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刚 《中国医药指南》2012,(25):102-103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诱导剂量下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方法选取择期静脉全麻手术患者60例,观察组30例患者采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在异丙酚血浆靶浓度为3μg/mL的基础上,瑞芬太尼的血浆靶浓度在2μg/L到6μg/L之间以2μg/L为间差逐渐增加,直至患者意识消失;对照组30例患者则仅采用异丙酚静脉靶控输注。后对两组患者的血液动力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各组(G1、G2、G3)的血液动力学指标基本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量效分析表明以3μg/mL异丙酚复合4μg/L左右的瑞芬太尼能够较好地控制患者的气管插管反应。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诱导能够明显减少异丙酚的用量,且通过选取合适的配比能够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瑞芬太尼(麻醉药)在手术患者全血体内药物浓度的HPLC/MS/MS测定方法,并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10名外科手术受试者静脉给予瑞芬太尼3~6μg·kg-1,用液质联用法测定全血中瑞芬太尼浓度,用3P87程序进行药代动力学数据处理。结果所建立瑞芬太尼全血药物浓度测定方法,回收率和精密度符合要求,符合二房室模型,其主要的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32.57±7.38)ng·mL-1;t1/2β=(22.07±10.30)min;CL=(30.84±8.15)mL·(kg·min)-1;AUC=(192.80±35.72)ng·min·mL-1。结论测定方法简单、灵敏、准确,适于瑞芬太尼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定国人全身麻醉下瑞芬太尼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并与既往国外文献进行比较。方法择期手术成年患者10例,在全麻诱导后静脉单次注射瑞芬太尼5-6μg·kg-1,随后在注射后0、1、2、3、5、7、10、15、20、25、30、45、60及90分钟抽取动脉血。采用液质联用测定法(HPLC/MS/MS)测定瑞芬太尼血药浓度。结果瑞芬太尼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变化符合二房室模型。平均分布半衰期(t1/2α)为1.56min(0.73~2.31),消除半衰期(t1/2β)为22.07min(9.71~36.07),清除率为(CL)2.149L·min-1(1.370~2.629),表观分布容积(Vd)为65.766L(23.069~108.379)。结论国人瑞芬太尼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中表观分布容积明显大于国外研究结果,提示不同种族群体间的药代动力学变化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国产瑞芬太尼在海南地区群体药代动力学变化规律及海南人国产瑞芬太尼最适靶控输注参数。方法前瞻性分析400例临床择期手术患者,通过建立液-液萃取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人血中瑞芬太尼浓度变化,计算瑞芬太尼靶控输注时群体药代动力学参数并分析其药代动力学特点。结果国产瑞芬太尼血药浓度-时间变化符合二房室模型,分布半衰期为(16.3±4.1)min,消除半衰期为(25.0±11.3)min,表观分布容积(70±12)L。结论国产瑞芬太尼海南地区群体药代动力学的变化规律与国外研究结果存在明显不同,有其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吕严明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5):175-176
目的对比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对异丙酚静脉麻醉的作用,比较二者的优劣。方法 80例择期手术患者,ASAⅠ~Ⅱ,分为异丙酚芬太尼(PF组,n=28)靶控输注,异丙酚靶控输注复合瑞芬太尼(PR组,n=32)持续输注全静脉麻醉,异丙酚靶控输注(P组,n=20)。异丙酚初始靶浓度为1mg/L,逐渐增加靶浓度值直至患者意识消失,芬太尼的靶浓度为2μg/L,瑞芬太尼麻醉的诱导和维持分别是0.25~0.5及0.125~0.25μg/(kg min)。术中根据麻醉的需要调整异丙酚、瑞芬太尼输注速度或芬太尼靶浓度值维持所需麻醉深度。观察血流动力学改变,脑电双频指数(BIS),麻醉药用量以及麻醉后恢复情况。结果各组患者诱导后PR组心率明显减慢(P<0.05),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明显降低(P<0.05);PF,PR组气管插管、切皮后SBP及DBP无明显改变,P组则明显升高(P<0.05)。PR,PF组异丙酚麻醉维持用量分别较P组降低38.6%和22.6%(P异丙酚在麻醉中广泛应用,但无明显镇痛作用,单独应用难以满足临床需要,而芬太尼有较好的镇痛作用,但随输注时间增加时一量相关半衰期(context—sensitive halftime)延长,不利术后麻醉恢复,瑞芬太尼(renmifentanil)的时一量相关半衰期不受输注时间长短影响[1]。我们采用输液泵分别输注异丙酚、异丙酚联合芬太尼靶控输注或者异丙酚靶控输注复合瑞芬太尼持续输注全静脉麻醉,观察瑞芬太尼、芬太尼对异丙酚静脉麻醉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探讨肝硬化患者复合瑞芬太尼时异丙酚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选取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肝硬化患者拟在内镜下行食道静脉曲张套扎术的患者15例(观察组);拟行胃镜检查术患者15例(对照组),肝功能未见异常。静脉注射异丙酚1.5mg/kg和瑞芬太尼0.5μg/kg,5min后再次静脉注射异丙酚0.5mg/kg和瑞芬太尼0.2μg/kg。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血浆异丙酚浓度,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药动参数中与对照组比较AUC0-t[μg/(L?min)]、AUC0-∞[μg/(L?min)]、t1/2α(min)、t1/2β(min)、t1/2γ(min)、K10(L/min)、K12(L/min)、K31(L/min)和K13(L/min)无显著性差异(P>0.05),Vd(L/kg)和CL[L/(min?kg)]有明显上升趋势(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时,异丙酚的表观分布容积和清除率升高,而其他药代动力学参数无显著性变化。  相似文献   

7.
梁尚辉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2):188-189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双靶控输注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观察组行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双靶控输注;对照组行舒芬太尼联合异丙酚双靶控输注。结果观察组在血流动力学、麻黄素使用率、躁动发生率、术后镇痛药使用率上均较对照组高,但在停用异丙酚后恢复情况和离开复苏室前VAS评分较对照组好,P<0.05。结论使用瑞芬太尼快通道麻醉更适合于临床使用,患者满意度也较高。  相似文献   

8.
瑞芬太尼在老年和成年外科手术患者的药代动力学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在全麻老年患者和成年患者中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并进行比较。方法8名老年组和8名成年组外科手术患者静脉给予瑞芬太尼5μg.kg-1,不同时间取血并处理血样,用HPLC/MS/MS方法测定全血中瑞芬太尼浓度;用3P97程序进行药代动力学数据处理,并比较2组的异同。结果静脉注射瑞芬太尼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二房室模型,老年组和成年组主要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分别为:t1/2β=(22.32±4.13),(21.28±11.52)min;CL=(2.68±1.12),(2.19±0.35)L.min-1;AUC=(142.69±54.93),(189.83±37.34)ng.min.mL-1。结论老年组和成年组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几乎没有显著性差异,老年患者临床麻醉给药时无需调整给药方案。  相似文献   

9.
全麻气管内插管对机体刺激强烈,不仅引起心血管反应,还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反应,对高危患者可能构成威胁。有研究表明,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全麻诱导能够很好地预防气管插管期间心血管反应[1-2]。本研究拟比较3种不同效应室浓度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TCI)对全麻患者气管插管反应的影响,探讨瑞芬太尼用于全麻诱导时的合适浓度,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析老年患者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对丙泊酚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按照标准筛选近年收治的腹部开腹手术患者4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四组,即丙泊酚复合硬膜外组为A组、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血浆浓度4ug/L)组为B组、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血浆浓度7 ug/L组为C组、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血浆浓度4 μg/L,输注时间超过4h)组为D组,四组患者在麻醉中,需要记录BIS、HR、BP等指标,术后随访患者满意度.结果 A、B、D组BIS、MBP、HR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在立即和手术60、120 min时心率低于A组.四组患者据在术中保持正常的BIS值和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结论 老年患者靶控输注4 μg/L和7μg/L瑞芬太尼,注入4μg/L血浆浓度且在4h以上的瑞芬太尼,对丙泊酚药代动力学没有影响,这表明老年患者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对丙泊酚药代动力学的影响不大,可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11.
马一平  王欣 《安徽医药》2013,17(3):508-510
目的考察甘露醇注射液与呋塞米注射液、地塞米松注射液和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供临床用药参考。方法模拟临床常用浓度和配制方法,对配伍后甘露醇注射液与呋塞米注射液、地塞米松注射液和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注射液的外观、pH值及含量指标进行观察研究。结果呋塞米注射液与甘露醇注射液配液pH值超过甘露醇注射液药典规定限度(4.5~6.5);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注射液与甘露醇配液在低于室温情况下易出现结晶;其他考察项目未发现明显变化。结论临床中,甘露醇注射液与呋塞米注射液合用可采取与甘露醇注射液交替使用,不仅从理化性质还是临床疗效上均有意义;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注射液应严格控制配液与输注时的环境温度,最好临用前现配或入壶使用。在地塞米松注射液与甘露醇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考察项目中未发现明显变化,配液后摇匀仔细观察,在未出现结晶的情况下可放心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双黄连、清开灵、穿琥宁3种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药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的一般规律及特点。方法:对近10年国内文献报道的有关3种中药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163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种中药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与性别、年龄无关,与药物成分及制剂杂质、联合用药等因素有关;过敏性休克主要发生于用药30min之内,占总例数的82.74%;死亡9例,占总例数的5.52%。结论:临床应重视3种常用中药注射剂的严重不良反应,以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优化我院手外科罂粟碱注射液给药方式。方法通过对我院手外科显微外科术后的患者进行自设问卷调查,分析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制定优化罂粟碱注射液给药方式的方案,对新给药方式进行同样的问卷调查。结果显微外科术后罂粟碱注射液使用微量泵入的给药方式相比于肌肉注射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通过优化罂粟碱注射液的给药方式,使药物发挥了更好的效果,减少了不良反应,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用药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硫辛酸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对12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在良好控制血糖基础上,治疗组用硫辛酸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使用甲钴胺注射液联合香丹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30d。结果在疼痛、感觉异常、腱反射和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四个方面,治疗组的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辛酸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DPN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注射用奥美拉唑钠分别与奥硝唑、维生素B6、盐酸左氧氟沙星、甲磺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混合后的稳定性。方法:观察上述混合溶液的外观,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二部pH值测定法测定溶液的pH值,用HPLC法测定上述混合液的含量。结果:奥美拉唑钠在酸性环境(pH〈6.0)中不稳定,与pH值较低的上述4种注射液混合后,产生棕色至灰褐色沉淀,含量下降。结论:奥美拉唑钠输液时禁止与奥硝唑、维生素B6、盐酸左氧氟沙星、甲磺酸左氧氟沙星等pH值较低的注射液混合。联合应用时,应分开输液途径或两种输液间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管。  相似文献   

16.
丹参黄芪注射液合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丹参黄芪注射液合用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8年5月~2010年3月在本院收治的66名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A、B、C三组,分别给予丹参注射液,黄芪注射液,丹参黄芪注射液合用,并观察各组疗效以及心绞痛发作情况。结果:丹参注射液组、黄芪注射液组以及丹参黄芪注射液合用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1.82%、77.27%和95.45%,丹参黄芪注射液合用对心绞痛患者疼痛的影响以及心电图疗效明显优于丹参注射液以及黄芪注射液单用。讨论:丹参黄芪注射液合用对于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明显优于两者单用,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丙泊酚与芬太尼联合应用于绝经后妇女摘取宫内节育器。方法将164例绝经后要求取环的妇女随机分为观察组,应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联合用药;对照组,应用利多卡因。观察两组的镇痛效果,取环成功率,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联合用药组镇痛效果、成功率均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丙泊酚与芬太尼联合应用,可减少绝经后妇女取环并发症和痛苦,提高取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李军  王静  雒琪 《华西药学杂志》2002,17(5):382-383
目的 研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 ,胞二磷胆碱注射液与维脑路通注射液在羟乙基淀粉 2 0氯化钠注射液和右旋糖酐 40葡萄注射液 2种输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 将胞二磷胆碱注射液和维脑路通注射液分别加入 2种输液中配成浓度均为 1mg·ml- 1 的混合液 ,放置于不同温度下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配伍后不同时间混合液中两药的浓度 ,检查混合液的pH值、外观及不溶性微粒变化。结果 二者混合液放置 4h内溶液均澄明 ,pH值、含量无明显变化 ,羟乙基淀粉 2 0氯化钠注射液所含微粒数符合标准要求 ,右旋糖酐 40葡萄糖注射液中微粒数超标。结论 胞二磷胆碱注射液和维脑路通注射液在 2种输液中配伍 4h内稳定  相似文献   

19.
奥硝唑注射液与木糖醇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在不同温度(25℃、37℃)下奥硝唑注射液与木糖醇注射液配伍稳定性.方法将临床用药量的奥硝唑注射液加到临床用药量的木糖醇注射液中,在不同温度下放置,0~8h内观察外观、测定混合液pH值、紫外分光度法测定混合液中奥硝唑的含量.结果在25℃与37℃条件下放置8h内,两种注射液配伍后的溶液的外观、pH值、奥硝唑的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奥硝唑注射液与木糖醇注射液可以配伍,在8h内配伍液性质稳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复方麝香注射液治疗中枢意识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意识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复方麝香组(治疗组)63例,清开灵组(对照组)41例,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治愈28例,显效22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88.89%;对照组治愈10例,显效8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73.17%,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的起效时间和达最大效应时间也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从证效关系分析,复方麝香注射液对痰热内闭型的疗效优于痰浊内盛型(P〈0.025);同时提示复方麝香注射液的治疗效果与剂量呈正相关。结论:复方麝香注射液具有醒脑止痉、清热凉血、行气活血和解毒止痛等功效,是防治意识障碍的安全、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