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阐明仲景大柴胡汤方证的功效和实质。方法:梳理、分析《注解伤寒论》《伤寒明理论》中大柴胡汤方证的条文及注解,据《方剂学》界定"下法""和法"的概念,进一步推导大柴胡汤方证功效和实质。结果:从成无己对大柴胡汤方证的认识,结合"论大柴胡汤无通里攻下之用""‘大柴胡汤证’如是说""答关于‘论大柴胡汤无通里攻下之用’一文中的两个问题""《金匮玉函经》中大柴胡汤证及大柴胡汤方探析"等系列文章,较完整地论述了仲景大柴胡汤方无通里攻下之用,大柴胡汤证为少阳病本证。结论:成氏不认为大柴胡汤有通里攻下之用,而只有祛里热之功。但同时成氏认为小柴胡汤为和解少阳专方,不认为大柴胡汤专为和解少阳而设。  相似文献   

2.
介绍柴胡泻心汤的组方特点及用其治疗慢性胃炎的临证思路。柴胡泻心汤由《伤寒论》小柴胡汤与半夏泻心汤合方化裁而成,根据《伤寒论》少阳病和痞证各自的致病特点,通过分析少阳病柴胡证误下后的病机演变过程,结合临床实践,认为少阳枢机不利兼胃虚气痞是慢性胃炎的病机之一。应用柴胡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是扩大经方运用范围的临床辨治思路。  相似文献   

3.
经腑证是后世医家根据《伤寒论》三阳病篇相关内容,总结归纳出的三阳病经腑辨证规律。由于少阳位处半表半里及其主枢的职责,少阳病常兼变他经病证,病情复杂,难以明确病位,故其经腑证难有定论。我们认为少阳病常表现为经腑同病。其经证病机为少阳枢机不利、胆经郁而化火,治以小柴胡汤;其腑证包括少阳之邪初入胆腑的小柴胡汤证,三焦水饮内停导致的柴胡桂枝干姜汤证,病在少阳、旁溢三阳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和病在少阳兼有阳明里热的大柴胡汤证。  相似文献   

4.
大柴胡汤证病机新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小柴胡汤证 ,从病机和用药上探讨大柴胡汤证蕴含的气血辨证思想 ,认为大柴胡汤能够气血同治 ,以期为临床更好地应用经方和药物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重温《伤寒论》颇有争议的103条“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及贤哲诠释,可以看出,自成无己首次注释迄今,几乎所有的注家皆认为本条的“柴胡证”为小柴胡汤证;而“一证”则是指其中的一部分主症.对此,笔者不敢苟同,故僭陈己见如次.一、“柴胡证”应包括大、小柴胡汤证顾名思义,“柴胡证”是指柴胡汤证而言.《伤寒论》中的柴胡汤证因其程度不同而有大小之分,故从概念内涵看,“柴胡证”本身即应包括大、小柴胡汤证在内.综观全论,凡提及“柴胡证”者计有8条(103、104、106、107、127、154、253、267条),其中有指小柴胡汤证者,有指大柴胡汤证者,而更多的则是合指大、小柴胡汤证,并非全指小柴胡汤证.如107条之“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本为典型的大柴胡汤证,但文中亦称“此本柴胡证”.又如106条云:“太阳病,  相似文献   

6.
<正>全国统编《伤寒论讲义》(李培生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5月出版),质量较高,实用性强,然也不可避免存在着某些不足。《讲义》中,把小柴胡汤证归属于少阳病本证,而大柴胡汤证则归属于少阳病兼变证。对此,笔者认为分清汤证及汤方的辈分,是准确掌握汤证和认识汤方功效的基础。兹就大柴胡汤证是否可以归属少阳病兼变证的问题,陈述一下个人的不同意见和理由。1《伤寒论》原文可以确切推论大、小柴胡汤本属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金匮玉函经》中大柴胡汤证和小柴胡汤证之间的关系为同属少阳病本证,以及大柴胡汤无通里攻下之用的学理。方法:列述并分析《金匮玉函经》中"三阳三阴"病形证治篇条文,计算大柴胡汤方每剂、每服含大黄的量,对其同时代同医书中同类药物进行量效比较,并分析其相关对立观点的出处、荒谬及可信度,确立大柴胡汤无通里攻下之用及大柴胡汤证的证候范畴。结果:大柴胡汤无通里攻下之用,大柴胡汤证为少阳病本证。结论:确立大柴胡汤无通里攻下之用、大柴胡汤证为少阳病本证的认知,必将为顺畅解释有关大柴胡汤、证原文上的掣肘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伤寒论》中大柴胡汤无大黄,后世根据相关文献、医理及临床实践推断当有大黄。文章从医理、药理、文献等多角度来研究和分析,认为大柴胡汤也应当有甘草。甘草能解毒、缓和病势,和芍药配伍能缓急止痛,这些作用均能契合大柴胡汤证的病机特点。  相似文献   

9.
收集历代医家关于《伤寒论》第101条"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的注释,对其进行相应的归纳总结。同时结合个人经验对其进行相应的解释,认为此条文中之"一证",当为符合柴胡汤病机之症状,此"一证"并非专属柴胡汤证,小柴胡汤也并非治疗此"一证"的唯一方剂。最后指出审证求机才是正确理解"但见一证便是"的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10.
梳理古今文献对《伤寒论》大柴胡汤证的阐述,提出“心下急”为其主要症状,病机在于少阳失疏,胆胃不和,邪热内结。临床所见腹腔间室综合征同样是以严重腹部胀闷为主要特征,用大柴胡汤“下之”,效果显著。临床使用经方应当着眼主症,把握病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