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直肠间质瘤腔内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2月至2019年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就诊的直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耦合剂充盈法腔内超声、超声造影、CT、MRI、肠镜检查结果等。按照间质瘤危险度分级将患者分为极低危、低危、中危、高危4个级别,分析不同级别超声造影检查特点,并比较不同检查方式诊断直肠间质瘤的准确率。结果共12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男性8例,女性4例,中位年龄54. 0 (50. 5,65. 25)岁。极低/低危组6例,中/高危组6例。肿瘤最大直径0. 8~11. 2 cm,腔内超声表现为向肠腔外生长的类圆形(7例,58. 3%)或分叶状(5例,41. 7%)低回声肿块,边界多较清晰(11例,91. 7%),内部回声多不均匀(11例,91. 7%),较大者可见囊变区(5例,41. 7%),内部血流信号多较丰富(11例,91. 7%)。超声造影增强时相表现为动脉期不同程度快速显著增强[上升时间(8. 10±4. 03) s],并于动脉期或静脉期达峰[达峰时间(25. 54±12. 16) s],随后造影剂逐渐缓慢退出;中/高危组5例(83. 3%)患者造影剂呈不均匀分布、向心性增强,且存在造影剂未灌注区;而极低/低危组仅1例(16. 7%)造影剂呈不均匀分布或存在造影剂未灌注区,且6例(100%)均为弥漫性增强。与CT (60. 0%)、MRI (66. 7%)、肠镜(0)相比,腔内超声联合超声造影检查(100%)对直肠间质瘤的诊断准确率更高。结论耦合剂充盈法腔内超声联合超声造影技术可很好地显示肿瘤起源和血管灌注情况,有助于明确诊断直肠间质瘤,且对直肠间质瘤的危险度分级具有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直肠间质瘤腔内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3年2月至2019年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就诊的直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包括临床表现, 耦合剂充盈法腔内超声、超声造影、CT、MRI、肠镜检查结果等。按照间质瘤危险度分级将患者分为极低危、低危、中危、高危4个级别, 分析不同级别超声造影检查特点, 并比较不同检查方式诊断直肠间质瘤的准确率。  结果  共12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患者入选本研究, 其中男性8例, 女性4例, 中位年龄54.0(50.5, 65.25)岁。极低/低危组6例, 中/高危组6例。肿瘤最大直径0.8~11.2 cm, 腔内超声表现为向肠腔外生长的类圆形(7例, 58.3%)或分叶状(5例, 41.7%)低回声肿块, 边界多较清晰(11例, 91.7%), 内部回声多不均匀(11例, 91.7%), 较大者可见囊变区(5例, 41.7%), 内部血流信号多较丰富(11例, 91.7%)。超声造影增强时相表现为动脉期不同程度快速显著增强[上升时间(8.10±4.03)s], 并于动脉期或静脉期达峰[达峰时间(25.54±12.16)s], 随后造影剂逐渐缓慢退出; 中/高危组5例(83.3%)患者造影剂呈不均匀分布、向心性增强, 且存在造影剂未灌注区; 而极低/低危组仅1例(16.7%)造影剂呈不均匀分布或存在造影剂未灌注区, 且6例(100%)均为弥漫性增强。与CT(60.0%)、MRI(66.7%)、肠镜(0)相比, 腔内超声联合超声造影检查(100%)对直肠间质瘤的诊断准确率更高。  结论  耦合剂充盈法腔内超声联合超声造影技术可很好地显示肿瘤起源和血管灌注情况, 有助于明确诊断直肠间质瘤, 且对直肠间质瘤的危险度分级具有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端扫式直肠超声探头对直肠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端扫式直肠超声探头对12例经病理证实的直肠间质瘤患者术前行经直肠腔内超声检查,同时采用超声检查分析病变侵犯层次,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12例直肠间质瘤患者中,中低度危险程度间质瘤3例,中度危险程度间质瘤6例,高度危险程度间质瘤3例,肠周均未发现淋巴结转移。端扫式经直肠腔内超声检查对直肠间质瘤的诊断准确率为75.0%(9/12),直肠间质瘤的超声表现均为境界清晰、形态较规则、呈膨胀性生长的低回声团块,CDFI均显示肿瘤内部血流丰富,超声分析直肠间质瘤病变侵犯层次与病理结果对照的准确性达83.3%(10/12)。结论端扫式经直肠腔内超声检查对直肠间质瘤术前明确诊断及病变侵犯层次分析有重要价值,对直肠间质瘤的术前手术方式选择有重要意义。利用直肠内水窗检查以及良好的检查手法是提高经直肠腔内超声检查成功率与准确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端视式腔内探头直肠内扫查用于直肠癌分期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 探讨使用端视式腔内探头对直肠癌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经直肠端视式探头对121例直肠癌患者进行了术前超声分期,其中33例患者术前进行了MRI检查和分期,对分期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 腔内超声对直肠癌病灶T1~T4期的分期正确率分别为78.9%、91.8%、94.7%和100.0%,其综合正确率为91.7%。对淋巴结转移的判断正确率分别为60.0%、53.8%、47.4%和58.3%,明显低于文献报道。MRI对Ⅰ、Ⅱ期直肠癌病灶的分期正确率仅为60.0%和75.0%,明显低于腔内超声的分期正确率,而对Ⅲ、Ⅳ期病灶则达到90.0%和83.3%,接近腔内超声的分期正确率,但其总的正确率(仅为78.8%)更是明显低于腔内超声的诊断正确率(91.7%)。MRI对淋巴结检查的结果与文献报道的CT检查结果相似,但远低于文献报道的MRI检查结果。结论 端视式腔内探头虽然有一定局限性.但与MRI比较其对直肠癌分期仍具有显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直肠腔内弹性成像对直肠腺瘤恶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选取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诊治的直肠腺瘤患者60例,均在术前行直肠腔内弹性成像弹性分级法(ES)及应变比值(SR)检查。计算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估SR多次测量的重复性。对照手术病理结果,评估弹性分级法、应变比值的诊断价值。结果 60例直肠腺瘤中良性腺瘤20例,腺瘤恶变(直肠腺癌)40例。常规ERUS判断腺瘤恶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8%(27/40)、40%(8/20)、58%(35/60)、69%(27/39)、38%(8/21)。弹性分级法诊断腺瘤恶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34/40)、70%(14/20)、80%(48/60)、85%(34/40)、70%(14/20)。SR测量中,直肠腺癌SR高于良性腺瘤SR(2.82±1.81vs 1.23±0.57),且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33,P<0.05)。单纯良性腺瘤和良性瘤伴重度不典型增生的SR分别与完全恶变病灶的SR相比较(1.26±0.84 vs 2.94±1.95;1.42±0.55 vs 2.94±1.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19,P=0.013;t=2.415,P=0.021)。以1.240为最佳诊断临界点,SR判断直肠腺瘤恶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33/40)、75%(15/20)、80%(48/60)、87%(33/38)、68%(15/22)。结论直肠腔内弹性成像可以较准确地诊断直肠腺瘤恶变,为临床手术方式选择提供可靠的术前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腔内超声最早用于检测前列腺结节。随着超声显像技术在临床应用研究的深入,腔内超声已广泛应用三享学肿塑的术前分期、浸润深度的判断,直肠癌的位置和范围的评估以及术后随访等方面,成为肛门直肠疾病的重要辅助检查手段,尤其对直肠癌的术前诊断,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耦合剂充盈法经直肠腔内超声检查在早期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耦合剂充盈法对153直肠癌患者(其中39例为早期直肠癌患者)行术前腔内超声检查和超声T分期诊断,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及分期作对比研究。结果 39例早期直肠癌声像图表现为低回声结节,分为息肉型(22例)、隆起型(14例)、溃疡型(3例)3型。术前腔内超声诊断早期直肠癌符合率为96.1%,T0、T1期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1%、81.8%%和99.3%、96.9%。结论耦合剂充盈法经直肠腔内超声检查对早期直肠癌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直肠超声(TRUS)对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的准确性及其与血清癌胚抗原(CEA)的关系。方法 对65例直肠癌患者术前行TRUS检查并进行术前分期,同时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CEA水平,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TRUS对直肠癌术前分期准确率为84.6%,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准确率为76.9%。直肠癌患者术前血清CEA水平与肿瘤浸润肠壁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P〈0.05)。联合应用TRUS和血清CEA水平对直肠癌术前分期准确率明显提高,高达95.4%。结论 TRUS对直肠癌术前分期及淋巴结转移诊断准确率较高;直肠癌患者术前血清CEA水平对TRUS术前分期有参考价值;若联合术前血清CEA水平,可提高对直肠癌术前分期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10.
直肠腔内超声对直肠及其周围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讨直肠腔内超声对直肠及其周围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Aloka-650、Aloka-1200超声仪附带7.5MHz直肠双平面探头,对112例指诊与临床初步诊断为直肠疾病患者(其中直肠肿瘤88例,直肠或肛门周围脓肿24例)进行直肠腔内超声检查,并与手术病理或/和临床最后诊断对比观察。结果:直肠超声对直肠壁及其周围疾病的诊断准确性高达98%(110//112),明显高于指诊与临床初步诊断的89%(100/112)(P<0.01)。本文资料也同时显示直肠腔内超声对直肠癌的诊断准确率也高达97%(74/76),但指诊与临床初诊对直肠癌诊断却有高达14%(12/88)的假阳性。结论:直肠腔内超声对直肠壁及其周围疾病有很高的鉴别与定性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经直肠超声造影(CEUS)和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对直肠癌与直肠间质瘤的鉴别诊断作用。方法:回顾性的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82例直肠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分为两组,直肠癌组53例,直肠间质瘤组29例。比较两组患者最大直径、血流峰值流速、阻力指数,声像图特征,峰值强度(IMAX)、上升时间(RT)、达峰时间(TTP)、平均渡越时间(mTT),以及鉴别诊断直肠癌与直肠间质瘤的符合率。结果: 直肠癌组平均最大直径、血流峰值流速、阻力指数均明显高于直肠间质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DUS特征上,直肠癌较直肠间质瘤内部回声均匀、大多病灶包绕肠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癌组CEUS参数IMAX值高于直肠间质瘤组,CEUS参数RT值、TTP值、mTT值明显低于直肠间质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直肠CEUS诊断直肠癌的准确率为98.11%(52/53),诊断直肠间质瘤的符合率为93.101%(27/29),总符合率96.34%(79/82),经直肠CDUS诊断直肠癌的符合率为86.79%(46/53),诊断直肠间质瘤的准确率为89.66%(26/29),总符合率87.80%(72/82),经直肠CEUS诊断直肠癌的符合率、鉴别诊断直肠癌与直肠间质瘤的总符合率明显高于CDU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直肠CEUS和CDUS对直肠癌与直肠间质瘤的鉴别诊断作用较高,且经直肠CEUS较CDUS鉴别诊断价值更高,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直肠CEUS鉴别诊断直肠癌与直肠间质瘤的价值。方法选取接受手术切除的直肠肿瘤患者44例,根据术前经直肠CEUS检查结果分为直肠癌组29例和直肠间质瘤组15例,另设同种肿瘤周围正常肠壁分别为对照1组和对照2组。观察造影剂在直肠肿瘤患者的充盈灌注情况,并与各自相应对照组比较。以对照组为参照,采用SonoLiver分析软件绘制肿瘤与正常肠壁的时间强-度曲线(TIC),并对曲线形态和峰值强度(IMAX)、上升时间(RT)、达峰时间(TTP)及平均渡越时间(mTT)进行比较。结果与各自相应对照组比较,直肠癌组总体造影表现为"快进快出"的高增强模式,直肠间质瘤组表现为"慢进慢出"的低增强模式。直肠癌组IMAX值高于对照1组[(122.42±15.99)%vs100%],而RT[(6.02±1.54)s vs(8.01±1.63)s]、TTP[(8.30±1.59)s vs(10.73±3.03)s]、mTT[(14.40±2.51)s vs(18.77±4.14)s]均小于对照1组(P均<0.05);直肠间质瘤组IMAX低于对照2组[(55.40±8.33)%vs 100%],而RT[(9.73±1.61)s vs(7.50±1.82)s]、TTP[(18.03±1.91)s vs(9.51±1.24)s]、mTT[(20.17±23.10)s vs(17.92±1.81)s]均大于对照2组(P均<0.05)。结论直肠癌与直肠间质瘤的CEUS表现存在明显差异,结合TIC和造影参数,有助于鉴别直肠癌和直肠间质瘤。  相似文献   

13.
病例女,38岁,因“在外院行人流水后不规则流血数月”到我院就诊.8年前曾行刘宫产术。2月前外院妇科超声检查所见:子宫前他,大小形态正常.回声不均.前蹬峡部探及一个大小约5.00cm×4.70cm×3.80cm低回声区,的达子宫浆膜层,下缘距宫颈外口1.80cm,上缘距宫底浆膜层4.40cm,  相似文献   

14.
病例女,67岁,无明显诱因咳嗽、咳痰15天,加重3天,于2003年9月入院。既往史:1999年因胸痛入外院,胸部CT检查提示:上前纵隔占位,穿刺活检,病理检查为良性病变(具体何种病变不清)。查体:体温36.5℃,脉搏91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12070mmHg,发育正常。消瘦,急性面容,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呼吸急促,右肺呼吸音粗,左下肺呼吸音消失。心界左侧叩不清,右侧无明显扩大,心律齐,未闻及杂音。双下肢中度压陷性水肿。X线胸片:左侧胸腔中等量积液。心脏超声:大量心包积液,左室侧壁心包脏层见实性占位,彩色多普勒显示其内部未记录到血流信号(图1)。心肌及腔…  相似文献   

15.
超声对腮腺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对腮腺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62例腮腺恶性肿瘤患者,应用高频超声观察肿瘤的外形、内部回声特点,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观察肿瘤内血流信号,测频谱多普勒并探测腮腺旁淋巴结。结果 腮腺恶性肿瘤高频声像图特征:形态分类圆型、分叶型、不规则型;边界分清楚、不清楚、浸润状;内部回声分不均匀低回声、点状或簇状强回声、囊实性、蜂窝状。CDFI显示点状、棒状血流信号,收缩期血流峰值4.6~17.5cm/s,阻力指数0.69~1.14。误诊为良性肿瘤8例,诊断符合率为87.1%。结论 腮腺恶性肿瘤的高频声像图表现有其共性和特异性;血流丰富程度,收缩期血流峰值、阻力指数范围及腮腺旁淋巴结检查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颈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对子宫颈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37例患经腹部,阴道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宫颈的变化。随机以同样方法观察慢性宫颈炎宫颈的变化为对照组(50例)。结果 两组宫颈的大小无显差异,彩色多普勒变化有显差异。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指标在宫颈恶性肿瘤检查中的确有改变,可能对临床的诊治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卵巢恶性肿瘤的独立恶性征象,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其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128个卵巢肿块(良性63个、恶性65个)的超声表现,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独立诊断指标,建立Logistic模型。结果最后进入Logistic模型的3个特征分别为肿块壁厚薄及形态(P<0.001)、肿块血供(P<0.001)和内部回声(P=0.049)。结论肿块壁厚而不规则或有突起、血供丰富、内部回声不均是卵巢恶性肿瘤的独立特征指标。彩色多普勒超声Logistic回归模型有助于卵巢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病例女,43岁,发现左乳房肿物持续增大3年。查体:左乳房皮肤略红、充血,表面静脉曲张,可触及30cm×25cm×20cm肿块,占据整个乳房,肿物呈分叶状,无压痛,无乳头溢液及皮肤橘皮样改变,肿物可移动,左腋下触及肿大淋  相似文献   

19.
病例女,53岁,因间断多关节疼痛伴僵硬1月余,加重伴左下肢肿胀10余天入院。查体:T36.5,BP110/80mmHg,肥胖体态。心肺无异常。左下肢中度可凹陷性水肿,左下肢橡皮样水肿。双下肢静脉彩超结果显示:左小腿肌组织内低回声,考虑肌间静脉血栓,双小腿皮下淋巴水肿。临床经抗炎、改善循环、溶栓、理疗、对症、支持治疗1周后,肿胀稍有减轻,但疼痛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 Assessment of the efficacy of intra-rectal ultrasound with color Doppler and Doppler flow analysis in detecting possible differences in blood flow patterns between malignant and benign rectal diseases. Subjects and methods: During a period of 12 months, 28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benign (9 patients) and malignant (19 patients) rectal and perirectal diseases were prospectively evaluated with intra-rectal gray scale and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and Doppler flow analysis. Results: Color Doppler flow showed hypervascularity in 4 of the 9 patients (44%) with benign disease and in 17 of 19 cases with carcinoma (89%). In 24 patients a Doppler flow spectrum could be assessed. The mean resistance index (RI) for the group with rectal carcinoma (n = 19) was 0.78 ranging from 0.56 to 1 and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 < 0.005) from that of the group with benign diseases (n = 5, mean RI 0.58, ranging from 0.43 to 0.7). Conclusions: This preliminary work suggests that color Doppler and Doppler flow analysis may have value in differentiating malignant from benign rectal disease; however, considerable overlap in RI data exis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