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对早期发现多发性脑梗塞病人认知障碍的应用价值。方法用TCD、P300、MMSE对多发性脑梗塞(MI)病人进行动态观察。结果对无痴呆的135例MI病人动态随访,每3月一次共2年,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MID)发生率为21.5%(29/135),其中的22例发生于随访的1年后,占75.9%(22/29);随访中出现痴呆的病人Vm逐渐降低,RI逐渐增高,与单纯MI组相比,两组从6-9个月开始即显示出明显的差异,较MID的发生高峰提前3-6个月。结论用TCD动态监测MI病人的平均血流速度和阻力指数,对早期发现多发性脑梗塞病人认知障碍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对早期发现多发性脑梗塞患者认知障碍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6例维吾尔族多发性脑梗塞(MI)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简易智力状况检查量表(MMSE)动态监测,每3个月监测1次,共24个月,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MID)发病率为25.0%(39/156),其中23例发生于随访的9个月后,占58.9%;随访中出现痴呆的患者的平均血流速度(Vm)降低,而搏动指数(PI)增加。与单纯 MI组相比,两组 Vm从9个月开始即显示出明显的差异,较 MID的发生高峰提前约3个月。结论用TCD动态监测维吾尔族MI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对早期发现多发性脑梗塞患者认知障碍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西宁地区老年期血管性痴呆的MRI诊断与临床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老年期血管性痴呆的核磁共振(MRI)诊断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Hackinski缺血计分及头颅CT检查区分血管性痴呆(VD)及阿尔采默氏痴呆(AD),并对多部位梗塞灶的VD患者行MRI检查。对颅内径线进行测量,与无认知障碍的病人对比;结果:VD患者发生多部位硬塞时,发生脑室扩大,大脑皮层萎缩的程度较无痴呆的多发性脑梗塞患者明显,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脑梗塞部位、大小、范围与痴呆有密切关系。VD患者合并有多部位脑梗塞时,其脑萎缩程度明显重于无痴呆的多发性脑梗塞病人。  相似文献   

4.
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的早期症状缺乏特异性,给本病的早期诊断带来困难,本研究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认知电位(P300)、简易智能状态评价量表(MMSE)对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流速度、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事件相关电位及神经智能评分进行动态观察,探索TCD各参数的改变及智能损害的演变规律,从而探索用脑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改变预测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的可能性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多发性梗死性痴呆的病因及经颅多普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琳  黄芝  李玉环 《广东医学》2007,28(4):577-578
目的 研究多发性梗死性痴呆患者的经颅多普勒(TCD)及相关因素.方法 对60例MID和38例无痴呆脑梗死患者进行TCD检测,并对病因、TCD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MID组有高血压、糖尿病、震颤麻痹者及有2次以上脑梗死发生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ID组MCA ACA血流速度异常最常见,血流速度减慢为主.结论 高血压、糖尿病、震颤麻痹者及有2次以上脑梗死是MID的危险因素,TCD对MID的早期诊断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一、概念多发性梗塞性痴呆(Multi-Infarct Dementia 简称 MID),也可称之为脑血管性痴呆。以往把脑血管性痴呆称之为脑动脉硬化性痴呆,以后有的学者发现脑动脉硬化不是痴呆的原因,而多发性脑梗塞却是痴呆的病因,因此便称之为多发性梗塞性痴呆。目前已  相似文献   

7.
血管性痴呆(VD)是由于缺血性或出血性脑血管病,以及全脑性缺血缺氧而引起的认知障碍、痴呆综合征,以记忆力减退、表情淡漠、呆滞或人格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神志异常症候群,其中多发脑梗塞性痴呆(MID)是VD最主要的形式。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在老年人痴呆中,血管性痴呆(VD)占15%;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容积在高级认知功能代偿中的作用,以及老年脑的脑容积改变与多发性梗塞性痴呆(MID)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21例MID匹配以年龄相当的63例多发性脑梗塞(MI).CT下测量平均脑沟宽度,平均侧裂宽度,纵裂宽度,3脑室宽度,额角指数,尾状核指数,脑室指数,Evans指数,及侧脑室指数.结果MID组病灶多累及左侧半球、丘脑,且病灶容积大于MI组;除纵裂宽度、3脑室宽度外各指标亦均大于MI组(P<0.05;P<0.01).结论在剔除年龄混杂因素后,老年脑脑容积的下降可能是MID发生痴呆的又一重要因素.说明脑容积和脑结构完整性在高级认知功能代偿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多发性梗死性痴呆(MID)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转归及预后。方法对于多发性梗死性患者采用长谷川修改量表(HDS)评分及Hachinsk缺血计分量表(HIS)评分,HDS〈29.5分,HIS≥7分诊断痴呆,同时排除其他原因所致者。结果脑梗死后脑软化灶总体积超过50ml即可引起痴呆。MID发病相对迅速,呈阶梯性进展,临床表现主要为记忆力、计算力、情感障碍,晚期呈全面智能衰退。早期治疗可不同程度改善认知功能,重度痴呆病死率高,预后差。结论MID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积极治疗诱发脑血管病的相关疾病,减少脑血管病发病率即可减少本病发生。  相似文献   

10.
刘汝宏 《实用新医学》2002,4(7):618-619
本对49例多梗塞性痴呆(MID)病人进行了临床和影像学的研究分析,研究表明,MID与脑梗塞部位,脑梗塞容积,患年龄及其受教育程度关系密切。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高粘血症,冠心病都是促使MID形成和发展的危险因素。有效地控制危险因素和对MID尽早综合治疗是防治MID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老年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MID)是因患者长期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使脑微小动脉出现变性、坏死,产生微动脉血栓后,在脑组织中留有腔隙,使中枢神经系统多次、多处受损,患者出现多发性卒中,最后导致某些精神症状及痴呆.我院于2007年2月~10 月共收治30例老年MID患者,现将对该病的预见性护理及特殊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随着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的增多,多发性脑梗塞痴呆已是神经科临床的常见表现,如何及时、准确地判断多发性脑梗塞痴呆的存在,则成为该病临床诊泊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对SO例住院确诊为多发性脑梗塞病人运用杨蜀莲ti]社会功能活动调查表(**Q)、精神认识能力(***E)及修改后的长谷川简易智能量表(HDS严]分别进行智能测定,并对痴呆测定的方法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50例多发性脑梗塞均符合以下标准:0住院经脑CT和(或)MR!证实为脑梗塞;②应用改进的Hachiski缺血量表测定均在6分以上;③二次及其以上的脑梗塞…  相似文献   

13.
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相关因素和P300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蓓 《四川医学》2001,22(2):130-131
目的 探究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MID)的相关因素及P300对MID的诊断意义。方法 对60例MID和64例无痴呆脑梗死患者的痴呆危险因素,梗死部位和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进行对比分析,并用听觉Odd-ball序列测试P300。结果 MID组有高血压史、糖尿病史、>27次卒中史、皮质梗死、皮质合并皮质下梗死、多发性梗死及双梗死者与对照组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0.01)。而二组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MID组P300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结论 高血压、糖尿病、反复卒中是MID的危险因素。皮质梗死、皮质合并皮质下梗死、多发性梗死及双梗死与MID的发生有关。P300是一种客观的、有价值的电生理检测,反映认知功能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的早期症状缺乏特异性,给本病的早期诊断带来困难,本研究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认知电位(P300)、简易智能状态评价量表(MMSE)对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流速度、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事件相关电位及神经智能评分进行动态观察,探索TCD各参数的改变及智能损害的演变规律,从而探索用脑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改变预测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的可能性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陈敬 《基层医学论坛》2016,(33):4645-4646
目的:分析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与脑梗死发病部位及TCD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20例诊断为非痴呆型血管认知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20例诊断为无认知障碍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脑部MRI检测2组研究对象的脑部,对比观察2组脑梗死发病部位和颅内动脉PI值。结果观察组丘脑、颞叶和额叶部位脑梗死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内囊部位脑梗死发病率30.0%,低于对照组的2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大脑后动脉、大脑中动脉、椎动脉和脑前动脉PI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发病率与脑梗死发病部位密切相关,通过TCD对患者颅脑进行检测可以及早发现病变部位脑血流信号是否存在异常,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多发梗死性痴呆(Multi—Infarct Dementia,MID)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比分析MID和无痴呆的多发性脑梗死(Multiple Infarct,MI)各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检查结果。结果 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与痴呆呈正相关,中风次数、梗死的数量越多,容积越大,其智力障碍发生率越高,双侧大脑半球多梗死灶比单侧多梗死灶更易产生智力障碍;脑白质疏松和脑萎缩与智力障碍关系密切。结论 多梗死性痴呆与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中风次数、部位、梗死数量、容积、脑白质疏松和脑萎缩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是因患者长期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使脑街小动脉出现变性、坏死、产生激动脉血栓后,在脑组织中留有胜隙使中枢神经系统多次多处受损,患者出现多发性卒中,最后导致某些槽神症状及痴呆。本文将46例老年多灶脑梗塞性痴呆(MID)与32树非老年多灶脑梗塞性痴呆进行护理,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老年组46例,男性29例,女性17例,年龄62~幻岁,平均68.3士3.17岁;非老年组32例,男性23例,女性9例,发病年龄46~59岁,平均542土3.85岁。其中,颅脑CT示脑部梗塞灶>2个者老年组36例,非老年组Ic例;动脉硬化症老年组…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71例多梗塞性痴呆(MID),就其病因,发病机理、临床与CT特点进行探讨。MID主要见于有脑动脉硬化症(100%)和高血压病(57.7%)的老年人,占老年期痴呆首位,本文为68.2%,MID的发生与梗塞灶的体积、部位、数目有关,以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最多见(59.1%),SAE是本病的一个特殊类型。MID的智能损害为皮质下痴呆的表现。本文初步提出了MID的诊断要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分析EEG,BEAM,TCD在脑梗塞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9例脑梗塞患者进行EEG,BEAM,TCD检测并与50例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结果:EEG,BEAM,TCD的异常率分别为71.6%,75.3%,93.6%,而正常对照组分别为6%,8%,34%。结论:EEG,BEAM,TCD可随时反映脑梗塞病人的脑功能变化情况,对于脑梗塞的诊断,病情评估及预后监测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多发性脑梗塞是引起痴呆的重要原因,我院神经科近年来对232例多发性脑梗塞患者进行了智能检测,发现73例符合多发性梗塞性疾呆(MID),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自1992年7月~1997年6月在本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病人中,随机选择232例经颅脑CT或MRI证实为多发性脑梗塞(MI)患者进行智能测定,其中包括认知能力筛查法(CognitialCapicity Screening Examination CCSE)和功能活动调查法(Func-tional Activities Questi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