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HRP与免疫细胞化学结合法和免疫电镜方法观察了大白鼠脊髓L_(4~5)节段内前角含γ-氨基丁酸(GABA)神经元的分布及其与躯体传出的关系。光镜下,在脊髓前角各层,包括位于前角的前外侧部的Rexed IX层,均有GABA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胞体和末梢分布。GABA阳性胞体为圆形或三角形,具有多个突起,可分大、中两型。电镜下,GABA样免疫反应产物呈细小颗粒状沉淀,分布于核周质、树突和轴突内。在轴突末梢,免疫反应产物定位于小透亮囊泡和线粒体外膜周围。GABA阳性树突接受GABA阳性或阴性轴突的传入性突触。HRP与免疫细胞化学结合法显示:在Rexed IX层存在HRP单标细胞、GABA单标细胞和HRP/GABA双标细胞。双标细胞占HRP标记细胞总数的79%。以上结果证明:在Rexed IX层的前角神经细胞内含有GABA,这些神经元参与躯体传出,并在突触水平接受来自GABA神经元的自身调节。  相似文献   

2.
用HRP逆行追踪与免疫细胞化学结合的方法,对某些投射至大鼠下丘脑室旁核的神经元的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视上核内存在三种标记细胞:HRP单标细胞、后叶加压素免疫反应阳性单标细胞和HRP后叶加压素双标细胞.双标细胞为大、中型椭圆形或圆形细胞,约占HRP标记细胞总数的22%.在中缝背核投射至室旁核的神经元中,部分为P物质免疫反应阳性,双标细胞为中小型梭形细胞,约占HRP标记细胞总数的20%.上述结果提示:视上核有后叶加压素能神经元、中缝背核有P物质能神经元投射到室旁核.  相似文献   

3.
用HRP逆行追踪和免疫细胞化学ABC法相结合研究了红核内酪氨酸羟化酶、生长抑素和亮啡呔免疫活性神经元至延髓外侧网状核的投射.结果表明,红核内HRP标记细胞为对侧性,主要分布于其尾侧2/3,同时,还可见酪氨酸羟化酶、生长抑素、亮啡呔单标细胞及HRP/酪氨酸羟化酶、HRP/生长抑素、HRP/亮啡呔双标细胞,其中HRP/酪氨酸羟化酶双标细胞约占HRP单标细胞25.2%,HRP/生长抑素双标细胞约占21.3%,HRP/亮啡呔双标细胞约占15.4%.红核参与镇痛和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可能与上述神经递质有关.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用HRP逆行追踪和免疫细胞化学结合法研究了大鼠脑桥内GABA能神经元至小脑前叶皮质的投射。结果表明,双侧脑桥核和脑桥被盖网状核均可见到三种标记细胞,包括HRP和GABA双标记细胞。提示:脑桥核和脑桥被盖网状核至小脑皮质的投射径路部分含有GABA。这可能是脑桥影响小脑皮质功能的化学神经解剖学基础之一。本文首次证实脑桥小脑径路含有GABA。  相似文献   

5.
大鼠中缝背核接触脑脊液神经元化学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CB-HRP追踪与免疫细胞化学结合的方法,对大鼠中缝背核接触脑脊液神经元(简称触液神经元)的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将CB-HRP注入第三脑室后,中缝背核内观察到CB-HRP标记细胞,标记细胞分布于中缝背核的背侧部和腹侧部.在CB-HRP与P物质或5-羟色胺免疫细胞化学结合的切片上,中缝背核内出现三种标记细胞:HRP单标细胞,P物质或5-羟色胺免疫反应阳性单标细胞,HRP/SP或HRP/5-HT双标细胞,双标细胞为中、小型梭形或圆形细胞.上述结果提示:中缝背核存在SP能和5-HT能触液神经元.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肌细胞增强因子2C(MEF2C)在大鼠脊髓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细胞内的表达及其与P物质和低分子量神经丝微管蛋白合成的关系。方法:分离培养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细胞,然后暴露于不同浓度的神经生长因子下24h,最后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P物质与低分子量神经丝微管蛋白基因在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细胞内的表达。通过化学转染方法将合成的3条siRNA-MEF2C分别转染PC12细胞株,并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技术筛选干扰效率最高的siRNA。采用化学转染方法干扰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细胞内MEF2C的表达,在高浓度神经生长因子刺激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细胞后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干扰后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细胞内P物质与低分子量神经丝微管蛋白基因的表达。结果:P物质及低分子量神经丝微管蛋白基因表达随刺激用神经生长因子浓度的升高而升高。使用化学转染方法成功地干扰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细胞内MEF2C的表达,MEF2C较对照组下降52%,同时没有检测到对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表达的影响。实验组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细胞内P物质在RNA水平较对照组下降了39%,而低分子量神经丝微管蛋白在RNA水平较对照组下降了62%。结论:神经生长因子促进大鼠脊髓背根节感觉神经元内P物质与低分子量神经丝微管蛋白的合成。大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细胞内P物质及低分子量神经丝微管蛋白基因表达受MEF2C调控。  相似文献   

7.
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标记与免疫细胞化学相结合方法,在大鼠红核内观察到HRP阳性与P物质反应阳性的双重标记神经元。双标细胞以对侧为主,同侧较少。首次证实了红核脊髓束中有部分纤维是SP能的,并可投射至颈、胸、腰段脊髓。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采用HRP逆行追踪与免疫细胞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大鼠蓝斑内P物质(SP)、神经降压肽(NT)、生长抑素(SOM)三种肽能投射神经元的纤维联系及其局部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证实:1.HRP注射至丘脑或尾壳核后,大鼠蓝斑内均可见到双标记神经元。2.存在SP样和NT样蓝斑—丘脑纤维,前者终止于丘脑腹后核和板内核,后者终止于丘脑板内核。3.蓝斑至尾壳核的投射呈SOM样免疫反应。4.蓝斑内三种肽能投射的起始和终止部位有所不同,其中SP样和NT样神经元主要位于蓝斑后部背侧区,其纤维终于丘脑;而SOM样投射神经元则见于蓝斑前部背侧区,纤维终止于尾壳核。上述肽能通路均为双侧性,而以同侧占优势。5.蓝斑内三种肽能单标记神经元中以NT样免疫反应阳性胞体最为丰富。以上结果表明;蓝斑上行性投射中除含去甲肾上腺素纤维外,还含有SP样、NT样和SOM样纤维,并存在一定的局部定位投射关系。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迷走神经向孤束核(NTS)投射纤维的性质及分布特征,本文应用(1) 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对NTS及结状神经节(NG)内ENK、SP、CGRP和VIP等四种活性物质的存在及分布进行了普查;(2) 用HRP跨越神经节追踪技术探索了迷走神经初级传入纤维在NTS内的投射定位;(3) 用HRP逆行标记技术和免疫细胞化学双重标记法结合切断实验印证了NG内神经元向NTS投射的纤维性质。结果证明:NST内含有此四种活性物质的阳性纤维和终末,主要分布于连合核及NTS内侧部,即相当于内侧亚核、中间亚核的区域。NTS中段的尾侧及尾段的吻侧阳性纤维和终末密度最高。此四种活性物质以SP样和L-ENK样阳性成分最为密集,VIP样次之,CGRP样密度最低。NG内亦存在含此四种活性物质的阳性神经元,其中L-ENK样阳性神经元是本文首次发现的,跨节追踪证明的迷走神经初级传入纤维向NTS的投射部位与这四种性质的纤维扣终末密集区大体上一致。逆行追踪与免疫细胞化学相结合的结果证明NG内存在此四种性质的双重标记细胞。切断一侧NG中枢端发现在术侧NTS内此四种活性物质的阳性纤维和终末的密集区都出现“脱落现象”,说明NG内含此四种活性物质的神经元都向NTS投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鼠腰神经根受压后背根神经节和脊髓后角含生长抑素mRNA阳性神经元的变化.方法选用1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正常组,实验组用硅胶管压迫右L4脊神经后根,采用原位杂交法结合图像分析进行研究.结果大鼠腰神经根受压4周后,实验组背根神经节和脊髓后角内生长抑素mRNA阳性神经元神经元的数量和平均面积明显增多,与正常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神经元以中、小型神经元为主.结论大鼠腰神经根受压后可使背根神经节和脊髓后角内神经元生长抑素mRNA的表达上调,提示生长抑素可能与根性腰腿痛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1.
<正>妊娠14天SD大鼠胚胎视网膜移植至新生第1天的大鼠中脑.应用免疫细胞化学和HRP逆行追踪方法,观察手术后10天至40天的移植视网膜和正常视网膜的P物质免疫反应(SP-IR)神经元的出现时间、定位分布和发育规律,以及移植视网膜与宿主上丘的联系.结果表明,移植视网膜和同龄正常视网膜有着极其相似的结构和发育规律.SP-LR神经元的定位分布在移植视网膜和正常视网膜是一致的,它们的胞体位于内核层和节细胞层,其突起进入内网层并分布全层,有时密集成亚层,在神经纤维层内亦见SP—IR纤维.出生后第3天(即术后第13天)的视网膜出现SP—LR神经元,第11~14天达高峰,约于第20天趋于正常成年水平.在宿主上丘定位注入HRP后,移植视网膜(包括宿主视网膜)内可见HRP阳性细胞和纤维,移植视网膜的阳性细胞在生后第14天比生后第4天有明显增多,亦可见HRP—SP双标记细胞.上述结果提示,移植的视网膜不但能存活,而且保持原有的发育规律,具有正常的组织结构特征,并含有神经活性物质一P物质,实验发现,含SP神经元在生后第4天已经与上丘建立形态学上的联系,SP—IR神经元是无长突细胞,移后无长突细胞和少数节细胞.这为研究移植视网膜视觉投射及其功能,神经再生及其可塑性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应用HRP逆行示踪与免疫细胞化学相结合的双重反应技术观察了P物质纤维与前角躯体运动神经元的关系.用WGA-HRP经大鼠球海绵体肌和坐骨海绵体肌注射后,逆行示踪标记的运动神经元分布于L  相似文献   

13.
用12只SD(Sprague-Dawley)系健康雄性大鼠,6只供免疫细胞化学(ICC)用,另6只用于放射免疫测定(RIA),对大鼠小肠内血管活性肠肽(VIP)、P物质(SP)、亮啡肽(L-ENK)和生长抑素(SOM)的正常分布,做了ICC定性和RIA定量的分析。ICC显示4种肽在小肠主要分布在小肠神经丛和肠道内分泌细胞中。VIP神经细胞主要分布在粘膜下神经节内,其次位于肌间神经节,为多极神经细胞;VIP神经纤维呈小肠全层密集分布。SP神经  相似文献   

14.
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示踪与免疫细胞化学双标技术对大鼠下边缘皮质(IL)与杏仁外侧核(La)和基底外侧核(BL)的相互纤维投射及其投射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将HRP泳入一侧IL,在泳药同侧,BL的后部出现密集的标记细胞,BL的前部、La的腹内侧亚核和背外侧亚核也有较多标记细胞;将HRP泳入一侧La和BL.在双侧IL均可见到大量标记细胞;将HRP泳入一侧IL结合免疫细胞化学双标技术、观察到同侧BL的前部有HRP—SOM(生长抑素)双标细胞.本实验证实IL的纤维投射参与基底外侧核一边缘系统环路(BL一LC).即所谓“记忆环路”,IL的传入投射含有SOM能神经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15.
实验用HRP逆行追踪法和免疫细胞化学ABC法,研究了大鼠中缝背核内5-羟色胺、P物质以及亮脑啡肽三种传入纤维的脑干起源。发现中央上核,中缝大核,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脚间核和第Ⅳ脑室中央灰质均有数量不等的5-羟色胺、P物质和亮脑啡肽能神经元向中缝背核投射。结果提示:中缝背核接受脑干许多核团不同性质神经元的调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大鼠坐骨神经和盆神经初级传入纤维在腰骶段脊髓后连合核内的分布。 方法 应用HRP和BSI B4 HRP跨越神经节追踪技术。 结果 将HRP注射到坐骨神经后 ,有一定数量的HRP标记纤维出现于后连合核内 ,而BSI B4 HRP标记的坐骨神经初级传入纤维全部终止于后角浅层 (主要在Ⅱ层 ) ,后连合核内未见任何阳性标记。HRP标记的后根节神经元大、中、小均有 ,其平均直径为 33 2 5± 14 18μm ,而BSI B4 HRP标记的细胞以小型为主 ,其平均直径为 17 5 9± 4 80 μm。HRP和BSI B4 HRP标记的盆神经初级传入纤维在腰骶段脊髓内的分布相似 ,且均向后连合核投射 ,但BSI B4 HRP注入例的标记量明显少于HRP实验组。BSI B4 HRP标记的后根节神经元的数量也明显少于HRP实验组 ,但两者均以直径在 10~ 2 0 μm的小型细胞为主。  结论 终止于后连合核的坐骨神经初级传入纤维可能为粗纤维 ,而盆神经则含有细纤维。这种躯体和内脏神经在后连合核内的不同终止形式可能与针刺镇痛的机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用荧光素逆行双标和免疫组化结合三标技术,研究脊神经节含CCK-8的感觉神经元的皮肤-内脏分支投射。将fast blue(FB)和nuclear yellow(NY)分別注入大鼠左侧腹腔神经节和左侧第9~11肋间神经皮支内。灌注固定,取左侧胸9~11脊神经节,恒冷箱切片。在Nikon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激发光波长为365nm。镜下可见三种不同标记的神经元:NY标记神经元,胞核发黄色荧光;FB标记神经元,胞浆发蓝色荧光;NY+FB双标神经元(具有分支投射的神经元),胞浆发蓝色荧光和胞核发黄色荧光。双标神经元约占所有荧光标记神经元的2.8%。含有双标神经元的切片,用CCK-8抗血清孵育,用改良的PAP法显色。镜下可见CCK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在CCK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中,可以区分:1.被CCK标记的NY神经元(NY+CCK)。2.被CCK标记的FB神经元(FB+CCK)。3.被CCK标记的NY+FB双标神经元(NY+FB+CCK)。4.单纯CCK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NY+FB+CCK三标神经元约占NY+FB双标神经元的11.5%,仅占CCK阳性神经元的0.4%。以上结果表明:脊神经节中有些感觉神经元的周围突具有分支,分别投射到内脏和皮肤;这类神经元中,有些神经元含有CCK-8。从而提示:内脏牵涉性痛的会聚可在脊神经节进行;CCK可能参与内脏和皮肤感觉会聚的调节。因此,本文为牵涉性痛的发生机制和躯体-内脏反射提供了重要的化学神经解剖学资料。  相似文献   

18.
<正>分布于冠状动脉的神经,除了经典的肾上腺羹能和胆碱能神经之外,还有肽能神经,在对心脏血供的调节中起一定的作用.了解这些肽能神经的分布和功能,将有助于冠心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用广州地区收集的引产死亡人胎52例,藉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详细观察左、右冠状动脉干,大分支、心室和心房壁内小分支等处的P物质能(SD),血管活性肠多肽(VIP)能和神经肽Y(NPY)能神经的分布,和心壁内神经节内这三种肽能神经元的形态,用体视学方法测量各部的纤维密度.  相似文献   

19.
以豚鼠腹腔神经节为标本,应用离体神经节细胞内记录技术测量了37个神经元的基本电学参数;应用HRP细胞内染色技术在光镜下显示了10个神经元的形态;提出了在离体神经节单个神经元的HRP细胞内染色技术中避免HRP反应性红细胞的简便、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鼠腰神经根受压后背根神经节和脊髓后角含生长抑素mRNA阳性神经元的变化。方法:选用1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正常组,实验组用硅胶管压迫右L4脊神经后根,采用原位杂交法结合图像分析进行研究。结果:大鼠腰神经根受压4周后,实验组背根神经节和脊髓后角内生长抑素mRNA阳性神经元神经元的数量和平均面积明显增多,与正常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神经元以中、小型神经元为主。结论:大鼠腰神经根受压后可使背根神经节和脊髓后角内神经元工抑素mRNA的表达上调,提示生长抑素可能与根性腰腿痛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