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7 毫秒
1.
孙蓓  张冬梅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0):299-300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短期干预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RP及TNFα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15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对照组(52例)和氟伐他汀治疗A组(53例)及氟伐他汀治疗B组(53例),对照组给予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一般治疗,不予任何降脂药物;氟伐他汀治疗A组上述基础上加用氟伐他汀每日40mg,氟伐他汀治疗B组加用氟伐他汀每日80mg。测定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CRP及TNFα的变化。结果氟伐他汀治疗A组及氟伐他汀治疗B组在治疗1周后其血浆CRP及TNFα水平均下降,对照组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但仅氟伐他汀治疗B组差异较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氟伐他汀短期干预可阻滞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脉病变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两种不同剂量的瑞舒伐他汀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时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17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6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20 mg,1次/d,睡前口服;对照组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1次/d,睡前口服。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绞痛症状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及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肝转氨酶、肌酸激酶(CK)、尿蛋白升高例数多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高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时治疗效果更可观,但应注意监测患者肝肾功能情况,若出现肝肾功能损害时应减量或停用。  相似文献   

3.
廖继全 《右江医学》2005,33(2):121-122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82 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1例,对照组41例。对照组给予硝酸甘油、阿司匹林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 20 mg/d,睡前口服,连服8周。结果 治疗组显效25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95.12%。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 70.73%。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χ2=8.61P<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有效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缩短持续时间及降低心脏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7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治疗组常规治疗加上阿托伐他汀40mg/d,对照组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d.两组均在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测定血脂四项、C反应蛋白水平,观察不良心血管事件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血脂和C反应蛋白水平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降低更显著(P<0.05);治疗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能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预后,在权衡患者药物使用利弊后,推荐40mg/d强化治疗.  相似文献   

5.
曾军 《当代医学》2014,(16):128-129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新余市新钢中心医院76例患有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38)。对照组静脉滴注丹红注射液,1次/d,每次使用剂量为30mL;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口服阿托伐他汀,1次/d,每次服用剂量为20mg。均对患者进行为期1个月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病情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C反应蛋白水平治疗前后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2组用药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与氟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的调脂作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U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包括硝酸酯类、抗血小板药物、钙离子拮抗剂和抗凝血药物基础上,对照组加服氟伐他汀20 mg,口服1次/晚;观察组加服瑞舒伐他汀10 mg,口服1次/晚,两组观察时间均为8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血脂及C-反应蛋白(C-response protein,CRP)浓度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改善,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效率分别为93.88%和79.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及CRP浓度明显降低(P0.05);血高密度脂蛋白明显升高(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和氟伐他汀均可以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调脂作用效果明显,而瑞舒伐他汀的效果更好于氟伐他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对血脂正常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血脂正常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联合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在常规抗心绞痛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合治疗加用氟伐他汀和曲美他嗪,其中氟伐他汀40mg,1次/d,曲美他嗪20mg,3次/d,口服,疗程1年,于治疗前、治疗后12个月分别行24hHolter检测心肌缺血总负荷(TIB),并记录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的缺血相关事件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TIB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氟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对血脂正常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具有抗心肌缺血和减少心肌缺血相关事件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观察瑞舒伐他汀与氟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的临床疗效.方法10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氟伐他汀组54例,男35例,女19例,年龄39~78岁,平均62.6±13.1岁,在常规治疗(包括肠溶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硝酸甘油、低分子肝素、β受体阻滞剂)基础上加用氟伐他汀20mg,每晚一次口服,共用药8周;瑞舒伐他汀组54例,其中男40例,女14例,年龄40~80岁,平均60.5±14.6岁,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10mg,每晚一次口服,疗程8周.对比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治疗前后血脂及C反应蛋白(C-response protein,CRP)浓度的变化.结果瑞舒伐他汀组与氟伐他汀组比较,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90.74%和79.63%, P<0.05);血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及CRP浓度明显降低(P<0.05);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升高(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和氟伐他汀都能够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但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明显优于氟伐他汀.  相似文献   

9.
氟伐他汀治疗UAP伴颈动脉粥样斑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伴颈动脉粥样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患者随机分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常规抗心绞痛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氟伐他汀20~40mg/d,观察治疗前后的心绞痛发作情况、ECG和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变化。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疗效高,颈动脉粥样斑块缩小。结论:氟伐他汀能稳定斑块,降血脂,提高心绞痛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关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9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治疗组46例:对照组给予硝酸酯类、钙离子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上曲美他嗪60 mg/d,分3次口服,阿托伐他汀10 mg/d,临睡前服,疗程为8周.观察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9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55例,两组均给予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治疗组加氯吡格雷75 mg,每日1次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睡前口服,疗程为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症状控制情况及血脂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9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效果较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两组均予硝酸酯类、钙拮抗剂和调脂药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加用氯吡格雷(波立维)75mg口服,每日1次,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口服,每日1次;对照组加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用法同前。3个月后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平均发作持续时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91.3%,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273,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平均发作持续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57,t=8.327,P〈0.05)。结论氯毗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步长脑心通胶囊与强化降脂联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07年12月—2009年6月的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244例,分两组,两组调脂药物均选用辛伐他汀20mg睡前口服,治疗组加用步长脑心通胶囊4粒/d,日3次口服,疗程4周。结果:步长脑心通胶囊有明显的降血脂作用,可使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降低,使高密度脂蛋白升高,从而达到强化调脂的作用,对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治疗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氟伐他汀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C 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 将 5 6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 2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氟伐他汀每日 2 0mg ,晚餐后服用 ,疗程共 4周。治疗前后检查C 反应蛋白水平和血脂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C 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降低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 <0 .0 1 )。而血脂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 氟伐他汀可以显著降低C 反应蛋白水平 ,具有抗炎作用 ,这种作用独立于降脂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睡眠干预对老年冠心病伴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冠心病伴睡眠时间减少患者2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08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心内科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干预组给予睡眠环境调整、睡前精神放松指导以及必要时给予镇静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的睡眠时间、平均动脉压、心率、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的睡眠时间较对照组延长,平均动脉压、心率下降,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减少及临床疗效好(均P<0.05).结论 对于老年冠心病伴睡眠障碍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积极的睡眠干预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睡眠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102例诊断明确的UAP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低剂量组(54例)和高剂量组(48例)。2组均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低分子肝素等药物基础治疗。低剂量组在基础治疗上再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口服,每晚1次;高剂量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瑞舒伐他汀20 mg口服,每晚1次。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测定血清Hcy、hs-CRP及血脂水平,比较2组血清Hcy、hs-CRP及血脂的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血清Hcy、hs-CRP、血脂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三酰甘油(TG)水平均降低,且大剂量组均优于低剂量组(P均<0.01)。2组HDL-C均升高,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UAP患者,大剂量瑞舒伐他汀不仅能充分发挥调脂作用,能更有效降低血清Hcy、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9月~2012年9月在我院内科住院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根据住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予硝酸脂类、他汀类药物、B受体阻滞剂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75mg,每日1次,口服;拜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每日1次,口服,连用2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心绞痛发作情况及用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的显效率达76.67%,明显优于对照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96.67%,明显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心绞痛每周发作的次数治疗后为(2.48±0.12)次,心绞痛每次持续时间(2.13±0.11)min,对照组心绞痛每周发作的次数(4.17±1.82)次,明显多于观察组,且心绞痛每次持续时间为(2.61±0.56)min,明显长于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期间均无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观察组出现腹泻1例,皮肤瘀斑3例。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且安全性好,值得基层医院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炎症因子、内皮功能及内脂素的影响及安全性。 方法 选择2011年2月—2015年5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患者常规治疗,对照组口服瑞舒伐他汀10 mg/次,观察组口服瑞舒伐他汀20 mg/次,治疗疗程均为12个月。观察2组患者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内脂素(Visfatin)、肿瘤细胞坏死因子(TNF-α)、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血浆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表达水平,测定2组患者内皮功能。观察2组患者治疗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用药后不良反应。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中HIF-1α、Visfatin、TNF-α、hs-CRP、血清中vWF、ET-1的表达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下降程度均优于对照组,而2组患者血清中NO的表达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升高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础动脉内径值,充气后动脉内径值以及FMD与治疗前测量相比均明显增高,且观察组增高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大剂量瑞舒伐他汀用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综合临床疗效较好,在提高患者远期疗效方面较常规剂量明显,但不良反应发生率与使用剂量相关,因此临床应权衡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血清CRP(C-反应蛋白),GMP-140(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的浓度及氯吡格雷对其影响和临床疗效。方法:59例UA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29例,氯吡格雷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首次顿服300mg,次日起75mg/d,连服2周)30例,另选正常时照组(无任何治疗)20例。测定59例UA患者治疗前后及2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CRP,GMP,140浓度。结果:氯吡格雷组临床总有效率(93.3%)优于常规治疗组(72.4%)(P〈0.05)。UA患者血清CRP,GMP-140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氯吡格雷组和常规治疗组血清CRP,GMP-140浓度均显著下降(P〈0.01),且氯吡格雷组下降水平优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氯吡格雷可降低uA患者血清CRP,GMP-140浓度,有利于减轻炎症反应,稳定斑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