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建英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3):4670-4671
目的:了解剖宫产术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择剖宫产(剖宫产组)、阴道分娩(阴道分娩组)各92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产妇产后泌乳始动时间、产后1年内母乳喂养情况;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两组产妇产后血清催乳素含量。结果:在分娩后6~24h内的白天,剖宫产组产妇血清催乳素均值为7844nmol/L(95%CI:7054~9067nmol/L)、阴道分娩组为8992nmol/L(95%CI8130~10096n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产妇产后泌乳始动中位时间为产后12h,晚于阴道分娩组的产后4h(P<0.01)。剖宫产组产妇产后3天内乳量多者为30.43%,阴道分娩组乳量多者为45.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6、12个月时,剖宫产组母乳喂养率均低于阴道分娩组(P<0.05)。结论:与阴道分娩组比较,剖宫产术后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晚,血清催乳素含量低,产后1年内母乳喂养失败的风险高。对剖宫产产妇更应加强促进泌乳、催乳的措施,以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剖宫产术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 选择剖宫产(剖宫产组)、阴道分娩(阴道分娩组)各5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产妇产后泌乳始动时间、产后1年内母乳喂养情况;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两组产妇产后血清催乳素含量.结果 剖宫产组产后泌乳始动时间为16.3±6.8小时,晚于阴道分娩组的5.7±2.6小时(t=3.372,P=0.001).剖宫产组产后3天内泌乳量多者为28.0%,明显低于阴道分娩组的52.0%(χ2=6.000,P=0.014);在分娩后12小时,阴道分娩组血清催乳素为8 136±1 438nmol/L,剖宫产组为7 125±1 542n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67,P=0.017);产后1个月时,两组母乳喂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6,P=0.712);产后6、12个月时,剖宫产组母乳喂养率均低于阴道分娩组(χ2=10.667,P=0.001;χ2=4.320,P=0.038).结论 与阴道分娩组比较,剖宫产术后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晚,泌乳量少,血清催乳素含量低,产后1年内母乳喂养失败的风险高.对剖宫产产妇更应加强健康教育,促进泌乳、催乳的措施,以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分娩方式下的初乳泌乳量,为指导产后母乳喂养和制定母乳喂养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选择剖宫产和阴道分娩活产产妇各300例,测量两组产妇产后泌乳始动时间1、~5 d乳汁分泌量和催乳素水平,对比两组产妇住院期间母乳喂养情况。【结果】阴道分娩、剖宫产产妇乳汁起动时间分别为产后4 h和15 h;剖宫产组产妇产后第2天催乳素水平低于阴道分娩组;阴道分娩组产后1~5 d乳汁分泌第50百分位数(P50)分别为40、80、90、108 mL和167 mL,剖宫产组分别为30、68、901、10 mL和115 mL。【结论】与阴道分娩比较,剖宫产产后乳汁分泌起动时间晚,催乳素水平低,但乳汁分泌量与阴道分娩组没有显著差异;部分新生儿生后1~2 d适当补充母乳外的营养是需要的。  相似文献   

4.
剖宫产与自然分娩对产妇影响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国勇  张志晓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6):3659-3660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的影响。方法:选择经阴道自然分娩产妇712例和经剖宫产分娩产妇439例,对其产后1~5天宫底高度、恶露量及持续时间、泌乳量及泌乳时间以及产中、产后出血发生率分别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产后第1天至第5天,剖宫产组宫底高度均明显高于自然分娩组,剖宫产组与自然分娩组相比,术后5天内恶露量较少,但恶露持续时间较长,乳汁量较少,分泌较晚,产中、产后出血发生率均较高。结论: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的子宫复旧、恶露量及持续时间、泌乳量及泌乳时间以及产中、产后出血发生率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陈耿红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0):1466-1467
目的:观察阴道分娩与剖宫产对产妇产后血清泌乳素(PRL)和泌乳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足月经阴道分娩产妇46例和同期剖宫产分娩产妇55例,比较两组产妇产后24和48 h的血清泌乳素(PRL)及泌乳量。结果:两组产妇产后24和48 h血清泌乳素(PRL)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后24和48 h乳汁充足例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组均优于剖宫产分娩组。结论:应积极宣传并倡导产妇采取经阴道的分娩方式,以提高母乳喂养率,保障母婴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6.
剖宫产术后产妇早进食与泌乳量关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产妇早进食对泌乳量的影响。方法对120例剖宫产术后产妇采取随机分组法,设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术后6h给产妇半流饮食,肛门排气后恢复正常饮食,对照组产妇肛门排气后半流饮食。结果观察组产妇在产后24h内泌乳量增加,纯母乳喂养率达98%,对照组仅为6%,经统计学2检验,两组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剖宫产术后产妇早进食能使泌乳时间提早,泌乳量增加,满足了产后24h新生儿需要量,提高了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阴道分娩与剖宫产对产妇母乳喂养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按照产妇采取分娩方式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选择剖宫产术分娩,观察组35例,采用阴道自然分娩。对两组产妇行均等的早期接触、吮吸,保持母婴同室,按需哺乳,比较两组产妇的泌乳时间和泌乳量。结果观察组产妇在开奶时间、泌乳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产妇在产后7、42 d的母乳喂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分娩有助于提前产妇的开奶时间,增加产妇泌乳量,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司守娜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9):3922-3923,3925
[目的]比较阴道与剖宫产分娩后产妇催乳素水平的差异。[方法]选择自2010年2~7月产科收治分娩的102例产妇,其中择期剖宫产产妇53例(剖宫产组),自然分娩产妇49例(阴道分娩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其产前、产后24h和72h时血催乳素(PRL)的水平,两组乳汁分泌量的比较,观察其分娩后新生儿的体重及出生4d后两组新生儿体重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产前、产后24h及72h血PR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娩过程中其PRL均下降,剖宫产组与阴道分娩组比较,降低显著(P﹤0.05);两组乳汁分泌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和阴道分娩组新生儿出生后4d,剖宫产组新生儿体重下降5.46%,阴道分娩组新生儿体重下降2.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分娩组PRL浓度高、泌乳时间早、泌乳量多,优于剖宫产组。在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下,新生儿体重下降趋势较剖宫产低,努力提高产科质量的基础上,保证新生儿母乳的喂养,正确的指导剖宫产产妇的按需哺乳,帮助产妇术后早期活动和增强母乳喂养的信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式剖宫产术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对64例新式剖宫产术产妇手术时间及术后情况,泌乳始时间,泌乳量进行观察,设传统腹膜内剖宫产术52例为对照。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及术柏恢复情况差异显著,浮乳始动时间,泌乳量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新式剖宫产手术时间短,能保障新生儿生后30分钟内早接触、早吸吮。术后疼痛轻,进食早,恢复快,能坚持按需哺乳,使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提前、泌乳量增多有利于母乳喂养成功  相似文献   

10.
分娩方式对母乳喂养影响的队列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不同分娩方式对母乳喂养的影响. [方法] 采用队列研究方法,用剖宫产相对指征和无指征性剖宫产为配比因素,选择活产剖宫产产妇300例,阴道分娩产妇305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产妇产后泌乳始动时间、乳汁分泌量、催乳素水平及母乳喂养情况. [结果] 阴道分娩组产后乳汁起动时间为4 h,剖宫产组为15 h,阴道分娩乳汁启动时间早于剖宫产(P<0.05);产后第2 d泌乳素水平阴道分娩组为(812.62±340)ng/L[95%CI(470.74~1152.98)ng/L],剖宫产组为(685.53±203)ng/L[95%CI(486.61~888.45)ng/L],剖宫产泌乳素水平低于阴道分娩(P<0.05);两组产妇产后1~5 d乳汁分娩量和喂养方式差异无显著性(P>0.05);住院期间喂养方式影响产后1个月喂养方式. [结论] 与阴道分娩比较,剖宫产乳汁分泌启动时间晚,催乳素水平低,但乳汁分娩量和喂养方式没有差异.对剖宫产产妇,促进母乳喂养要注重母乳喂养信心的树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品管圈改进策略对母婴分离新生儿纯母乳喂养率及产妇泌乳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10月于我科住院分娩的母婴分离新生儿产妇50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产妇展开问卷调查,分析影响母婴分离产妇泌乳量的原因,根据原因实施品管圈改进策略,对比品管圈改进前后24 h、48 h、72 h、1周的母婴分离产妇泌乳量及品管圈改进策略对母婴分离新生儿纯母乳喂养率的影响。结果影响母婴分离产妇泌乳量的原因:产妇缺乏挤奶技巧占22.00%,产妇缺乏母乳喂养亲喂知识占22.00%,产妇发生产后焦虑或抑郁占14.00%,产妇乳头条件差占12.00%;品管圈改进后24 h、48 h、1周产妇泌乳量均多于改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后的纯母乳喂养率为82%,高于改进前的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母婴分离产妇泌乳量的原因包括产妇缺乏挤奶技巧、母乳喂养亲喂知识、产妇发生产后焦虑或抑郁、产妇乳头条件差,实施品管圈改进策略可有效提高母婴分离新生儿产妇泌乳量,提高纯母乳喂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产妇实施心理干预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接受剖宫产手术的产妇随机分为干预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干预组除常规护理外,还进行术前、术中、术后心理干预护理,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产妇泌乳始动率、泌乳量满足率、母乳喂养技巧掌握情况及坚持产后4个月纯母乳喂养率情况。结果:干预组产妇泌乳始动率、泌乳量满足率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出院时母乳喂养技巧掌握率、产后4个月纯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5)。结论:对剖宫产围手术期产妇实施心理干预有利于母乳喂养成功。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路径对术后母婴分离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将160例剖宫产母婴分离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式,实验组按照健康教育路径进行健康教育。观察两组产妇母乳喂养知识与技能掌握优秀率、泌乳始动率、泌乳量以及产后4个月纯母乳喂养率。结果:实验组产妇出院时母乳喂养知识与技能掌握优秀率增高、泌乳始动时间提前,泌乳量增多以及产后4个月纯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健康教育路径可以提高术后母婴分离产妇掌握母乳喂养知识与技能,促进母乳喂养成功。  相似文献   

14.
李玉珍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3):1795-1796
目的:观察腹膜外剖宫产术后应用静脉吗啡镇痛泵产妇的泌乳状况及血清泌乳素(PRL)变化。方法:足月初产妇90例均分为3组,Ⅰ组腹膜外剖宫产术后未行术后镇痛30例,Ⅱ组阴道自然分娩30例,Ⅲ组腹膜外剖宫产术毕应用静脉吗啡镇痛泵30例。结果:产后5min、24h及48hPRL值变化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Ⅱ组产后24h内开始泌乳发生率(43.3%),高于同期所有剖宫产组(21.6%),但48h内开始泌乳及72h乳汁分泌不足发生率与剖宫产组相比无差异。各组产妇开始泌乳及乳汁分泌不足发生率均无差异。结论:剖宫产术后应用静脉吗啡术后镇痛泵不影响产妇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产后泌乳是产妇必须要经历的一件事。在新生儿出生后进行母乳喂养有助于补充新生儿发育所必须的营养,是新生儿顺利成长的关键。对产妇而言,产后泌乳是其在产后必经的乳汁分泌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产妇出现泌乳始动延迟的情况,可能影响新生儿的正常母乳喂养,进而影响到新生儿的正常生长发育。临床中引起产妇出现产后泌乳始动延迟的因素与产妇心理因素、产后疼痛、分娩方式和母乳喂养方式等存在着密切联系。因此在临床中要根据产妇的产后泌乳始动延迟情况来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帮助产妇更好地对新生儿进行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16.
顾桂芳 《医疗装备》2022,(18):139-141
目的 探讨产后康复治疗仪联合早期护理对剖宫产产妇乳房胀痛及泌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上饶市广丰区人民医院分娩的86例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早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产后康复治疗仪干预,比较两组乳房胀痛程度、泌乳情况与纯母乳喂养率。结果 观察组干预3 d后乳房胀痛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泌乳始动时间短于对照组,产后72 h内哺乳次数多于对照组,产后3 d内总泌乳量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后康复治疗仪联合早期护理可显著减轻剖宫产产妇产后乳房胀痛程度,促进乳汁分泌,增加泌乳量,从而可提升纯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促进、支持母乳喂养,提高剖宫产儿母乳喂养率。方法:随机抽取80例剖宫产术后母乳不足的产妇与其婴儿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用小勺或奶瓶喂饲配方奶,实验组使用自制导管辅助喂饲配方奶。结果:实验组产妇于产后(42±6)h泌乳36例,乳胀病例2例,婴儿有效吸吮率100%,无乳头错觉。对照组产妇泌乳时间为产后(42±6)h8例,产后(64±8)h28例,乳胀病例21例,婴儿乳头错觉18例。两组在产后(42±6)h的泌乳例数、乳胀病例、乳头错觉病例、有效吸吮率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导管辅助喂饲配方奶仿效纯母乳喂养,在满足婴儿奶量的同时,通过婴儿对产妇乳头的持续吸吮,不断地刺激乳头产生泌乳反射,有效地促进了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术前访视及分娩全程心理干预对剖宫产初产妇负面情绪、自我效能及分娩后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七医院接受分娩的56例剖宫产初产妇,参照随机数表分组法将上述产妇分为常规组及研究组各28例。常规组接受术前访视,研究组接受术前访视及分娩全程心理干预。对比两组产妇的负面情绪、自我效能及分娩后母乳喂养差异。结果术后24 h,研究组产妇的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值低于常规组;药物治疗、健康行为、日常行为、遵医行为等评分值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初产妇产后泌乳始动时间短于常规组,术后24h泌乳量大于常规组,术后48h母乳喂养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初产妇在术前访视基础上给予分娩全程心理干预,可有效减轻产妇负面情绪,提升自我效能,改善产后母乳喂养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影响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分析护理干预策略在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中的重要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9月于安岳县中医医院进行剖宫产分娩的116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干预策略,将其按照入院顺序号的奇、偶数随机分为观察组(n=58,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策略),对照组(n=58,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策略)。分别对两组产妇的母乳喂养率、泌乳率和泌乳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产妇和新生儿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安岳县中医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经不同方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于新生儿生后12 h的泌乳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4 h和48 h时的泌乳率比较,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48 h和72 h时的泌乳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宫产术后产妇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策略,可有效提高母乳喂养率和产后48 h与72 h泌乳评分。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分娩方式对母乳喂养的影响以及产褥期妇女及新生儿的健康状况。方法:统计分析2010~2011年10月在江门市区内住院分娩并在本院产后访视责任地段休养的产妇及新生儿的产后访视资料。结果:剖宫产组比阴道助产组的纯母乳喂养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妇会阴伤口愈合不良、感冒发生率高于其他疾病。新生儿黄疸和脐炎发生率高于其他疾病。结论:剖宫产对母乳喂养的成功有影响。产妇的健康问题主要是会阴伤口愈合不良、感冒;新生儿的健康问题主要是新生儿黄疸和脐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