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供者自然杀伤细胞减轻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髓移植中供者自然杀伤(NK)细胞减轻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作用与受者总树突细胞(DC)、成熟DC、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关系。方法C57BL/6小鼠作为供鼠,BALB/c小鼠为受鼠,受鼠接受60Coγ射线全身照射(6.5 Gy)后随机分为4组,对照1组无任何处理,对照2组移植供鼠骨髓,实验1组移植供鼠骨髓同时输注激活的受鼠NK细胞,实验2组移植供鼠骨髓同时输注激活的供鼠NK细胞,观察受鼠生存期、GVHD临床和病理表现,检测总DC、成熟DC以及TGF-β1含量。结果对照1组小鼠未发生GVHD,其余三组均发生GVHD。但实验2组GVHD临床和病理评分分别为(3.1±1.2)分和(2.5±1.1)分,较对照2组GVHD程度[分别为(7.2±1.3)分和(7.5±1.1)分]明显减轻(P<0.01),实验1组分别为(8.5±1.0)分和(8.8±1.7)分,较对照2组GVHD加重(P<0.05)。移植后4周,对照1组、对照2组、实验1组和实验2组CD11c+细胞分别占26.1%,24.7%,24.1%,8.6%,CD86+细胞分别占10.2%,19.3%,23.4%,6.1%,CD80+细胞分别占16.1%,24.6%,33.2%,5.1%。实验2组受者总DC和成熟DC含量较对照2组明显减少(P< 0.05),实验1组成熟DC含量较对照2组增加(P<0.05)。实验2组TGF-β1含量较对照2组增加(P<0.05),实验1组较对照2组减少(P<0.05)。结论供者NK细胞减轻GVHD的机制与其减少受者总DC和成熟DC数量以及增加TGF-β1含量有关,这种作用可能与杀伤细胞抑制受体(KIR)-主要组织相容复合物(MHC)Ⅰ不匹配有关。  相似文献   

2.
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分析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CD4+CD25high调节T(Tr)细胞比例及其变化规律,初步探讨B-NHL免疫抑制机制,以及化疗对此免疫抑制功能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2例初治B-NHL患者、36例化疗后达CR/PR患者及15例正常健康者(对照组)外周血CD3+、CD4+、CD8+和CD4+CD25highT细胞的比例.结果显示B-NHL患者CD3+及CD4+T细胞比例、CD4/CD8比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它们依次为(68.33±15.27)%,对照(72.06±9.26)%;(34.47±12.84)%,对照(42.45±9.2)%;1.36±0.26,对照1.92±0.20,但CD4+CD25high Tr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为(4.10±1.21)%,对照(2.04±1.03)%,(P<0.001).化疗后组CD4/CD8比值低于化疗前组(P<0.05);而外周血CD4+CD25high Tr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化疗前组和对照组(P<0.01).结论B-NHL初治化疗前及化疗后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 Tr细胞比例都显著升高,提示CD4+CD25high Tr细胞可能是B-NHL患者免疫抑制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MDS患者Treg细胞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MDS)患者CD4+调节性T细胞变化,探讨其在MD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以CD3和侧向角设门,采用直接免疫三标法以流式细胞术检测38例初治MDS患者(RA 17例、RAS 1例、RAEB 14例、RAEB-t 6例)及11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CD3+ CD4+细胞上CTLA-4、PD-1、CD25数量和比例变化,并探讨与疾病进展的关系。结果MDS组CTLA一4、PD I.1、CD25在CD3 4-CD4+表达率分别为2.14%±1.25%(RA 1.51%±0.80%、RAEB/RAEB-t 2.65%±1.33%),1.44%±0.88%(RA 0.93%±0.63%,RAEB/RAEB-t 2.02%±0.76%),3.18%±2.11%(RA 2.80%±1.38%、RAEB/RAEB-t 3.41%±2.46%),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的0.11%±0.12%, 0.09%±0.14%,1.65%±1.14%(P<0.01)。随着疾病进展,负性调控因素CTLA-4、PD-L1、CD25在RAEB/RAEB-t组亦较RA组显著增高(P<0.01)。结论与正常人免疫系统比较,MDS患者CD4+调节性T细胞升高,免疫负调控增强,并在免疫格局中占据主导地位。随着疾病进展,MDS患者免疫负调控亦相应增强,免疫监视功能低下,从而有助于恶性克隆扩张、逃逸。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糖尿病小鼠发病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及相关基因Foxp3表达的变化,从而探讨CD4^+CD25^+Tr在自身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方法:实验选用健康昆明小鼠60只,将60只小鼠随机分对照组(n=20)和模型组(n=40)。模型组给与腹腔注射6g/L STZ溶液,60mg/(kg&;#183;d),连续5d;对照组给予枸橼酸钠缓冲液0.2mL/d腹腔注射,连续5d。流式细胞仪检测脾脏CD4^+和CD4^+CD25^+Tr细胞数量的变化,RT-PCR检测脾小鼠脾脏细胞中CD4^+CD25^+Tr细胞相关基因Foxp3 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血糖和抗胰岛素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0.023,P&;lt;0.05;t=0.018,P&;lt;0.05);模型组小鼠脾脏CD4^+T细胞数量[(29.69&;#177;4.77)%]明显高于对照组[(19.60&;#177;11.42)%](t=0.014,P&;lt;0.05),模型组CD4^+CD25^+Tr/CD4^+T比值低于对照组;Foxp3 mRNA水平模型组的表达普遍高于对照组。结论:CD4^+CD25^+Tr细胞的相对降低,引起外周耐受状态的打破:在STZ破坏胰岛细胞,自身抗原存在的同时,导致了自身免疫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外周血CD8+ CD25+和CD8+HLA-DR+T细胞数量及其杀伤靶细胞的途径,探讨SAA的免疫发病机制。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9例SAA(初治14例、缓解15例)患者及12名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8+ CD25+和CD8+ HLA-DR+T细胞的数量及其胞质内穿孔素、颗粒酶B、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胞膜FasL表达。结果 SAA初治组患者CD8+ CD25+T细胞占CD8+和CD3+T细胞的比例分别为(3.67±2.58)%和(2.25±1.35)%,缓解组为(5.19±4.29)%和(2.98±1.35)%,正常对照组为(4.84±2.31)%和(2.11±1.88)%,CD8+CD25+T细胞占CD8+和CD3+T细胞的比例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初治组CD8+ HLA-DR+T细胞占CD8+T细胞比例为(39.30±8.13)%,缓解组为(20.65±5.38)%,正常对照组为(18.34±6.68)%,初治组明显高于缓解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缓解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A初治组CD8+ HLA-DR+T细胞占CD3+T细胞比例为(27.81±7.10)%,缓解组为(12.02±3.03)%,正常对照组为(8.50±2.33)%,初治组明显高于缓解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缓解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SAA初治组CD8+ HLA-DR+T细胞穿孔素、颗粒酶、TNF- β、FasL中位表达比例分别为8.51%、96.08%、72.11%、94.25%,均明显高于缓解组(1.78%、85.20%、34.38%、51.20%)及正常对照组(1.86%、82.09%、17.92%、32.91%)(P值均<0.05),缓解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A患者外周血CD8+ HLA-DR+效应T细胞比例增加,CD8+效应T细胞影响靶细胞的穿孔素-颗粒酶途径、细胞因子(TNF-β)途径、Fas/FasL途径均参与了骨髓造血细胞损伤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52例儿童特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淋巴细胞免疫异常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研究评价儿童特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IAA)发病时淋巴细胞免疫异常的特点,以探讨儿童特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免疫发病机制。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发病时外周血中淋巴细胞表型、Th1/Th2和Tc1/Tc2水平,以及CD25^+及CD4^+CD25^+T细胞的水平,并与正常儿童对照组的比较。结果表明: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组40例,轻型再生障碍性贫血(MAA)组12例。SAA组和MAA组患者的CD3^+CD8^+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MAA组CD3^+和CD3^+CD4^+T细胞水平均明显低于SAA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SAA组和MAA组CD3^-CD19^+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SAA组和MAA组CD3^-CD56^+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AA组和MAA组Th1和Tc1水平明显增高(P〈0.05),Th1/Th2和Tc1/Tc2比值也明显增高(P〈0.05);SAA组伴Th2增高;SAA组Th1和Tc1水平、Th1/Th2和Tc1/Tc2比值明显高于MAA组(P〈0.05).SAA组、MAA组CD25^+T细胞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均显著增高(P〈0.05)。SAA组、MAA组CD4^+CD25^+T细胞表达水平和CD4^+CD25^+/CD4^+比值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儿童特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时淋巴细胞免疫异常,Th1/Th2、Tc1/Tc2极化平衡向Th1、Tc1偏移,并且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以及CD25^+T细胞表达增高,均提示淋巴细胞免疫异常在儿童特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人重组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动员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诱导产生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可行性及其表型和功能。方法收集本院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供者rhG-CSF动员前外周血(PB组)和动员后的外周血采集物(G-PB组)各10例,用免疫磁珠法分选出CD4+CD25?T细胞,并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进行诱导,分别应用流式细胞术、RT-PCR和细胞增殖、抑制试验测定诱导后细胞的CD25、Foxp3表达和免疫抑制功能,比较2组之间CD4+CD25+T细胞转化率、抑制功能的差异。结果1)G-PB和PB来源的CD4+CD25?T细胞在抗-CD3 M cAb和TGF-β1作用下CD25+分子表达不同,分别为:(77.9±2.3)%和(65.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TGF-β1诱导产生的CD4+CD25+T细胞高表达Foxp3;3)PB、G-PB来源的TGF-β1诱导产生的CD4+CD25+T细胞具有免疫抑制功能,cpm值分别为:11 739±352和18 732±437(P<0.05)。结论G-CSF动员的外周血可作为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在免疫抑制治疗(IST)前、后外周血树突细胞(DC)亚群数量、比值的变化,测定外周血 T 细胞激活协同分子(CD80、CD86、CD40)在树突细胞及 B细胞表面的表达。方法用单克隆抗体三标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26例发病期和13例 IST 后恢复的SAA 患者外周血髓系 DC 前体(pDC1)与淋系 DC 前体(pDC2)的数量、比例,并与15名正常对照比较。其中10例患者检测了治疗前、后2个月的 pDC1与 pDC2的数量。检测16例 SAA 患者及12名正常对照外刷血 DC 及 B 淋巴细胞表面 CD80、CD86、CD40的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外周血 pDC 总量、pDC1、pDC2及 pDC1/pDC2比值分别为(0.72±0.08)%,(0.41±0.05)%,(0.30±0.05)%,1.58±0.18:而初发 SAA 患者为(0.96±0.18)%,(0.67±0.13)%.(0.32±0.06)%,2.70±0.32,pDC1显著增多(P<0.05),pDC1/pDC2比例明显失衡(P<0.01);恢复期 SAA 患者上述指标下降为(0.77±0.13)%,(0.43±0.10)%,(0.34±0.09)%,1.78±0.36,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P 值均>0.05)。10例 SAA 患者治疗前 pDC1、pDC2及 pDC1/pDC2比值分别为(0.87±0.31)%,(0.35±0.09)%,2.65±0.40,治疗2个月后分别为(0.24±0.09)%,(0.14±0.04)%,2.16±0.26,pDC1、pDC2显著下降(P值均<0.05)。正常对照组外周血 DC 表面 CD80、CD86、CD40的表达分别为(1.61±0.84)%,(11.97±4.31)%,(0.56±0.45)%,而 SAA 患者分别为(9.14±4.08)%,(29.84±3.02)%,(7.04±3.79)%,SAA 患者 DC 表面 CD86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5)。正常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CD19、CD80、CD86、CD40的表达分别为(9.38±0.92)%,(2.57±0.44)%,(1.86±0.32)%,(7.34±1.22)%;而 SAA 患者分别为(11.12±2.26)%,(5.17±0.68)%,(5.98±0.96)%,(8.85±2.49)%,CD80~+细胞、CD86~+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 值分别为<0.05和0.01)。正常对照外周血 B 淋巴细胞 CD80、CD86、CD40的表达分别为(28.22±3.56)%,(8.04±0.66)%,(81.6±6.48)%;而 SAA患者分别为(23.06±3.73)%,(20.46±2.78)%,(81.57±5.29)%,SAA 患者 B 淋巴细胞上 CD86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SAA 患耆 pDC 亚群明显异常,与 Th1细胞激活有关的pDC1明显增多,这种变化与 SAA 病情密切相关。SAA 患者 T 细胞活化所需要的共刺激信号 B7-2途径处于高度激活状态,这可能是导致 T 细胞异常激活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动态表达变化在大鼠缺氧性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方法:40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缺氧3、7、14和21d组,每组8只,测各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血管形态学指标、右室肥大指数(RVHI);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检测TGF-β1基因表达。结果:缺氧7d后大鼠mRNA升高(18.4±0.37)mmH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缺氧14d达高峰并维持于高水平。缺氧性肺血管重塑(HPSR)、右心室肥大于缺氧14d后出现。TCF-β1 mPNA对照组中膜平滑肌细胞和外膜成纤维细胞呈弱阳性表达,缺氧3d、7d表达增高不明显,缺氧14d增高(0.385±0.028,P<0.01),并维持于高水平,TGF-β1 mRNA于肺动脉中膜和外膜表达;TGF-β1蛋白在对照组呈弱阳性,缺氧3d表达增强(0.198±0.031,P<0.01),缺氧7d组达高峰(0.267±0.035,P<0.01),随着缺氧时间进一步延长,TGF-β1水平逐渐向基线水平回降,TGF-β1蛋白于肺动脉中膜和外膜表达。结论:缺氧诱导TCF-β1表达变化可能在大鼠缺氧性肺动脉高压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周血CD4+T细胞、CD8+T细胞、调节性T(Treg,CD4+CD25+Foxp3+T)细胞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终末期肾衰竭(ESRF)患者免疫调节过程中的作用及患者免疫功能紊乱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FCM)和ELISA法对正常组(HC)、ESRF未透析组(NHD)、常规血液透析组(HD)分别检测CD4+T细胞、CD8+T细胞、Treg细胞占淋巴细胞百分比及血清TGF-β1水平.结果 NHD患者及HD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百分比、CD4+/CD8+T细胞比值、Treg细胞百分比及TGF-β1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人(P<0畅05);HD患者Treg细胞较NHD患者下降更明显(P<0畅05).结论 ESRF患者体内存在以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为主的的免疫系统,在这种背景下,Treg细胞百分比及TGF-β1水平下降,未能改善ESRF患者的免疫功能,血液透析可能加重了患者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以磁珠分选系统和胞内染色法联合分析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中Th1 /Th2细胞亚群分布特点,探讨胞内染色法的应用价值。方法 体外大规模扩增CIK,利用磁珠分离系统富集纯化CIK中的人白细胞分化抗原(CD)4+T细胞亚群。用胞内染色法分析其Th1 /Th2细胞亚群的分布特点。结果 经磁珠分离法富集的CD4+CIK细胞纯度高达96%,它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相比变化显著,其中Th1 (IFN -γ+IL- 4 )亚群、Th0 (IFN -γ+IL- 4+ )亚群分别从( 1 .18±0. 94)%和( 0. 19 ±0. 16 )%升至( 33 .93 ±6 .38 )%和( 23. 07 ±8. 23 )% (P< 0 .01 ),而Th2(IFN -γIL- 4+ )亚群虽然从( 17 .56±16. 71 )%降至( 10 .21±7. 05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本试验提示CIK具有明显的“Th1优势”;磁珠分选系统和胞内染色法联合测定Th1 /Th2细胞亚群分布的方法简便快捷,结果稳定,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CD4+CD25+CD127-调节性T细胞(Treg)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53例CHF患者按照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CHF1组(NYHA心功能Ⅰ~Ⅱ级,n=24)和CHF2组(NYHA心功能Ⅲ~Ⅳ级,n=29)。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外周血中Th17细胞、Treg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结果 CHF1组和CHF2组患者外周血中Th17/CD4+T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1.89±1.24 vs 0.51±0.35,3.35±1.78 vs 0.51±0.35;P<0.05;P<0.01),CHF2组亦明显高于CHF1组(3.35±1.78 vs 1.89±1.24,P<0.01);CHF1组和CHF2组患者外周血中Treg/CD4+T细胞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5.69±0.74 vs 7.89±1.66,3.31±0.98 vs 7.89±1.66;P<0.01;P<0.01),CHF2组亦明显低于CHF1组(3.31±0.98 vs 5.69±0.74,P<0.01);CHF1组和CHF2组患者Th17/Treg的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0.35±0.17 vs 0.11±0.09,1.06±0.49 vs 0.11±0.09;P<0.05;P<0.01),CHF2组亦明显高于CHF1组(1.06±0.49 vs 0.35±0.17,P<0.01)。结论 CHF患者外周血中存在Th17/Treg失衡,且与心功能有一定关系,Th17/Treg失衡可能参与了CHF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药止哮平喘方对哮喘豚鼠模型Th1/Th2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中药止哮平喘方对哮喘豚鼠模型 Th1/ Th2细胞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组化 )方法测定模型动物外周单个核细胞 (PBMC)中 CD+ 4、CD+ 8T细胞的数量 ;用原位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标记法(TU NEL )标记的流式细胞术检测 T淋巴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哮喘模型组 CD+ 4T细胞高于正常对照组(P<0 .0 5 ) ;中药大剂量组 CD+ 4T细胞显著降低 (P<0 .0 5 )、CD+ 8T细胞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P>0 .0 5 )。哮喘模型组 T淋巴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0 .0 1) ;中药大剂量组 T淋巴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 .0 5 )。结论 :中药止哮平喘方可降低 CD+ 4细胞数量 ,具有抗气道炎症作用 ,其诱导 T淋巴细胞凋亡可能是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14+细胞活化程度。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了 2 5份 ( 7份肝素抗凝的正常对照标本、7例肝素抗凝、11例枸橼酸钠抗凝的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标本 )外周血 (PBMC)CD14+细胞的侧向角光散射 (颗粒度 )SSC值、细胞活化相关表面抗原 (CD6 9)表达率。结果 肝素抗凝HBV组CD14+细胞颗粒度值 [( 85 3 1± 2 46 3)道 ]高于肝素抗凝正常对照组CD14+细胞颗粒度值 [( 474 5± 47 9)道 ](P≤ 0 0 5 ) ;肝素抗凝HBV组CD14+细胞颗粒度值 [( 85 3 1±2 46 3)道 ]高于枸橼酸钠抗凝组 [( 5 2 0 1± 10 5 6 )道 ](P≤ 0 0 5 ) ;肝素抗凝HBV组CD6 9在CD14+细胞的表达率 ( 2 2 71± 13 5 7) %明显高于肝素抗凝正常对照组CD6 9在CD14+细胞的表达率 ( 7 18±4 2 7) % (P≤ 0 0 5 ) ;肝素抗凝HBV组CD6 9在CD14+细胞的表达率 ( 2 2 71± 13 5 7) %明显高于枸橼酸钠抗凝HBV组 ( 3 93± 3 94) % (P≤ 0 0 1)。结论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颗粒度、活化抗原表达率 ,是一种灵敏、快速、客观的评价外周血CD14+细胞活化程度的方法 ;使用不同抗凝剂肝素或枸橼酸钠对外周血CD14+细胞颗粒度、活化抗原表达率有影响 ,肝素抗凝血用来检测CD14+细胞活化程度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婴幼儿上呼吸道感染时细胞免疫状况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及正常对照组外周血Th1和Th2的百分率,CD4^+与CD8^+细胞百分率,CD4^+/CD8^+比值及CD19^+和CD19^+CD23^+的表达水平,以探讨婴幼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B淋巴细胞的活化状况。结果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的外周血Th1,Th2的细胞百分率(13.15%&#177;6.23%及4.57%&#177;3.1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7.14%&#177;5.09%及2.03%&#177;0.95%),患儿组CD4^+细胞百分率亦较对照组为高(P〈0.05);CD8^+,CD4^+/CD8^+比值均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CD19^+与CD19^+CD23^+的表达阳性率无明显升高。结论婴幼儿上呼吸道感染时可活化T辅助淋巴细胞亚群,表现为Th1扫Th2细胞百分率均增加,Th1和Th2细胞免疫反应增强,而B淋巴细胞状况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SAA)患者在免疫抑制治疗 (IST)恢复前后骨髓中辅助性T细胞 (Th细胞 )亚群改变情况及与造血功能的关系。方法 以流式细胞仪测定 2 4例发病期、15例恢复期SAA患者及 16名正常对照者骨髓中Th细胞亚群及CD3 CD8 细胞改变情况 ;以放射免疫法测定 2 0例发病期SAA患者、12例IST后恢复期患者及 16名正常对照者血清中TNF α、IL 4水平 ;评价Th1与CD3 CD8 细胞、TNF α的相关关系 ;评价Th1、CD3 CD8 细胞、TNF α、IL 4及Th1/Th2平衡与网织红细胞、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的相关关系。结果 正常对照组骨髓中Th1细胞、Th2细胞百分率及Th1/Th2比值分别为 (0 .4 2± 0 .30 ) %、(0 .2 4± 0 .17) %、1.5 7± 0 .93;发病期SAA分别为 (4 .87± 2 .6 4 ) %、(0 .4 1±0 .2 6 ) %、2 1.2 2± 5 .0 7,均显著多于正常对照 (P <0 .0 1,P <0 .0 5 ,P <0 .0 1) ,恢复期分别为 (0 .5 3± 0 .2 2 ) %、(0 .4 4± 0 .15 ) %、1.38± 0 .4 5 ,与正常对照组相当 (P均 >0 .0 5 ) ;CD3 CD8 细胞亦由发病期的(32 .32± 18.6 9) %显著下降为 (13.76± 2 .96 ) % (P <0 .0 1) ;SAA发病期血清中TNF α、IL 4为 (4 .2 9± 3.15 ) μg/L、(1.2 4± 0 .73) μg/L ,高于正常对照组的 (1.2 1± 1.16 ) μg/L  相似文献   

17.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骨髓T辅助细胞亚群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中辅助性T淋巴细胞(Th)亚群数量和比例改变及异常核型细胞与Th1细胞的比例,评价MDS与Th1细胞的相关性。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1例MDS患者、18名正常对照和13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骨髓Th1细胞和Th2细胞的数量和比例;检测18例MDS患者和15名正常人染色体核型,分析MDS患者肿瘤细胞负荷与Th1细胞的比例关系及MDS患者骨髓原始细胞比例与Th1细胞的相关性。结果正常对照组骨髓Th1细胞、Th2细胞、Th1/Th2比值分别为(0.48±0.10)%、(0.24±0.19)%和2.31±0.76;而MDS患者三指标分别为(0.36±0.11)%、(0.76±0.35)%和0.51±0.13。MDS患者骨髓Th1细胞减少,Th1/Th2比例明显降低(P<0.01)。SAA患者三指标分别为(4.75±0.49)%、(0.40±0.28)%和26.5±8.79,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h1细胞明显增多、Th1/Th2比例明显升高(P<0.01)。MDS患者异常核型细胞占中期细胞的(50.00±0.10)%,而正常对照为0。随着MDS疾病进展及MDS转为AML的患者骨髓Th1细胞数量逐渐下降,原始细胞数量逐渐增多,二者呈负相关(r=-0.563,P<0.01)。结论①MDS患者T细胞免疫异常,Th1细胞与Th2细胞比例失衡,抗肿瘤细胞免疫中起主要作用的Th1细胞减少;②随着骨髓Th1细胞数量下降,MDS逐渐向白血病进展。  相似文献   

18.
急性ITP患儿外周血 CD4+ CD25+ T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它们在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R细胞的数量,ELISA法检测血浆中相关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ITP患儿外周血TR细胞的百分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2.83±1.05)%vs(5.07±0.59)%,P<0.05];ITP患儿血清中IL-10、TGF-β1的含量也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IL-10:(29.48±13.69)pg/mlvs(43.10±14.95)pg/ml;TGF-β1:(170.04±91.58)pg/mlvs(254.75±130.41)pg/ml,P<0.05]。ITP患儿外周血TR细胞在CD4+细胞中所占比例与血清中IL-10、TGF-β1的含量均呈正相关(r1=0.54,r2=0.66,P<0.05)。结论急性ITP患儿外周血中TR细胞数量的减少及相关细胞因子含量的降低可能与急性ITP患儿的细胞免疫失调有关。  相似文献   

19.
SLE患者T细胞亚群功能紊乱与Th1、Th2细胞因子偏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捷  王兰兰  刘瑾 《华西医学》2004,19(3):409-411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细胞因子表达异常与细胞免疫功能紊乱的机制。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根据直接免疫荧光法分别测定病例组与对照组T细胞表面标志CD3 ,CD4,CD8的表达情况。用微量反应板根据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分别测定病例组与对照组血清IL - 2及IL - 6水平。结果 :SLE患者CD3 + CD4+ 细胞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 (P <0 0 1) ,CD3 + CD8+ 细胞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 (P <0 0 1) ,CD4+ T/CD8+ T细胞比例倒置 ;血清IL - 2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 (P <0 0 1) ,而血清IL - 6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 (P <0 0 5 )。结论 :SLE患者体内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是介导免疫调节紊乱的主要因素 ,CD4+ T/CD8+ T细胞比例倒置 ,而CD4+ T细胞水平明显降低 ,其Th1,Th2细胞功能也表现明显偏移 ,以Th2细胞亢进为主 ,产生大量Th2细胞因子 ,介导免疫调节反应 ,致B淋巴细胞活跃产生大量自身抗体及免疫球蛋白。同时 ,CD8+ T细胞功能亢进 ,CTL细胞参与机体组织损伤 ,进一步导致免疫紊乱及免疫病理损伤加重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Graves病伴血细胞减少症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变化,探讨Graves病伴血细胞减少症的发病机制,以流式细胞术测定24例患者外周血Th细胞亚群及CD5+B淋巴细胞的数量、B淋巴细胞胞浆内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水平,并与18名正常人作对照。结果表明:正常对照组Th1细胞和Th2细胞百分率、Th2/Th1比值、CD5+B细胞百分率、Bcl-2表达率分别是(0.39±0.24)%、(0.28±0.15)%、(0.52±0.12)%、(7.89±0.38)%、(36.49±6.79)%;患者组Th1细胞和Th2细胞百分率、Th2/Th1比值、CD5+B细胞百分率、Bcl-2表达率分别是(0.81±0.45)%、(6.83±3.02)%、(20.55±6.15)%、(20.89±1.62)%、(80.25±15.56)%,均显著多于正常人对照(P<0.05,P<0.01,P<0.01,P<0.05,P<0.05)。结论:Graves病伴血细胞减少症发病可能与Th1/Th2比例失衡,Th2细胞增多,导致CD5+B细胞数量上升及凋亡减低,自身抗体的产生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