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75例慢性肺心病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发病因素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5例患者临床均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绀、呼吸困难;急性呼吸道与肺部感染是肺心病并发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发病因素;75例患者经治疗。好转出院34例,死亡31例,病情恶化自动出院10例;病死率为41.3%。结论慢性肺心病并上消化道出血,病情危重,伴发病及并发症多,出血不易控制,死亡率高,临床医师应熟悉掌握其病情特点,根据病情发展变化作出果断救治措施,才能最大程度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消化道出血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我院共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403例,其中84例患者合并有消化道出血,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时期的未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84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患者并发消化道出血的机率比较大,本组研究的403例患者中,共有84例患者合并有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20.84%。观察组患者的好转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合并消化道出血病情比较危重,需要在基础治疗上尽量早期给予患者质子泵抑制剂和H2受体阻滞剂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消化道出血疾病的治疗。方法根据本院78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成功止血62例,其中16例患者病情发生严重恶化,其中肺性脑病3例,出血性休克2例,机体酸碱失衡2例,肺内感染9例。结论患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消化道出血疾病的患者,通过早期治疗能够提升存活几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5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28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观察分析其临床特点、心电图、心脏彩超、临床转归。结果28例患者中,显效17例,有效6例,无效4例,因严重的呼吸衰竭并心力衰竭死亡1例。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病情复杂,易漏诊,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可提高诊断准确率。临床应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加强冠心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4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组40例患者经治疗后,31例患者止血成功,占77.5%,9例患者病情恶化,占22.5%,其中1例患者为机体酸碱失衡,2例患者为肺性脑病,4例患者为肺内感染,2例患者为出血性休克。且9例病情恶化的患者中6例患者为男性,3例患者为女性,患者病程均较长,其年龄较大,且患者多伴有肺部感染现象。此外,多脏器衰竭、低氧血症、酸中毒、高碳酸血症等都导致消化道出血现象,从而造成患者死亡。结论及早诊断并及时患者行之有效的治疗是降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病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消化道出血临床治疗效果展开对比分析。方法62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奥美拉唑组和常规组,各31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液pH值变化状况和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奥美拉唑组治疗后胃液pH值显著高于常规组且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奥美拉唑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77.42% VS 51.6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消化道出血临床上奥美拉唑效果较为理想,能显著提高患者胃液pH值,减少给患者胃黏膜带来的损伤,为患者康复提供良好环境,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源性心脏病合并肾功能不全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以提高该类疾病的诊断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0~2008年肺源性心脏病合并肾功能不全病例,分析其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肾功能不全程度及预后。结果89例肺源性心脏病并发急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与长期使用对肾脏有损害药物和严重缺氧、心力衰竭、上消化道出血、休克等并发症密切相关,药物因素占了55.06%。治疗后显效21例(23.6%),有效36例(40.45%),无效10例(11.24%),死亡20例(22.47%),其他不明显原因的出院2例(2.25%)。结论肺源性心脏病并发急慢性肾功能不全发病率高,对治疗反应差,预后差。根据肾功能情况选药及早期干预对预后可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109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铭  杨亚芳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6):154-155
目的:通过对109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006年1月~2009年12月本院住院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和治疗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9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经过积极治,好转出院98例,占89.9%;自动出院放弃治疗8例,死亡3例。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慢性病理过程的结果,病情复杂,常合并有多脏器功能改变。临床治疗应采取以抗感染、合理氧疗、加强营养和对症治疗为主的综合措施,机械通气治疗日益受到重视。戒烟和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是减少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病率和阻止病情发展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李林 《现代医药卫生》2013,(20):3146-3147
目的 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护理方法,为临床治疗肺源性心脏病,预防其复发提供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遂宁市安居区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6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表现、护理方法、治疗、转归等情况.结果 导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生的主要基础疾病是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等.60例患者中,有效55例,3例放弃治疗,2例死亡,有效率为91.67%.结论 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显著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认识,提高自理能力,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低钠血症、低钾血症进行临床分析,总结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合并低钠血症和(或)低钾血症的临床特点,阐述治疗原则。方法对45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中19例低钠血症、9例低钾血症及6例低钠血症低钾血症共存的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18例合并低钠血症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症状改善或消失,1例死于心力衰竭;9例合并低钾血症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症状改善或消失;5例低钠血症和低钾血症并存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症状改善或消失,1例死于心力衰竭。结论对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合并低钠血症或(和)低钾血症者,需早确诊、早治疗、保护心功能,则预后较好,反之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与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的30例诊断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有22例治愈出院,治愈率为75%;有8例死亡,病死率为25%。死亡的8例患者中病程不到10年的有3例,病死率为10%;病程超过10年的患者死亡数为5例,病死率为16.7%。结论慢性肺心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病因繁多,病机复杂,病死率高。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慢性肺心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病因、发病机制以及临床治疗原则。方法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15例,搜集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5例患者,12例明显好转,3例患者死于心力衰竭。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病机制复杂,采用临床综合治疗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均接受平喘、镇咳、祛痰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H2受体阻滞剂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消化道出血停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消化道出血停止时间为(15.23±3.25)h短于对照组患者的(20.67±4.11)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乏力1例、腹泻1例、头痛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未出现不良反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消化道出血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H2受体阻滞剂能够快速止血,改善预后,具有显著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4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临床控制13例,显效41例,有效24例,无效4例,2例死亡,总有效率93.7%。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疗效确切,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讨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0例患者中好转患者74例,死亡患者4例,自动出院患者2例。其中由于呼吸衰竭而导致的死亡2例,心力衰竭导致的死亡2例。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情比较复杂,所以在治疗上要从整体着眼,运用综合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的特点。方法检测了51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和36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AMI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两组患者之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AMI患者除血红蛋白外,其余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组(P〈0.05)。结论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AMI患者的血液呈高凝、高黏滞状态,这一临床特征有助于指导临床诊治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病情护理分析与临床护理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近年来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126例,分析其护理方法及临床疗效。结果本组126例患者中好转出院120例,死亡6例。病死率为4.76%。结论细致观察、科学的临床护理可有效辅助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重点研究和探讨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方法。方法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研究和比较对我院于2011年1月1日至2013年6月31日收治的160例老年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总计80例均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对照组总计80例均为单一性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然后将2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和心电图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过及时有效的诊断以及治疗后,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并且得到良好的恢复,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心悸、心肌梗死、心界向左扩大、呼吸困难的发生率均比对照组的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缺血性ST-T改变、电轴左偏、束支传导阻滞、陈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均比对照组的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加强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多巴酚丁胺与酚妥拉明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目前已经成为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主要药物,对我国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127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讨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在临床上的具体表现以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医院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观察患者的项目检查及辅助检查资料、探究具体的治疗方法。结果 107例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病情有所好转,有9例患者因治疗无效主动放弃治疗,有11例患者治疗无效死亡。治疗过程中,患者有右心功能受损、肝脏损伤、肾功能损伤、自发性气胸、静脉发生血栓及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疾病一个慢性病理过程的发生。其病情相对复杂,常伴有多脏器的功能性改变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临床上的治疗主要应以消除感染、合理氧疗、补充营养及一系列的对症治疗措施为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规范治疗在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3年6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100例。予以其规范性治疗,并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100例中,显效有21例,有效63例,无效6例,其总有效率达94%。结论对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予以其规范治疗,不仅可以明显改善其症状,还能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