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早期乳腺癌患者分别进行改良根治手术和保乳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105例早期乳腺癌患者,在知情同意下,按患者及其家属意愿分为保乳组(53例)和改良根治组(52例)。保乳组采用保乳手术治疗,改良根治组采用改良根治手术。结果两组患者2年生存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乳组生存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改良根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手术对患者的生存率、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保乳手术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与保乳综合治疗的效果比较(197例病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与保留乳房综合治疗的疗效、不良反应。方法 98例改良根治术患者与99例保乳手术加放疗的患者进行比较。改良根治术患者中有49例接受术后放疗,其中8例行常规患侧锁骨上野及内乳野照射,另41例行患侧胸壁及锁骨上野照射;保乳术后皆全乳切线照射50 Gy,瘤床追加电子束照射10Gy。患侧锁骨上X线30 Gy+电子束20 Gy。结果改良根治术组有3例因多发骨转移而死亡,另有6例出现胸壁复发,2例出现锁骨上淋巴结转移,1例出现腋下淋巴结转移,胸骨和肺转移各1例;保乳组有1例随访14月时因多发骨转移死亡,余患者均无复发。两组的总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4),但无瘤生存时间保乳组要优于改良根治术组(P〈0.001)。保乳组患者的放疗不良反应中,84.6%为Ⅰ级反应,14.5%为Ⅱ级反应,仅1例出现Ⅲ级迟发性毒性反应。无皮肤、软组织坏死、乳房及上肢水肿等并发症。美容效果达到优83例(83.8%),良4例(4.0%),一般12例(12.1%)。满意率(优+良)87.9%。结论与改良根治术比较,保乳综合疗法安全、可靠,美容效果满意,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保全患者的生理功能和社会心理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结合放疗与根治术效果相当,并且较根治术有着更少的不良反应和更好的美容效果。由于个体差异及肿瘤的内在复杂性,为获得最优疗效,制定结合放疗、化疗、内分泌及靶向治疗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是早期乳癌保乳术后治疗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保乳综合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保乳综合治疗是包括外科手术、放疗及全身辅助治疗在内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合理运用各种治疗方法是降低局部复发率、提高总体生存率的关键.大量临床研究已证实保乳综合治疗与根治术效果相仿.近年来出现了许多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现综述保乳治疗相关问题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的适应证、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46例Ⅰ-Ⅱ期乳腺癌施行保乳手术加术后放疗、化疗及内分泌治疗等综合治疗(保乳组);并与同期施行乳房切除手术组加综合治疗的295例Ⅰ-Ⅱ期乳腺癌(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保乳组、对照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92±37.3)min,(156±23.2)min;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182±86)mL,(276±52)mL;手术并发症率分别为14.2%,36.9%;保乳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保乳组3、5、10年期生存率分别为93.2%、86.7%、82.7%,总局部复发率是6.5%;对照组3、5、10年期生存率分别为94.1%、85.3%、84.9%,总局部复发率为4.4%。两组生存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保留乳房的美容效果满意率为81.3%。结论对临床Ⅰ、Ⅱ期乳腺癌行保乳手术与乳房切除手术的3年、5年和10年疗效相近,保乳手术后大部分患者乳房外形良好。 相似文献
6.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射治疗可以显著降低局部复发率,但是传统模式的全乳腺放疗对于一部分低危人群而言并非必要,属于过度治疗,因此在保证局部控制率的前提下,寻求新的放疗模式,如缩小照射范围、缩短治疗时间以及避免不必要的放疗成为乳腺癌研究与治疗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7.
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的原因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章对230例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认为上肢淋巴水肿原因可能与腋淋巴结清扫、腋静脉狭窄、淋巴回流受阻及手术术式等有关,从而提出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早期低危乳腺癌保乳术后三维适形加速部分乳腺照射(APBI)的局部控制情况、美容评价及不良反应,并对剂量学结果进行质量评估。方法 2008—2010年前瞻性临床Ⅱ期研究入组 39例早期(0~Ⅰ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其中浸润性导管癌 28例、导管原位癌 5例、其他类型浸润性癌 6例。放疗处方剂量为38.5 Gy分10次,2 次/d,间隔6 h以上。不良反应评价采用NCI-CTC 3.0标准,美容评价依据Harris美容级别标准。结果 三维适形APBI技术应用于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获得了满意的剂量学结果,85%(33例)患者完全满足放疗质量控制评估标准。与ASTRO、GEC-ESTRO共识比较中危/高危患者比例分别为46%、18%和31%、3%。随访率100%,无一局部复发,无3、4级不良反应。放疗后6个月美容评价优异加良好者占90%(35例)。结论 三维适形APBI入组患者选择恰当,局部控制、不良反应和美容评价初步结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临床早期乳腺癌保乳综合治疗的近期疗效,为普及临床早期乳腺癌保乳综合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2002年9月至2006年1月对122例临床早期乳腺癌患者施行保乳手术,对肿瘤采取局部扩大切除或乳房象限切除,所有患者均行腋窝淋巴结清除;术后辅以放疗、化疗或内分泌治疗.结果 12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49个月,无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和死亡病例.保乳治疗乳房美容效果评估优、良者占90.16%(110/122).结论 临床早期乳腺癌保乳综合治疗创伤小、美容效果良好、疗效满意,可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广泛推广应用,但必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三阴乳腺癌行保乳治疗后的疗效观察.方法 行保乳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593例,所有病例的ER、PR、HER2/neu状态均经病理证实,根据ER、PR、HER2/neu的状态分为三阴乳腺癌(ER、PR、HER2/neu 均为阴性)及非三阴乳腺癌(ER、PR、HEE2/neu其中任何一项为阳性)两组.其中三阴乳腺癌92例,非三阴乳腺癌501例.结果 截止2009年11月,共随访593例,中位随访时间为52月,出现局部复发病例11例,远处转移28例,死亡16例.三阴乳腺癌组比非三阴乳腺癌组有较高的远处转移率,预后较差.但三阴乳腺癌和非三阴乳腺癌患者在术后的局部复发率上无明显差异.结论 三阴乳腺癌相较非三阴乳腺癌总体预后差,但没有证据说明三阴乳腺癌行保乳手术后局部复发率更高.患者不必因为三阴乳腺癌而缩小其保乳治疗的指征,三阴乳腺癌患者仍是保乳治疗的合适人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大分割照射同步瘤床加量的短期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64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行两野切线全乳照射,全乳腺照射40.5 Gy/15 f,单次剂量2.7 Gy/f,同步瘤床推量至48 Gy/15 f,单次剂量3.2 Gy/f,总疗程3周,观察分析患者局部复发情况、美容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中位随访时间17月,随访率为100%,无局部复发情况发生。3例患者表现乳腺中度胀痛;Ⅰ、Ⅱ、Ⅲ级急性皮肤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7.2%、4.7%、1.6%;Ⅰ级血小板下降发生率与Ⅰ~Ⅱ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1.6%、4.7%;放疗完成后4、7月美容优良率分别为90.6%、87.5%。结论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放疗同步瘤床加量的短期疗效与以往常规放疗方式相似,缩短放疗时间,不会增加皮肤不良反应及降低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常规放疗与大分割放疗对行保乳手术早期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保乳手术早期乳腺癌患者共120例,以随机区组法分为常规放疗组(60例)和大分割放疗组(60例),术后分别行常规放疗(总放射剂量50 Gy/25 f,瘤床加量10 Gy/5 f)与大分割放疗(总放射剂量42.4 Gy/16 f,瘤床加量10 Gy/4 f)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生存率、复发转移率、美容效果优良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 两组患者1、2、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98.3% vs 100.0%,93.3%vs96.7%,88.3%vs90.0%,均P>0.05),3年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0% vs 1.7%,10.0% vs 6.7%,均P>0.05),美容效果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8.3% vs 90.0%,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放疗与大分割放疗用于行保乳手术早期乳腺癌患者具有相似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而大分割放疗方案具有放疗次数少、疗程短及经济性好等优势. 相似文献
13.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的放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术后放疗是早期乳腺癌保乳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时机、照射范围、剂量、方式等是放疗的重要环节,对生存率、局部控制率、美容效果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乳腺癌保留乳房综合治疗的原则和近期疗效,回顾分析实施保留乳房手术+术后化疗+术后放再干雌激素受体试验阳性的32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的内分泌治疗随访。32例全部生存,1例同侧复发,所有病例乳房外形正常。初步研究结果提示,乳腺癌的保留乳房治疗是一种需多科密切配合的综合性治疗手段,可成为早期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保留保留肋间臂神经(intercostobrachialnerve,ICBN)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总结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本科施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126例I-Ⅲ。期乳腺癌患者。手术常规保留ICBN,若患者出现患侧腋下淋巴结肿大、黏连、固定或ICBN受肿瘤黏连、侵犯则不保留ICBN。126例中,成功保留ICBN93例(保留ICBN组),未能保留者33例(未保留ICBN组)。术后随访1~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患侧胸壁和上臂内侧疼痛麻木等感觉异常的发生情况(卡方检验)和淋巴结切除情况(t检验)。结果术后随访率100%。保留ICBN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25±12)min,未保留ICBN组为(115±11)min。保留ICBN组淋巴结切除数目是(19±3)枚,未保留ICBN组是(17±2)枚,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比较术后1、3、12个月两组患者ICBN支配区感觉异常情况显示,保留ICBN组的ICBN支配区感觉异常情况明显低于未保留ICBN组(P〈0.050)。随访期内两组患者均未发现局部肿瘤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乳腺癌患者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保留ICBN明显降低了术后患侧胸壁和上臂内侧疼痛麻木等感觉异常的发生,合理的解剖途径不会延长太多手术时间,也不会增加胸壁和腋窝的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乳腺癌保留乳房综合治疗的原则和近期疗效,回顾分析实施保留乳房手术+术后化疗+术后放疗+雌激素受体试验阳性的32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的内分泌治疗随访。32例全部生存,1例同侧复发,所有病例乳房外形正常。初步研究结果提示,乳腺癌的保留乳房治疗是一种需多科密切配合的综合性治疗手段,可成为早期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保留乳房治疗早期乳腺癌的疗效。方法81例Ⅰ、Ⅱ期原发性乳腺癌患者,行保留乳房手术加术后放射治疗和化疗,并与同期行改良根治术的92例早期乳腺癌进行对比研究。结果81例保留乳房治疗患者于术后1年进行外观效果评定,优良率为90.1%(73/81)。92例改良根治术患者,5例出现复发及远处转移。两个组的近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73。结论早期乳腺癌保留乳房治疗的疗效与改良根治术基本相同,美容效果满意优于改良根治术,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王德光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4,(1):84-87
目的探讨保乳手术治疗高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Ⅰ期和Ⅱ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保乳手术,对照组采用改良根治术,术后均给予辅助放化疗和内分泌治疗,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生存率、美容效果满意度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手术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美容效果的优良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7%(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生存率无明显差别;观察组的角色功能、社会功能和总体健康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保乳手术治疗高龄乳腺癌患者具有良好的效果,可以提高患者的美容效果和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