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身麻醉插管前加压给氧去氮是一个沿袭了多年的常规方法,目的是提高肺泡内氧分压,防止插管时发生低氧血症。但这常有发生胃膨胀和胃内容返流误吸的可能,尤其对于一些非禁食的急诊手术病员危险性更大。为此,我们以Gabrielsen倡导的方法为基础,对45例全麻病员,用硫喷妥钠、琥珀胆碱等药物诱导后快速插管,插管前不做加压通气,获得成功,无一发生意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便携组合式吸入麻醉诱导装置进行七氟醚吸入麻醉在解决患儿入手术室困难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00例择期短小手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A组采用新型的给药方式,在患儿进入手术室前通过便携组合式吸入麻醉诱导装置吸入七氟醚2ml;B组采用传统的给药方式,在患儿进入手术室前肌肉注射氯胺酮4~5 ml/kg。记录两组麻醉效果、静脉穿刺时患儿体动发生的例数以及不良反应等。结果与B组比较,A组患儿的入睡时间和在手术室的滞留时间明显缩短(P0.01);静脉穿刺时患儿出现体动的例数明显减少(P0.01);躁动、分泌物增多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组合式吸入麻醉诱导装置制作简便,易于携带。在解决患儿入手术室困难时,运用组合式吸入麻醉诱导装置进行七氟醚吸入麻醉与传统的肌注氯胺酮给药方式相比,更有效、更安全、更人性化。  相似文献   

3.
老年高血压病人麻醉诱导期的心血管功能变化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目的 通过监测心率、心率变异性(HRV)、血压和心排血量(CO)的变化,探讨术前用降压药的老年高血压病人麻醉诱导期的心血管功能变化规律。方法 40例老年高血压病人分为两组:Ⅰ组,长期应用抗高血压药物组;Ⅱ组,对照组。以咪唑安定、丙泊酚、芬太尼和维库滇铵行麻醉诱导和气管插管。监测诱导期间HR、HRV、MAP和CO的变化。结果 诱导后HR、MAP、CO显著降低,插管即刻及插管后1—3min MAP、HR较诱导后显著升高,插管后5—10min又降至诱导后水平,CO无显著变化。组间比较,Ⅱ组MAP升高幅度显著大于Ⅰ组。LF、HF在诱导及插管后均有了下降趋势,LF/HF无明显改变,组间无显著差异。麻醉诱导后低血压和诱导后15min内麻黄碱用量及输液量无显著差异。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人麻醉诱导期间心血管反应明显。术前应用抗高血压药物,选择咪唑安定、丙泊酚、芬太尼和维库滇铵的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较未正规用抗高血压治疗的病人轻,对心率变异性无影响;但应注意麻醉诱导前必须补足血容量,以防止发生诱导后低血压。  相似文献   

4.

目的 基于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全麻诱导和正压通气对不同容量状态患者双心室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择期全麻胃肠手术患者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50~70岁,ASA Ⅰ或Ⅱ级。入室监护后行容量负荷试验,20 min内静脉输注生理盐水250 ml。于容量负荷试验前、后分别测量左心室流出道(LVOT)直径(D)和主动脉瓣速度时间积分(VTI),记录容量负荷试验前、后每搏输出量(SV),并计算ΔSV。根据ΔSV将患者分为两组:容量反应性阳性组(R组,ΔSV≥15%,n=33)和容量反应性阴性组(N组,ΔSV<15%,n=27)。容量负荷试验结束后10 min麻醉诱导前,行第1次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随后行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后行肺保护性通气(VT 7 ml/kg,PEEP 5 cmH2O,FiO2 60%),待麻醉诱导后10 min血流动力学平稳,行第2次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诱导前和诱导后心肌功能参数,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左心室GLS)和右心室游离壁纵向应变(右心室FWLS),计算各指标诱导前后的相对变化值。
结果 与诱导前比较,诱导后两组VTI、左心室GLS、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右心室FWLS明显降低(P<0.05);三尖瓣口血流舒张早期峰值速度与三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比值(右心室E/E′)、右心室心肌做功指数(右心室MPI)明显升高(P<0.05)。诱导前后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口血流舒张早期峰值速度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比值(左心室E/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N组比较,R组主动脉瓣速度时间积分变化值(ΔVTI)、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变化值(左心室ΔGLS)、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变化值(ΔTAPSE)、右心室游离壁纵向应变变化值(右心室ΔFWLS)明显降低(P<0.05);左心室做功指数变化值(左心室ΔMPI)、三尖瓣口血流舒张早期峰值速度与三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比值变化值(右心室ΔE/E′)、右心室心肌做功指数变化值(右心室ΔMPI)明显升高(P<0.05)。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变化值(ΔLVEF)、二尖瓣口血流舒张早期峰值速度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比值变化值(左心室ΔE/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麻醉诱导和正压通气会诱发全麻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及右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降低,在低血容量患者中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影响异丙酚麻醉诱导剂量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异丙酚全麻诱导剂量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但大多数研究是对单一影响因素的探讨,很少同时考虑多种临床因素。为了能正确估计诱导剂量,做到用药个体化,本研究拟选用常用的麻醉诱导方案,应用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几种可能影响异丙酚麻醉诱导剂量的因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麻黄碱在60岁以上老年人芬太尼和丙泊酚麻醉诱导中的应用。方法择期上腹部及胸科手术行全身麻醉的病人40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20例,对照组诱导时加用生理盐水(A组);观察组诱导时加用麻黄素0.1mg/kg(B组)。麻醉后观察2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心电图的变化。结果 2组病人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A组病人在诱导期间SBP、HR即出现较诱导前基础值明显血压下降(P0.05);B组病人诱导前后SBP无变化,HR较前略有升高。结论麻黄碱用于老年患者麻醉诱导能明显减轻芬太尼和丙泊酚的心血管抑制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还能有效的抑制芬太尼诱发的呛咳,具有一定的临床适用性。  相似文献   

7.
七氟醚用于小儿吸入全麻诱导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七氟醚较异氟醚、地氟醚等吸人麻醉药诱导迅速、苏醒快、麻醉效能强,适用于小儿患者的麻醉诱导。本文报道我科2005年1月至2006年10月使用国产七氟醚所观察的38例患儿的资料。  相似文献   

8.
由于老年人脏器功能退变 ,各脏器的贮备和代偿能力差 ,特别是心血管系统对各种麻醉药物特别的敏感 ,麻醉诱导插管常易发生循环功能的不稳定。这就给麻醉和手术带来诸多危险 ,所以如何维持老年手术病人循环功能的稳定 ,成了麻醉处理的核心环节。为了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又可使血液动力学保持稳定 ,临床上常采用多种药物联合诱导的方式。本文观察了咪唑安定—羟丁酸钠—芬太尼联合诱导对老年手术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择期手术 46例 ,男 3 2例 ,女 14例 ,年龄 60~ 81岁。骨科髋关节手术 2 9例 ,脑外手术 6…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童趣化护理干预对学龄前患儿麻醉诱导配合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择期手术的学龄前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100)和对照组(n=100)。对照组给予常规麻醉诱导护理,观察组在童趣化麻醉诱导间实施童趣化护理干预。于干预前及麻醉诱导时对患儿焦虑程度、麻醉诱导合作度及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进行测评。结果麻醉诱导时观察组焦虑评分、麻醉诱导合作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其MAP及HR波动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对学龄前患儿实施童趣化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术前焦虑,提高麻醉诱导配合度。  相似文献   

10.
芬太尼对七氟醚麻醉诱导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20例择期手术病人单吸七氟醚或七氟醚复合静注芬太尼麻醉诱导对呼吸、循环,量化脑电,肌 电活动及插管反应的影响。结论静注芬太尼复合七氟醚吸入明显协同诱导效率,在临床上优于单吸七氟醚诱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在高龄患者全身麻醉诱导中对血流动力血的影响。方法将40例接受手术的高龄患者(ASAI-II级)随机分观察组(n=20)和对照组(n=20)两组。均采用异丙酚2 mg/kg、罗库溴铵1 mg/kg进行全麻诱导。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舒芬太尼0.4μg/kg,对照组加芬太尼4μg/kg,行气管插管后接麻醉机,模式为IPPV。记录插管后1 min、3 min、5 min的患者心室率(HR),血压、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对照组麻醉诱导后平均动脉压(MAP)、HR与诱导前相比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麻醉诱导后MAP、HR与诱导前有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芬太尼相比,应用舒芬太尼全身麻醉诱导后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维持循环功能平稳。  相似文献   

12.
异丙酚是一种起效快的新型麻醉药,广泛用于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芬太尼作为强效麻醉性镇痛药,由于能减轻气管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而用于麻醉诱导。异丙酚复合芬太尼用于麻醉诱导,既能使麻醉达到一定深度,又能减轻气管插管反应。本研究拟观察不同剂量芬太尼与异丙酚复合应用时在麻醉诱导期间病人心血管反应及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协同诱导:药物相互作用在麻醉诱导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完成麻醉诱导时,不仅可以产生某些期望的麻醉效果,而且会改变同时使用的一另一种药物的作用。苯二氮Zhou类药物和吗啡类药物结合使用时,产生非常显著的协同效应。咪唑安定和硫喷妥钠、咪唑安全和异丙酚同时使用产生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麻醉诱导期易发生血液动力学的波动,尤其是老年人,术前容量治疗有助于维持麻醉诱导期血液动力学的平稳。但诱导期实施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对老年病人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拟探讨全麻诱导期间AHH对老年病人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阿芬太尼用于麻醉诱导插管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芬太尼用于麻醉诱导插管的临床观察赵秀云*焦哲顺*黄步义*阿芬太尼(AF)是一种新的超短作用的阿片类镇痛药。本文对其在麻醉诱导和插管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进行了观察。资料与方法上腹部及开胸手术30例,男21例,女9例,心肺肝肾功能均正常,ASAⅠ~Ⅱ级...  相似文献   

16.
术前游戏提高儿童麻醉诱导合作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术前游戏对患儿麻醉诱导配合程度的影响。方法将90例择期手术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术前20~30min,对照组患儿按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1名家长的陪同下进入童趣化诱导间,学龄前患儿进行游戏干预,学龄期患儿采取游戏+认知干预;麻醉诱导时,利用游戏分散注意力,并采用鼓励、奖励等方法使患儿配合麻醉诱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麻醉诱导时和手术20min时MAP、HR显著降低(P<0.05,P<0.01);观察组学龄前及学龄期患儿麻醉诱导期合作量表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术前游戏使患儿处于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能有效提高患儿麻醉诱导配合程度,减轻焦虑。  相似文献   

17.
瑞马唑仑是一种新型的超短效药物,具有起效快、代谢迅速、无蓄积、血流动力学稳定、呼吸抑制轻、不依赖肝肾代谢、代谢产物无活性,且可被特异性拮抗药氟马西尼快速拮抗等优势。由于其良好的作用特点,瑞马唑仑被广泛应用于无痛内镜诊疗、重症监护病房镇静和区域阻滞麻醉辅助镇静。目前瑞马唑仑在全身麻醉中的应用研究逐渐增加,多项研究证实了瑞马唑仑在全身麻醉诱导和维持中安全性与有效性。现就瑞马唑仑的药理学特性及其在麻醉诱导和维持阶段的临床研究作一综述,为其临床麻醉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异丙酚和依托咪酯用于全麻诱导的临床效果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异丙酚和依托咪酯均为强效、短效、安全的静脉麻醉药。笔者将两药用于麻醉诱导,经过比较发现,异丙酚的麻醉效果稍优于依托咪酯,而依托咪酯对循环系统的影响小于异丙酚。现报告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9.
颅内手术要求麻醉平稳 ,全身和脑血液动力学稳定 ,避免颅内压增高 ,而麻醉诱导引起的心血管反应会导致血压和颅内压升高。本文对不同诱导方法对颅内压的影响进行比较 ,以寻求较为理想的诱导方法。资料与方法选择 30例ASAI~II级颅内手术病人 ,随机分成硫喷妥钠组 (T组 )、依托咪酯组 (Y组 )和丙泊酚组 (P组 ) ,每组1 0例。术前 30min肌注苯巴比妥钠 0 1 g、阿托品 0 5mg。麻醉诱导先静注芬太尼 2 μg/kg、咪唑安定 0 1mg/kg后 ,T组硫喷妥钠 4~ 5mg/kg ,Y组依托咪酯 0 3mg/kg、P组丙泊酚 3mg/kg分别静注 ,继而静注维库溴铵 0 1mg/…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麻醉诱导期注射速度不同的罗库溴胺与阿曲库腰对腹腔镜类手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随机分为A、B、C、D四组,监测记录在麻醉诱导前、肌松药注射1,3min后及手术结束时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BP)、心率(HR),并评估插管条件.结果:A组肌松药注射1,3min后,患者MBP与诱导前相比,下降明显,HR明显增快.B、C、D组中MBP、HR与诱导前比变化不明显.与诱导前比较,各组手术结束时MBP、HR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麻醉诱导时快速注射罗库溴胺与阿曲库胺,其中阿曲库胺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