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39例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颈动脉超声检查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之间的关系。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选择2000年3月~2002年3月住院拟诊为“冠心病”患者139例,其中男114例,女25例,年龄36~72岁,平均58.6岁,除外任何原因的脑梗死、出血性脑血管病、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  相似文献   

2.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研究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病理学方面存在较密切的联系〔1,2〕。本研究旨在通过定量分析探讨颈动脉与冠状动脉硬化程度之间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1997年4月至1998年12月在我院住院并接受冠脉造影检查的50例患者,男26人,女24人,年龄40~83岁,平均58-6±9-7岁。经冠脉造影判定存在病变者纳入冠心病组32例,平均年龄56-4±9-0岁。余18例为对照组,平均年龄为58-1±10-7岁。两组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05)。1-2 研究方法1-2-…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病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冠状动脉病变患者152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将上述患者按照不同狭窄程度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进行分组,分别探讨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个数、斑块面积和斑块积分的相关性。结果:冠状动脉病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呈正相关性(P<0.05);同时不同病变程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能够提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特别适用于体检及冠状动脉病变的动态观察,值得广泛推广施行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对168例疑似冠心病的患者同时作颈动脉超声和冠脉造影检查,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对照组),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结果随着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增加,颈动脉内膜(IMT)的厚度和斑块发生率增加,斑块的严重程度也增加。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对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俊洲 《基层医学论坛》2013,(20):2661-2662
目的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表现及其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100例进行超声检测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其中50例是冠心病患者,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之间的关系。结果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患者,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有确定的关联,进行超声检查可以检测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对于预测冠心病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斑块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10 ~ 2014-01在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8例,根据冠脉造影检查判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情况,根据冠脉病变支数将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根据冠脉斑块狭窄,分为轻、中、重度组;超声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粥样斑块情况.比较各组间IMT以及斑块发生情况.结果: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以及斑块率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有显著相关性.颈动脉IMT值得检查以及斑块率可以预测冠心病粥样硬化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6月疑诊为冠心病患者179例,将其按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分为冠心病组126例和非冠心病组53例,2组患者均进行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测定其颈动脉各项参数.结果 2组颈动脉粥样硬化Crouse积分、等级积分及斑块数均有显著差异(P<0.01);随着狭窄程度的增加,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参数逐渐增加,且狭窄程度在≥70%者的各项参数明显高于狭窄<50%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冠心病的发生呈正相关,在临床上可以通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判断冠心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析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病变特点,探讨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与临床意义。方法:选取76例<60岁住院患者,分两组:冠心病组40例,正常对照组36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于冠状动脉造影前后一周内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分别比较两组间、冠心病组内不同病变支数间颈动脉IMT、斑块积分、冠状动脉造影Gensini积分。结果:冠心病组颈动脉IMT、斑块积分、Gensini积分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冠心病2支病变组和3支病变组颈动脉IMT、斑块积分、Gensini积分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Gensini积分与颈动脉IMT、斑块积分呈正相关性(P<0.05),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颈动脉IMT、斑块积分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密切相关,可间接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4例疑及冠心病的患者同时作颈动脉超声和冠脉造影检查。结果20例冠脉造影阳性,其中18例颈动脉超声发现粥样斑块。结论无创性的颈动脉超声检测可以间接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5年8月~2013年5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198例并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69例。CHD组129例,采用超声探头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厚度,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CHD组患者的血糖、甘油三酯及收缩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CHD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为81.4%,对照组为15.9%,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CHD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0级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2级、3级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多支病变组患者斑块积分高于单支病变组,mIMTc显著增加,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颈动脉超声对CHD的预测总符合率为73.74%。结论在冠心病的发生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高危预测因子,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测可以作为疑诊CHD但是又不适用冠脉造影患者疾病诊断的辅助依据,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颈动脉硬化超声表现对冠心病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择疑诊冠心病患者83例,行颈动脉高频彩超探查并与冠脉造影结果比较,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表现与冠心病诊断的相关性.结果 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其冠脉造影的阳性率明显大于颈动脉正常组,特别是颈动脉弥漫性粥样硬化患者的冠心病发生率较高.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颈动脉弥漫性硬化对冠心病的诊断有较高的符合率,可以初步预测冠心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超声极速脉搏波技术UFPWV在评估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64例为研究组,按照心绞痛的类型分为稳定组(稳定型心绞痛)34例和不稳定组(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选取同期的健康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二维灰阶超声记录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极速超声彩色脉搏波技术检测收缩早期脉搏波速度(PWVBS)、收缩晚期脉搏波速度(PWVES);动脉硬化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蛋白酶K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吸烟、收缩压、颈动脉内膜、PWV-BS、PWV-ES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稳定组比较,不稳定组颈动脉PWV-ES高于稳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稳定组和不稳定组患者血清MMP-3、蛋白酶K明显高于对照组,与稳定组相比,不稳定组血清MMP-3、蛋白酶K明显高于稳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WV-ES高水平患者动脉硬化指标明显高于PWV-ES低水平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UFPWV技术能够评估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颈动脉壁弹性变化,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的含量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和冠心病组.其冠心病组又根据冠脉病变的部位分为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实验室检查测定各组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浓度.结果 ①冠心病组总胆红素(11.32±2.81)μmol/L和间接胆红素(8.56±1.91)μmol/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②冠心病多支病变组总胆红素(10.11±1.09)μmol/L和间接胆红素(7.34±1.66)μmol/L水平均低于单支病变组(P〈0.05).结论 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程度及范围负相关,提示低胆红素水平可能是冠心病的一项新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李文学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11):1617-1619,1623
目的:探讨血管回声跟踪(ET)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早期硬化的价值及其与冠心病分级的关系,以期能为早期发现及诊断冠心病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00例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为冠心病组,50例门诊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应用ET技术测定颈动脉相关参数:颈动脉血管收缩期内径(Ds)、舒张期内径(Dd)、硬化参数(β)、顺应性(AC)、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增大指数(AI)、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PWV1)、内中膜厚度(IMT)。结果:冠心病组与对照组Ds、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B、Ep、AI、PWVB、IMT高于对照组,AC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单支病变者47例,二支病变者39例,三支病变者14例,不同分支病变阳性的患者Ds、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β、Ep、AI、PwVB、AC、IMT各组间有所不同,β、Ep、AI、PWVp、IMT随着累及冠状动脉分支的增多有所升高,Ac随着累及冠状动脉分支的增多有所下降,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弹性明显降低,存在硬化变化,冠状动脉累及分支越多颈动脉硬化程度约严重,ET技术监测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早期硬化可行,有助于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为早期判断患者冠状动脉硬化的趋势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对114例经冠脉造影的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用Gensini方法计算冠脉造影积分,分析颈动脉IMT与冠脉病变程度及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冠心病患者颈动脉IMT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IMT与冠脉Gensini积分及病变支数呈正相关,且与年龄、吸烟、高血压病史、餐后血糖增高等冠脉危险因素具有相关性。用颈总动脉IMT≥1.0mm预测冠心病,其敏感性、特异性、阳、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0%,92.86%,93.33%,48.15%。结论颈动脉IMT对预测冠心病及其严重程度有一定的临床意义,IMT是冠心病的一个简便可靠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脂肪活性因子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12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按照回顾性分析方法,将确诊的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他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诊疗记录当中的脂肪活性因子(visfatin、脂联素、Pai-1、TNF-α)以及Ge...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血压、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循环酶法对30例高血压患者、30例冠心病患者、3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Hcy进行了检测,并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有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结果高血压组、冠心病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高血压组、冠心病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1);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血清Hcy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均高于冠心病组及高血压组(P〈0.05)。结论高血压、冠心病患者血清Hcy水平明显升高,且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亦高于正常对照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提高临床用药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于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心内科住院的患者90例分入冠心病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冠心病相关指标检查后均属正常,且无相关病史及家族史)60例分入健康组,采用分组对照的方法比较分析.两组均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AT1 R多态性;通过造影技术检测冠心病组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结果 通过AT1R-A1166/C基因观测检测出两种基因:AA型、AC型;AA、AC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健康组及冠心病组中检测结果没有发现CC型)的检测结果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指数及危险统计AC型高于AA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多态性不是冠心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但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有关,该研究结果在临床用药指导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颈动脉斑块分级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相关性.方法 冠心病患者76例与正常对照组30例采用高分辨率血管超声法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颈动脉内膜厚度(IMT)及斑块积分,检测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并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冠脉造影.结果 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积分0级28例,1级25例,2级18例,3级5例.冠心病患者FMD为(6.94±4.21)%, IMT(1.03±0.32)mm, FIB为(3.24±1.07)g/L,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冠心病患者FIB与FMD存在负相关(r=-0.429,P<0.05),与颈动脉斑块分级存在正相关(r=0.363,P<0.05),与颈动脉IMT无相关性(r=0.09,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FIB水平升高,冠心病患者血浆FIB与颈FMD存在负相关,与颈动脉斑块分级存在正相关.FIB水平能反映内皮功能受损的程度及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临床上加强降纤治疗对延缓冠心病患者内皮功能受损及动脉粥样硬化发展可能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