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核素心肌灌注的定量及异质性分析诊断病毒性心肌炎(VMC)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的疑似VMC患者37例,其中18例临床诊断为VMC(VMC组),其余19例排除VMC的患者为非VMC组。使用QPS软件获得静息灌注总积分(SRS)及总灌注缺损值(TPD),计算靶心图放射性计数异质性参数节段靶心图变异系数(CVs)和室壁靶心图变异系数(CVw),比较2组心肌灌注各参数的差异。应用ROC曲线评价各参数对VMC的诊断效能。结果 VMC组心肌灌注以左心室前壁和下壁降低最显著(P均<0.05);VMC组TPD、CVs较非VMC组均明显增高(P均<0.05);CVs对VMC炎诊断效能最优(AUC=0.83,P<0.01),当CVs阈值为10.5%时,其灵敏度为94.4%,特异度为73.7%。结论 心肌灌注异质性分析有助于VMC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电图(ECG)、心肌酶谱与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在病毒性心肌炎(VM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104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ECG.心肌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与cTnI指标。结果心电图异常者占89.4%,其中过早搏动所占比例最多。VMC患者中,cTnI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K和CK—MB,而且病程越长,差异越明显。结论与CK和CK—MB相比,cTnI特异性高,诊断窗口时间长,可作为诊断VMC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肌钙蛋白Ⅰ动态变化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病毒性心肌炎(VMC)患者心肌肌钙蛋白I(eTnI)动态变化的临床观察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肌钙蛋I(cTnI)和肌钙蛋白T(cTnT)在病毒性心肌炎(VMC)的诊断及病情观察方面的价值。方法对79例VMC患者进行入院后1、2、3周及2个月cTnT和心肌酶谱的动态监测;cTnT、cTnI与心电图(ECG)及病程关系的研究。结果急性VMC患者在各检测期内血清cTnT的阳性率(73.41%)和cTnI的阳性率(67.08%)显著高于心肌酶谱各项目(P〈0.05):肌酸激酶47.4d%、肌酸激酶同工酶51.28%、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42.31%、乳酸脱氢酶42.31%、α-羟丁酸脱氢酶44.87%。cTnT和cTnI阳性组ECG正常率(5.26%、9.62%)明显低于阴性组(71.43%、57.69%)(P〈0.05)。结论在VMC的诊断中,cTnT和cTnI可取代传统的心肌酶谱测定作为判断急性心肌炎的指标;同时cTnT和cTnI在VMC病情进展的观察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病毒性心肌炎(VMC)患儿血清中白介素35(IL-35)、miR-155、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1例VMC患者,另选取本院同期116例行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IL-35、miR-155、SAA表达水平,比较不同病情程度患者IL-35、miR-155、SAA及心肌损伤标志物[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 TnI)]表达情况;分析IL-35、miR-155、SAA与心肌损伤标志物相关性以及三者对VMC的预测价值。结果 VMC组miR-155、SA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IL-35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miR-155、SAA、CK-MB、c TnI水平均明显高于轻度组,IL-35低于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155、SAA与CK-MB、cTnI均为正相关,IL-35与CK-MB、c TnI为负相关(P<0.05)。IL-35+miR-155+SAA联合检测对VMC预测敏感度和特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免疫反应在病毒性心肌炎(VMC)、扩张型心肌病(DCM)发病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对30例VMC患者、40例DCM患者分别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ELISA法测定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I(IL-8)水平;ABC染色法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并与30例正常从(NC)对照。结果:VMC组、DCM组血清TNF、sIL-2R、IL-6、IL-8水平均显著高于NC组(P<0.01-0.001),T细胞亚群中CD4、CD8显著低于NC组(P<0.05-0.01),CD4/CD8显著高于NC组(P<0.001)。结论:一系列细胞因子介导的免疫、炎症反应,免疫调节网络功能的失衡在VMC、DCM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3项生化指标在诊断以腹痛为突出表现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VMC)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7例腹痛VMC患儿、33例以腹痛为突出表现同时有循环不稳定表现的非VMC患儿、40例健康儿童,测定其血清NT-proBNP、cTnI、CK-MB水平。结果腹痛VMC组NT-proBNP、cTnI及CK-MB水平明显高于腹痛非VMC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腹痛VMC组与健康对照组CK-MB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腹痛VMC患儿NT-proBNP灵敏度为100.00%,特异性为90.90%;cTnI灵敏度为71.40%,特异性为84.80%;CK-MB灵敏度为57.14%,特异性为39.40%。结论血清NT-proBNP、cTnI、CK-MB是诊断以腹痛为突出表现的 VMC患儿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病毒性心肌炎(VMC)与扩张型心肌病(DCM)的关系,我们对1984年8月~1996年8月收治的492例VMC患者,出院后进行了长期的随访观察,现将有关资料总结分析如下。1资料和方法1.1诊断标准:本组VMC与DCM病人均符合1995年武汉全国心肌炎、心肌病专题研讨会制订的成人急性VMC、特发性DCM的诊断参考标准[1]。1.2一般资料:492例VMC,男308例(62.6%),女184例(37.4%),年龄13~67岁(平均32±4岁)。急性期临床表现:心悸、胸闷492例,头晕401例,乏力387例,气促102例,胸痛20例,晕厥17例。心率>100次/分267例,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博利康尼对病毒性心肌炎(VMC)合并缓慢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将69例VMC合并缓慢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博利康尼组33例,对照组36例,观察心率、血压情况。结果:博利康尼治疗缓慢心律失常总有效率为87.9%。服药后心率、血压明显改善。结论:博利康尼能够增加VMC合并缓慢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李琪  高秀玲等 《新医学》2003,34(1):27-28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价值及对心功能的判断价值。方法:对VMC组21例,疑似VMC组24例及非心脏疾病患儿的对照组23例测定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和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ereatine kinase isoenzyme-MB,CK-MB),并3组结果进行比较,同时对前二组中39例患儿测定左心功能指标(射血分数、缩短分数),比较心肌肌钙蛋白Ⅰ与左心功能的关系。结果:VMC组心肌肌钙蛋白Ⅰ、肌酸激酶、CK-MB值均明显高于疑似VMC组。对照组心肌肌钙蛋白Ⅰ值均正常。VMC组及疑似VMC绢组心肌肌钙蛋白Ⅰ阳性率均高于肌酸激酶、CK-MB阳性率。39例测定左心功能,VMC组射血分数异常率为57%(12/21),缩短分数异常率为48%(10/21),明显高于疑似VMC组[16%(1/8)、11%(2/18)],两组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早期诊断小儿VMC优于肌酸激酶,CK-MB,且可提示心肌受累的程度及判断心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心肌肌钙蛋白T(cTnT)在儿童病毒性心肌炎(VMC)诊断、病情观察及预后判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26例急性VMC患儿入院24小时内,以及入院后1、2、3周及3个月cTnT和心肌酶谱进行动态观察;VMC患儿心电图(ECG)检查结果与cTnT 的对照分析;VMC患儿cTnT阳性组与cTnT阴性组治愈率比较。结果 急性VMC患儿cTnT阳性率显著高于同期心肌酶谱中各项目阳性率(P<0.005;P<0.05); VMC患儿入院治疗后在连续的监测中cTnT含量逐渐减低,3周时cTnT含量已显著低于入院时(P<0.05)。cTnT阳性组ECG异常率(92.4%)显著高于cTnT阴性组ECG异常率(66.7%)P<0.005。3个月的总治愈率cTnT阴性组(95%,57/60)显著高于阳性组(66.7%,44/66)(P<0.005)。结论 在VMC的诊断中cTnT可取代传统的心肌酶谱检测,动态监测cTnT含量对VMC患儿的病情及疗效判断以及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病毒性心肌炎(VMC)是炎症相关性疾病。病毒侵犯机体后可以激活免疫系统,产生各种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在VMC进展和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对VMC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a)、白介素-6(IL-6)的含量及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相关关系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3.
血清一氧化氮检测在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我们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VMC)患儿86例血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和抗氧化酶进行检测,旨在探讨NO在VMC发病中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联合几项免疫介导的血清学指标来提高对儿童儿童病毒性心肌炎(VMC)的诊断效率,为临床提供早期的诊断价值,避免漏检对患儿引起的不良结局。方法 收集泗洪医院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在儿科住院就诊符合条件的45例VMC病例纳入VMC组,45例单纯病毒感染患儿纳入NVMC组以及体检的50名正常儿童纳入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包括白细胞介素6(IL-6)、谷胱甘肽还原酶(GR)、一氧化氮(NO)以及心肌酶谱、肌钙蛋白结果。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各单项指标对VMC的价值分析,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模型来预判VMC。结果 VMC组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钙蛋白I(cTnI)、NO、IL-6含量明显高于NVMC组和对照组,而GR含量则明显低于后两组;用各单项指标来对VMC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特异性最高的是cTnI的0.907,敏感性最高的是IL-6的0.912,AUC面积最大的是NO,为0.883;由cTnI、CK-MB、GR、NO、IL-6等5项指标联合建立的回归模型,当诊断界值定为0.55...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黄芪养心汤联合1,6-二磷酸果糖治疗病毒性心肌炎(VMC)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VM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2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1,6-二磷酸果糖100~250 mg.kg-1.d-1静脉滴注,同时给予黄芪养心汤治疗。2组均14 d为1个疗程。对2组患者肌酸激酶(CK-MB)、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心肌钙蛋白I(CTnI)的水平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CK-MB、AST、LDH、CTnI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CK-MB、AST、LDH、CTnI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7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治疗反应,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黄芪养心汤联合1,6-二磷酸果糖治疗VMC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肌钙蛋白I(cTnI)和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时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意义.方法 对66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60例疑似心肌炎儿童及60例正常儿童进行CK-MB、cTnI和CRP检测.结果 VMC组的三项检测指标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VMC组CK-MB与疑似心肌炎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三指标对VMC诊断的特异性由高到低依次是:CRP(79.2%)、cTnI(54.2%)、CK-MB(51.7%),敏感性依次为cTnI(86.3%)、CK-MB(78.8%)、CRP(69.7%).三指标联合检测时,特异性可提高到94.2%.结论 CK-MB、cTnI和CRP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对VMC的诊断特异性,有助于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VMC)心肌损害的早期检测和护理方法。方法:对62例VMC患儿进行血清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CK—MB)检测,普通心电图(ECG)和动态心电图(ACG)测定,X线胸透。住院系统治疗与护理2~3个月。结果:治疗前后患儿h—FABP、CK—MB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与护理后,痊愈46例(74.2%),好转16例(25.8%),无1例死亡。结论:血清h—FABP联合ACG或ECG检测,对早期诊断VMC和提高检出率,同时对VMC患儿的预后和临床用药及护理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三平面基础上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QTVI)评价病毒性心肌炎(VMC)儿童左室内非同步运动的临床意义。方法正常儿童30例,VMC患者32例,每个受试者在实时三维成像的基础上获得标准的心尖四腔、两腔和三腔心切面,采集左心室6个壁的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共18个位点的QTVI图像,测量各位点QRS波起点至收缩期峰值速度和舒张早期峰值速度的时限(Ts和Te),计算左心室同一个壁内3个节段间Ts最大差值和Te最大差值(Intra-ΔTsI、ntra-ΔTe)以及同一个节段内6个壁之间Ts最大差值和Te最大差值(Inter-ΔTsI、nter-ΔTe)以及左心室18个节段Ts最大差值和Te最大差值(Max-ΔTs、Max-ΔTe)。结果 VMC组Intra-ΔTsI、ntra-ΔTe、Inter-ΔTsI、nter-ΔTe、Max-ΔTs、Max-ΔTe均较正常组延长。结论 VMC患儿左室内存在明显的非同步运动。  相似文献   

19.
卢彦  宋承东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9):1670-1672
【目的14g讨病毒性心肌炎(VMC)患儿T淋巴细胞CD40和RANTES表达对其自身凋亡的调控机制。【方法】选择VMC患儿和正常儿童各25例,采用ELISA检测培养外周血T淋巴细胞RANTES浓度,FITC单标和AnnexinV/PI双标流式细胞仪分别定量检测两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CD40表达及凋亡百分率。【结果】VMC组CD40分子表达水平和RANTES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升高(P〈0.01),且两者在VCM组呈明显正相关(r=0.295;P〈0.01);VMC组RANTES浓度和T淋巴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升高(P〈O.01),且两者在VCM组明显正相关(r=0.467;P〈0.01)。【结论】VMC患儿T淋巴细胞膜上CD40可能通过活化CD40-CD40L信号通路参与了对T淋巴细胞RANTES分泌的调控,从而进一步调控了T淋巴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 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 C 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测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VM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60例 VMC 患儿分为心肌炎组,并将同期来我院体检的60例健康儿童分为健康组,分别检测两组 cTnI、CK-MB 和 Hs-CRP。结果心肌炎组 cTnI、CK-MB 和 Hs-CRP 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康复时3项指标恢复顺序为:Hs-CRP 恢复最快,CK-MB 次之,cTnI 时间最长。结论运用血清3项指标 cTnI、hs-CRP、和 CK-MB 联合检测,对诊断小儿 VMC 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