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探讨肝硬化患者复合瑞芬太尼时异丙酚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选取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肝硬化患者拟在内镜下行食道静脉曲张套扎术的患者15例(观察组);拟行胃镜检查术患者15例(对照组),肝功能未见异常。静脉注射异丙酚1.5mg/kg和瑞芬太尼0.5μg/kg,5min后再次静脉注射异丙酚0.5mg/kg和瑞芬太尼0.2μg/kg。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血浆异丙酚浓度,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药动参数中与对照组比较AUC0-t[μg/(L?min)]、AUC0-∞[μg/(L?min)]、t1/2α(min)、t1/2β(min)、t1/2γ(min)、K10(L/min)、K12(L/min)、K31(L/min)和K13(L/min)无显著性差异(P>0.05),Vd(L/kg)和CL[L/(min?kg)]有明显上升趋势(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时,异丙酚的表观分布容积和清除率升高,而其他药代动力学参数无显著性变化。  相似文献   

2.
国人瑞芬太尼药代动力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谷志杰  张满和  高金贵  白耀武 《河北医药》2009,31(24):3430-3431
瑞芬太尼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新型超短效阿片类药物,具有起效迅速、镇痛效果强、作用时间短、可控性好、对呼吸循环肝肾功能影响小的特点[1,2]。瑞芬太尼t1/2短,且与输注时间无关,持续输注和重复给药不产生蓄积。而有关国人瑞芬太尼药代动力学参数仅见个案报道[3,4]。  相似文献   

3.
喉镜下声带手术异丙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撑喉镜下行声带手术操作细致,要求术中声带保持静止.同时固定支撑喉镜的刺激可引起剧烈的心血管反应。另外此类手术通常时间较短,又要求术毕很快清醒。因此,其麻醉处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作者以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CI)用于支撑喉镜下声带手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瑞芬太尼(麻醉药)在手术患者全血体内药物浓度的HPLC/MS/MS测定方法,并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10名外科手术受试者静脉给予瑞芬太尼3~6μg·kg-1,用液质联用法测定全血中瑞芬太尼浓度,用3P87程序进行药代动力学数据处理。结果所建立瑞芬太尼全血药物浓度测定方法,回收率和精密度符合要求,符合二房室模型,其主要的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32.57±7.38)ng·mL-1;t1/2β=(22.07±10.30)min;CL=(30.84±8.15)mL·(kg·min)-1;AUC=(192.80±35.72)ng·min·mL-1。结论测定方法简单、灵敏、准确,适于瑞芬太尼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5.
6.
瑞芬太尼在老年和成年外科手术患者的药代动力学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在全麻老年患者和成年患者中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并进行比较。方法8名老年组和8名成年组外科手术患者静脉给予瑞芬太尼5μg.kg-1,不同时间取血并处理血样,用HPLC/MS/MS方法测定全血中瑞芬太尼浓度;用3P97程序进行药代动力学数据处理,并比较2组的异同。结果静脉注射瑞芬太尼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二房室模型,老年组和成年组主要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分别为:t1/2β=(22.32±4.13),(21.28±11.52)min;CL=(2.68±1.12),(2.19±0.35)L.min-1;AUC=(142.69±54.93),(189.83±37.34)ng.min.mL-1。结论老年组和成年组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几乎没有显著性差异,老年患者临床麻醉给药时无需调整给药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不同靶浓度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麻醉的临床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90例,按门诊单双号平均分为A、B、C三组。给予三组患者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麻醉处理,其中A组患者瑞芬太尼血浆浓度为4 ng/m L,B组患者瑞芬太尼血浆浓度为6 ng/m L,C组患者瑞芬太尼血浆浓度为8 ng/m L,对比三组患者临床麻醉效果。结果三组患者临床麻醉深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监测指标异常率为30.0%,B组患者监测指标异常率为6.7%,C组患者监测指标异常率为6.7%。A组患者异常率最高,比之B、C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患者异常率之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时间对比,C组患者所用时间明显高于A、B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所用时间之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不同靶浓度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把控制输注麻醉效果进行综合分析可知,瑞芬太尼血浆浓度为6 ng/m L临床应用效果最佳,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与青壮年手术患者瑞芬太尼药代动力学参数差异。方法 ASAⅠ或Ⅱ级择期全麻老年及青壮年患者各8例,老年患者年龄62~81岁,青壮年患者年龄18~60岁,全麻诱导时静脉注射瑞芬太尼5μg/kg,于瑞芬太尼注射后1、2、3、5、7、10、15、20、25、30、45、60min分别采集动脉血1.0ml。采用液-液萃取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瑞芬太尼血药浓度。结果老年及青壮年患者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分别为:t1/2β:(20±9)min、(12±7)min,表现分布容积:(56±17)L、(44±10)L,血浆清除率:(2.7±0.4)L/min、(4.0±0.5)L/min。结论老年与青壮年患者瑞芬太尼药代动力学均符合二房室模型,消除半衰期、表观分布容积、清除率二者明显不同,提示老年与青壮年患者间瑞芬太尼群体药代动力学可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合用在肝硬化患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 10例接受无痛胃镜检查的正常患者(对照组)和10例进行内镜下食道静脉曲张套扎术的肝硬化患者(试验组),分别予以静脉注射异丙酚1.5mg·kg-1和瑞芬太尼0.5μg·kg-1,5min后再次给予异丙酚0.5mg·kg-1和瑞芬太尼0.2μg·kg-1,观察效果.结果 丙泊酚两组主要的药动学参数为:对照组:t1/2α 2.726±0.836min,t1/2β 11.076±3.057min,t1/2γ278.872±63.845min,AUC(0-∞)144.338±38.904mg/(L·min),V10.355±0.11L·kg-1,CL0.011±0.003L/(min·kg);试验组:t1/2α 2.473±0.912min,t1/2β 10.583±2.862min,t1/2γ 286.325±70.383min;AUC(O-∞)168.249±40.157mg/(L·min),V10.821±0.25L·kg-1,CL0.031±0.008L/(min·kg).瑞芬太尼两组主要的药动学参数为:对照组:t1/2α 1.659±0.35min.t1/2β25.938±9.843min,AUC(0-∞)194.779±36.147mg/(L·min),V10.059±0.011L·kg-1,CL0.003±0.001L/(min·kg);试验组:t1/2α1.581±0.672min,t1/2β27.339±8.565min,AUC(0-∞)206.711±38.59mg/(L·min),V10.052±0.012L·kg-1,CL0.003±0.001L/(min·kg).结论 丙泊酚的药时曲线符合开放性三室模型,两组的V1和CL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瑞芬太尼的药时曲线符合开放性二室模型,两组药动学参数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瑞芬太尼对异丙酚药代动力学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40例胸外科手术全麻患者随机分为异丙酚静脉麻醉组(P组,n=20)和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组(R组,n=20)。观察2组患者手术过程不同时间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分别于注射前和注射后静脉采血,测定异丙酚血浆浓度,用DAS软件程序进行数据处理并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基础值相比,P组患者HR在气管插管后显著升高,血压在气管拔管即刻显著升高(P<0.05),R组患者SBP在麻醉诱导后显著降低(P<0.05),在缝皮后逐渐恢复至诱导前水平(P>0.05)。2组间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注射异丙酚后血药浓度迅速下降,药代动力学模型符合二室开放模型。结论复合瑞芬太尼麻醉诱导与异丙酚相比,能使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平稳,适用于临床麻醉。  相似文献   

11.
异丙酚静脉麻醉期间利多卡因临床药动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异丙酚靶控输注静脉全麻下恒速输注不同速率利多卡因时机体吸收、分布、代谢情况。方法选择18例异丙酚静脉全麻手术患者,麻醉稳定后随机输注利多卡因0.15 mg·kg~(-1)·min~(-1)(组Ⅰ,n=9)或0.20 mg·kg~(-1)·min~(-1)(组Ⅱ,n=9)。利多卡因注药后和停药后不同时间分别抽取桡动脉血,应用HPLC-UV法检测利多卡因血浆浓度,DAS软件包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利多卡因注射后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可用开放性二室模型描述,2组患者利多卡因药动学参数除AUC_((0-65))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_(1/2α)为(2.701±2.346)min,t_(1/2β)为(53.508±25.111)min,V_1/F为(0.251±0.151)L·kg~(-1),EL为(6.704±5.098)mL·min~(-1)·kg~(-1),k_(10)为(0.019±0.005)·min~(-1),k_(12)为(0.038±0.023)·min~(-1),k_(21)为(0.195±0.158)·min~(-1)。t_(1/2α)、t_(1/2β)、V_1、CL、k_(10)、k_(12)、k_(21)的RSD分别为86.85%、46.93%、60.10%、76.04%、26.07%、60.55%和80.80%。结论临床应用利多卡因不同输注速率对药动学无明显影响。与异丙酚联合用于全麻患者时利多卡因参数个体差异较大,静脉麻醉靶控输注时应注意个体化用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乳腺癌根治术七氟醚与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术中血流动力学及麻醉恢复情况。方法:择期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40例,ASAⅠ级或Ⅱ级,随机分为七氟醚组(S组)与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组(PR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相同,咪达唑仑0.05mg/kg,芬太尼4μg/kg,丙泊酚2mg/kg,插入喉罩。麻醉维持:S组吸入七氟醚,PR组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输注。手术结束时,停止吸入七氟醚,纯氧吸入。记录两组患者术中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记录手术时间、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除喉罩时间,Aldrete评分达到9分时间及麻醉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结果:两组比较,S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缩短(P<0.05),Aldrete评分达到9分时间及PACU停留时间延长(P<0.05)。结论:七氟醚麻醉或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用于乳腺癌根治术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七氟醚麻醉术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复较快,而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患者术后早期意识状态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静脉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方法将100例实施妇科宫腔镜检手术患者随机分成A,B2组,2组的麻醉方式都为异丙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静脉全身麻醉。A组为术前20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B组为术前20min静脉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观察患者术前和术中满足手术要求时的异丙酚和瑞芬太尼的靶控输注浓度,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VAS评分、镇静评分(Ramsay)、躁动评分(Rs)。结果A组患者的目标靶控浓度小于B组(P〈0.05);术后患者镇痛效果评分A组优于B组(P〈0.05),躁动发生率B组明显高于A组(P〈0.05)。2组的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在异丙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保留自主呼吸静脉全身麻醉中应用,可以减少二者的目标靶控浓度,提高术中患者的安全性,同时可以明显减少患者术后的烦躁,提供良好的镇痛,且没有阿片类药物样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靶控输注不同浓度瑞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丙泊酚和罗库溴铵行全麻诱导对双腔气管插管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择期右侧进胸开胸食管癌根治术患者60例,行双腔气管插管,ASAⅠ~Ⅱ级,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20例,分别予以瑞芬太尼靶浓度1.5、2.0、2.5ng/mL麻醉诱导。记录患者诱导前(T0)、插管即刻(T1)、插管后1min(T2)、插管后3min(T3)、插管后5min(T4)的血压和心率。结果 3组患者双腔气管插管均能顺利完成,A组患者插管反应发生率较高,C组患者的循环抑制较明显,B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最稳定。结论靶控输注2.0ng/mL瑞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丙泊酚和罗库溴铵是全麻诱导行双腔气管插管的合适浓度,能有效抑制双腔气管插管所致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雷米芬太尼麻醉期间右旋美托嘧啶(Dex)对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和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的影响。方法将230例行甲状腺全切除术的全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均输注丙泊酚和静脉泵注射雷米芬太尼,研究组给予静脉泵注生理盐水与Dex稀释药物,对照组给予等剂量的生理盐水,观察2组不同麻醉时刻BIS、AAI、MAP及HR的变化情况,同时监测患者生化指标变化。结果 (1)维持麻醉过程中,BIS和AAI值均逐步下降,使用右旋美托嘧啶20min后BIS值显著低于给药前,而AAI值变化不显著;(2)MAP:研究组中与t0时刻相比,t1、t2时刻MAP明显升高(P<0.05),t1、t2时刻MAP高于对照组,t3时刻低于对照组(P<0.05)。(3)HR:研究组中与t0时刻相比,t2、t3时刻HR明显升高(P<0.05);t2、t3时刻HR低于对照组(P<0.05);t0时刻检测显示,AST、ALT、ALB、TP和TBiL等生化指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时刻研究组AST、ALT、ALB、TP和TBiL与t0时刻相比均降低,且均低于同时刻对照组水平(P<0.05),对照组AST、TBiLt3时刻与t0时刻相比降低(P<0.05)。结论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雷米芬太尼麻醉期间静脉泵注右旋美托嘧啶有助于患者降低BIS而保持AAI不发生明显变化,且麻醉20min维持MAP和HR在正常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观察异丙酚-瑞芬太尼静脉麻醉下过度通气时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的变化,了解过度通气对异丙酚麻醉作用的影响。方法:20例ASAⅠ~Ⅱ级择期下肢手术患者,靶控输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行麻醉维持,效应室靶浓度分别为2~5/μg/mL和2~6ng/mL。术中通过调节通气量使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依次降低至35、30、25mn Hg(1mm Hg=0.133 kPa),各个阶段稳定30min后观察BIS值;并在各时段终期快速静注异丙酚1mg/kg后,再次观察BIS值的变化及变化所需时间。结果:术中靶控输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进行麻醉维持,随着PetCO2依次降低至35、30、25mm Hg,患者BIS值无显著性变化;在各时段快速静注异丙酚1mg/kg后,BIS值均显著降低,但随着PetCO2的下降,B俗值降低幅度逐渐减小且从用药到BIS发生变化所需时间逐渐延长(P〈0.05)。结论:随着PetCO2的降低,异丙酚的麻醉作用有所减弱且起效时间逐渐延长,这种影响可能与过度通气降低脑血流量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在瑞芬太尼靶控输注下,患者意识消失时丙泊酚的效应室浓度。方法:全身麻醉患者分为瑞芬太尼+丙泊酚组(RP)和单纯丙泊酚组(P)。RP组给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待瑞芬太尼效应室浓度达到4ng/mL时开始丙泊酚靶控输注,靶控输注浓度为血浆浓度4μg/mL。P组单纯按4μg/mL给予丙泊酚靶控输注。记录患者意识消失时的丙泊酚效应室浓度。结果:瑞芬太尼靶控输注下,令患者意识消失的丙泊酚效应室浓度ECe50值为0.84(0.75,0.93)μg/mL,ECe95值为1.40(1.27,1.59)μg/mL。单纯靶控输注丙泊酚则分别为1.9(1.83,1.98)μg/mL和2.8(2.72,2.94)μg/mL。两组ECe50值和ECe95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RP组患者意识消失的时间和丙泊酚用量均明显低于P组,Narcotrend指数则高于P组,平均动脉压降低也较P组严重(P均〈0.05)。结论:瑞芬太尼可增强丙泊酚的镇静效果,降低令患者意识消失的丙泊酚效应室浓度。  相似文献   

18.
瑞芬太尼和丙泊酚联合闭环靶控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以脑电双频指数(BIS)、平均动脉压(MBP)、心率(HR)为闭环反馈指标行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闭环靶控的可行性。方法:40例年龄18~39a,拟行妇科腹腔镜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成2组,靶控组设丙泊酚3mg·L-1,瑞芬太尼4μg·L-1的浓度行诱导和维持;闭环靶控组设同样初始浓度,以BIS值(50~60),MBP(8~12kPa),HR(60~100次·min-1)为反馈指标在诱导和麻醉维持过程中进行靶控浓度的反馈调控,术中监测HR,MBP,BIS等指标。结果:术中BIS最高值靶控组为63.7±s2.8,明显高于闭环靶控组的53.3±2.0(P<0.01),且超出所设上限60。插管期靶控组MBP最低值低于闭环靶控组(P<0.05),且低于8kPa;切皮期靶控组MBP最高值明显高于闭环靶控组(P<0.01),且超过12kPa。切皮期靶控组HR最高值明显高于闭环靶控组(P<0.01)。结论:以BIS,MBP和HR作为反馈指标行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闭环靶控可以更好地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及适当的麻醉深度。  相似文献   

19.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时丙泊酚靶控输注与手控输注时的比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比较纤维支气管镜(以下简称纤支镜)检查时用丙泊酚靶控输注与手控输注麻醉的区别。方法:行纤支镜检查病人50例,随机分为两组。全部病人诱导剂量丙泊酚1·5~2·0mg/kg静脉推注后,丙泊酚靶控输注(PTCI,T组)连接TCI-I型微泵,以丙泊酚30~75μg·kg-1·min-1维持,丙泊酚手控输注(PMCI,M组)必要时分次追加丙泊酚1·5~2·0mg/kg。观察诱导后、插管中(入声门)、镜检中、镜检结束及完全清醒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记录给药的时间及完全清醒的时间。结果:T组比M组药物作用稳定,可控性强,纤支镜插管顺利(23例对17例),插管失败率低。T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等波动明显比M组缓和(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咪哒唑仑、芬太尼用于纤支镜检查,PTCI比PMCI血液动力学稳定,是一种比较安全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丙泊酚、氯胺酮、瑞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对于小儿隐睾固定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80例需行小儿隐睾固定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给予丙泊酚、氯胺酮静脉注射麻醉,观察组(41例)给予丙泊酚、氯胺酮、瑞芬太尼静脉麻醉。观察并记录两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苏醒时间、丙泊酚和氯胺酮给药剂量及术后不良反应事件,评价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对于小儿隐睾固定术的麻醉效果。结果 注药前、注药5 min、切皮时两组MAP、HR、SpO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牵引睾丸时,观察组MAP、H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SpO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苏醒时间较短(P<0.05),且丙泊酚及氯胺酮用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丙泊酚、氯胺酮、瑞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对小儿隐睾固定术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麻醉过程平稳,对患儿生命体征影响较小,术后苏醒较快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