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行鼻肠管肠内营养支持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40例重型颅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采用早期鼻肠管内营养支持、胃管抽取胃液监测性状、测定其pH值,对照组采用早期肠外营养支持,比较2组患者血清蛋白水平和并发症等。结果:经过2周治疗,观察组患者血清蛋白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期行鼻肠管肠内营养支持安全、易行、经济实用,符合生理特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显著改善机体免疫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综合疗效,利于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ICU内5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 肠外营养(PN)组(28例)和PN组(28例),EN PN组伤后即实施PN,入院后早期(24h)开始应用EN,并逐渐加量,不足部分以PN补充,PN组伤后即实施PN,期间监测两组病人的上臂肌围、血糖、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同时观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EN PN组在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增高方面优于PN组(P<0.05),EN PN组病例营养状态明显好于PN组(P<0.01),并发症减少,预后良好。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病患者,早期EN PN可以明显改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4.
陈金连 《吉林医学》2023,(6):1547-1550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经鼻肠管和鼻胃管进行肠内营养的预后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差异。方法:选取110例sTBI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进行鼻肠管肠内营养的NIT组和进行鼻胃管插管的NGT组。NIT组通过胃肠管进行肠内营养,而NGT组接受鼻胃管插管来获取营养,共持续10 d。比较两组受试者进行不同肠道营养前后的营养指标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与血清前白蛋白(PAB)水平,以及患者在接受不同方式肠内营养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炎性反应因子(TNF-α,IL-1β,hs-CPR)水平。结果:在研究开始前,两组患者Hb、Alb和PAB含量以及炎性反应因子(TNF-α,IL-1β,hs-CPR)基本无差异,在经过不同途径的10 d肠内营养后,NIT组和NGT组患者的各营养指标均有明显提升,而炎性反应因子含量均有所降低,且NIT组改善情况更为显著。此外,研究期间NIT组发生反流、误吸、肺部感染和血糖紊乱比率明显低于NGT组(P<0.05)。结论:与经鼻胃管肠内营养比较,sTBI患者通过鼻肠管行肠内营养,能够更有效改善其营养情况以及炎性反应因子水平,且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5.
螺旋型鼻肠管在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螺旋型鼻肠管在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5 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 3组 ,A组 ( 18例 )采用经螺旋型鼻肠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 (EN) +肠外营养 (PN) ;B组 ( 2 2例 )采用经鼻胃管进行早期EN +PN ;C组 ( 19例 )采用经鼻胃管进行早期PN EN的序贯营养方法 ,对 3组患者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3组患者血清蛋白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治疗后 14d ,A组血清白蛋白 (Alb)为 ( 3 2 .3 6± 4.72 ) g/L ,转铁蛋白 (TNF)为 ( 1.60± 0 .3 8) g/L ,前白蛋白 (PA)为 ( 178.2 2± 2 5 .63 )mg/L ;B组Alb为 ( 3 1.5 4± 3 .67) g/L ,TFN为 ( 1.5 9± 0 .2 2 ) g/L ,PA为 ( 174.63± 2 8.3 3 )mg/L ;C组Alb为 ( 3 0 .88± 2 .5 5 ) g/L ,TFN为 ( 1.5 9± 0 .2 9) g/L ,PA为 ( 171.85± 3 0 .62 )mg/L ;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 (P <0 .0 5 )。结论 ①鼻肠管对提高颅脑损伤患者早期EN支持过程中的胃肠道耐受性及降低并发症有积极作用。②早期EN +PN的营养方法更符合颅脑损伤患者的病理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支持中鼻胃管与螺旋型鼻肠管在应用中的护理及效果。方法:对8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年龄在55~72岁。其中4例应用传统的鼻胃管,另4例应用复尔凯螺旋型鼻肠管,同时作好置管的各项护理观察和配合。结果:8例患者中,4例置鼻胃管,另4例中其中3例在置管3 d内营养管均自行到达空肠,1例在X线透视帮助下到达空肠,当营养管到达空肠后开始肠内营养,肠内营养支持2周左右进行对比。应用螺旋型鼻肠管的患者无1例发生腹泻、腹胀等营养相关并发症,通过进行测量腹围、臀围等方法比较,均较鼻胃管的效果好。结论:在中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应用螺旋型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能更好地保证其营养吸收。  相似文献   

7.
何峻 《当代医学》2011,17(33):53-54
目的 探讨早期空肠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2007年1月~2010年12月65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3例,采用经鼻肠管(X线透视下或胃镜下置入)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营养支持方法,对两组患者伤后1、4、7、14d的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在伤后1、4、7、14d的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方面及达到全量营养时间比较,P均>0.05,均无显著性差异,但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在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中,放置鼻肠管早期肠内营养基本上能够有效的达到营养支持目标,同时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早期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重型颅脑损伤后3天内采用全胃肠外(TPN)营养支持,第4天~二周内采用肠外(PN)与肠内(EN)相结合的办法联合营养支持,并监测伤后第1、4、7、10、14天的血蔫白蛋白和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结果:本组伤后二周内病死率为21.5%,肺部感染发生率为41.9%。恢复较好占70.9%,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独采用TPN或EN,能够增进神经功能恢复,减少病死奉和肺部感染发生率,促进患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9.
早期肠内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实验组28例GCS〈8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第3d开始给予肠内营养。观察血浆清蛋白、血糖、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对照组常规治疗的30例GCS〈8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结果:实验组血浆清蛋白及外周淋巴细胞计数均高于对照组,尤以第7d明显(P〈0.05)。两组血糖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而实验组呕吐发生率(7.1%)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鼻肠管、鼻胃管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态、并发症及预后影响。方法 将2018年1月—2021年5月收治的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4例,观察组留置鼻肠管行肠内营养治疗,对照组留置鼻胃管行肠内营养治疗,治疗14 d后,分析2组患者营养指标(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变化,统计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评分评估患者病情和预后。结果 治疗14 d后,观察组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17.6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18%(P<0.05);治疗14 d后,观察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比鼻胃管留置,采取鼻肠管留置下肠内营养在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1.
龚鸿昌  余锡斌  邓琳  黄华  米芷颉 《海南医学》2016,(21):3559-3560
目的:探讨不同肠内营养时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并发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5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将30例在术后24 h内开始肠内营养者纳入早期组,26例在24 h后开始肠内营养者纳入延迟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感染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早期组术后感染总发生率为43.3%(13/30),与延迟组的46.2%(12/2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早期组感染时间为(6.5±1.9) d,明显短于延迟组的(8.1±2.2)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肠内营养支持时机对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影响较小,但是早期肠内营养者感染持续的时间短。  相似文献   

12.
营养支持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中的合理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营养支持的方法及合理性。方法对3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伤后即实施肠外营养(PN),发病后早期(48小时)开始应用肠内营养(EN),并逐渐加量,不足部分以肠外营养补充,应激期(伤后7天内)注意适当减少葡萄糖的供给。观察血糖,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结果本组治愈27例,死亡3例;1周时的血糖控制程度、血浆白蛋白及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未出现明显异常,肠内营养期间无严重腹泻,腹胀等并发症。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进行合理营养支持对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早期即行营养支持,应激期适当减少葡萄糖的供给,可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救治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肠外与肠内营养支持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效果。方法重型颅脑损伤手术病人80例按营养方式不同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支持。结果两组营养支持前ALB与P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后ALB与PA在两组都明显升高,其中治疗组升高更加明显(P<0.05)。结论用鼻肠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有利于颅脑损伤病人更好地获得必需的营养物质,促进脑损伤后胃动力恢复,是重型颅脑损伤营养支持的首选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44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2例,实验组在伤后24h即开始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则先行肠外营养支持,待伤后6-8d后再逐步过渡到肠内,观察患者营养状况、血生化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通过早期的肠内营养支持能较快纠正负氮平衡,营养状况改善明显,消化道出血及二重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在重度颅脑损伤早期施行肠内营养安全有效,可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EEN)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含量变化的影响,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能否减轻全身炎症反应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60例神经外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即早期肠内营养(EEN)组和对照组即早期胃肠外营养(PN)组,各30例,入院48 h内给予不同方法的营养支持。测定入院后第1、3、5、7天和第14天血清中CRP的含量。结果:两组患者血清CRP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但EEN组下降幅度更显著,伤后第5、7、14天EEN组血清CRP含量明显低于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可减轻其全身炎症反应,促进患者早期恢复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16.
林智  周锐先  付圆博  任小江  张跃银 《四川医学》2011,32(10):1575-1576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合理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或术后即行肠内营养,并逐渐过渡到全肠内营养,早期不足部分由肠外营养补充。观察上臂肌围,肱三头肌皮褶厚度,淋巴细胞计数,血糖、血浆清蛋白,同时观察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结果本组存活19例,死亡3例。治疗1周时,血清清蛋白、淋巴细胞计数无明显下降,血糖控制良好,肠内营养期间,无严重腹泻,未见严重的感染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即行肠内营养支持,可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生存率,降低并发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周群  毛青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6):115-117,119
目的 探讨呼唤式护理干预+肠内营养支持在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采用常规护理,为对照组,3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呼唤式护理干预加肠内营养,比较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干预组良好和中残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重残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1).治疗1周后,干预组Hb、TP、Alb增加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干预组的应激性溃疡、腹胀、腹泻、高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 呼唤式护理+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王文忠  高峰  张丽 《内分泌外科杂志》2010,4(3):176-178,195
目的 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完全胃肠外营养(TPN)与肠外营养(PN)联合肠内营养(EN)治疗中各项指标的变化,分析二者疗效.方法 29例SAP随机分为TPN组(14例)和PN+EN组(15例),并均行非手术治疗14 d,观察疗效及化验指标的变化.结果 营养支持治疗14 d后,各组血清白蛋白(ALB)、总蛋白(TSP)、血钙(Ca2+)、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 较营养支持前均显著升高(P〈0.05);各组血糖、血清淀粉酶、血WBC均较营养支持前显著下降(P〈0.05);各组血总胆红素(TB)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N+EN组血WBC显著低于TPN组(P〈0.05),其余化验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APACHEⅡ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PN+EN组评分显著低于TPN组(P〈0.05).PN+EN组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感染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显著低于TPN组(P〈0.05).结论 PN联合EN治疗SAP优于TPN.  相似文献   

19.
刘平 《中原医刊》2009,(19):28-28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急性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方法将52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22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两组住院天数、各种并发症、病死率和总住院费用的差异。结果早期肠内营养组平均住院天数、并发症及治疗总费用均低于对照组,病死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在急性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陈伟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11):1602-1604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8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TPN组)40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EN组)40例患者在使用常规治疗同时,在患者胃肠道功能刚恢复后早期放置鼻空肠营养管并过渡到肠内营养,通过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营养状况、临床效果、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在营养状况方面,血淀粉酶及尿淀粉酶恢复时间、腹痛减轻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患者病死及并发症发生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不少,可有效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及医疗费,显著优于肠外营养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