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二尖瓣狭窄合并心房纤颤患者在球囊二尖瓣扩张后,转复心房纤颤的临床效果及影响心房纤颤转复后窦性心律维持的相关因素.方法 206例二尖瓣狭窄合并心房纤颤患者在球囊扩张术后,采用口服胺碘酮及电复律治疗心房纤颤,对复律成功的患者给予小剂量胺碘酮维持窦性心律并随访1年.结果服用胺碘酮者58例,17例转复成功(29.3%);189例行电转复,178例转复成功(94.2%),电转复成功率明显高于胺碘酮转复(P<0.01).心房纤颤复发组与保持窦性心律组相比,左心房内径明显扩大(P<0.01),心房纤颤持续时间明显长(P<0.01),中度二尖瓣关闭不全人数的比率明显高(P<0.05).随访1年,有45例患者心房纤颤复发.影响心房纤颤转复后维持窦性心律的相关因素有左心房内径扩大、心房纤颤持续时间长及明显的二尖瓣关闭不全.结论对左心房内径明显扩大、心房纤颤持续时间过长及有明显的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在选择心房纤颤转复时应慎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胺碘酮对心房纤颤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1月60例新近发生的(发作至就诊时间<48小时)病程<6个月房纤颤患者,给予胺碘酮首剂负荷量150mg静注后,如30分钟未转复窦性心律,可再给75~150mg,继以0.5~10mg/分维持静滴.观察24小时内患者转复率和不良反应.结果:胺碘酮转复率85%(51/60),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胺碘酮转复心房纤颤的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3.
夏华玲 《中原医刊》2007,34(5):76-77
目的 观察稳心颗粒和胺碘酮合用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纤颤复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9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纤颤(心房纤颤持续时间≤1年)患者随机分戍两组:治疗组(稳心颗粒和胺碘酮合用)35例和对照组(胺碘酮单用)34例,观察两组口服药物6个月内心房纤颤累积复律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6个月内治疗组3例退出,完成观察32例;对照组4例退出,完成观察30例。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心房纤颤累积复律率1个月时即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时分别为68,7%、43.3%(P〈0.05),心房纤颤患者的平均复律时间、平均胺碘酮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稳心颗粒和胺碘酮合用较胺碘酮单用既可提高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纤颤的复律率,又可缩短复律时间和减少胺碘酮用量,从而减少胺碘酮长期应用所致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口服乙胺碘呋酮( 胺碘酮) 对房颤转律疗效观察, 以了解胺碘酮转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单纯口服胺碘酮,以心房纤颤转为窦性心律为有效指标。结果:本文30例,20 例有效、有效率66.6% 。结论:口服胺碘酮对心房纤颤转律疗效确切,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胺碘酮和心律平对反复发作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包括阵发性心房纤颤)的治疗效果与副作用.方法 选择40例新近发生的(发作至就诊时间<48h)病程小于6个月有明显不适症状的急诊室上性心动过速及心房纤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胺碘酮组20例,给予胺碘酮首剂负荷量150mg静注后,如30min未转复窦性心律,可再给75-150mg,继以0.5mg~10m g/min维持静滴;心律平组20例,给予心律平70mg静脉注射.30min后无效重复,如12h仍无效,改用胺碘酮.观察急诊24h内两组患者转复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胺碘酮组转复率85%(17/20),心律平组70%(14/20).两组转复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在血压、心律、神经系统等副作用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1),均未见严重副作用.结论 胺碘酮对反复发作性室上速、阵发性心房纤颤的疗效优于心律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护心胶囊联合小剂量胺碘酮治疗房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心房纤颤患者60例随机单盲分为对照组A组、治疗组B组,各组病例数均为30例。对照组给予胺碘酮口服,治疗组给予护心胶囊联合小剂量胺碘酮,治疗3个月后观察房颤转复情况及心率变化。结果两组用药后心室率均明显下降,护心胶囊联合小剂量胺碘酮组治疗房颤的有效率高于胺碘酮组。结论护心胶囊联合小剂量胺碘酮治疗房颤明显优于单纯应用胺碘酮,护心胶囊是用于心房纤颤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胺碘酮和心律平对反复发作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包括阵发性心房纤颤)的治疗效果与副作用. 方法选择40例新近发生的(发作至就诊时间<48h)病程小于6个月,有明显不适症状的急诊室上性心动过速及心房纤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胺碘酮组20例,给予胺碘酮首剂负荷量150mg静注后,如30min未转复窦性心律,可再给75~150mg,继以0.5mg~10mg/min维持静滴;心律平组20例,给予心律平70mg静脉注射,30min后无效重复,如12h仍无效,改用胺碘酮.观察急诊24h内两组患者转复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胺碘酮组转复率85%(17/20),心律平组70%(14/20).两组转复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在对血压、心律、神经系统等副作用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1),均未见严重副作用. 结论胺碘酮对反复发作性室上速、阵发性心房纤颤的疗效优于心律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护心胶囊联合小剂量胺碘酮治疗房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心房纤颤患者60例随机单盲分为对照组A组、治疗组B组,各组病例数均为30例。对照组给予胺碘酮口服,治疗组给予护心胶囊联合小剂量胺碘酮,治疗3个月后观察房颤转复情况及心率变化。结果两组用药后心室率均明显下降,护心胶囊联合小剂量胺碘酮组治疗房颤的有效率高于胺碘酮组。结论护心胶囊联合小剂量胺碘酮治疗房颤明显优于单纯应用胺碘酮,护心胶囊是用于心房纤颤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老年人阵发性心房纤颤心律转复后,用不同剂量胺碘酮维持窦性心律的远期疗效。方法 选择60岁以上的老年人阵发性心房纤颤患48例,经静脉注射西地兰或胺碘酮静脉滴注转复为窦性心律后,随机分为小剂量胺碘酮口服维持组及常规剂量胺碘酮口服组,观察两组的有效率及治疗后的心卒、心电图、QTc、QTd、T3和T4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显效18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84%,两组治疗后心电图、QTc、QTd、T3、T4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而治疗组T3、T4在正常范围,心率无显变化。结论 小剂量胺碘酮对老年人阵发性心房纤颤转复后维持窦性心律与常规剂量疗效相似,且不良反应少,是老年人阵发性心房纤颤维持窦发性心律的理想的药物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胺碘酮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房纤颤的预防效果、耐受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04~2005年9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未后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中对照组30例予常规药物.试验组90例合用小剂量胺碘酮。结果:小剂量胺碘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心律失常发生率和毒副作用发生率均很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预防应用小剂量胺碘酮能明显降低术后心室率,减少心房纤颤发生率.延迟发作,缩短持续时间,促进心房纤颤转复,同时改善心功能。尤其适用于缺血性心脏病合并心肌梗死及左心功能不今的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高血压病合并心房纤颤的效果。方法97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病人在转复为窦性心律后每天继续应用胺碘酮0.2g 6~12个月,并每天持续应用厄贝沙坦150mg控制血压。对照组病人在转复为窦性心律后每天维持应用胺碘酮0.2g 6~12个月,并持续应用倍他乐克25mg每天2次来控制血压。监测测血压、24h动态血压、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结果观察组有12例(25.00%)出现心房纤颤复发,对照组有25例(51.02%),两组在防治心房纤颤复发上差异有高度显著性(χ2=6.69,P<0.01)。结论对于高血压合并心房纤颤的病人,在予胺碘酮及将血压控制平稳的原则下,联合应用厄贝沙坦比联合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可明显减低心房纤颤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2.
普罗帕酮顿服转复老年阵发性心房纤颤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普罗帕酮顿服转复老年阵发性心房纤颤的疗效。方法:70例老年心房纤颤患者被分为两组:普罗帕酮组给予普罗帕酮1次顿服250 ̄300mg;胺碘酮组给予胺碘酮150mg,10min内静脉推注,继之以1mg/min速度静脉滴注,维持>12h,复律成功后停用。结果:普罗帕酮组平均复律时间为3.5±3.4h,3h内转复成功率60.0%,8h内转复成功率80.0%。胺碘酮组平均复律时间为3.0±2.5h,3h内转复成功率60.0%,8h内转复成功率75.0%。两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普罗帕酮顿服转复心房纤颤方便、安全、快速、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心房纤颤快速心室率的方法。方法选择心房纤颤心室率大于100次/min患者128例,静脉注射胺碘酮150mg,时间大于10min,15min未转为窦性心律者,重复首次剂量一次,15min后若仍未转复者,以1mg/min静滴6h,继之以0.5mg/min,以静脉输液泵控制速度静滴,24h未转复者停用。结果24h内转复窦性心律者90人(70%);用药后1h内心室率平均下降30次/min;Q-T间期延长者无1例发生严重心律失常,未诱发或加重心功能不全,无恶性心律失常发生,不良反应小,症状轻微。结论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心房纤颤快速心室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胺碘酮治疗心房纤颤30例临床分析张秀梅,岳彩云(兖州矿务局杨村煤矿医院)关键词胺碘酮;药物疗法;心房纤颤心房纤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约95%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60年代胺碘酮问世,70年代初应用于抗心律失常,目前已成为临床上较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胺碘酮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患者合并心房纤颤的转复及窦率维持的作用。方法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并发心房纤颤患者20例,根据不同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给予胺碘酮150mg加入NS50ml,iv,15min,st,然后静脉泵入给至负荷量600ml加入NS50ml,10-15h,1-3d,继而改用口服0.2Q8h,Bid-Qd剂量维持1mo。结果20例患者中有18例成功转复为窦性心律,2例虽未及时转复,但心室率均控制在85bpm左右,临床症状明显缓解。继续改为口服维持治疗1-3mo,也转复为窦性心律;全组除1例在应用后出现心动过缓、血压下降外,其余患者未见严重副作用。结论胺碘酮对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早期心房纤颤有较高的转复率,并且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6.
心房纤颤(房颤)为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药物转复安全性大,副作用小,较电复律更适用于基层医院。但快速房颤时单用胺碘酮治疗,心室率控制不理想。为此,我院5年来采用倍他乐克联合胺碘酮转复快速房颤取得满意疗效。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 0 0 0年7月~2 0 0 5年7月共收治心房  相似文献   

17.
口服胺碘酮治疗新发的心房纤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胺碘酮对近期新发的心房纤颤的转复及维持作用。方法 :选择新发在 90d之内的心房纤颤患者 41例 ,其中风湿性心脏病 1 2例、冠心病 1 3例、扩张型心肌病 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 5例、特发性房颤 5例。给胺碘酮 0 .2 g口服 ,每日 3次 ,2 1d为一疗程 ,转为窦性心律后减量维持 ,2 1d未转复为无效。结果 :41例中有 2 6例转为窦性心律 (63 .41 % ) ,平均转复时间为 8.5d。结论 :口服胺碘酮治疗近期新发的房颤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荆晓晴  李佳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0):2442-2443
目的:评价静脉注射胺碘酮转复快速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46例快速心房颤动给予胺碘酮150mg加5%葡萄糖液10ml静脉注射,10min注射完毕,观察30min后未转复可重复应用,继以0.5~1mg/min维持静滴24h。结果:24h有效达91.3%,且用胺碘酮期间并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静脉注射胺碘酮转复新发快速心房纤颤安全有效,对于合并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尤其适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阵发性心房纤颤的临床疗效。方法:阵发性心房纤颤137例,随机分成胺碘酮组和胺碘酮合并阿托伐他汀组,连用1年。检测治疗前后2组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观察2组患者阵发性心房纤颤的复发率。结果:治疗后胺碘酮合并阿托伐他汀组较胺碘酮组高敏C反应蛋白、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降低,且心房纤颤复发率明显减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胺碘酮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心房纤颤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静脉应用胺碘酮在阵发性心房颤动转复过程中价值。5s-法:对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27例静脉注射胺碘酮观察其血压及Q—T间期,累计最大剂量为600mg,1周后均复查肝功能及甲状腺功能。结果:27例均转复为窦性心律,复律时间10min至10h不g-,平均3h。血压下降Q—T、间期延长停用各1例。停药后血压恢复正常,Q—T间期无延长。结论:静脉推注胺碘酮的方法治疗阵发性心房纤颤缩短了复律时间,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