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乳化异氟醚对大鼠灌胃给药是否产生镇静催眠作用.方法 选择健康SD大鼠,采用序贯法测量大鼠灌胃8%的乳化异氟醚后产生催眠作用的半数有效量(median effective dose,ED50).求得ED50后,选择健康SD大鼠30只,随机分成3组:乳化异氟醚组(Eiso),灌胃8%乳化异氟醚2.15 mL/100 g[在ED50基础上增加一个公比r(r=0.8序贯法求催眠作用的剂量公比),即ED50/r=2.15 mL/100 g];生理盐水组(NS),灌胃生理盐水2.15 mL/100 g;脂肪乳组(IL),灌胃30%脂肪乳2.15 mL/100 g,每组10只.观察大鼠给药后的神经行为学变化,翻正反射发生率(入睡率),睡眠潜伏期、持续期.结果 乳化异氟醚灌胃给药对大鼠有镇静催眠的作用;产生催眠作用的ED50为1.72 mL/100 g;2.15 mL/100 g乳化异氟醚(8%)灌胃后,大鼠翻正反射发生率为90%,睡眠潜伏期约为15~20 min,睡眠持续期长达60 min;给药后观察,大鼠能保持良好的自主呼吸,口唇红润,无腹泻等不良反应.结论 乳化异氟醚灌胃能对大鼠产生有效的可逆的镇静催眠作用,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腹腔注射异氟醚、乳化异氟醚对小鼠肌肉松弛的作用。方法 80只小鼠按照分层随机分组设计分为8组(n=10):生理盐水对照1组:(NS1组0.03ml/100g),异氟醚各剂量(0.015、0.03、0.06ml/100g);生理盐水对照2组(NS2组0.375ml/100g),乳化异氟醚各剂量(0.1875、0.375、0.75ml/100g),各组均以腹腔注射给药。用药前及用药后第3、5、10、30、60和90min分别测定小鼠抓力,记录各组基础值及对应时间点的抓力。结果⑴与对照组相比,异氟醚0.015、0.03、0.06ml/100g组和乳化异氟醚0.1875、0.375、0.75ml/100g组抓力减弱明显。⑵异氟醚和乳化异氟醚肌松作用分别在3min和5min起效,并且在10min和15min达到最强,在90min时抓力基本恢复正常。结论腹腔注射异氟醚和乳化异氟醚均可使小鼠产生肌松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乳化异氟醚较异氟醚起效缓和。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和丁卡因硬膜外联合全麻对异氟醚MAC的影响。方法78例胆囊切除病人随机双盲分为四组,Ⅰ、Ⅱ、Ⅲ组均用硬膜外联合全麻,分别用1%利多卡因、0.15%丁卡因和其混合液做硬膜外麻醉,并吸入异氟醚全麻,Ⅳ组单纯吸入异氟醚全麻做对照。用电刺激左肩C5水平上下浮动法测异氟醚的MAC值。结果3组硬膜外联合全麻组异氟醚的MAC分别是:0.67±0.097%、0.68±0.084%、0.61±0.103%,3组间无显著差异;而全麻对照组的MAC为1.15±0.088%,硬膜外联合全麻组与全麻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可以显著降低异氟醚的MAC。结论利多卡因和丁卡因硬膜外联合全麻可以降低异氟醚的MAC值,但利多卡因和丁卡因及其混合液组中无显著差别,且表现相加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一致。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选择性山羊外周神经给乳化异氟醚模型,探索外周神经在异氟醚制动中的作用.方法 18只健康成年山羊随机平分为股动脉给乳化异氟醚组(动脉组),股动脉给脂肪乳组(动脉对照组,脂肪乳为乳化异氟醚溶剂)和耳静脉给乳化异氟醚组(静脉组).采用自身上下法,分别钳夹给药侧后肢悬蹄(动脉组,动脉对照组),后肢悬蹄(静脉组)作为伤害性刺激,测定异氟醚最低血液有效分压(minimum partial pressure, MPP).比较3组山羊不同MPP(根据取血部位不同,MPP分为颈静脉MPP、给药侧股静脉MPP和对照侧股静脉MPP).结果 在动脉对照组,血液中没有发现异氟醚,山羊对钳夹刺激具有正常的逃避反应.在动脉组和静脉组,对照侧股静脉MPP与颈静脉MPP比较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动脉组山羊给药侧股静脉MPP约为颈静脉MPP的7倍[(38.45±17.01) mmHg vs. (5.82±2.32) mmHg,1 mmHg=0.1333 kPa, P<0.05],约为静脉组山羊颈静脉MPP的4倍[(9.41±1.61 ) mmHg, P<0.05].颈静脉MPP动脉组山羊约为静脉组山羊的0.6倍(P<0.05).结论 成功建立选择性山羊外周神经给乳化异氟醚模型,并提示高分压异氟醚(4倍临床麻醉深度)有外周神经阻滞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中,我们观察了经硬膜外腔或静脉辅助氟哌啶与芬太尼合剂(简称氟芬合剂)对预防牵拉反应的治疗效应,现报道如下。55名行阑尾切除术的患者,心肺功能正常。麻醉前不用任何药物。硬膜外穿刺间隙腰1-2,采用随机双盲法分组、给药。穿刺成功后注入2%利多卡因3ml做试验剂量,观察5分钟无异常给药。Ⅰ组:硬膜外腔注入2%利多卡因10ml加氟哌啶2.5mg及芬太尼0.05mg混合液共12ml(该组及以下各组均含1:20万肾上腺素),先4ml、后sml两次注完,10分钟后切皮3!组:硬膜外腔注人2%利多卡因12ml,切皮前静注与1组同…  相似文献   

6.
我们对50例子宫、卵巢手术病人,使用利多卡因做硬膜外麻醉,其中25例向硬膜外腔内注入异氟醚-氧化亚氮气体。2组对比发现,实验组麻醉平面明显高于对照组,在同样手术时间内实验组所使用的利多卡因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表明异氟醚-氧化亚氮气体有增强利多卡因的硬膜外麻醉作用,同时未发现注入吸入麻醉药产生副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脑电边缘频率(SEF)、双频谱指数(BIS)在麻醉深度监测中的应用.方法:择期行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异氟醚吸入全麻(GA)组和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EA)组,每组10例.EA组先于胸段硬膜外给予局麻药8~10 ml.两组均吸入异氟醚/O2维持麻醉.先记录两组异氟醚呼气末浓度达到0.5、1.0、1.5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时的SEF、BIS值,然后使两组麻醉维持在稳定水平,记录不同阶段的呼气末MAC、SEF、BIS值.EA组每间隔60 min硬膜外给局麻药4~5 ml.结果:两组SEF、BIS值与异氟醚呼气末MAC均呈负相关;GA组异氟醚呼气末MAC值高于EA组,SEF、BIS值则低于GA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中局麻药常规剂量对脑电无影响;SEF、BIS在麻醉深度监测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乳化异氟醚(8%体积分数)对培养乳鼠心肌细胞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的mRNA与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方法 利用原代培养的Wistar乳鼠心肌细胞建立模拟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分正常培养组、模型组、脂肪乳组、乳化异氟醚(终浓度0.28 mmol/L).各组心肌细胞做相应分组处理后,利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心肌细胞的生长状态和搏动频率,并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RT-PCR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基因bcl-2 mRNA、box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定量检测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 乳化异氟醚组和脂肪乳组均可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P<0.05),但乳化异氟醚组与脂肪乳组比较降低更明显(P<0.05).乳化异氟醚可显著上调Bcl-2表达(P<0.05)、下调Bax表达(P<0.05);脂肪乳对Bcl-2和Bax表达无影响(P>0.05).结论 乳化异氟醚及其其中的成分之一脂肪乳可抑制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的凋亡;乳化异氟醚对缺氧复氧损伤的抗凋亡作用与其心肌细胞Bcl-2表达上调和Bax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胸段硬膜外阻滞加七氟醚麻醉对开胸手术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根据胸段硬膜外腔注入 1 33%利多卡因 - 0 1 6 %地卡因混合液剂量的不同 ,随机将病人分为A、B、C、D  4组 ,每组 1 0例。A组为对照组单纯七氟醚麻醉 ,B、C、D组硬膜外腔在诱导前 1 0min分别注入 5ml、1 0ml、1 5ml利地混合液。结果 :单纯七氟醚麻醉 (A组 )插管和拔管时血压明显高于麻醉前 (P <0 0 1 )和硬膜外组。术中血压平稳 ,但心率明显高于麻醉前 (P <0 0 1 )和硬膜外组 (P <0 0 1 )。硬膜外组在诱导后及术中心率保持平稳与麻醉前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对于开胸手术病人 ,施行硬膜外阻滞加七氟醚麻醉 ,硬膜外腔用药量不宜过多 ,5~ 1 0ml血液动力学较稳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化异氟醚(emulsified isoflurane,EI)预处理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160,体重250-300克,随机分为5组,每组32只,对照组(A组)、假手术组(B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C组)、脂肪乳组(D组),乳化异氟醚预处理组(E组)。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假手术组仅开胸游离左肺门后,不进行阻断左肺门,用0.9%生理盐水(5ml/kg/h)输注30min;缺血再灌注组(I/R组):开胸游离左肺门后,用0.9%生理盐水(5ml/kg/h)输注30min后,阻断左肺门45min,后松开血管夹形成再灌注;脂肪乳组用30%浓度的脂肪乳(5ml/kg/h)输注30min后,阻断左肺门45min,后松开血管夹形成再灌注;乳化异氟醚组用6.9%乳化异氟醚(5ml/kg/h)静脉注射30min后,阻断左肺门45min,后松开血管夹形成再灌注。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学,测定肺组织匀浆MPO、TNF-α水平。结果:肺缺血再灌注可导致严重的肺组织的损伤,表现为肺组织有明显的水肿、渗出和炎性细胞浸润。与A、B组相比,C组肺组织各时间点MPO和TNF-α活性增强(P<0.05、P<0.05)。与C组相比,乳化异氟醚预处理组(E组)肺组织的病理表现及损伤程度明显减轻,肺组织各时间点MPO和TNF-α水平降低(P<0.05、P<0.05)。结论:(1)肺缺血再灌注可引起严重的肺损伤;(2)乳化异氟醚预处理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含乳化异氟醚的心脏停跳液对体外循环中犬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15只犬随机分成对照组、脂肪乳组和乳化异氟醚组(n=5),分别灌注传统停跳液、含脂肪乳或含乳化异氟醚的停跳液.心脏停跳120min后复跳心脏,体外循环辅助30min后停机并观察90min.分别于主动脉阻断前,开放30min、60min、90min、120min取血测肌酸激酶MB(CK-MB)、肌钙蛋白I(CTnI)含量.观察结束后取心肌提取线粒体,检测ATP、细胞色素C、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同时取相同部位组织制作电镜切片,行线粒体Flameng评分,利用图像分析软件计算线粒体的比表面(δ)和面数密度(NA)以评价其损伤情况.结果 乳化异氟醚组的CK-MB和CTnI在开放后的各时间点均比对照组和脂肪乳组低(P<0.01或0.05),线粒体的ATP、细胞色素C和SOD均高于其它两组,而MDA则降低(P<0.01或0.05).此外,脂肪乳组的CK-MB和CTnI较对照组低,而ATP和细胞色素C则比对照组增加(P<0.05).电镜观察显示乳化异氟醚在心肌线粒体损伤方面较对照组(P<0.01)和脂肪乳组(P<0.05)轻.结论 含乳化异氟醚及其成分脂肪乳的St.Tbomas'停跳液能明显改善缺血心脏的能量代谢,对心肌线粒体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从而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且乳化异氟醚较脂肪乳的保护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乳化异氟醚(8%体积分数)对培养乳鼠心肌细胞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的mRNA与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原代培养的Wistar乳鼠心肌细胞建立模拟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分正常培养组、模型组、脂肪乳组、乳化异氟醚(终浓度0.28mmol/L)。各组心肌细胞做相应分组处理后,利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心肌细胞的生长状态和搏动频率,并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RT-PCR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基因bcl-2mRNA、bax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定量检测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乳化异氟醚组和脂肪乳组均可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P〈0.05),但乳化异氟醚组与脂肪乳组比较降低更明显(P〈0.05)。乳化异氟醚可显著上调Bcl-2表达(P〈0.05)、下调Bax表达(P〈0.05);脂肪乳对Bcl-2和Bax表达无影响(P〉0.05)。结论乳化异氟醚及其其中的成分之一脂肪乳可抑制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的凋亡;乳化异氟醚对缺氧复氧损伤的抗凋亡作用与其心肌细胞Bcl-2表达上调和Bax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子宫切除患者术后镇痛的麻醉效果、可行性、使用剂量。方法选择子宫切除术患者30人,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三组,均在腰、硬联合麻醉或硬膜外麻醉下施行子宫切除术。镇痛方法:术毕连接连续输注镇痛泵,输注速度2 ml/h。Ⅰ组生理盐水74 ml+昂丹司琼8 mg+芬太尼1 mg静脉给药。Ⅱ组生理盐水73 ml+昂丹司琼8 mg+芬太尼0.4 mg+0.75%布比卡因15 ml,硬膜外腔给药。Ⅲ组术毕硬膜外腔先单次推注吗啡1.5 mg,再用生理盐水80 ml+吗啡1.5-2 mg+昂丹司琼8 mg+0.75%布比卡因15 ml,硬膜外腔给药。结果Ⅲ组配方术后镇痛效果最好。结论三组患者在术后镇痛期间均无严重呼吸抑制、循环危象发生,轻微不良反应对症处理即可好转,术后患者排气时间和导尿管拔出时间的延长,对于妇科术后管理影响小,无须处理。  相似文献   

14.
联合腰麻硬膜外麻醉时硬膜外给药作用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 :探讨联合腰麻硬膜外麻醉时硬膜外给药的作用机制。方法 :4 0例盆腔手术患者 ,随机分为 2组 ,Ⅰ组 (常规组 ,L2~ 3 常规硬膜外穿刺置管 ,成功后 ,注入 3ml 1- 2 - 1溶液 (1%丁卡因 5ml 2 %利多卡因 10ml 生理盐水 5ml混合液 )作试验剂量 ,无腰麻征象 ,则每隔 5min再注入 1- 2 - 1溶液 3ml 2次 ,Ⅱ组 (穿孔组 ) ,L2~ 3 联合穿刺 ,成功后蛛网膜下腔不注药 ,硬膜外腔置管后硬膜外腔注药 ,注药方法与Ⅰ组相同 ,观察两组病人 9ml1- 2 - 1溶液所产生的麻醉效果。结果 :Ⅱ组起效时间明显快于Ⅰ组 ,并产生较广泛的阻滞平面和良好的骶神经阻滞 ,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穿孔组产生完善的麻醉效果 ,可能与少量局麻药可渗入蛛网膜下腔 ,发挥双重阻滞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15.
周建新  罗南富  刘进 《北京医学》2004,26(6):376-378
目的确定乳化异氟醚静脉注射制剂的安全配制浓度,并测定其在大鼠静脉注射时的麻醉效价.方法以顶空两次平衡法测定20℃时异氟醚在20%和30%Intralipid(R)中的液/气分配系数(λL/G).根据气体物理学原理,计算乳化异氟醚的饱和溶解浓度(Cs).以30%Intralipid(R)为载体,室温下配制浓度为3.1%(v/v)的乳化异氟醚.应用序贯法,以前爪翻正反射消失为判断成功麻醉的指标,测定乳化异氟醚在对成年雌性SD大鼠(体重180~220g)实施单次静脉麻醉诱导时的半数有效量(ED50),并记录大鼠翻正反射消失和恢复时间.结果20℃条件下,异氟醚在20%和30%Intralipid(R)中的λL/G分别为34.90±2.58和51.01±1.55,Cs(95%可信区间)分别为5.64%(5.30%~5.97%)和8.24%(8.04%~8.44%).静脉注射乳化异氟醚后,所有麻醉大鼠的翻正反射均在5秒内消失.乳化异氟醚在大鼠静脉注射时的ED50为(0.073±0.016)ml/kg.ED50测定过程中无动物死亡,麻醉大鼠前爪翻正反射恢复时间为(22±15)s.结论室温下,每100ml异氟醚脂肪乳剂中异氟醚的最大溶解量分别为5.64ml(20%Intralipid(R)为载体)和8.24ml(30%Intralipid(R)为载体).从制剂的安全范围角度考虑,30%Intralipid(R)更适合作为乳化异氟醚的载体制剂.静脉注射乳化异氟醚在大鼠产生可逆性麻醉作用,并且苏醒速度快.  相似文献   

16.
彭晶  朱昭琼  刘旭  张超  李玲  郑雪  樊睿 《西部医学》2011,23(7):1214-1216
目的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成年大鼠单次乳化异氟醚(EI)静脉麻醉后行为学的变化,探讨EI对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n=72),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组n=12)、30%脂肪乳组(E组n=12)、8%乳化异氟醚组(EI组,内含四个亚组即EI麻醉后2h、1d、7d、14d组,每组n=12)。给药前所有大鼠先进行Mor-ris水迷宫训练6d,记录逃避潜伏期,总路程,平台象限游泳时间,平台象限游泳路程占总游泳路程百分比,游泳速度和经过平台次数。测试结束后,C组不做任何处理、E组给予30%脂肪乳(1.5ml/kg)后2h再次行水迷宫测试);EI组给予8%乳化异氟醚(1.5ml/kg)后按上述分组分别于麻醉苏醒后2h、1d、7d、14d再次行水迷宫测试,观察指标同麻醉前。结果 EI后2h组逃避潜伏期(15.5±15.3)s和总路程(386.8±227.2)cm明显长于C、E组潜伏期(8.8±6.1,9.3±2.8)s和总路程(234..8±118.4,291.6±89.3)cm(P〈0.01);EI后2h组平台象限停留时间(35.0±9.8)s与C组平台象限停留时间相比(45.4±12.7)s明显缩短(P〈0.01);平台象限游泳路程占总游泳路程百分比、游泳速度和经过平台次数各组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单次静脉注射EI在2h内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有一定影响,停药1d后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即可恢复到麻醉前水平,提示单次注射EI不会造成持久性的学习记忆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7.
曾春梅  周易 《海南医学》2006,17(1):66-67
目的乌拉地尔、硝酸甘油和吸入麻醉药用于控制麻醉期间高血压的选择.方法ASA(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身体状态分级标准)Ⅱ~Ⅲ级病例75例,按治疗药不同分成4组,A组15例用乌拉地尔、B组20例用硝酸甘油、C组20例用异氟醚,D组20例用安氟醚.其中硬膜外麻醉26例(占34.67%),麻醉药为利多卡因;全身麻醉49例(占65.33%),麻醉诱导药安定、芬太尼、羟基丁酸钠、丙泊酚和琥珀胆碱.麻醉维持药芬太尼和维库溴铵间断静注,低浓度安氟醚或异氟醚吸入.治疗A组乌拉地尔0.1~0.15mgkg-1·min-1、B组硝酸甘油1~5μg·kg-1·min-1、C组1.5~2.5MAC异氟醚、D组吸入与C组相同浓度的安氟醚.硬膜外麻醉先静注氟哌啶醇2.5mg和哌替啶50mg,然后吸入异氟醚或安氟醚;全身麻醉则直接加大该两药的吸入浓度.采用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肱动脉平均压(MBAP)、心率(HR)、显效时间和心率收缩压乘积(RPP)的变化值.结果MBAP项各组两两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HR项A组与C组和D组比较;B组与C组和D组比较;C组与D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显效时间项A组与B组、C组和D组比较;B组与C组和D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RPP项A组与C组和D组比较;C组与D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乌拉地尔、硝酸甘油和吸入麻醉药均能有效控制麻醉期间的高血压,但在迅速降低RPP上,安氟醚和异氟醚均优于乌拉地尔和硝酸甘油,而安氟醚又优于异氟醚.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比较吸入全身麻醉和吸入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麻醉对开胸手术中肌松药量及全麻药量的使用,探讨硬膜外复合全麻对肌松药及全麻药用量的影响。方法:20例因支气管胸膜瘘、肺脓肿、肺叶切除及全肺切除术,需开胸单肺通气的手术患者,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异氟醚吸入全麻组(GI组)和异氟醚吸入复合硬膜外组(GIE组),每组各10例。GI组采用异氟醚/芬太尼/维库溴铵麻醉;GIE组采用异氟醚/维库溴铵/胸部硬膜外1.5%利多卡因麻醉。连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结果:GIE组的肌松药及全身麻醉药用量少;GI组肌松药及全身麻醉药用量多,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单纯全麻相比,胸段硬膜外联合全麻的肌松药及全身麻醉药用量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上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 2 0例择期胃癌根治术或胆道探查术患者 ,随机分为全麻组 (对照组 )和全麻复合硬膜外组 (观察组 ) ,每组 10例。两组病人全麻诱导方法相同 ,观察组病人于全麻前行T8-9或T9-10 椎间隙硬膜外穿刺置管 ,局麻药用 2 %利多卡因 ,麻醉平面控制在T4以下 ,术中维持每 6 0min追加局麻药 1次 ,并吸入笑气和异氟醚。全麻组术中间断静注芬太尼和维库溴铵 ,并吸入笑气和异氟醚维持麻醉。对照组MAC控制在 1 3左右 ,观察组MAC控制在 0 . 8左右即可。结果 观察组芬太尼、维库溴铵用量及术中异氟醚吸入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 0 5 ) ,笑气吸入浓度无显著差异。两组病人术中均无知晓 ,对照组 2例病人拔管后躁动 ,而观察组无 1例发生。观察组术后止痛药物的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方法择期全子宫切除术病人16例,45~61岁,ASAI~Ⅱ级,随机分成两组:A组(CSEA组)80例,B组(CEA组)80例,两组穿刺点均选腰L2~3,组:腰麻穿刺成功后用0.75%耐乐品2ml加10%葡萄糖注射液1ml腰麻给药后,退回硬膜腔置管,调整麻醉平面胸6~胸8,腰麻平面固定后,往硬膜外腔注射局麻药2%利多卡因5~8ml,即可手术,手术时间较长者,可硬膜外腔追加局麻药0.75%耐乐品维持,B组:直接施行硬膜外穿刺置管,硬膜腔给局麻药以2%利多卡因3ml为实验量,确认导管在硬膜外腔后,追加两次局麻药0.75%耐乐品5ml和7ml作为首次量,每隔45~60分钟追加局麻药0.75%耐乐品5ml维持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方法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及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结果两组病人ASA分级,年龄、体重、身高、输入量、失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麻醉显效时间短,阻滞范围广,完善,确切。运动神经阻滞效果满意,局麻药用量少,血压下降最低值时间(A组比B组早)与B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用于全子宫切除术的神经阻滞是安全的,并能达到较为完善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