前庭功能和听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眩晕滴液缓解眩晕症主要症状的效果和速度.方法 将20例眩晕症患者未经任何药物处理前,在患者双外耳道1/3以内处分别滴入眩晕滴液2滴,每例1次,观察患者眩晕主要症状减轻程度,以滴药前后症状的有无及程度变化来对比.结果 滴药前总积分与滴药后各时段总积分比较:P<0.01,效果显著.结论 眩晕滴液能够有效、迅速缓解眩晕症状,并且无明显副作用,经济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梁俊花  陈竞 《河北医学》1997,3(5):69-69
突发性眩晕BAEP观察(050051)河北省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梁俊花(050017)河北省中医院陈竞眩晕是一种常见病,多数为突然性发作,常伴有恶心、呕吐、视物旋转,头颈部转动时眩晕加剧。我们选择40例病人,在发作期间作了脑干诱发电位(BAEP)检查,关...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眩晕宁对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对124例临床确诊和脑彩超提示低流速的眩晕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62例,治疗组以给与眩晕宁片治疗三个月,对照组以丹参片治疗三个月,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均行脑彩超检查,测左、右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的Vm,两组经过临床随访半年和头晕等级评定量表(DARS评分系统)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均为93.1%,对照组为79.3%(P=0.016).治疗组DA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00).治疗后治疗组的左、右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Vm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眩晕宁片治疗眩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眩晕药物的治疗目的是消除眩晕,增强前庭代偿过程以使大脑建立一种新的感觉平衡;减轻眩晕常伴有的植物神经的和精神因素引起的症状(恶心,呕吐、焦虑).治疗眩晕药物的主要类型:抗胆碱能药、抗组胺药、纳洛酮、甘露醇.钙离子拮抗剂、利多卡因、传统中药.  相似文献   

12.
西比灵治疗血管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西比灵在治疗血管性眩晕中的疗效,筛选出经颈血管超声多谱勒确诊的由于椎其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所致的眩晕患者6例,为分两组,运用西比灵作治疗组,尼莫地平作且进行临床观察。并比较了用药后椎动脉血流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王倩 《中外医疗》2009,28(29):91-91
目的观察眩晕宁片治疗眩晕症(痰湿中阻,肝肾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门诊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以眩晕宁片3片,3次/d口服共8周,治疗眩晕症,对照组以安慰剂3片,3次/d,口服共8周,治疗眩晕症。2组经过8周治疗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眩晕宁片治疗眩晕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眩晕是病人的一种主观意识上的不舒适的症状感受,在内科、神经内科、耳鼻喉科的门诊及住院病人中,以及农村、基层诊疗所和医院都十分常见,而且近年来,由于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紧张,发病率有日渐增多的趋势。眩晕与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一样,本身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许多疾病都可造成的一种异常的感受,  相似文献   

15.
颈性眩晕与血液流变学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ao永安  关朝红 《医学综述》1996,2(9):505-505
颈性眩晕是由于椎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的脑缺血症状,在中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以往的研究多注重于颈椎骨质增生,骨赘压迫椎动脉或者椎动脉本身粥样硬化、扭曲及痉挛等因素的研究,而忽视了血液粘度这一重要因素。本文就颈性眩晕组,神经根型颈椎病组和健康对照组的血液流变学进行了检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历选择 颈性眩晕组42人,神经根型颈椎病组34人,均为95年度住院患者。诊断标准参照潘之清主编《颈椎病》,凡合并有脑血管意外,冠心病心肌梗塞、慢支及糖尿病者均从本资料中剔除。另选30例健康人作对照。三组病例在年龄、性别、饮食…  相似文献   

16.
颈性眩晕的手法治疗(附3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明  赵永刚 《中级医刊》1995,30(4):11-12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笔者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过程中,针对有眩晕症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自1996年1月至1999年3月的住院患者。其中脑梗塞33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5例,TIA4例,脑动脉硬化症8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39~80岁,平均年龄61.5岁;病程在一个月内30例,1~12个月20例,一年以上10例;血压高者35例,血压低者4例,血压正常21例;舌象:舌暗苔白腻者19例,舌红苔黄腻6例,舌质紫暗有瘀斑者25例,舌淡苔薄10例。随机分成两组,中西医结合和西医组各30例。 2.治疗方法 2.1西医组 用尼莫地平注射液4mg加入5%葡萄糖或0.9%氯化钠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两周为一疗  相似文献   

18.
19.
颈性眩晕的中医治疗体会青海省康复医院肖进文,蒋秀凤颈性眩晕系指颈椎动脉受到压迫,刺激性反射性痉挛而致供血不足所引起的眩晕,亦称推动脉压迫综合症,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椎动脉型颈椎病等,临床十分常见。笔者应用中医药治疗本病54例收到较好的临床效果。1临床...  相似文献   

20.
2008年9月-2009年9月收治眩晕患者100例,男38例,女62例,平均年龄55岁,其中30岁以上8例,50岁以上28例,60岁以上49例,≥70岁15例,55—65岁为发病高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