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9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n=52)及对照组(n=41),两组均常规行抗心绞痛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10~20mg/d连续3个月。评定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治疗期间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3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降低(P<0.05),治疗期间心脑血管事件总发生率明显降低(χ2=10.650,P<0.01)。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有效降脂,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91例符合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和观察组每天分别加用20mg和40mg阿托伐他汀,记录每天心绞痛发生次数、持续时间、心电图变化及不良反应。于治疗后3个月时检测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酸激酶(CK)水平。结果观察组心绞痛症状缓解、心电图缺血改善、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LDL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40mg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能提高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缓解率,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与曲美他嗪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应用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氟伐他汀40 mg,1次/d;曲美他嗪20mg,3次/d,观察治疗后疗效及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月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3.9%)明显高于对照组(68.8%),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氟伐他汀与曲美他嗪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显著改善心绞痛的临床症状并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7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治疗组常规治疗加上阿托伐他汀40mg/d,对照组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d.两组均在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测定血脂四项、C反应蛋白水平,观察不良心血管事件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血脂和C反应蛋白水平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降低更显著(P<0.05);治疗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能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预后,在权衡患者药物使用利弊后,推荐40mg/d强化治疗.  相似文献   

5.
张红伟 《求医问药》2014,(19):212-213
目的 :探讨用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3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9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有46例患者。我院用氟伐他汀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治疗,用瑞舒伐他汀对研究组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相关指标的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相关指标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患者,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用瑞舒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治疗具有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等优点。该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刘丽红 《医学综述》2012,(20):3518-351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1年5月冀中能源有限公司总医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阿司匹林100 mg/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10 mg/d,每晚1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C变化以及治疗心绞痛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为74%,治疗组显著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优于单用阿司匹林,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7):99-101
目的对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将入选的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分别予以常规治疗及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无效2例,占6.7%,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无效9例,占30.0%,总有效率70.0%。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0.52±0.11)次/min,对照组为(1.13±0.29)次/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的持续时间(2.81±0.32)min/次,对照组为(4.48±1.12)min/次,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可以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好,无明显不良反应,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中间状态,其发病机制主要是粥样斑块破裂、血管内皮受损及血栓形成,极易演变为急性心肌梗死(AMI)或猝死。脂代谢异常是冠心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积极有效的调脂治疗,能够防止或减少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发生,降低病死率,延长患者的存活时间,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和分析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商丘市交通医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脂必妥片,观察组则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用药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相关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在再入院治疗、再发心绞痛、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以及病死率方面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好,且安全性高,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0.
阿托伐他汀与氟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脂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比较阿托伐他汀与氟伐他汀的临床调脂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 5 9例 TC≥ 5 .98mm ol/ L ,或合并 TG≥ 2 .0 0mm ol/ L或合并 HDL - C男 <1.0 4 mm ol/ L ,女 <1.17mm ol/ L的老年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 (A组 ) 2 9例 ,氟伐他汀组 (F组 ) 30例 ,A组给予阿托伐他汀 10 mg/ d,F组给予氟伐他汀 2 0 mg/ d,晚上 8点口服 ,两组疗程均为 8周。治疗前 ,治疗后 4周、8周分别观察降脂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1两组治疗 4周后及 8周后 ,TC、TG、TDL - C、TC- HDL - C/ HDL - C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下降 (P <0 .0 1) ,HDL - C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升高 (P <0 .0 5 ) ,两组间比较 ,治疗后 4周 ,TC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治疗 4周和 8周后 ,L DL - C、TG下降阿托伐他汀组明显优于氟伐他汀组 (P <0 .0 1)。结论 :阿托伐他汀降低 TG和 L DL - C的作用较氟伐他汀强 ,且不良反应轻微 ,耐受性好 ,可用于老年高胆固醇血症 ,特别是混合性高脂血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38例,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根据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电图变化评价临床疗效.平均随访6个月.结果:术后即刻,血管残余狭窄均<10%,相关血流恢复TIMI 2~3级,手术成功率为94.7%.36例未再发作心绞痛,2例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心电图29例恢复正常,5例ST-T改变大于50%,4例ST-T无明显变化.随访期间,4例心绞痛复发,其中3例再次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无急性心肌梗死或死亡发生.结论: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是一种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安全而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磺达肝癸钠和依诺肝素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UAP患者128例,随机分为2组:A组68例,B组60例,2组均给予常规抗UAP治疗。A组加用磺达肝癸钠2.5 mg皮下注射,每天1次,持续3~8 d(平均5.5 d);B组加用依诺肝素1 mg/kg,每天2次皮下注射,持续5~7 d(平均5.8 d)。疗程均为2周。比较2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2组患者在严重心血管事件如死亡、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及心绞痛发作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而严重出血(脑出血、腹膜腔出血、呕血、便血++++)及轻度出血(皮下瘀斑、牙龈出血、血尿、便血+++以下)发生率比较,A组较B组有明显下降(P均〈0.05)。结论磺达肝癸钠和依诺肝素治疗UAP患者疗效相似,但磺达肝癸钠出血发生率较依诺肝素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3.
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9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50例采用阿司匹林100mg和氯吡格雷75mg(双抗)+抗凝进行治疗,48例采用单纯阿司匹林100mg(单抗)+抗凝进行治疗,分析并比较双抗+抗凝纽和单抗+抗凝组的疗效。结果:双抗+抗凝组好转45例(90%),恶化4例(8%),死亡1例(2%),半年复发率为5%。单抗+抗凝组好转33例(68%),恶化14例(30%),死亡1例(2%),半年复发率为30%。结论:小剂量双抗治疗高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相对安全,可明显改善其临床症状及预后,双抗治疗疗效优于单抗治疗,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感染的患者恫时要治疗基础疾病。  相似文献   

14.
姚丽梅  尹瑞兴 《广西医学》2005,27(10):1521-1522
目的观察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t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前后血浆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患者60例,随机分为PCI组和对照组,PCI组除用UA常规治疗外,还接受PCI(包括经皮冠脉内球囊扩张术及支架置入术),对照组仅予UA常规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分别测其血浆CRP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PCI组治疗后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CRP水平(P〈0.05).结论PCI治疗较常规治疗能显著降低老年UA病人的血浆CRP水平,故推荐老年UA患者接受PCI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9月~2012年9月在我院内科住院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根据住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予硝酸脂类、他汀类药物、B受体阻滞剂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75mg,每日1次,口服;拜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每日1次,口服,连用2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心绞痛发作情况及用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的显效率达76.67%,明显优于对照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96.67%,明显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心绞痛每周发作的次数治疗后为(2.48±0.12)次,心绞痛每次持续时间(2.13±0.11)min,对照组心绞痛每周发作的次数(4.17±1.82)次,明显多于观察组,且心绞痛每次持续时间为(2.61±0.56)min,明显长于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期间均无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观察组出现腹泻1例,皮肤瘀斑3例。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且安全性好,值得基层医院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10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卧床休息、低盐饮食、低流量吸氧等常规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对其进行治疗,比较2周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心电图改善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过2周的治疗,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88.00%)明显优于对照组(70.00%)(P〈0.05);观察组患者心电图改善疗效(90.00%)明显优于对照组(76.00%)(P〈0.05)。结论前列地尔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两组均予硝酸酯类、钙拮抗剂和调脂药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加用氯吡格雷(波立维)75mg口服,每日1次,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口服,每日1次;对照组加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用法同前。3个月后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平均发作持续时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91.3%,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273,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平均发作持续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57,t=8.327,P〈0.05)。结论氯毗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硫酸氢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联合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1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并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心功能改善情况及不良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临床治疗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提升,且心绞痛平均发作频率和平均持续时间均明显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效果显著,对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心脏功能的改善和临床疗效的提高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