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调查皮肤炭疽的发病原因,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病例血液、水疱液等标本进行检测,同时培养炭疽杆菌。对病例进行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管理和健康教育。结果保定市发生的疑似炭疽病例为临床诊断病例。结论经过流行病学调查,结合病例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证实为破损的皮肤被土壤中的炭疽芽孢感染导致的皮肤炭疽临床诊断病例。  相似文献   

2.
2011年8月6~11日鞍山海城市发生皮肤炭疽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其中确诊病例2例,临床病例27例。现将其流行病学调查处理与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平罗县宝丰镇人间皮肤炭疽暴发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确定引起皮肤炭疽发病的原因;查明造成爆发流行的原因;提出并采取控制措施;提出预防此类事件再次发生的措施和建议。方法:现场访谈(个案调查、动物发病情况,其他社会因素);实验室检测:样品采集(结痂破溃部位渗出液、病人静脉血);检测方法(革兰氏染色)。结果:自2005年7月12日至7月27日共发生皮肤炭疽15例,均为临床诊断病例。结论:通过对病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临床表现可确定此次疫情为一起直接接触病牛、羊所引起的人间皮肤炭疽爆发。  相似文献   

4.
2011年8月6日至8月9日,海城市牛庄镇南关村由皮肤炭疽引起的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V级),现将该事件情况调查与分析如下。1流行特征1.1时间、地区分布2011年8月6日中午11时28分海城市疾控中心在常规传染病疫情网络搜索过程中发现:2011年  相似文献   

5.
郎红霞 《医学动物防制》2006,22(12):905-906
目的:惠农区首次发现人感染皮肤性炭疽病例,为查明感染来源,为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询问患者及现场观察等进行调查。结果:2005年7月石嘴山市惠农区报告一例人感染皮肤性炭疽病例,患者经治疗后痊愈出院。病例感染来源于食用病死牛肉,通过接触病死牛肉而感染。结论:控制畜间疫情及加强食品卫生管理是防止本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提高对炭疽的认识和检出率.方法 收集兴安盟扎赉特旗炭疽疑似病例患者17例,对其发病原因和实验室检查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按WS283-2008诊断标准,4例被诊断为皮肤炭疽,经治疗均痊愈,无一死亡病例.  相似文献   

7.
炭疽病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炭疽(anthrax)是炭疽杆菌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病菌主要是从皮肤侵入,引起皮肤炭疽,也可经呼吸道吸入或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分别引起肺炭疽或肠炭疽,甚至进入脑膜形成脑膜炭疽。美国现正爆发的炭疽热和我国军民当年深受其害的炭疽热,主要以前两种为主。以美国为例,现已查明的17例炭疽感染病例,其中,7例为皮肤感染引起的皮肤炭疽,10例为肺感染引起的肺炭疽。此外,各型原发性炭疽均可伴发败血症。  相似文献   

8.
《中国乡村医生》2008,24(12):13
临床表现及类型 炭疽按感染途径不同可分为皮肤炭疽、肺炭疽、肠炭疽和炭疽败血症等临床类型,其中皮肤炭疽最多见,占90%以上.一般潜伏期为1~5日,也有短至12小时,长至2周.  相似文献   

9.
炭疽是由炭疽芽胞杆菌引起的动物源性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人感染炭疽时,以皮肤炭疽最为常见,且多为散发病例。2011年鞍山地区出现炭疽暴发疫情,本文分析其流行特征、暴发原因并提出建议,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中越边境某部六连,在1991年2月~3月,发生三例炭疽病,调查情况如下;疫情情况2月25日,该连发生一头病猪死亡,即组织六名战士宰杀、剖腹。几日后,参予剖腹的三名战士(均为男性)分别于2月27日、28日,3月1日发病,年龄均为21岁。临床及实验室特点三例均诊断为皮肤炭疽,潜伏期最短两天,最长4天,主要表现为接触部位(手)皮肤出现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查清疫情的流行特征,以便及早扑灭疫情。方法对风疹样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及风疹IgM抗体检测,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对疫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疫情历时26天,共发病15例,罹患率为0.29%。病例分布于2个年级的5个班,男生发病多于女生。结论严格执行消毒、晨检筛查制度,隔离治疗患者等综合防治措施,是控制风疹疫情发生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陇川县狂犬病流行态势,为控制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监测资料和疫情资料分析。结果 2010年判定狂犬病疫情4起,境外输入狂犬病1例,疫情分布于县城周围7km范围内。结论犬类疫苗接种率逐年降低是狂犬病疫情回升的主要因素,应采取针对性措施,遏制疫情回升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西双版纳州1992-2011年家鼠鼠疫流行特征和趋势,为制订防控策略及预警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1992-2011年鼠疫监测和鼠疫疫源地的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92-2011年西双版纳州共发生鼠疫疫情34起,鼠疫疫情除1994、1995、2002、2006年和2008-2011年未发生外,其他年份均有疫情发生;20年间从染疫动物和媒介昆虫体内分离鼠疫菌225株,20年间共发生人间鼠疫3起,报告病例15例,无死亡病例;7~8月为流行季节,主要传染源为黄胸鼠,传播媒介为印鼠客蚤。结论西双版纳州鼠疫疫情态势严峻,鼠疫已向城镇人口密集处蔓延,应加大防控力度,加强重点地区监测和预警,落实联防联控的综合防控措施,以减少和控制鼠疫的流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我科AIDS患者的感染途径和临床表现;方法:分析2005年8月以来我科6例病例个案调查的情况;结果:5例病例主要分布在重庆,1例病例分布在四川,以国内性接触感染为主;临床表现以反复或持续发热、咳嗽、咳痰、气短、口腔粘膜白斑、体重减轻、显著消瘦等为主要症状.结论:重庆市艾滋病疫情已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对普通人群AIDS的防治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猪链球菌病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8月我院人猪链球菌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影响治疗和预防的因素。结果49例人猪链球菌病患者中治愈42例;死亡7例;死亡率14.3%。其中脑脊液培养见甲型溶血性链球菌生长7例;血培养见甲型溶血性链球菌生长23例;不宰杀、不直接接触病,死猪肉,并对病,死猪肉作焚烧后无害化处理能有效控制疫情蔓延。结论回顾发现:所有人猪链球菌病患者均有病/死猪肉宰杀和直接接触史,最有效的预防措施为不宰杀、不直接接触病/死猪肉。由于此病为人畜共患病,起病急、病情重、病死率高,在患病早期采取积极有效的综合治疗为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广州增城市2006年一起输入性登革热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以及在暴发疫情中进行索源调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和回顾性病例搜索,对该起登革热疫情调查分析;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病例血清进行登革热抗体检测;用布雷图指数(BI)进行蚊媒密度调查。结果病例刘某为实验室确诊病例,无外出史;索源调查发现的病例黄某及其侄子血清登革热IgM、IgG均阳性,有疫区活动史,发病时间与刘某发病在一个潜伏期内。结论该病例为增城市2006年首例报告登革热确诊的本地感染病例,感染来源为区外输入性;早期被误诊,传染源未被及时发现是导致本次疫情的重要原因;迅速灭蚊和消除伊蚊孳生地是控制疫情的有效措施;多部门参与、组织专业队及时扑救疫情是迅速控制登革热流行的幸兽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广州市荔湾区海龙街步涪村2006年登革热暴发疫情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各医院报告的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采集病例血样作血清学或病原学检测;对疫点进行蚊媒调查,在疫点周围开展病例搜索。结果步涪村2006年共报告登革热病例74例,罹患率为2.65%,无死亡病例;疫情流行历时14天,高峰在8月26日至8月31日期间;病毒为登革I型;男女性别比1.47:1;发病年龄最大为78岁,最小为3岁,以青壮年为主,20~39岁33例,占44.59%。疫情发生时布雷图指数93.4,经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后,疫情很快得到控制。结论快速杀灭成蚊和清除蚊媒孳生地是控制疫情的有效措施。今后要加强疫情预测预报,加快城中村的改造。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解咸阳市麻疹流行特征,方法对咸阳市2003-2005年麻疹监测系统(MSS)运转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三年全市(MSS)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1243例(临床诊断282例,实验室确诊620例,实验室排除病例341例。),比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NNDRS)高出8.84%。病例分布广泛,呈散发和爆发并存的流行病学模式,局部地区麻疹爆发影响着全市的发病水平。3—6月为麻疹高发季节,病例主要集中在0—5岁占53.29%。24.17%的报告病例无免疫史,39.36%免疫史不详。结论分析报告病例的年龄和免疫史状况说明,麻疹疫苗(MV)的初种和复种需加强,对重点地区和人群应开展MV的后续强化免疫。改进和提高MSS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广州市番禺区2006年登革热疫情的流行特征,为预防和控制登革热提供依据。方法对登革热的病例个案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疫情资料进行分析,对疫点及非疫点的蚊媒进行监测。结果番禺区2006年共报告登革热病例189例,其中实验室确诊病例166例,临床诊断病例23例。发病高峰出现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全区病例以市桥街为主(占全区病例的79.89%),男性91例(占病例总数48.15%),女性98例(占病例总数51.85%),男女发病比为1:1.08。以工人、家务待业人员以及离退休人员居多,占病例总数的49.21%。常规蚊媒监测,布雷图指数最高为7月,而在疫区8月至10月都有波峰出现。结论广州市番禺区存在登革热流行的基本条件,应加强对蚊虫及疫情的监测,控制登革热的暴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查明学校肺结核暴发疫情的分布、性质和影响范围,为正确处理疫情提供依据。方法对该校出现疫情的高三年级学生全部进行胸部x线检查、PPD实验、痰涂片检查和查验卡介苗接种后留下的卡痕,确认既往BCG接种情况,对教师、高一、高二学生进行结核病疑似症状搜索。对患病学生进行个案调查和暴露因素调查,描述病例的三间分布。结果病例在班级间分布差异明显,首发传染性肺结核病人所在班级发病最多,有19例活动性肺结核和19例疑似肺结核。有活动性肺结核的宿舍疑似肺结核病例也多。患病学生肺结核典型症状少见,卡介苗接种卡痕保护率为65%。结论这是一起由传染性肺结核学生隐瞒病情长期在校上学引发的学校结核病疫情暴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