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目的:分析伴有中央-颞区棘波放电的儿童良性癫痫(BECT)的临床及脑电图特点。方法:对50例BECT患儿的临床和脑电图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7例表现为部分性发作,13例为部分性发作继发全身性发作,发作间期脑电图均有一侧或双侧和(或)中央颞区尖波或棘波,口服传统抗癫痫药疗效满意。结论:BECT临床发作与睡眠密切相关,发作的基本类型为部分性发作,是一种特殊癫痫综合征,预后良好,及时而正确的诊断有助于治疗。  相似文献   

2.
周升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18(15):2262-2263,2267
目的 探讨伴中央-颞棘波灶的儿童良性癫痫(BECT)的临床与脑电图特征.方法 对45例临床确诊为BECT的患儿的临床与脑电图(EEG)进行分析.结果 4-10岁者37例(82.2%),36例(80%)只在睡眠中发作,35例(77.8%)为部分性发作,40例(88.9%)的患儿为间断性非频繁发作.EEG特点:所有患儿背景正常,在中央、颞区反复出现高幅棘波、尖波、棘慢复合波及尖慢复合波.结论 BECT是与年龄与睡眠密切相关的癫痫,其临床和EEG具有特征性改变,对有BECT的典型表现而常规EEG正常者,应进行睡眠EEG描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伴中央颞区棘波放电的BECT的临床及脑电图特征。方法对46例BECT患者的临床及EEG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发病年龄为2.5~12.5岁,31例发作与睡眠密切相关,8例于睡眠和觉醒时均有发作,24例表现为部分性发作,13例为部分性发作继发全身性发作,发作间期脑电图均有一侧或双侧中央和(或)中颞区尖波或棘波,清醒脑电图阳性率32.60%,睡眠脑电图阳性率84.78%。结论BECT是与年龄相关的癫痫综合征,认识其临床和EEG演变的特点及规律,可提高对BECT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4.
杨绍宣  李琼仙 《中外医疗》2012,31(16):167-167
目的探讨伴中央-颞区局灶棘波儿童良性癫痫(BECT)的临床症状、脑电图特征。方法对21例临床确诊BECT患儿临床表现及脑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只在睡眠中发病,16例为单纯部分性发作,主要表现为口咽部感觉异常,面部及口角抽搐,流延,吞咽动作,发作性肢体阵挛或强直。脑电图背景活动正常,发作间期在中央-颞区出现单个或成族的尖波或棘波,异常的放电可向周围扩散,异常放电频率与睡眠密切相关。结论 BECT临床发作和脑电图与睡眠密切相关,绝大部分BECT患儿具有典型的脑电图改变和临床表现,对于有BECT典型临床表现而常规脑电图正常者应进行睡眠脑电图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伴中央颞区棘波放电的BECT的临床及脑电图特征。方法 对46例BECT患者的临床及EEG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发病年龄为2.5~12.5岁,31例发作与睡眠密切相关,8例于睡眠和觉醒时均有发作,24例表现为部分性发作,13例为部分性发作继发全身性发作,发作间期脑电图均有一侧或双侧中央和(或)中颞区尖波或棘波,清醒脑电图阳性率32.60%,睡眠脑电图阳性率84.78%。结论 BECT是与年龄相关的癫痫综合征,认识其临床和EEG演变的特点及规律,可提高对BECT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伴中央一颞区棘波儿童良性癫痫(BECT)的临床和脑电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BECT的临床和脑电图资料。结果72.9%的BECT发病年龄为5—10岁;95.8%的发作与睡眠有关:75%为部分运动性发作,41.7%泛化为全身性发作,25%为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发作频率低,发作时间短。脑电图背景正常,有中央、颞区高波幅的棘波、尖波或棘、尖慢复合波,睡眠期放电明显增加。神经系统体查和颅脑影像学检查无异常。抗癫痫药物疗效满意。结论BECT的发作与年龄和睡眠密切相关,发作基本类型为部分性发作;脑电图有特征性改变;发作对抗癫痫药物反应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BECT)的临床特征和脑电图特点.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5年4月符合BECT诊断标准并完成6个月~4年随访的7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男42例,女33例,发病年龄3 ~13岁,中位年龄7.5岁,总结其临床特点、分析脑电图及治疗随访结果.结果 75例BECT患儿中,发作类型为部分运动性发作33例,其中复杂部分性发作10例,部分继发全面性发作42例,两种发作类型均有2例.发作主要表现为言语不能、面部抽动、喉中呼噜声、流涎、双眼斜视、眼睑眨动,一侧或继发双侧肢体抽动或僵硬等.发作间期脑电图背景活动正常,癫痫样放电除l例外余均在睡眠期出现,且多见于快速动眼(NREM)期.放电部位位于中央或中颞区,复查脑电图异常局灶放电可在双侧半球的中央、中颞之间游走或在同侧半球的偏前头部或偏后头部之间游走;也可短暂消失.结论 BECT临床发作多发生于睡眠期,脑电图放电多位于中央或中颞区,多数预后良好,但也有少部分患儿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8.
<正>小儿良性癫痫是指发生在学龄前儿童,出现特殊的癫痫临床表现和相应的脑电图变化的癫痫综合症,病情较轻时可自行缓解。伴有中央颞区棘波的良性癫痫(BECT),在小儿良性癫痫中较为常见,约占小儿癫痫的15%~25%,同时具有遗传倾向[1]。该病多发生在患儿的睡眠期,发作时常伴有脑电图异常,表现出背景波异常,中央颞区有高幅棘波或尖波[2],患儿常出现口咽发作如唾液增多等症状,部分患儿发作时不出现意识丧失,但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若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BECT)的不典型临床表现、脑电图特点、治疗及预后。 方法 收集2006年12月至2012年7月在齐鲁医院就诊的122例BECT患儿的临床资料,对病程中出现不典型症状的11例BECT患儿进行动态脑电图或视频脑电图监测,并对其发作时的表现、神经心理学损伤及对抗癫痫药物治疗的反应进行分析和随访。 结果 11例患儿病程中均出现发作形式的改变或脑电图恶化。2例丙戊酸钠治疗有效,4例丙戊酸钠加氯硝西泮治疗有效,3例托吡酯治疗有效。2例经多种抗癫痫药物治疗后,仍存在睡眠期脑电图癫痫性电持续状态。 结论 BECT存在不典型表现,病程中可出现不同的发作形式,同时伴有脑电图的恶化及认知行为等方面的缺陷,发作相对难以控制。  相似文献   

10.
邓大丽  喻廉  余锋  刘会林  徐莉 《安徽医学》2011,(9):1240-1242
目的总结伴有中央颞区棘波的小儿良性癫痫(BECT)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分析65例BECT患儿抗癫治疗后的预后和脑电图变化。结果本组发病年龄为:2-12岁60例,占总数的92%,13-14岁5例,占总数的8%。65例发病与睡眠相关。剥夺睡眠后视频脑电(V EEG)描记发现:发作间期视频脑电图有一侧或双侧中央颞区棘(尖)波。65例患儿经过治疗后临床和脑电图有三种结局:有39例临床症状消失,VEEG正常,智力正常;有17例临床症状消失,VEEG异常,智力稍微下降;9例临床症状存在,VEEG异常,智力明显下降,3例自行停药诱导发作。结论 BECT患儿正规的抗癫痫治疗反应良好,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人癫痫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和背景EEG的变化规律.方法对98例≥60岁临床确诊为癫痫病患者的临床症状、病史、辅助检查进行统计.结果病因明确85例(86.73%),单纯部分性发作12例,复杂性部分性发作32例,复杂性部分性发作发展为全部性发作24例,全部性发作26例,不能分类的发作4例.EEG异常77例,有痫波放电9例,47例睡眠诱发中11例(23.4%)出现痫样波放电.结论老年人迟发性癫痫多数病因明确,发作形式为复杂部分性发作,EEG异常率高,但痫样波异常放电率低,应重视睡眠诱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婴儿痉挛症患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治疗后脑电图变化特征及其对疗效的评估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1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内科确诊为婴儿痉挛症并给予ACTH治疗的54例患者临床及脑电图资料并进行随访。脑电图分析内容包括发作间期背景活动异常(主要是慢波)、癫痫样放电(癫痫样波形和高度失律)。采用波幅负荷和癫痫样放电评分(BASED)系统进一步评价ACTH治疗前后脑电图变化。根据ACTH治疗后14 d时是否有癫痫发作分为无发作组(n=29例)和发作组(n=25例),对两组治疗前后的EEG进行比较。 结果 治疗后无发作组中局灶性慢波(18例)、局灶与多灶性癫痫样放电(28例)明显高于发作组(5例、15例),高度失律(1例)明显少于发作组(10例),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发作组BASED提示治疗后脑电图缓解(26例)明显高于发作组(7例)(P<0.000 1),脑电图缓解与临床疗效一致(P<0.001)。随访12~29个月,无发作组9例复发,发作组16例仍有痉挛发作,痉挛发作控制率分别为68.97%、36%。 结论 发作间期脑电图的特点与临床疗效具有一定相关性,BASED显示ACTH治疗后脑电图缓解时,提示临床疗效好,BASED量化可协助临床的疗效判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4 h动态脑电图(ambulatory electroencephalogram,AEEG)在伴有中央颞区棘波儿童良性癫癎(benign childhood epilepsy with centro-temporal spikes,BECT)诊治中的意义。方法对38例本病患儿的常规脑电图(regular electroencephalogram,REEG)和24 h AEEG进行分析比较,并随访治疗效果和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变化。结果本组发病年龄为2-14岁,38例发作均与睡眠密切相关,38例发作间期脑电图背景波正常,均有单侧或双侧中央和中颞区棘波或尖波。AEEG清醒期17例检出癎样波,睡眠期38例均检出癎样波,REEG仅5例检出癎样波,AEEG阳性率显著高于REEG(P〈0.01),AEEG睡眠期阳性率显著高于清醒期(P〈0.01)。36例接受抗癫癎单药治疗后6个月内临床发作均消失,随访发现多数患儿AEEG恢复正常滞后于临床发作的停止。结论BECT临床发作和癎样波发放均与睡眠密切相关,发作间期脑电图呈特征性改变,AEEG对BECT的诊断至关重要。临床发作停止超过2年可以考虑逐渐减量停药,并密切随访临床发作与AEEG情况。  相似文献   

14.
对20例伴中央-颞区棘波灶的小儿良性癫痫(BECT)进行了全夜自然睡眠脑电图研究。结果表明,BECT的痫样放电在睡眠各期非常频繁,这种频繁的痫样放电持续存在于入睡后的各个睡眠周期中。自然睡眠脑电图检查对于BECT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额叶癫痫的临床特征、发作期和发作间期的脑电图特点。方法:使用录像脑电图(VEEG)对42例额叶癫痫患者进行长程脑电监测,分析和总结额叶癫痫的临床表现及脑电图所见。结果:42例患者中有可循病因者16例,未发现病因者26例;临床表现复杂,运动症状突出,常迅速泛化,主要形式有局灶阵挛性发作、不对称性强直性发作、假自主运动发作、也可见失神样发作及痴笑发作等其它少见形式。发作间期脑电图能定位于额叶者27例,占64.3%;26例监测到临床发作,发作前2-14 s额区出现爆发性异常节律,发作期由于大量动作伪迹和肌电伪差干扰,影响起源判断。结论:额叶癫痫是一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的癫痫综合征,发作前瞬间的脑电图改变具有重要的定位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伴有中央颞区尖波的儿童良性癫痫(benign epilepsy of childhood with centro-temporal spikes,BECT)是儿童中常见的部分性癫痫,卡马西平、奥卡西平、丙戊酸钠等药物治疗有效。文中观察奥卡西平对伴有中央颞区尖波的儿童良性癫痫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报道1例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未发现异常的6岁部分性癫痫患儿。结果最初以奥卡西平治疗,其原有的癫痫症状很快被控制,但脑电图随访过程中发现该例新诊断为部分性癫痫患者在奥卡西平单药治疗过程中脑电图恶化。随后,奥卡西平逐渐减量,并换用丙戊酸钠。当丙戊酸钠加至0.5g/d,该患者无癫痫发作且常规脑电图正常。结论虽然奥卡西平被认为是比卡马西平和苯妥英更易耐受的治疗部分性癫痫的一线药物,但应认识到它可能诱发新的癫痫发作形式和加重脑电图的异常。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非癫痫性发作(NES)的诊断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根据24h动态脑电图(AEEG)监测,综合分析病史、体格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及影像学资料。结果:NES合并癫痫者占所有病例的28%;单纯NES癫痫样脑波检出率为10%;有脑器质性损害者,NES合并癫痫占32%,单纯NES占11%;单纯NES使用抗癫痫药者占18%,合并癫痫而加用抗癫痫药者达50%。结论:AEEG是鉴别NES与癫痫发作的较好方法;NES发作形式,NES与癫痫并存,癫痫样脑波,脑器质性损害证据及抗癫痫药滥用是影响NES诊断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影响儿童非癫痫发作性障碍诊断的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儿童非癫痫发性作诊断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根据24h动态脑电图监测,综合分析病史,体格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及影像学资料。结果NES合并癫痫者占所有病例的28%;单纯NES癫痫样脑波检出率为10%,有脑器质性损害者,NES合并癫痫占32%,单纯ENS占11%;单纯NES使用抗癫痫药者占18%,合并癫痫而加用抗癫痫药者达50%。结论AEEG是鉴别NES与癫痫发作的较好方法,NES发作形式,NES与癫痫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我国部分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患者临床特点及归类分析.方法: 分析诊断部分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患者及其相关家属的临床资料.通过门诊就诊、个人访视、电话等方式收集总结其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发病规律、脑电图、影像学资料以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 选取的29例患者中,19例有家族史.临床表现为有热性惊厥史,均有部分性发作表现,以复杂部分性发作为主,全面性发作均为强直阵挛发作,1例同时有可疑失神发作,无肌阵挛,强直及失张力发作.16例患者行影像学检查有4例一侧海马萎缩.26例患者接受脑电图检查,16例有局限性癫痫样放电或慢波增多,9例有全面性异常放电,1例基本正常.治疗以卡马西平类效果欠佳,丙戊酸类、托吡酯效果好,对难治性患者,联合氯硝安定效果较好.结论: 部分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可能为全面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GEFS )另一引申亚型,其发病机理可能与GEFS 相似,为离子通道病,其治疗不同于一般的部分性发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