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田琦  吕胜军 《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15(12):2067-2069
目的探讨生存素(Survivin)、Ki-67核抗原在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的表达及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6例宫颈癌,7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28例,CINⅡ23例,CINⅢ27例)及12例正常宫颈组织中Survivin、Ki-67的表达水平。结果 Survivin、Ki-67核抗原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及宫颈癌中的表达依次递增,Ki-67核抗原的表达随Survivin表达增加而上升,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Survivin、Ki-67核抗原在宫颈癌中的异常表达,可能与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凋亡抑制和增殖能力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中的Survivin、Ki67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4例宫颈癌、18例CIN、1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Survivin、Ki67表达水平,并加以分析。结果:(1)Survivin、Ki67在CIN中即有表达,宫颈癌中Survivin、Ki67表达显著高于CIN、正常宫颈组织(P<0.05),其阳性率分别为75.0%、90.6%。(2)宫颈癌中Survivin表达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但与年龄、宫颈癌组织细胞类型及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关系;Ki67表达只与临床分期有关,与年龄、组织学细胞类型、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关系。(3)宫颈癌组织中Survivin表达与Ki67表达相关。结论:Survivin、Ki67异常表达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与凋亡抑制和增殖能力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抑制基因蛋白(p16)、增殖细胞核蛋白(Ki-67)免疫组化检测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诊断及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4例CIN、13例宫颈癌、14例正常宫颈黏膜上皮中p16、Ki-67表达水平.比较CIN、宫颈癌、正常宫颈黏膜上皮p16、Ki-67免疫组化结果,并分析p16、...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大麻素受体2(CB2受体)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正常宫颈组织、各级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和宫颈癌中CB2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 CB2受体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和宫颈癌中均有表达;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和宫颈癌中CB2受体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CB2受体表达水平随组织恶性程度的增加而升高(P均<0.01)。结论 CB2受体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和宫颈癌中表达明显升高,且其升高水平随病变组织恶性程度的增加而增加,提示CB2受体可能在正常宫颈组织向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的逐级演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作为宫颈癌的癌前病变阶段,其早期治疗对降低进展为宫颈癌的几率至关重要。随着医学的发展,CIN治疗的方法逐渐增多,且各有利弊。本文对近年来常用的治疗方法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6.
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与宫颈癌的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生存素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60例、宫颈浸润癌32例和正常宫颈组织25例作为研究对象,用TUNEL法测定凋亡指数及S—P免疫组化法进行Survivin基因表达检测,分析比较各组间凋亡指数及Survivin表达差异。结果:凋亡指数随着宫颈上皮病变的发展而减少(P<0.05),但在CINⅢ与宫颈浸润癌间无明显差异。正常宫颈组织Survivin基因表达均为阴性,随着宫颈上皮病变的发展,Survivin表达强度显著增加(P<0.05)。Survivin基因表达强度与细胞凋亡指数呈负相关(r=-0.67,P<0.01)。结论:细胞凋亡的改变与宫颈癌发生的早期过程有关,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宫颈从癌前病变向宫颈癌演变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赵玲 《浙江临床医学》2012,(12):1484-1486
目的探讨阴道上皮内瘤变(VAIN)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相关性以及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32例VAIN患者的阴道镜检查病理结果、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监测,以及临床表现及治疗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2例VAIN患者年龄平均41.7岁,其中≤40岁10例(占31.8%),〉40岁22例(占68.2%);VAINI级17例、Ⅱ级10例、Ⅲ级5例;有CIN病史23例,宫颈癌病史3例;90.6%的患者由高危型HPV感染(VAINⅡ~Ⅲ级中100%有高危型HPV感染),84.4%的患者病变位于阴道上1/3段。治疗15例(手术9例,局部用药4例,激光治疗2例),未治疗17例(随访观察)。手术治疗9例中除1例术后2.3年复发外,余8例随诊未有异常;局部用药4例中3例分别于1年、2年、3年病变消失,1例无变化;2例激光治疗患者1年随诊未见病变,2年随诊时1例失访,1例未检查出病变。17例首次就诊时未进行任何治疗的VAINI级患者,随诊观察最长4年,最短5个月,其中11例随诊中病变消失,5例无变化,1例54岁患者随诊3.9年时发现进展至VAINⅡ级。结论VAINA与CIN病因及临床表现相似,诊断与治疗原则相同。  相似文献   

8.
宫颈癌是女性好发的第二位恶性肿瘤。据统计,美国每年新发宫颈癌病例9000余例,3000余例死于该疾病;另外,每年诊断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CIN2/3)病例约为33万,低级别上皮内瘤变(CIN1)病例为140万。  相似文献   

9.
FHIT和PCNA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HIT)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两者在宫颈癌早期诊断和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0例正常宫颈组织;20例宫颈CINI级、25例CINⅡ/Ⅲ级;60例宫颈癌组织中的FHIT蛋白和PCNA的表达。结果FHIT蛋白在正常宫颈组、宫颈CIN组、CINI组、CINⅡ/Ⅲ组和宫颈癌组中的阴性率分别为0%(0/20)、24.4%(11/45)、10.0%(2/20)、36.0%(9/25)和66.7%(40/60),各组间阴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NA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CIN组、宫颈癌组中的阳性率分别是65.0%(13/20)、93.3%(42/45)和98.3%(59/60),各组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宫颈CIN和宫颈癌中,FHIT和PCNA的表达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结论检测宫颈CIN中的FHIT蛋白表达情况,可用作高级别的CIN筛查或预测。FHIT和PCNA对于宫颈癌前期病变和宫颈癌的筛查和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宫颈癌及宫颈重度上皮内瘤变拉曼光谱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拉曼光谱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宫颈重度上皮内瘤变组织与宫颈癌组织病变细胞与正常细胞的差别.方法:取手术切除或活检的宫颈重度上皮内瘤变及宫颈鳞癌各20例,并取其相应病变旁正常组织作为对照组.利用显微共焦拉曼光谱仪测定病变组织,以及其(和)相应病变旁相对正常组织的光谱.结果:病变组织和病变旁组织的显微共焦拉曼光谱差异有显著性,癌组织具有特征峰.结论:宫颈癌病变组织与癌旁相对正常组织的拉曼光谱均有明显差异,拉曼光谱仪可以用来判断宫颈癌病变与正常宫颈组织,有望成为宫颈癌早期诊断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53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对69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和67例宫颈鳞癌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P法进行P53检测,以13例正常宫颈组织作对照。结果:P53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鳞癌和对照组间的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53表达随宫颈上皮内瘤变等级增高而上调,但其阳性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P53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伴湿疣样病变组中的表达比无湿疣样病变组中的表达高,但其阳性表达未达显著性差异(P>0.05);P53在宫颈鳞癌病理Ⅰ级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在病理Ⅱ、Ⅲ级中的表达(P<0.05);P53在宫颈鳞癌临床分期中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53蛋白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12.
阴道镜在宫颈上皮内瘤变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电子阴道镜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于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应用电子阴道镜检查妇科门诊病人,对可疑为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病例391例,对可疑部位行定位活检,与病理学检查相对照。结果慢性宫颈炎91例(23.3%),CINI级197例(50.4%),CINⅡ级72例(18.4%),CINⅢ级21例(5.4%),浸润癌10例(2.5%),CIN及浸润癌共300例。电子阴道镜检查结果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的诊断符合率达76.7%,阴道镜诊断假阳性率为23.3%。结论电子阴道镜检查提高了宫颈病变早期诊断的准确率,其与细胞学、病理学检查结合,是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筛查的重要方法,也是一种安全、实用的指导治疗及随访的临床措施。  相似文献   

13.
宫颈上皮内瘤变诊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文清 《新医学》2010,41(6):415-418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是一组与宫颈浸润密切相关的癌前病变的统称,包括宫颈非典型增生及宫颈原位癌。CIN反映了宫颈癌发生发展的连续过程,即宫颈非典型增生一原位癌.早期浸润的系列变化,各级CIN均有发展为浸润癌的趋向。对CIN及时、合理的诊治是阻断其癌变的有力措施。该文就CIN的诊疗状况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的就诊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对41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数据分析采用构成比描述、Pearson单因素相关分析。结果41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中,主动宫颈癌筛查占39.7%,被动宫颈癌筛查60.3%;患者妇科疾病史、宫颈上皮内瘤变级别、文化程度、有无医疗保险、年龄与宫颈癌筛查行为均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中宫颈癌筛查主动参与率较低;宫颈癌筛查参与行为受患者有无妇科疾病史、宫颈上皮内瘤变级别、文化程度、有无医疗保险、年龄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FEZ1和survivin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及1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FEZ1、survivin的表达情况。结果在正常宫颈组织、CINⅠ级、CINⅡ级、CINⅢ级中,FEZ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0%、67.9%、36.0%、22.5%,survivin分别为10.0%、25.0%、52.0%、57.5%。FEZ1在CIN组中的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survivin则高于正常组(P<0.05)。二者在CINⅠ级与Ⅱ级、CINⅠ级与Ⅲ级两组间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INⅡ级与Ⅲ级之间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EZ1和survivin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553,P<0.001)。结论 FEZ1的异常低表达与survivin的异常高表达参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发生、发展,二者的联合检测可为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Ki67在不同级别的子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Ki67在正常宫颈组织、CINⅠ级、CINⅡ级以及CINⅢ级的石蜡标本组织中的表达。结果47例组织标本(正常宫颈组织10例、CINⅠ级11例、CINⅡ级13例以及CINⅢ级13例)中,Ki6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36.4%,84.6%,92、3%,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i67可反映出宫颈上皮细胞在癌变的过程中细胞增殖活性的改变,可作为早期诊断宫颈癌的标记物,以提高宫颈癌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萍乡地区妇女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采取合理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宫颈疾病筛查三阶梯诊断程序纳入261例CIN及宫颈癌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并进行书面问卷调查;妇科和实验室检查包括液基细胞学、阴道镜、组织病理学检查等。结果萍乡地区妇女CIN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初次性生活过早、多个性伴侣、流产次数多、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宫颈癌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流产次数多、宫颈糜烂、多个性伴侣、初次性生活过早、HPV感染、口服避孕药等。结论 HPV感染、流产次数多、多个性伴侣是宫颈癌及CIN的共同高危因素。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检测CK17、p16、Ki-67和p63在宫颈鳞状上皮不成熟化生(IM)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宫颈IM 15例和CIN 30例组织标本中的p16、CK17、p63和Ki-67的表达水平,并对其表达和意义进行分析.结果 CK17在宫颈IM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00%,明显高于LSIL和HSIL组(10%和15%,P<0.01); p16在LSIL和HSIL中的表达率均为100%,明显高于IM组(13.3%,P<0.01);Ki-67的表达在IM和CIN中差异极显著(P<0.01);p63在宫颈IM和LSIL、HSIL中的阳性表达率均为100%,各组间差别不显著(P<0.01).结论 CK17和p16在宫颈IM和CIN病变中表达具有明显差异,有助于两种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高频电波电(LEEP刀)治疗官颈上皮内瘤样变(CIN)的临床效果。方法 设观察组53例,采用LEEP刀治疗CIN;对照组42例,应用冷刀官颈锥切术。观察两组治疗后疗效和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均有治疗CIN的效果,观察组在出血、手术时间、不良反应、效果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LEEP刀治疗CIN安全、有效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E-钙粘蛋白(E-cadherin)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5例正常宫颈上皮组织、56例宫颈C1N组织及19例宫颈鳞癌组织中E-cadherin的表达并应用阳性细胞百分率表示E-cadherin表达的强度.结果:E-cadherin在正常宫颈上皮组织、宫颈CIN组织及宫颈鳞癌组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100.0%、57.1%及36.8%(P<0.05);在正常宫颈上皮E-cadherin呈现膜表达,而在宫颈CIN及宫颈鳞癌中E-cadherin的膜表达减弱或缺失,呈现出胞浆表达.E-eadherin在宫颈CIN Ⅰ、Ⅱ、Ⅲ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87.5%、55.0%、35.0%(P<0.05).在Ⅰ期、Ⅱ期、Ⅲ期宫颈鳞癌组织中E-cadherin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28.6%、40.0%、50.0%,(P>0.05)结论:宫颈CIN及宫颈鳞癌组织中E-cadherin表达的下调及表达的重新分布参与了CIN及宫颈鳞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