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06年《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实施以来,威海市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日臻规范,2006-2009年通过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系统"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61起。为探讨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发生特征,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达到有效预防和控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目的 ,笔者开展了本次调查,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邹梅  邹积丰  周毅恒 《职业与健康》2011,27(16):1909-1911
目的分析2006—2010年大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情况,了解其流行病学特征,为预测、预警和有效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2010年大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0年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68起,发病数1 392例,死亡13例。其中传染病事件59起,占事件总数的86.76%;4—8月(春夏季)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高峰期,共发生58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占事件总数的85.29%;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场所以学校和托幼机构为主,共发生50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占事件总数的73.53%。结论大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传染病事件为主,多在春夏季发生,学校和托幼机构是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点场所。  相似文献   

3.
吴杰  牛国瑜 《现代保健》2011,(19):89-90
目的了解红古区学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和流行特点。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红古区2006~2010年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上报的学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结果2006~2010年本区共报告学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0起,发病222例,无死亡病例报告。均为传染病疫情,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全部事件及病例发生在各类小学及幼儿园。结论加强学校内的卫生管理及健康教育,建立严密的疫情峪测制度.减少学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分析2006-2011年报告的马鞍山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预防控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2012年通过网络直报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马鞍山市2006-2012年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73起,以手足口病和流行性腮腺炎疫情为主,分别占47.9%,23.3%;事件主要发生在托幼机构,4-5月是高发期,呈逐年递增趋势.结论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呈现高发势头,以传染病为主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学校卫生工作的主要问题.应进一步加强学校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北京市朝阳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朝阳区2006-2008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08年朝阳区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9起,以传染病暴发疫情为主,占66.7%;发生起数较多的为水痘(4起)、霍乱(2起);66.7%学校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在乡镇地区;学校突发事件信息主要来源于属地医疗机构,占55.5%;从首例病例发生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报告平均为10.1d。结论应加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严格落实晨午检和缺课登记制度,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及时性。  相似文献   

6.
学校由于人口密集、学生密切接触、易感人群集中,成为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易发场所 [1],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已成为各级卫生部门的重要任务.2006年1月1日起实施的<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 [2],进一步明确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报告标准和范围,规范了各地突发事件的报告.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进一步加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工作,现对泰州市2006-2008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以期为制订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我国2006-2008年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2006-2008年全国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概况,为制定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2006-2008年网络直投的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结果2006-2008年全国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占全国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起数的85.64%。呼吸道传染病占91.09%。事件起数排在前3位的病种分别为水痘、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在所有报告的事件中,乡小学占52.67%。结论全国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在全国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比例中仍维持在高水平。应进一步加强农村学校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2006-2010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江苏省2006-2010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并分析影响因素,为有效处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收集2006-2010年江苏省学校突发事件,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事件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0年江苏省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624起,其中传染病事件592起(94.87%),食物中毒事件21起(3.37%)。共有21 695人发病,无死亡病例,波及1 038 005人。江苏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高峰发生在3-5月和11-12月(即冬春季节)。苏中地区报告较多,乡镇小学报告较多。传染病事件以呼吸道传染病居多,流行性感冒和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规模较大。结论 2006-2010年江苏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发生在乡镇小学。  相似文献   

9.
张雅德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7):3340-3342
2003年中央决定利用3年时间逐步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深圳经过近年来的努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初步建立,及时有效地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了处置。2006年深圳发生了一起禽流感疫情后,深圳市卫生系统准确判定、及时反应、周密部署、高效防制,有力地控制了疫情。这次禽流感疫情虽然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应对,但也暴露了深圳市卫生应急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一些问题。面对十分严峻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改变现状,是卫生系统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我市2006年发生的一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成功应对和卫生应急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思考和建议,与同行们商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信阳市学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和流行特点。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信阳市2005年-2006年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上报的学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结果2005年-2006年我市共报告学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3起,发病676人,无死亡病例报告,分别占同期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起数的65.00%,总发病人数的67.20%。以传染病疫情为主,其发病人数占学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发病数的91.27%;传染病疫情中多为由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例主要集中发生在上学期;村级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率和发病率明显高于乡镇和县区,县乡村两级多为传染病发病,而县区则是食物中毒常见;90%以上的事件及病例发生在各类小学学校。结论加强学校内的卫生管理,建立严密的疫情监测制度,加强学校和卫生部门的交流合作,减少学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梁浩  刘建平  李思果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12):1813-1814
目的对深圳市2010-2011年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以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理。方法收集深圳市2010-2011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报告的疫情数据和资料,进行汇总及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全市2年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7起,发病2 384例,死亡6例;传染病暴发疫情54起,占94.7%,食物中毒3起,占5.3%;其中4月(19.3%)和9月(21.1%)为高发月份;发生在学校和托幼机构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4起,占59.6%。结论提高认识,进一步完善应急体系建设,强化决策,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和预警;学校卫生工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深圳市宝安区和光明新区2006—2012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深圳市宝安区和光明新区2006—2012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深圳市宝安区和光明新区2006—2012年共发生59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有2984人发病,6例死亡,罹患率为2.90%,死亡率为0.59/10万,病死率为0.20%;报告较大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起1例,一般级事件58起2983例,较大级的死亡率(x2=34.54,P〈O.01)、病死率(Xz=123.62,P〈O.01)比一般级高,差异有统计意义。传染病类报告57起,发病2916例,罹患率为2.81%,死亡率为0.59/10万,病死率为0.20%;食物中毒类2起,发病68例,无死亡病例,罹患率为29.72%。报告以8月居多,8月发生病例数占总数的37.60%。发生在工厂企业1547例,占总数的51.80%;发生在学校1269例,占总数的42.50%。结论宝安区和光明新区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传染病类和食物中毒类为主,发生场所主要是工厂企业和学校。应加强工厂企业和学校的卫生管理,加强传染病疫情防控和食品安全规范化管理,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预防传染性疾病的扩散,完善公共场所的卫生设施,做好消毒工作,开展广泛的健康宣传和培训。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深圳市2009-2013年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分析,对2014年深圳市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风险评估。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深圳市2009-2013年报告的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运用风险分析矩阵法(AS/NZS4360:1999)对2014年深圳市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风险评估。结果2009-2013年累计报告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31起,级别以未分级为主(占96.2%);发生场所主要在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播途径以呼吸道传播为主(占54.2%)。2014年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结果为2类极高风险事件、9类高风险事件和1类中风险事件。结论。深圳市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水平总体较低,风险分析矩阵法能有效分类不同等级的风险事件,可操作性强,适合在基层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2006—2021年北京市通州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06—2021年北京市通州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数据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06—2021年北京市通州区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7起,发病1 245例。以水痘、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类事件为主,占94.12%;事件主要发生在幼儿园和小学,分别占35.30%和29.41%;秋季是高发期,占41.18%;事件集中在乡镇学校,但城区中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率高于乡镇中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276,P<0.01);乡镇幼儿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率高于城区幼儿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64,P<0.05);小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均发生在乡镇。结论 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高发场所。应重视学校卫生工作,提高学校师生防病意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对校外培训学校监管,切实保护师生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5.
学校具有人群密集,学生接触密切,群体事件多发等特点,因而也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场所[1-3].近年来,学校传染病、食物中毒等事件时有发生,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仅危害学生群体的身心健康,也会对教学秩序造成影响[4-5].为了解近年来安徽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况,预防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杜绝危机发生提供理论依据,现将2006-2015年安徽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济南市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规律,为预防控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济南市2006-2008年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08年济南市报告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27起,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发生起数较多的为水痘(9起)、流感样病例(6起)、流行性腮腺炎(6起);3~5月为报告发病高峰;乡中小学和县中小学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好发场所;学校突发事件信息主要来源于属地医疗机构,占66.67%。结论应加强对各类学校、托幼机构人员培训和督查,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处理水平。  相似文献   

17.
广州市2006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特点,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广州市2006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6年全市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80起,其中传染病类68起;各类学校均有报告,其中小学61起,占76.25%;全年都有发生,其中3-6月累计报告61起,占全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76.25%。从首例发病到接到信息报告时间中位数为6.5d;报告及时性与事件控制效果Pearson相关系数为0.698,P=0.000。结论及早报告有利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控制。  相似文献   

18.
张军  任德和  周林 《中国学校卫生》2013,34(8):1008-1009
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发生在学校,学校和幼托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严重危害师生的身体健康,影响正常教学秩序,对社会影响大,越来越受到政府、公众和媒体的关注[1-2].为了解济南市学校和幼托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点,探索其主要影响因素,为有效处置学校突发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对济南市2006-2012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2006年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2006年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其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年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接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结果2006年北京市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73起,其中以传染病疫情和食物中毒为主,分别占总数的76.7%和16.4%,5—7月份是突发事件的高发季节,学校是突发事件的易发场所,发生数量占总数的60.3%。结论为有效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进一步完善应急体系建设,加强突发事件的监测和预警,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应急处理队伍。  相似文献   

20.
王斐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11):1358-1360
目的 了解芜湖市2006-2011年报告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现状和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于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2006- 2011年上报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用Excel和EpiInfo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芜湖市2006- 2011年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2起,均为传染病聚集疫情;乡小学是最主要的发病场所;属地医疗机构报告占事件发现来源的67.3%;事件报告时间中位数为1.21 d,最短0d,最长22.01 d;事件持续时间中位数为24.93 d,最短2.00 d,最长65.88 d.结论 芜湖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频繁,报告来源较局限,持续时间长,防控难度大.应采取加强预防接种,与教育部门联合,做好监测发现、防病知识普及教育等综合性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