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背景急性缺血性卒中可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甚至引起血管性痴呆,早期识别血管性认知损害、积极寻找相关因素、及时进行有效治疗可以减少甚至防止认知功能进一步减退,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择符合入组条件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共314例,分别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CA)评价认知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Barthel指数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情绪状态。结果与脑卒中后无认知功能障碍组相比,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组患者受教育程度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差(P=0.000,0.008),而HAMD评分和NIHSS评分增加(均P=0.000),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升高(P=0.002,0.005);其中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NIHSS评分、HAMD评分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均P<0.05),Barthel指数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P<0.05);影像学分型以皮质型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左侧大脑半球缺血性脑血管病为主(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受教育程度低、糖尿病病史、HAMD评分、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是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结论脑卒中后认知损害与社会人口学因素、脑卒中部位、抑郁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血糖控制情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抽取我院2015-04—2016-02诊治的脑梗死患者42例为观察组,同期选取4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比2组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分析脑梗死程度、梗死面积与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脑梗死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水平均高于中度脑梗死患者(均P0.05),而中度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水平较轻度脑梗死患者高(均P0.05)。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水平均高于小面积脑梗死患者(P0.05或0.01),而小面积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水平较腔隙性梗死患者高(均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的病情与梗死面积,与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呈正相关,可将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作为脑梗死临床诊断的重要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7(IL-17)、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及血脂的影响。方法将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及口服阿托伐他汀片20mg,晚上口服,1次/d,疗程2周。分别在确诊24h内和治疗后观察2组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17、基质金属蛋白酶-8及血脂的变化情况,并就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17、基质金属蛋白酶-8、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HDL-C)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17、基质金属蛋白酶-8的水平,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良好的调脂作用,显著降低患者血脂水平从而减轻患者脑缺血性损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妊娠期脑卒中患者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21例妊娠期脑卒中患者血清中MMP-8、hs-CRP水平,并以20例同期正常孕产妇作为对照。结果 妊娠期脑卒中患者血清中MMP-8、hs-CRP水平均高于正常孕产妇(P<0.05)。两者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有关(P<0.05)。结论 妊娠期脑卒中患者血清中MMP-8、hs-CRP处于高水平,可能与该病的疾病发展有关,可用于其临床评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与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损害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02—2020-02开封市人民医院治疗的11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50例为对照组,检测2组血清S-100β、NSE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S-100β、NS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大面积梗死患者S-100β、NSE水平高于腔隙性梗死和小面积梗死患者(P<0.05);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31分患者血清S-100β、NSE水平高于NIHSS评分16~30分和≤15分患者(P<0.05);血清S-100β、NSE水平与梗死面积呈正相关(P<0.05),与NIHSS评分亦呈正相关(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S-100β、NSE水平升高,与梗死面积、神经功能损害程度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中青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其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改变。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测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ACI组)、29例无症状颈动脉硬化患者(ACA组)及17名健康体检者(NC组)的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血清MMP-9和TIMP-1水平,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水平。结果 NC组均未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ACI组易损斑块的比例(69.2%)及检出率(47.6%)均明显高于ACA组(46.4%,20.7%)(均P<0.05)。ACI组血清MMP-9、TIMP-1、hs-CRP水平及MMP-9/TIMP-1比值均明显高于ACA组(均P<0.05);ACA组血清MMP-9、TIMP-1、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NC组(均P<0.05)。ACI组中,易损斑块亚组血清MMP-9、TIMP-1、hs-CRP水平及MMP-9/TIMP-1比值均明显高于稳定斑块亚组(均P<0.05);稳定斑块亚组血清MMP-9、TIMP-1、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无斑块亚组(均P<0.05)。结论血清MMP-9、TIMP-1、hs-CRP可作为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稳定性的血清学指标。MMP-9/TIMP-1比值增高及颈动脉易损斑块可能提示中青年脑梗死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高原地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9月1日至2019年11月1日该院收治的高原地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观察组)和健康者60例(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MMP-9、HIF-1α表达水平,分析二者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病程度及预后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MMP-9、HIF-1α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 P=0.000)。不同损伤程度、梗死面积和预后患者血清MMP-9、HIF-1α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MP-9、HIF-1α高表达水平是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高原地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MMP-9、HIF-1α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其表达与患者脑损伤程度、脑梗死面积大小及预后有关,可能对患者预后评估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中的作用。方法对76例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和80例完全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测定,比较2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同时期完全性脑卒中患者。结论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生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有关系,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可作为预测及评价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血清血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0年6月-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73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于我院体检50例健康老年人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尿酸、hs-CRP、MMP-9水平;按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比较血尿酸、hs-CRP、MMP-9水平,并分析相关性;按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比较血尿酸、hs-CRP、MMP-9水平,并分析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血尿酸、hs-CRP、MMP-9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重度组血尿酸、hs-CRP、MMP-9水平及NIHSS评分显著高于轻、中度组(P<0.05)。血尿酸水平、hs-CRP、MMP-9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P<0.05)。预后不良组血尿酸、hs-CRP、MMP-9水平及mRS评分较预后良好组显著升高(P<0.05)。血尿酸水平、hs-CRP、MMP-9水平与患者mRS评分呈正相关(P<0....  相似文献   

10.
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9,MMP9)被证明在缺血性卒中患者梗死灶及 梗死灶周围脑组织,梗死灶血管周围及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中均高表达。聚合酶δ-相互作用蛋白2、白 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IL-1β、心血管活性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可通 过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依赖 的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κB,NF-κB)和活化蛋白-1、p42/p44MAPK、c-Jun氨基末端激酶、p65- NF-κB等不同途径促进MMP9的表达。MMP9的高表达与缺血性卒中出血转化关系密切,且外周血 MMP9水平变化与rt-PA溶栓患者死亡或症状性颅内出血独立相关,与缺血性卒中严重程度及不良功 能结局相关。MMP9 rs3918242位点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卒中的风险及疾病严重程度可能相关,但目 前研究的结果和结论尚不一致。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白细胞计数与缺血性脑卒中的梗死灶体积大小以及预后的关系,并探讨其潜在的机制.方法对124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24 h抽取肘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MMP-9水平,并进行白细胞计数.根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对患者入院以及出院时进行评分,所有患者均进行CT/MRI检查.结果脑梗死组MMP-9水平及白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腔隙性脑梗死组以及对照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MMP-9水平与预后呈等级正相关(r=0.180,P=0.046).白细胞数增高组脑梗死与腔梗构成比、病死率、MMP-9水平明显高于白细胞数正常组,而治疗有效率则明显低于白细胞数正常组.结论脑梗死急性期血清MMP-9水平、白细胞计数可能与脑梗死患者梗死体积大小以及近期预后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变化规律,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分别于患者入院第1d、第3d、第7d和第14d分别检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hsCRP水平,比较进展组与非进展组的差异,分析hsCRP动态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的关系。结果进展组第1d、第3d和第7d血清hsCRP水平高于非进展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hsCRP水平可作为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P-选择素和C反应蛋白(CRP)含量的动态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的方法和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30例脑梗死患者和30名健康对照者例健康对照者P-选择素、CRP的血清水平.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清P-选择素和CRP水平显著高于其恢复期及健康对照组(均P<0.01),恢复期P-选择素和CRP水平仍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不同体积脑梗死患者的P-选择素和CRP水平不同,大梗死灶组和中梗死灶组比小梗死灶组P-选择素和CRP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选择素和CRP参与了缺血性脑卒中炎症反应和血小板活化的病理过程,血清P-选择素和CRP水平可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发展及病情监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炎衣原体感染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检测30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肺炎衣原体特异性抗体IgG和IgM,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对照者(P<0.01)。血清肺炎衣原体IgG抗体阳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0.57±0.56mg/dl)高于IgG抗体阴性脑血管病患者(0.42±0.21mg/dl)(P>0.05)。血清肺炎衣原体IgM抗体阳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0.67±0.73mg/dl)高于IgM抗体阴性脑血管病患者(0.47±0.35mg/dl)(P>0.05)。结论:肺炎衣原体急性和慢性感染均参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炎症反应过程,并与其它卒中因素共同引起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15.
C反应蛋白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缺血性卒中的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112例缺血性卒中患者按照梗死面积、病情、预后进行分组并检测血清CRP水平.结果 大灶脑梗死组CRP水平显著高于腔隙性脑梗死组(P<0.01),重型组的CRP水平明显高于中型、轻型患者(P<0.01),CRP水平异常组的神经功能恢复较正常组差,病死率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 CRP水平可作为缺血性脑卒中判断病情及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抽取2014-06—2016-02我院8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措施,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中西医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2.86%,对照组为76.19%,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超敏C反应蛋白、红细胞比积、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液流变学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动态观察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脑梗死)患者发病后半月内补体C3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的变化及其与梗死灶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分别在发病后12小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7天、15天,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40例脑梗死患者补体C3和Hs-CRP含量,并选取30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病灶体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脑梗死组血清C3、Hs-CRP的浓度于发病后12小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7天均高于对照组,P<0.05;15天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脑梗死组血清补体C3、Hs-CRP水平与梗死灶体积有关,体积越大,血清补体C3、Hs-CRP水平越高。大、中病灶组血清补体C3浓度、Hs-CRP浓度明显高于小病灶组,P<0.05。脑梗死组血清补体C3、Hs-CRP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关,缺损越重,血清补体C3、Hs-CRP水平越高。重、中度神经功能缺损组血清补体C3、Hs-CRP浓度明显高于轻度缺损组,P<0.05。结论:C3、Hs-CRP浓度在脑梗死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升高与脑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补体系统激活变化趋势与急性脑梗死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动态观察脑梗死患者发病后1月内补体C3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的变化趋势及其与梗死灶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分别在发病后12、24、48、72h、7、14d和1月,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56例脑梗死患者补体C3和Hs-CRP含量,观察并记录所有病例的病灶体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同时选取46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结果(1)病例组补体C3和Hs-CRP在不同测定时点浓度不同(F=163.456和97.622,P〈0.001),表现为发病12h时补体C3和Hs-CRP浓度即有所增加,此后随着发病时间的增加浓度呈上升趋势,至发病7d达峰值,随后逐渐下降,至1月时趋于正常。(2)病例组血清C3、Hs-CRP的浓度于发病后12、24、48、72h、7、14d均高于对照组(P〈0.05),1月时2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病例组血清补体C3、Hs-CRP水平与梗死灶体积有关系,体积越大,血清补体C3、Hs-CRP水平越高。大、中病灶组血清补体C3、Hs-CRP浓度明显高于小病灶组(P〈0.05);(4)病例组血清补体C3、Hs-CRP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关系,神经功能缺损越重,血清补体C3、Hs-CRP水平越高。重、中度神经功能缺损组血清补体C3、Hs-CRP浓度明显高于轻度缺损组(P〈0.05)。结论(1)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急性期C3、Hs-CRP含量增高,存在补体系统激活。补体激活可能参与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脑组织的炎症过程;(2)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3、Hs-CRP与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之间有密切关系,反映卒中时脑组织的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07—2017-01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为观察组,按照梗死程度的不同将其分为小面积梗死组(n=54)和大面积梗死组(n=46),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相较于大面积梗死组,小面积梗死组的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较高(均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发病后,机体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会显著升高,且随着疾病严重程度的加深,其水平随之升高,两者关系呈正相关,可将两个指标作为急性脑梗死病情评估的参考指标,为其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变化对病情评价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检测9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和NIHSS评分变化,并与正常对照受试者进行比较.结果 根据梗死灶体积将患者分为大型(>10 cm 3)、中型(5~10cm 3)和小型(<5cm3)共3个亚组,治疗前3组患者血清IL-6 、TNF-α和hs-CRP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各项炎性因子和NIHSS评分降低,与治疗前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和NIHSS评分可作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病情评价和疗效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