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气道反应性增高存在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急性呼吸道感染等疾病,辨别不同疾病的气道反应性及其程度对临床医师十分重要.腺苷作为哮喘的重要炎症介质之一,主要通过作用于肥大细胞(MC)、嗜酸性粒细胞(EOS)等炎症细胞引起炎性介质释放和/或通过神经途径,间接导致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因此能间接反映气道炎症,对"特应性"哮喘更具有特异性[1-3],已受到人们关注.  相似文献   

2.
张立文 《临床医学》2010,30(4):54-55
目的探讨应用乙酰甲胆碱激发试验早期诊断支气管哮喘的价值。方法采用德国Jaeger公司产的复合式肺功能仪进行乙酰甲胆碱吸入激发试验。结果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且基础肺功能指标正常的患者,小气道功能指标已有改变。结论对于有可疑哮喘病史者,气道反应性测定可作为排除或确定诊断的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3.
脉冲振荡法支气管激发试验诊断支气管哮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脉冲振荡法在支气管激发试验诊断支气管哮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常规肺通气功能及脉冲振荡法测呼吸道阻力(IOS),比较2种测定方法在哮喘组和健康对照组吸入支气管激发剂前、后的肺功能及呼吸阻抗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哮喘组吸入支气管激发剂后呼吸总阻抗(Z5)、总气道阻力(R5)、中心气道阻力(R20)、共振频率(Fres)较激发前及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哮喘组IOS测定指标中Z5、R5、R20、Fres与FEV1呈负相关关系,X5与FEV1呈正相关关系。结论:脉冲振荡法在支气管激发试验诊断支气管哮喘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寻找激发试验中预测支气管哮喘的敏感指标,建立非典型哮喘诊断方程,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疑诊支气管哮喘患者行组胺支气管激发试验,并随访3~12个月,根据随访结果分为哮喘组112例,非哮喘组63例,比较激发试验前、后2组肺通气功能等指标.结果:(1)激发试验前、后哮喘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EV1与用力呼气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比(FEV1/FVC),25%~75%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maximal mediate expiratory flow,MMEF)和MMEF/FVC均低于非哮喘组(P<0.05或P<0.01).(2)哮喘组剂量反应曲线斜率(dose-response slope,DRS)大于非哮喘组(P<0.05).(3)哮喘组和非哮喘组激发试验阳性者分别为77例和25例(X2=14.012,P=0.000),哮喘组偏向极高敏反应是非哮喘组的6.32倍(X2=16.291,P=0.000).(4)Binary Logistic回归进入哮喘方程的协变量是MMEF、LogDRS和气道反应敏感度.(5)方程诊断哮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829和0.762,一致性80.57%,大于MMEF、气道反应敏感度和DRS 3种单一方法的任何1种(P<0.05).结论:激发试验中反应敏感度、MMEF和DRS可作为预测哮喘的独立指标,三者综合分析可提高非典型哮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支气管激发试验在咳嗽变异型哮喘(CVA)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采用组胺支气管激发试验对79例慢性咳嗽疑诊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进气道反应性测定,阳性者计算其FEV1下降20%预计值时的累积吸入组胺量(PD20FEV1).并以此判断其气道高反应性的程度。结果:病例组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32例占40.5%.其中重度2例占2.53%.中度11例占13.9%.轻度17例占21.5%.极轻度2例占2.53%。对照组30例中无一例阳性。32例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者最后经临床确诊为咳嗽变异型哮喘30例。结论:对慢性咳嗽而基础肺功能较好的患者,如怀疑CVA,应首选支气管激发试验。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CVA)组胺支气管激发试验的结果。方法对244例拟诊CVA用肺功能仪测定基础肺功能及吸入不同剂量组胺后的肺功能,对照激发前后结果。结果244例患者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160例(65.57%),阴性77例(31.56%),可疑阳性7例(2.87%)。160例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患者按支气管哮喘予吸入糖皮质激素及支气管舒张剂治疗,症状缓解。结论组胺支气管激发试验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断具有临床意义,此方法安全适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支气管激发试验在咳嗽变异性哮喘诊断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对门诊因咳嗽反复就诊不愈的15例患者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检查。结果8例阳性者确诊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占全部病例53%。结论对于顽固性咳嗽、肺部体征及检查无阳性发现,而临床常规治疗效果差的患者,支气管激发试验检查结果是确诊或排除哮喘的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支气管激发试验在慢性咳嗽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就诊于解放军第452医院的550例慢性咳嗽患者行基础肺功能和乙酰胆碱支气管激发试验,检测其气道高反应性,并评价支气管激发试验在诊断慢性咳嗽中的价值。结果所有受检者肺功能均正常,其中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者267例,占48.5%;该267例受检者中,236例最终诊断为咳嗽变异性哮喘,经正规治疗后咳嗽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咳嗽变异性哮喘是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之一,支气管激发试验是协助诊断咳嗽变异性哮喘的重要方法,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浅谈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支气管激发试验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支气管激发试验在咳嗽变异性哮喘诊断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对门诊因反复咳嗽不愈就诊的35例患者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检查。结果:18例阳性者确诊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占全部病例的53%。结论:对于顽固性咳嗽、肺部体征及检查无阳性发现、而临床常规治疗效果差的患者,支气管激发试验检查是确诊或排除哮喘的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哮喘控制测试(Asthma control test,ACT)与支气管激发试验(Bronchial provocation test,BPT)在哮喘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呼吸内科门诊治疗的214例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进行ACT和BPT监测。结果 214例哮喘患者中哮喘完全控制112例(52.3%),部分控制53例(24.8%),未控制49例(22.9%);BPT阳性101例(47.2%);哮喘完全控制组激发试验阳性34例(30.4%)、部分控制组阳性23例(43.4%)、哮喘未控制组阳性44例(89.8%);三组BPT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7,P〈0.01)。结论 ACT与BPT均可用于哮喘疗效的评价和哮喘的管理,两者联合应用评价哮喘控制情况优于单独使用。  相似文献   

12.
咳嗽变异型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是哮喘的一种特殊类型,以咳嗽为主要症状,常常是哮喘早期的一种表现形式,肺功能及气道高反应性检查(支气管激发试验)是诊断CVA的主要方法,后者操作简单、安全,患者容易接受,对CVA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成人CVA如不积极治疗10%~33%可发展为典型哮喘,因此应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我科2009年3月~2010年8  相似文献   

13.
俞瑛  李玉梅  谢芸 《上海护理》2005,5(5):51-52
组织胺吸入支气管激发试验是指让患雾化吸入组织胺后,观察有无哮喘的发作,并作肺功能测定,从而判断患支气管对特异性致敏原的反应性,是变态反应性哮喘的特异性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炎症细胞、炎症介质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可逆性气流受限与气道高反应件为其主要特征,近年来发现气流受限具有不完全可逆性,即使给予积极的抗炎治疗也不能完伞恢复.  相似文献   

15.
组织胺支气管激发试验低量安全性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小剂量组织胺支气管激发规程临床应用可行性,建立本实验室安全有效支气管激发规程以及临床与肺功能多项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提高实验诊断的安全性、准确性。方法:对照组来自本院医学院校和护校学生30例,平均年龄18.8岁。气道高反应性(BHR)组来自呼吸病房和专科门诊疑有哮喘未确诊者,组织胺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共202例,平均年龄38.62岁。仪器为德国耶格公司生产的药物气溶胶支气管激发试验装置。测定参数为呼吸总阻抗、中心阻力、周边阻力、用力肺活量一秒量,药物为磷酸组织胺,规程为2浓度6步法。结果:疑似BHR受试者共855例次.组织胺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426例次(占49.8%),激发阴性429例次(50.2%),对照组激发阳性2例(占7%);BHR组的FEV1较基础值下降20%时的组织胺累积浓度为0.465mg/mL(PC.20FEV1),PC.20FEV1与呼吸总阻抗、周边阻力曲线交叉点分别为PC+180Zrs、PC+200Rp;BHR组呼吸阻抗剂量~反应曲线斜率及敏感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855例受试者当中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32例试验结果隔周进行重复试验符合率94%(30/32),7例与日本chest气道过敏仪对照符合率100%,8例规范药物治疗1年先后停药后复查均阳性。结论:小剂量组织胺支气管激发规程临床应用是可行的、安全的,经济成本低,采用肺功能多项指标和临床综合评估可以提高实验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试验过程中肺部呼吸音的变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安全性.重视病史可以辅助病因诊断。  相似文献   

16.
支气管激发试验是在有控制的条件下应用抗原或非特异性刺激物给病人吸入,根据肺功能的改变观察气道反应的变化,在临床上为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提供依据,支气管激发试验在国外应用广泛,近年来国内也有开展,本院采用超声雾化蒸馏水进行激发试验,现将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病人与健康人的检测对照、试验方法、结果判定、临床应用价值等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支气管激发试验(BPT)在哮喘患者激素治疗长期预后临床分级中的作用和对远期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于安徽省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并确诊为支气管哮喘的患者120例,治疗均采用吸入式糖皮质激素控制患者哮喘症状,丙酸倍氯米松和丁地去炎松,每次200~400μg,每日3次,持续3个月。按照吸入乙酰胆碱的不同浓度,分为49、98、195、390、781、1 563、3 125、6 250、12 500、25 000μg/mL 10组,对患者进行BPT试验。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6、12、24个月复查BPT,比较气道高反应性(AHR)阳性率。结果治疗前AHR阳性的患者有85例,阳性率为70.8%,经过药物治疗后阳性率下降;治疗后3、6、12、24个月,患者的AHR阳性率与乙酰胆碱浓度有关,随着乙酰胆碱浓度的增大而减小,根据不同乙酰胆碱浓度对患者AHR阳性率影响,出现2个阶段的分层,即49~3 125μg/mL和6 250~25 000μg/mL。经Kaplan-Meier法分析,处于49~3 125μg/mL的平均阳性例数(22.00例)大于6 250~25 000μg/mL的5.25例,乙酰胆碱浓度在49~3 125μg/mL阶段患者治疗后3、6、12、24个月的阳性率均高于6 250~25 000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Cox回归分析,49~3 125μg/mL阶段风险比为0.89,大于6 250~25 000μg/mL阶段风险比(0.73),提示49~3 125μg/mL阶段预后效果较6 250~25 000μg/mL阶段差。结论 BPT在经糖皮质激素长期治疗后,可以对哮喘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级,吸入乙酰胆碱浓度在49~3125μg/mL是高度复发阶段,在6 250~25 000μg/mL是低度复发阶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渗盐水支气管激发试验预测运动性哮喘(EIA)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在本院就诊的36例年轻男性哮喘患者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依次进行高渗盐水激发试验(吸人4.5%高渗盐水)、运动激发试验(间隔24h)及乙酰甲胆碱(MCh)激发试验,并对3者间的相关性进行评价。结果对高渗盐水有高反应性(HS—AHR)的哮喘患者运动后1秒用力呼气量(FEV。)下降的最大值显著高于无HS—AHR患者,运动与高渗盐水所诱发的AHR严重程度具有显著相关性。在预测EIA的价值上,高渗盐水激发试验比MCh激发试验具有更高的特异性(71.4%:42.9%)。当临界值MCh—PC20≤1ms/mL(中度~重度AHR)时,二者对于判断EIA的特异性具有可比性(71.4%:71.4%),但高渗盐水激发试验对于判断EIA的敏感性低于MCh试验,同时,MCh试验阳性似然比高于HS激发试验,而阴性似然比却更低。结论在预测EIA的价值上,高渗盐水激发试验比MCh激发试验具有更高的特异性,但敏感性较低,而在中度AHR的临界值方面,MCh激发试验能更好地预测EIA。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确藜草花粉抗原对哮喘患者的致敏作用。本文对外源性哮喘患者用藜草花粉应变原进行了皮肤挑刺试验,支气管激发试验和体外测定藜草花粉特异性IgE。结果藜草花粉SPT阳性率为28.2%。SPT阳性的24例中BPT阳性者18例,其中BPT速发反应12例,迟发及双相返应各3例。  相似文献   

20.
支气管激发试验在慢性咳嗽及不典型哮喘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支气管组胺激发试验在慢性咳嗽及不典型哮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23例慢性咳嗽及不典型哮喘患者行支气管组胺激发试验,测定其气道高反应性(AHR)。结果523例患者支气管组胺激发试验阳性313例,阳性率59%,其中:重度AHR35例,中度AHR83例,轻度AHR101例,极轻度AHR94例。结论支气管组胺激发试验是不典型哮喘关键有效的诊断方法,对慢性咳嗽具有重要鉴别诊断意义,应及时进行检查,以便早期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