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检测冠心病、脑梗死、糖尿病患者血浆的凝血、抗凝及纤溶相关参数的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77例冠心病患者、56例脑梗死患者和44例糖尿病患者与105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浆样本用凝固法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活性,用免疫比浊法测定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含量,用发色底物法检测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结果冠心病组PT活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病例组FIB、D-二聚体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增高, AT-III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减低。结论检测FIB、D二聚体、AT-Ⅲ对冠心病、脑梗死、糖尿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具有比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血清胱抑素C(CysC)及凝血功能检验的应用。方法抽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4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抽取同期体检的45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均实施CysC及凝血功能检验,对比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CysC、血浆纤维蛋白(Fg)均高于对照组,且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短于对照组(P <0.05);进展型脑梗死、完全型脑梗死、对照组3组间Cys C、Fg、PT、APTT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中CysC及凝血功能检验的应用价值显著,可提升检出率,同时还可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3.
朱廷彦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3):1218-1219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加奥扎格雷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的32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用低分子肝素钙加奥扎格雷治疗,观察临床效果及对凝血系统的影响。结果:低分子肝素钙加奥扎格雷钠对进展性脑梗死显效率达71.9%,较对照组差异显著,且无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加奥扎格雷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巴曲酶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0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病例随机分为巴曲酶组、低分子肝素组、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巴曲酶组患者给予巴曲酶10BU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3d;低分子肝素组给予低分子肝素5000U皮下注射,每日2次,连用10d;联合治疗组给予巴曲酶10BU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3d,及低分子肝素5000U皮下注射,每日2次,连用10d。于治疗前、治疗后7d,14d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在治疗前、治疗后10d进行凝血指标检测。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7.5%)明显高于巴曲酶组(77.5%)与低分子肝素组(70%)(均P〈0.05)。各组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组和巴曲酶组经治疗,血浆蛋白原含量比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1)。联合治疗组5例,巴曲酶组1例,低分子肝素组2例出现轻微皮下、牙龈出血,无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巴曲酶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较好,优于单独使用巴曲酶或低分子肝素,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与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4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丹参注射液、尼莫地平及肠溶阿司匹林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奥扎格雷钠160mg/d静脉输注,连用10d,低分子肝素钙5000u腹壁皮下注射,2次/d,连用7d。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对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HFF)、凝血酶原时间(胛)、纤维蛋白原(Fg)进行测定。结果治疗组临床显效率为72.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3.5%(P〈0.01);两组血小板计数、PT、APTT、Fg均在正常范围内;两组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奥扎格雷与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均予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疏血通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予尤瑞克林治疗,对照组予脑活素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HISS)评分及凝血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显效率为74.0%高于对照组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5d,治疗组NHIS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0d,2组NHI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凝血指标中凝血酶原时间(PT)及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均延长、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间PT、Fib及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尤瑞克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相对低分子质量肝素对大鼠的抗凝血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相对低分子质量肝素(LMWH)的抗凝作用。方法:大鼠予LMWH,sc后,采血进行体外循环试验且取血浆测定凝血指标。结果:2或4mg/kg的LMWH能显著延长纤维蛋白栓形成时间(TFT),显著减少血栓的干湿重量。1mg/kgLMWH仅能延长TFT和减少血栓长度。对常用凝血指标如全血凝血时间(CT)、复钙时间(RT)、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时间(TT)也有显著的延长作用,但对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作用较弱。普通肝素4mg/kg对以上各指标也有极显著的作用。结论:LMWH能抑制血栓形成,同时有导致出血的倾向。  相似文献   

8.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实验室指标的影响。方法:将8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组(48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40例),在治疗前、治疗后5,10,30d进行疗效评定,监测实验室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有效率87.5%。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明显改变,血小板和出凝血时间无明显变化,说明低分子肝素钙不良反应少。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及血清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例发病72h内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疏血通+胞二磷胆碱,连用14d;抗凝组:低分子肝素钙,连用7d;治疗组:依达拉奉(连用14d)+低分子肝素钙(连用7d)。观察治疗后28d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同时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抗凝组(P〈0.05),抗凝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和抗凝组相比,治疗组NO含量降低。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依达拉奉对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显著,与抑制NO的异常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血液凝固是一系列酶促反应过程,包括多种凝血因子和血浆成分的顺序性激活,其中FXa的生成是血液凝固过程中的核心步骤。血浆中无活性的凝血酶原在FXa的作用下,转变为蛋白分解活性极强的凝血酶,它可将纤维蛋白原依次裂解,最终形成稳定性交联纤维蛋白。同时凝血过程也受到抗凝系统如抗凝血酶Ⅲ(ATⅢ)、肝素、组织因子途径抑制剂(TFPI)、蛋白C(PC)和蛋白S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巴曲酶联合丁咯地尔治疗进展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进展性脑梗死患者86例,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巴曲酶和丁咯地尔,对照组患者给予曲克芦丁、低分子右旋糖酐.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巴曲酶联合丁咯地尔能够显著改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2.
张淑艳  彭广军  宋洪波 《河北医药》2009,31(15):1874-1875
目的探讨凝血功能检测在急性进展性脑梗死中的作用。方法选择78例发病48h以内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分为进展组22例、稳定组56例,均为SSS评分系统及颅脑CT确诊。所有入选病例均于发病48h内采血2.7ml,检测凝血功能。结果进展组纤维蛋白原(3.6±0.6)g/L,稳定组纤维蛋白原(2.5±0.6)g/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而2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A)、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发病后高纤维蛋白原水平为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王芳 《北方药学》2016,(4):170-171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并确诊的62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观察组在常规的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与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用药治疗,分析比较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均取得疗效,尤其是对心源性卒中所致进展性脑梗死疗效显著,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90.3%,对照组总有效率71.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在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两周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显著,较单独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更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4.
刘勇  李杨  关敬之 《北方药学》2015,(1):161-162
目的:探析红花黄色素与低分子肝素钙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择期骨科手术治疗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例,观察组联合应用红花黄色素与低分子肝素钙,对照组仅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生率;比较两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发生DVT 2例(4.8%),对照组发生DVT 7例(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2,P<0.05);两组治疗后各项凝血功能指标、血小板指标均有改善,观察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等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花黄色素与低分子肝素钙可显著降低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 PAgT)、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抗凝血酶( AT)和D-二聚体( D-dimer)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用相应的方法和仪器测定112例脑梗死及80例健康对照者血(浆) PAgT、vWF、AT和D-dimer水平变化,同时对部分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对比分析。结果脑梗死患者血中PAgT、vWF、D-dimer等指标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AT活性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选取经治疗效果明显好转的78例脑梗死患者,出院前取空腹静脉血测定PAgT、vWF、AT、D-dimer等指标,并与治疗前对照,结果治疗后PAgT、vWF、D-dimer降低,AT活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体内存在明显的凝血及纤溶功能异常,与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凝血及纤溶功能亢进、抗凝功能降低等多因素有关。 PAgT、vWF、AT、D-dimer可以作为脑梗死患者诊断、治疗监测和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双抗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氯吡格雷及拜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血塞通常规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原(Fg)水平、凝血酶原时间(PT)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高于对照组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疗前 Fg、PT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疗后2周,观察组 Fg 水平低于对照组,PT 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采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双抗血小板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可改善神经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脑微循环,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分子量肝素(Clexane)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期间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入院前24h内出现静息发作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25例(恶化劳累性心绞痛患者10例、初发劳累性心绞痛患者15例),入院后给予Clexane抗凝治疗5d,入院后即刻(开始抗凝治疗前)、48h、第5d、第14d(停止抗凝治疗后第9d)应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ELISA)测定血浆vWF含量的变化。正常对照组20例。结果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入院后各时刻血浆vWF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或P〈0.05);Clexane抗凝治疗后48h,血浆vWF含量显著降低(P〈0.05),且持续至第14d无显著性改变(P〉0.05)。结论增高的血浆vWF在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低分子量肝素Clexane抗凝治疗可显著降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急性期血浆vWF水平。  相似文献   

18.
很多临床实验室多采用肝素锂(钠)抗凝的真空采血管测定血流变各项指标。日常工作中,我们发现血浆纤维蛋白原(Fg)结果往往不理想,易偏高,而且重复性差,而自制分离胶肝素锂管进行Fg实验重复性好,单纯肝素锂管测得Fg数据明显高于分离胶肝素锂管数据,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在持续性房颤患者的高凝状态时应用低分子肝素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持续性房颤患者56例,年龄(57±3.7)岁,房颤病史(3.8±1.7)年。给予低分子肝素(克塞)60mg,2次/d,皮下注射,两周1个疗程。测定1周后和两周后的凝血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血浆D-二聚体、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抗Xa因子活性、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结果用药1周后PT、aPTT升高,而两周后恢复正常,tPA、抗Xa因子活性增高,血浆D-二聚体减低明显(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克塞)60mg,2次/d,皮下注射,两周1个疗程治疗持续性房颤患者疗效确切,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20.
陈君  郑晓莉  刘蕊 《天津医药》2006,34(9):605-606
目的:探讨结肠癌患者凝血、抗凝、纤溶指标的变化与其病理分型、分化程度、转移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结肠癌患者109例,对照组41例.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纤维蛋白原(FIB)、抗凝血酶(AT)、D-二聚体(D-Dimer).结果:PT、APTT随病情加重稍有延长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IB、D-Dimer随病情加重而增高,AT随病情加重活性逐渐降低,此3项指标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癌患者存在明显的凝血、抗凝及纤溶机制的异常且其变化与病情发展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