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喉癌术后发生咽瘘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接受喉癌切除手术的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术后发生咽瘘患者的临床症状,详细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喉癌分期、吸烟史、饮酒史、有糖尿病史、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术中气管切开情况、术中引流方式、术后营养情况、术后感染和口腔清洗方式,分析其与咽瘘的关系。结果患者性别、年龄、有无吸烟史和饮酒史与咽瘘的发生无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肿瘤分期、糖尿病史与咽瘘的发生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中是否切开气管、引流方式与咽瘘的发生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方式与咽瘘的发生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喉切术后营养水平、感染情况及口腔护理方法均可影响咽瘘的发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影响喉切除术后咽瘘发生的因素较多,主要与糖尿病史、肿瘤分期、手术时间、术中引流方式、术中气管切开情况、术后营养状况、感染及口腔护理方法等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胃癌根治术后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建立胰瘘发生风险预测评分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312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术后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测评分模型;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检测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回归方程的区分度。结果 312例胃癌患者中行胃癌根治术后发生胰瘘27例(8.6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5.312,95%CI 1.532~18.420,P=0.008)、年龄≥60岁(OR=4.928,95%CI 1.493~16.250,P=0.009)、术前合并糖尿病(OR=3.062,95%CI 1.091~8.589,P=0.034)、病灶位于胃体-胃窦(OR=3.121,95%CI 1.052~9.251,P=0.040)、术中网膜囊切除(OR=6.209,95%CI 2.084~18.478,P=0.001)、术中高于D2站淋巴结清扫(OR=3.114,95%CI 1.044~9.281,P=0.042)、术中联合脏器切除(OR=5.063,95%CI 1.473~17.400,P=0.010)、术前TNM分期为Ⅲ期(OR=4.973,95%CI 1.189~20.792,P=0.028)是胃癌根治术后胰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胃癌患者根治术后发生胰瘘的风险预测方程为P=-8.619+1.670X1+1.595X2+1.119X3+1.138X4+1.826X5+1.136X6+1.622X7+1.604X8,各因素X为二项赋值(0或1),其中X1~X8分别为性别(男性为1)、年龄(≥60岁为1)、术前糖尿病史(有为1)、病灶部位(胃体-胃窦为1)、术中是否网膜囊切除(是为1)、术中是否高于D2站淋巴结清扫(是为1)、术中是否联合脏器切除(是为1)、术前TNM分期(Ⅲ期为1)。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较高(P=0.395)。应用风险预测评分模型判断胰瘘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6(95%CI 0.872~0.960)(P<0.01);评分≥5分患者发生胰瘘的概率为40.90%,评分<5分患者发生胰瘘的概率为3.35%。结论胃癌根治术后胰瘘的发生与多种危险因素密切相关。通过建立胃癌根治术后胰瘘发生风险预测评分模型,围术期能够有效识别根治术后胰瘘发生高风险的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食管癌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发病趋势,探讨吻合口瘘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1月-2006年12月间食管癌10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并发吻合口瘘67例(6.52%),发生率由1997年的10.35%下降到2006年的2.22%,呈明显下降趋势。手术质量差,患者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血浆蛋白含量低等是发生吻合口瘘的主要原因;患者性别、年龄、空腹血糖在瘘组和非瘘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吻合技术改进和操作熟练可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吻合口瘘发生的原因复杂,术前正确评估患者营养状况、术中规范操作、术后营养支持是预防吻合口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手术后腹腔淋巴漏的发生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本院1992年4月至2002年4月胃癌根治术后发生腹腔淋巴漏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胃癌根治术后腹腔淋巴漏发生率为0.9%(4/442),全部病例均经非手术治疗痊愈:手术后引流量300ml-1600ml/日,平均900ml/日。引流时间15天~37天,平均26天。结论:胃癌根治手术在进行腹膜后淋巴管网的清扫时,应重视残余管网的结扎,预防淋巴漏的发生,一旦出现淋巴漏则多可经保守疗法治愈。  相似文献   

5.
裴建遇  王强  王元和 《临床肿瘤学杂志》2001,6(4):347-348,358,359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行腹腔化疗时联合应用善得定诱导腹腔淋巴化疗临床应用。方法:对34例胃癌患者术中行卡铂腹腔化疗19例(对照组),卡铂+善得定诱导腹腔淋巴化疗15例(实验组),手术中不同时段内分别取门静脉血和癌旁淋巴结标本,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样本的铂浓度。结果:两组间门静脉血铂浓度无明显变化;1-2小时两组间淋巴结样本铂浓度相比无差异(P>0.05),3小时实验组淋巴结样本铂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腹腔化疗时联合应用善得定可促进化疗药物增量进入腹腔区域淋巴系统,诱导腹腔淋巴化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手术后腹腔淋巴漏的发生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本院1992年4月至2002年4月胃癌根治术后发生腹腔淋巴漏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胃癌根治术后腹腔淋巴漏发生率为0.9%(4/442),全部病例均经非手术治疗痊愈.手术后引流量300ml~1600ml/日,平均900 ml/日.引流时间15天~37天,平均26天.结论:胃癌根治手术在进行腹膜后淋巴管网的清扫时,应重视残余管网的结扎,预防淋巴漏的发生,一旦出现淋巴漏则多可经保守疗法治愈.  相似文献   

7.
风险管理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医疗问题。胃大部切除加淋巴结清扫仍是胃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术后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辅助治疗的耐受性及预后。通过术前各项指标的参数确定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可以为患者提供精确的知情同意和最佳的围手术期处理,且可以将医疗成本降至最低。在此背景下,许多研究已经确定了预测术后并发症的因素,包括体质、营养、临床资料、器官功能和高凝等指标。本文就胃癌切除术后并发症的术前预测因素及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胃癌的淋巴转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超鸿  高仁中 《肿瘤》1990,10(5):234-235
本文收集并分析了1964~1989年间国内文献五篇、国外文献十八篇中有关胃癌淋巴转移的资料,旨在掌握胃癌淋巴转移规律,进行合理的淋巴切除,以减少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提高术后生存率。 胃癌淋巴转移概况 综合1,657例胃癌资料,淋巴转移率在52%~88.7%之间。收集淋巴结43,818枚。转移度14.5%~32.5%。淋巴转移率和转移度与病期早晚成正比。分站转移率为Ⅰ站41%,Ⅱ站41%,Ⅲ站18%。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聚桂醇注射液治疗乳腺癌术后淋巴瘘的临床疗效。   方法   分析从2010年5月至2013年10月山东大学校医院收治的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出现淋巴瘘的患者,治疗组采取聚桂醇与空气混合物从引流管内注入,残腔局部适当加压包扎24 h。对照组采用局部加压包扎持续负压引流的传统方法治疗。   结果   治疗组所有患者淋巴瘘均在注射1次后消失,12例全部获得随访,无淋巴瘘复发。治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   结论   聚桂醇注射液治疗乳腺癌术后出现的淋巴瘘,疗效确切,可作为淋巴瘘治疗方法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分析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放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 随机抽取行子宫内膜癌术后放疗患者80例,综合分析患者的年龄、病理分型分期、转移与否以及患者月经情况对术后放疗效果的影响.结果 80例患者随访2年,7例死亡,2年总生存率为91.3%,11例复发,复发率为13.8%,10例发生转移,转移率为12.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影响术后放疗效果(P<0.05);患者年龄、绝经与否以及病理分型与术后放疗效果不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是患者术后放疗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患者年龄、绝经与否以及病理分型与术后放疗效果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子宫内膜癌病理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术后放疗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2.
淋巴化疗对胃癌淋巴转移灶的临床治疗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淋巴化疗对胃癌淋巴转移灶的直接治疗作用.方法实验组(淋巴化疗组)术前经内镜胃粘膜下注射,加手术时胃浆膜下及腹膜内注射化疗药与活性碳的混悬液;对照组(血液化疗组)术前经股动脉插管灌注化疗药的水溶液,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化疗前后的胃癌组织及化疗后的转移淋巴结.结果淋巴化疗后,检测术后阳性淋巴结,其SPF(S期细胞比例)、APO(细胞凋亡)发生率及bcl-2表达与动脉灌注化疗组之间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经血液途径给药的化疗对淋巴系统转移灶作用甚微,而淋巴化疗能促进淋巴系统肿瘤细胞凋亡的发生,对淋巴转移灶具有直接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To evaluate risk factors for gallstones after gastrectomy. Methods: To identify documents publishedfrom 1990 to 2011 the Pubmed, Cochrane Library, Springer Link, CBM and WanFang databases were searchedand a meta-analysis was performed with RevMan 5.2 software for odds ratios and 95%CIs. Results: Fifteenstudies were selected for the meta-analysis. The pooled ORs [95%CIs] were 0.56 [0.43, 0.73], (P<0.0001) fordigestive tract reconstruction, 0.80 [0.54, 1.17], (P=0.25) for pylorus preservation, 0.33[0.15, 0.75], (P=0.008) forresection scope of stomach, 0.33 [0.15, 0.75], (P=0.008) for lymphadenectomy, and 0.13 [0.05, 0.33], (P<0.0001)for vagotomy. Conclusions: Digestive tract physical reconstruction and vagus nerve preservation can reducethe morbidity of gallstones after gastrectomy. Total gastrectomy can add to the morbidity of galltones as doesincreasing the degree of lymph node dissection.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gallstones with or withoutpylorus preservation.  相似文献   

14.
160 例胃癌根治术后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影响患者长期生存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1年1 月至2002年12月收治并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将数据输入SPSS13.0 统计软件,通过比较1、3、5 年生存率分析各项可能影响胃癌预后的因素。结果:全组病例1、3、5 年生存率分别为72.50% 、52.50% 、45.00%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手术方式、肿瘤最大径、Borrmann 分型、联合脏器切除、肿瘤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度以及临床分期与术后远期生存有关(P<0.05)。 而多因素分析显示,仅患者年龄、手术方式、肿瘤侵犯深度以及临床分期是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 结论:患者年龄、手术方式、肿瘤侵犯深度以及临床分期是影响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胃癌术后复发的再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胃癌术后复发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再手术治疗问题,以延长病人生存时间,提高胃癌5年生存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4年至1997年17例胃癌术后复发再手术病例。结果 胃癌术后复发71%发生于2年之内,早期发现依赖于术后定期胃镜检查,再次手术获相对根治性切除者生存14个月~4年,获姑息性切除者生存6个月~22个月。结论 对胃癌术后复发病人能再次手术切除者,可延长病人生存时间,术后定期纤维胃镜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6.
高龄老年胃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目的:面对日益增多的高龄老年胃癌,探讨适当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1984~1993年间212例70岁以上高龄老年胃癌的临床资料及手术疗效。结果:高龄老年胃癌起病隐匿,常伴有出血、梗阻及贫血;绝大多数合并有其他疾病。手术证实绝大多数为中晚期胃癌,病理检查无明显特殊性。163例行胃癌切除术,切除率为76.9%,根治性切除达59.3%。姑息性切除平均生存期11.8个月。临床早期胃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影响结直肠癌异时性肝转移的临床病理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3年1 月~2006年12月的所有Dukes'C期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选择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肠壁浸润程度、血清CEA 水平等因素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单因素分析,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随访170 例Dukes'C期患者36例(21.2%)出现异时性肝转移,其中26例(72.2%)发生于术后2 年内,32例(88.9%)发生于术后3 年内。单因素分析示肠壁浸润层次、组织学类型和血清CEA 是异时性肝转移的相关因素。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等与肝转移无相关性。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浸润程度、血清CEA 水平是异时性肝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组织学类型是独立保护性因素。结论:肿瘤浸润程度、组织学类型和血清CEA 是异时性肝转移的独立相关因素。结直肠癌根治术后2~3 年内密切随访,特别是术前CEA 值高于正常,肿瘤浸润达浆膜或浆膜外的Dukes'C期患者,早期发现异时性肝转移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胃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No.16)转移规律。方法:对本院2004年10月至2005年10月间实施的26例胃癌No.16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病理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26例均行胃癌No.16(16a2区及16b1区)淋巴清扫术,术后恢复良好,无吻合口漏及手术死亡。乳糜腹1例,术中大出血1例。共切除No.16淋巴结79枚,平均3枚/例,发现肿瘤转移12枚,转移度为15.19%;4例患者发现No.16转移,转移率为15%。结论:No.16淋巴结作为胃癌区域淋巴液引流的终末汇聚地,有较高的转移率。不论是为了手术后正确分期还是提高治疗效果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都是必要的,而且手术也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9.
赵锡江  张熙曾 《中国肿瘤临床》1994,21(2):123-124,134
本科自1973年1-1989年1月共收治食管癌121例,其中35岁以下(包括35岁)12例,手术切除10例(83.33%),探查1例(8.33%),未手术1例(8.33%)。对青年人食管癌患者,消瘦的严重程度可视为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但影响预后的最主要因素是淋巴转移和肿瘤侵犯食管壁的深度。病变的部位,范围,组织学类型,术前DDP+PTM化疗及术式对预后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