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药耐药基因在进展期大肠癌中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大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消化道较高.进展期大肠癌根治性效果差,手术切除率只有50%左右,大部分进展期大肠癌术后发生腹腔内复发转移,5a生存率只有23%~30%.近年腹腔热灌注化疗[13]引起国内外学者广泛的关注,对术后腹腔内...  相似文献   

2.
便秘患者肠镜检查结果20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便秘是消化道常见症状,病因可为肠功能紊乱,也可肠道器质性病变,甚至肿瘤。大肠癌是常见恶性肿瘤,在美国家,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的第2位。在我国,大肠癌发率也居于恶性肿瘤的前列,且每年以4%的速度增加,大癌的5年总体生存率维持在50%左右。肠镜检查是别大肠有无器质性病变的重要手段之一。笔者对201例秘患者的肠镜检查结果作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大肠良恶性息肉的临床特征及内镜、病理形态学特点   总被引:52,自引:3,他引:49  
目的探讨大肠良恶性息肉的分布、大小、形态和病理特征以及息肉恶变过程中的相关因素。方法对电子结肠镜检出的大肠良恶性息肉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内镜、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大肠息肉的检出率为10.66%,其中腺瘤性息肉占47.16%。主要的临床表现为便血。炎性息肉以≤1.0cm的为最多,腺瘤性息肉则大小不等,幼年性息肉以1.1~1.9cm的最多,同时伴肠癌者息肉以<1.0cm为主。本组息肉0.6~1.0cm者恶变率3.51%,1.1~1.9cm者恶变率为12.90%,≥2.0cm者恶变率27.78%,息肉恶变以山田Ⅱ型为主。结论腺瘤体积大,绒毛状结构者易恶变;大肠腺瘤性息肉常与大肠癌并存;大肠镜检查应尽量检查全大肠,不能满足于远端大肠病变的诊断;息肉不论大小应尽可能予以切除。  相似文献   

4.
c-myc和p53在大肠腺瘤与大肠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探讨癌基因cmyc和p53在大肠腺瘤和大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39例大肠癌和37例大肠腺瘤的cmyc表达,及63例大肠癌和40例大肠腺瘤的p53表达情况.结果大肠腺瘤37例的cmyc阳性表达为622%(23/37),大肠癌39例的cmyc阳性表达为821%(32/39).而p53在大肠腺瘤和大肠癌的阳性表达则为450%(18/40)和841%(53/63).cmyc和p53在大肠腺瘤和大肠癌中的表达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个癌基因的表达均不相关于临床病理特征.结论cmyc与p53的异常表达大肠癌的演变过程中均有增加,而且两者起协作作用  相似文献   

5.
多原发大肠癌细胞增殖背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肠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统计资料表明,在世界范围内大肠癌的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已升至第三位。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明显提前,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多原发大肠癌发生率占大肠癌的4%~13%。近年来,多原发大肠癌发病率有增多趋势,国外文献报告为4%~13.8%,国内报告为2.4%~15.7%。与单发大肠癌相似,多原发大肠癌起病隐匿,早期几乎无任何特征性临床表现,多数确诊时已届晚期。多原发大肠癌细胞增殖背景如何,与单发大肠癌相比是否有更高的恶性行为,目前并不十分清楚。本文旨在进一步分析多原发大肠癌细胞增殖状态,探寻早期确诊多原发大肠癌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大肠癌的内镜诊治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大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在老年人大肠癌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约占整个大肠癌发病率的40%;在因大肠癌死亡的患者中,同样也是老年人最高,约占总死亡率的60%。因此大肠癌是老年人死亡的主要杀手之一。  相似文献   

7.
消化道癌肿化疗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化道癌肿化疗的进展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200092)陈强消化道癌中胃癌、食管癌、结肠癌系我国恶性肿瘤谱内最常见者。胃癌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23.03%,居首位;食管癌21.8%;大肠癌5.29%,但近年来呈逐渐上升趋势,严重危害人民健康。...  相似文献   

8.
大肠癌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大肠癌是临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全世界范围内,大肠癌的发病率男女均处于恶性肿瘤的第3位,其中在西方发达国家.大肠癌的发病率处于第2位。2003年美国大肠癌新发病例数和死亡病例数均居美国癌症发病数和死亡数的第3位。在我国,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习惯的改变,大肠癌的发病率呈上升态势.排在恶性肿瘤和致死因素的第4位。为此了解大肠癌的高危因素及流行病学趋势.有利于更好地防治大肠癌。  相似文献   

9.
重视肠镜检查方法,提高早期大肠癌的诊断水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亚历  周殿元 《胃肠病学》2002,7(4):252-255
大肠癌(colorectal cancer)是指大肠黏膜上皮在环境或遗传等多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发生的恶性病变,预后不良,死亡率较高。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量进食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的饮食可能是我国大肠癌发病率逐年增高的主要原因。现在,大肠癌已成为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一般认为绝大多数大肠癌的发生归咎于腺瘤的癌变,  相似文献   

10.
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2235例构成比分析武汉铁路中心医院(430064)张祖民汉口铁路医院陈长华20年来我院恶性肿瘤住院病例逐年增加,1974~1993年共收治消化系常见恶性肿瘤(食管瘤、胃癌、大肠癌、肝癌、胰腺癌)2235例,占住院总人数的1.52...  相似文献   

11.
大肠癌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国内统计在恶性肿瘤的死因中顺列第五。减少发病率。改善预后,成为当前大肠癌防治研究的主要策略。业已表明,大肠癌的预后与早期诊断密切相关,例如,早期确诊的大肠癌其术后五年生存率可达80%以上,而中晚期大肠癌不足40%。为此,通过提高大肠癌早期诊断率以改善大肠癌预后已成为大肠癌防治切实可行的措施。然而根据临床征象如疼痛、便血、体重减轻或肠道功能紊乱等作为  相似文献   

12.
大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是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在世界范围内每年约有100万大肠癌新发病例,其中,有超过50万死于大肠癌,相当于全球8%的癌症死亡人数[1].中国年均新发大肠癌病例13万,并以年均4%的增幅不断攀升;在发达地区,以上海地区为例,2003~ 2007年大肠癌粗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43.35/105和22.42/105,位居全部恶性肿瘤的第2位[2].大肠癌目前尚未有确切的病因,但大肠癌的较为明确的诱发因素包括饮食环境因素、物理放射因素、遗传因素、其他因素等.其中,由于胆囊疾病所引起的大肠癌罹患率的增加,是近几十年关于大肠癌诱发因素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3.
大肠癌是我国常见的老年恶性肿瘤,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居第四位,约为24~32/10万。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致癌高危因素的增加,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大肠癌最主要的手段,近30年来,由于诊疗技术的提高,大肠癌根治术后5年总生存率已提高到64%。中医认为本病以脾虚为本,术后元气受损,更有赖后天之本的充养。  相似文献   

14.
何春  莫维光 《内科》2009,4(2):255-257
近年来大肠癌已经成为我国的常见肿瘤之一,且发病率逐年上升,尤其以结肠癌发病率增长速度迅猛,在大城市增幅更快,上世纪90年代与70年代相比,大肠癌的发病率在城市上升31.95%,在农村上升8.51%。因此,掌握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规律及诊断和预后的方法有重要意义。恶性肿瘤基础研究目前虽已渐进细胞分子遗传学领域,但对大肠癌及癌前病变临床诊断和病理分级,迄今仍主要依靠传统镜下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变化的观察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大肠癌全球发病率在女性和男性分别位列恶性肿瘤第2、3位,在全球范围内2008年新发病例达120万,同期死亡病例超过60万。在我国,大肠癌亦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最新统计发病率为29.44/10万,死亡率为14.23/10万,分别位居恶性肿瘤第3位和第5位,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在一些欧美发达国家及日本,随着大肠癌筛查逐步推行,早期大肠癌及癌前病变得以及早诊断和处理,患者预后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大肠癌先证患者的一级亲属的电子肠镜和粪便潜血试验(faecal occult blood testing, FOBT)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分析大肠癌先证患者的一级亲属186例的电子肠镜和FOBT的筛查结果。FOBT应用试纸免疫法和氨基比林化学法。结果在186例亲属的肠镜检查中阳性病变检出率高达80.1%,其中癌前病变占41.1%,恶性疾病占23.6%。而FOBT的检出率只有22.3%,明显低于肠镜的检出率(P〈0.001)。大肠息肉、息肉癌变和大肠癌在一级亲属的检出率分别为56.5%、6.5%和17.2%,在对照组分别为25.7%、0.5%和6.5%,两组比较,P均小于0.001。本组小于40岁的患者占阳性病变的20.1%和恶性病变的17.1%。肠镜检查检出Dukes A期大肠癌18例,占56.3%,B期12例,占37.5%,C期2例,占6.3%,D期0例。所有大肠癌患者均可进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结论在大肠癌先证患者的一级亲属中进行结肠镜筛查明显优于FOBT,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并可预防大肠癌和早期诊断大肠癌和提高根治手术率。  相似文献   

17.
大肠癌肝转移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肠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术后5年生存率在50%左右,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术后的局部复发和转移。在大肠癌远处转移中,肝脏是最主要的转移部位,进展期病人肝转移的发生率在50%~70%左右,其中,大约15%~25%的大肠癌病人在初诊时即有同时性肝转移[1],50%在大肠癌根治术后发生异时性肝转移。大肠癌已确诊肝转移病人中存活期只有5~10个月,是大肠癌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因此,我们应高度重视大肠癌肝转移的早期诊断。目前影像学检查如B超、CT、MRI、选择性动脉造影等,对肝转移癌的检出率为50%~90%[2],而对直径<1.0cm以下的微…  相似文献   

18.
bcl-2与p53在大肠腺瘤和大肠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4,自引:12,他引:2  
目的探讨原癌基因bcl2与抑癌基因p53在大肠腺瘤和大肠癌中的表达变化与大肠腺瘤和大肠癌的发生、发展的关系,以及bcl2与p53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变化与大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分别检测bcl2在33例大肠腺瘤和47例大肠癌中的表达变化和p53在40例大肠腺瘤和63例大肠癌中的表达变化.结果bcl2在大肠腺瘤和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分别为727%(24/33)和340%(16/47).p53在大肠腺瘤和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分别为450%(18/40)和841%(53/63),bcl2和p53在大肠腺瘤和大肠癌中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其表达变化与大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关系不明显(P>005).结论bcl2表达在腺瘤向癌的演变过程中丢失,而p53表达则增加(P<001),表明它们参与了肿瘤生长和发展的共同通道,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老年大肠癌内镜诊治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肠癌是人类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居恶性肿瘤发病率第3位.近些年,我国大肠癌发病率上升趋势十分显著,已居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第4位和第5位.根据西方国家近几十年消化道肿瘤的演变规律,可以预见大肠癌将成为21世纪我国最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多数研究表明,大多数大肠癌发生在≥60岁老年人,老年人大肠癌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老年人[1].  相似文献   

20.
大肠癌是直肠癌和结肠癌的总称,是我国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临床上,大肠癌确诊时往往有25%~35%属于晚期[1],50%患者在术后5年内复发或转移.化疗在治疗晚期大肠癌中占有重要地位.晚期大肠预后差,复发转移和化疗不理想,5-氟尿嘧啶(5-Fu)是治疗大肠癌首选药,联合亚叶酸钙(CF)被认为是治疗大肠癌标准方案.奥沙利铂是继顺铂和卡铂之后第三代铂类抗癌药,它对大肠癌细胞及顺铂耐药细胞株等多种肿瘤均有显著抑制作用,且与顺铂之间无交叉耐药性[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