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姚如升  王贞丽  李国平 《当代医学》2011,17(34):101-102
目的 观察和分析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2010年6月~2011年6月共收治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52例,均采用口腔正畸治疗;观察和记录患者在治疗之前、治疗完毕之后、治疗结束3年后的探诊出血(BOP)、临床牙周袋探诊深度、前牙覆盖与覆牙合等指标,并用X线片检查前牙间牙槽骨的高度.结果 采用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52例患者治疗过程顺利,移位牙齿复位良好,牙齿排列整齐,咬合关系显著改善,牙齿松动程度显著降低,牙周膜间隙恢复正常,牙齿美观.结论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在有效控制牙周炎、确保牙齿整齐、消除牙合创伤、恢复牙齿咀嚼功能、保持牙齿美观的同时,更具有疗效稳定、持久的优势,建议临床试用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探讨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诊所2013年2月至2014年12月就诊的牙周病导致前牙移位的患者3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进行系统性牙周病治疗后采用口腔正畸治疗的方法予以治疗,判断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结果表明,治疗后患者前牙覆颌与牙周袋深度均出现明显的改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并且所有患者均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治疗,治疗后所有患者移位前牙均已恢复、前牙排列整齐、牙周膜间隙恢复正常、患牙松动度降低、稳定性增加、咬合关系得以改善。结论对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患者,采用口腔正畸的方法进行治疗,对改善患者牙周局部环境,促进患者牙列、咬合关系与牙周恢复具有明显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效果. 方法 对我院40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采用口腔正畸进行治疗. 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移位的牙齿得到了较好的复位,牙齿排列整齐,咬合关系改善明显,松动度降低,牙周膜间隙正常,牙周及美观情况仍有较大改善.治疗后的牙周袋深度、出血指数、前牙覆盖、覆牙合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槽骨高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炎所致的前牙移位,不仅能有效控制牙周炎症,消除牙合创伤,排齐牙列,保留患牙,恢复咀嚼和美观功能,还能使治疗效果长期保持稳定,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袁玉霞 《中外医疗》2010,29(32):77-77
目的讨论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80例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根据我院收治的80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采用口腔正畸进行治疗。根据牙周袋深度、出血指数、前牙覆盖、覆骀、牙槽骨高度,临床疗效来判断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移位的牙齿得到了较好的复位,牙齿排列整齐,咬合关系改善明显,松动度降低,牙周膜间隙正常,牙周及美观情况仍有较大改善。治疗后的牙周袋深度、出血指数、前牙覆盖、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槽骨高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正畸治疗通过改善局部因素,促进牙周健康从而提高牙周疾病的治愈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口腔正畸对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咀嚼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5年12月滑县人民医院收治的39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均接受口腔正畸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咀嚼功能(包括前牙覆盖、前牙咬合、探诊出血率)及生活质量评分(包括咀嚼能力、积极感受、美观程度、总体健康评分)。结果本研究治疗总有效率为89.74%;治疗后患者前牙覆盖、前牙咬合、探诊出血率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患者咀嚼能力、积极感受、美观程度、总体健康评分均较治疗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采用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效果显著,可促进其咀嚼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55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接受基础治纠正牙周病后进行口腔正畸,调查患者正畸前后的状况,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患者后牙周袋深度为(2.85±0.34)mm,前牙覆盖高度为(2.13±0.43)mm,明显少于治疗前,治疗前患者牙周出血指数为(19.4±5.2)%,明显少于治疗前,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满意的46例,不满意的9例,满意度为83.6%。结论:口腔正畸能够改善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牙齿的美观度,纠正患者牙齿畸形,降低患者牙周袋深度。  相似文献   

7.
杨铁崎 《中外医疗》2010,29(31):80-80
目的探讨牙周病正畸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8例牙周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患者移位的牙齿得到了复位,前牙覆覆盖关系正常,咬合关系及外貌均有明显改善。结论牙周病经过正畸治疗可以恢复牙列外形,达到美观及恢复咀嚼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26例,均采用口腔正畸治疗。结果:患者的矫正成功率为100%,经过正畸治疗后,牙周袋深度、前牙覆盖情况、覆情况、牙周出血指数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改善(P<0.05)。但治疗前后患者的牙槽骨的高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具有疗效确切,安全可靠、效果稳定的特点,值得临床使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观察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40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行口腔正畸治疗方法,并观察其治疗前后前牙覆盖、前牙覆颌、牙周出血率及牙周袋深度等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经治疗后其前牙覆盖、前牙覆颌、牙周出血率及牙周袋深度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给予口腔正畸治疗,能对患者前牙覆盖关系进行纠正,改善牙齿美观,值得在临床中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在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治疗过程中采用口腔正畸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针对本院收治的78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分析,均采用口腔正畸治疗方式进行处理,观察口腔正畸治疗在牙周病致前牙移位中的具体疗效。结果患者在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治疗成功率为100%,并且在治疗后的牙周袋深度、前牙覆盖合以及前牙覆盖、出血指数方面出现了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牙槽骨高度方面却不存在明显的变化(P0.05)。结论在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的治疗中采用口腔正畸治疗方式进行处理是比较有效的,其不仅具备较高的成功率,还不会影响到患者的视觉美观效果,因此,值得在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牙周病致前牙唇向移位进行正畸治疗,观察其疗效。方法:牙联合治疗20例前牙唇向移位的患者。使用模型分析的方法比较治疗前后的变化牙周正畸。结果:经正畸治疗后,所有唇向移位的前牙均向舌侧移动,恢复正常的邻接关系。结论:正畸治疗在矫正患者咬合系的同时可改善牙周状况,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廖英男 《海南医学》2010,21(23):91-92
目的总结运用2×4矫治技术对成人牙周病前牙扇形排列患者的正畸治疗过程及疗效。方法临床矫治l0例成人牙周病前牙扇形排列患者,年龄22-54岁,在牙周基础治疗控制牙周炎症的基础上,使用2×4矫治技术进行矫治。结果疗效明显,治疗后牙列整齐、咬合良好,牙周状况明显改善,一定程度上保留了松动牙,使患者在面部美观和口腔功能上得到改善。结论采用2×4矫治技术,可以在尽量不影响牙周健康和美观的情况下,使患者的畸形得到矫正;正畸治疗成功又促进牙周状况的改善,也是牙周综合治疗的一个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牙周病导致前牙漂移患者正畸治疗后的保持效果。方法:对30例前牙漂移的牙周病患者采取正畸及牙周联合治疗后进行前牙铸造夹板固定,半年后随访其保持效果进行研究。结果:30例患者的错胎畸形得到矫正矫治,结束时牙周情况较矫治前明显改善,前牙铸造夹板保持效果良好。结论:口腔正畸治疗可改善患者的牙周情况,铸造夹板保持可维持牙周健康。  相似文献   

14.
正畸能改善口颌系统,提高咀嚼效能,改善面型,因而受到青少年及成年人的追捧。接受正畸的成人在增多,正畸医生面临的牙周病患者也在增多,正畸的可行性和限制性受到牙周条件的影响。旧有的正畸观念视牙周病为禁忌证,因为牙周病患者牙周组织炎症使牙齿在移动的过程中易松动脱落,在正畸结束后易复发。随着对牙周病学的进一步理解和认识,人们逐渐摸清了牙周病与正畸之间的利弊关系。正畸技术和器材的更新,也使牙周病与正畸联系得更加紧密。  相似文献   

15.
邓礼辉  王兰  周欣荣 《西部医学》2011,23(4):695-695,697
目的探讨上切牙拔除矫治的适应症和矫治效果。方法选择上前牙或上颌前突、后牙为中性、轻度远中或完全远中关系的患者23例,拔除双侧上颌侧切牙或中切牙(有牙体或牙周病变者)。结果 23例患者上前牙或上颌前突畸形完全解除,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后牙呈中性或完全远中的尖窝关系,口型和面型显著改善。结论上前牙或上颌前突拔除上切牙矫治简单(支抗易控制)、快速、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牙周炎致错位前牙正畸牙周联合治疗的CT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对牙周炎致唇向散开的前牙经牙龈环切离断牙槽嵴顶纤维后进行正畸治疗,使用CT观察治疗前后牙槽骨高度的变化。方法:16名牙周炎患者唇向散开的上前牙被随机分到牙龈环切组和非环切组。使用前牙区CT扫描和根尖片来比较分析治疗前后牙槽骨高度的变化。结果:经牙龈环切后正畸压入治疗可以增加错位患牙的牙槽骨高度。牙龈环切后正畸压入的患牙牙槽骨高度平均增加1.2mm。牙周病损对称的患牙中牙龈环切组牙槽骨高度平均增加0.8mm,牙周病损不对称的患牙中病损轻、中、重牙龈环切组牙槽骨高度分别增加0.9、1.4、2.2mm。非牙龈环切组治疗后牙槽骨高度的平均增加量仅为0.1mm。牙龈环切组与非环切组间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牙龈环切后正畸治疗在矫正患牙咬合关系的同时增加了牙槽骨高度,改善牙周组织状况。  相似文献   

17.
王云  徐清  周嵩琳 《皖南医学院学报》2007,26(4):292-293,295
目的:通过对临床成人正畸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为临床成人正畸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例成人正畸治疗完成的病例和11例未完成病例,分析成人错牙合患者中伴有口腔疾病的情况和典型病例矫治难点及特点等矫治体会。结果:成人正畸患者较儿童患者多伴有残冠残根、牙缺失、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修复体、牙周炎等问题。20例完成病例均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后牙为尖窝关系或保持原有的后牙牙合关系。结论:成人错牙合患者由于大多伴有口腔疾病及增龄性改变,从而影响常规矫治设计方案,尤其对于需要拔牙矫治的病例,增加了正畸治疗的难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伴错牙合畸形的侵袭性牙周炎(aggressive periodontitis,AgP)患者行牙周 正畸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纳入25名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并完成牙周 正畸治疗的AgP患者,回顾性评价初诊(T0)、正畸治疗前(T1)、正畸治疗完成后(T2)的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探诊后出血比率(percentage of sites with bleeding on probing,BOP%), 通过根尖片评价正畸前后剩余牙槽骨高度(residual alveolar bone height,RBH)的变化及牙根吸收发生状况。结果: (1)在牙周治疗后、正畸治疗前(T1)及正畸治疗完成后(T2),PD、BI、BOP%以及PD>3 mm位点的百分比均有显著降低(P<0.001)。(2)T0时全口RBH均值为68.37%±15.60%,牙周 正畸治疗后RBH为70.27%±14.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上切牙[T0为58.79%±16.71%,T2为65.54%(55.74%,78.13%)]、上尖牙[T0为77.62%(66.06%,87.17%),T2为79.57%(69.75%,86.52%)]及上磨牙[T0为74.30%(61.69%,84.45%),T2为76.76%(68.12%,85.09%)]在正畸治疗后RBH增高明显(P<0.05)。(3)正畸治疗后人均有23.94%±13.45%的牙发生牙根吸收,其中以下切牙及上切牙的发生率最高,总发生率分别为68.48%和65.31%。结论: 伴错牙合畸形的AgP患者,在规范的牙周治疗后,正畸治疗不会引起牙周炎症加重或牙槽骨吸收;约2/3的上、下切牙可发生轻度的牙根吸收。  相似文献   

19.
孙天顺 《吉林医学》2010,31(27):4652-4653
目的:探讨正畸联合自体牙移植治疗前牙埋伏阻生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使用正畸联合自体牙移植治疗的32例埋伏阻生的病例。结果:经过治疗后,所有患者埋伏阻生尖牙均达牙弓正常位置,并且牙龈形态、颜色正常,牙髓活力正常,矫治成功率为100%。结论:正畸联合自体牙移植治疗前牙埋伏阻生有效安全,选用适合的手术方式和移植牵引装置,能减少手术创伤,是应用正畸技术矫治埋伏阻生前牙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20.
固定矫治器应用中牙釉质脱矿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文功 《海南医学》2002,13(10):32-33
目的:了解固定矫治过程中,牙釉质脱矿的发生率,好发牙齿及部位。方法:对92例患者共1886颗牙齿进行临床观察,记录,统计脱矿的发病率及病损部位。结果:92名患者中有51名出现釉质脱矿现象,发病率为55.4%,1886颗粒牙中有234颗出现釉质脱矿,发生率12.4%,好发牙为上前牙,好发部位为牙颈部托槽周围,结论:在固定矫治过程中,牙釉质脱矿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临床上应采取措施加强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