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胆囊床内血管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对128例肝脏标本进行解剖,观察胆囊床内血管的位置、行程,测量其在胆囊床内的长度和直径.结果:胆囊床内血管有:(1)胆囊动脉深支及分支,占71.1%(91例);(2)肝中静脉及其属支,占12.5%(16例),其突入形式分①肝中静脉主干,②右前叶支、或左内叶支、或两者一起突出,③右前叶支属支、左内叶支属支、或两者一起突出3种类型;(3)肝门静脉右支及其分支,分主干和分支两类,主干占39.8%(51例),肝门静脉右支的分支占14.8%(19例);(4)肝门静脉左支的分支,占2.34%(3例);(5)胆囊静脉,在胆囊附着面有小静脉与肝中静脉、肝门静脉左、右支的分支相连.结论:切除胆囊时应注意胆囊床左、右缘,以及具有肝门右切迹的病例,保护突入胆囊床内的肝中静脉及其属支,以防止出血. 相似文献
2.
胆囊床内肝中静脉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目的:为临床胆囊切除术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对128例肝脏标本的胆囊床进行解剖,观察突入胆囊床内肝中静脉及其属支的和 入段的直径和长度。结果:肝中静脉及其属支突胆囊床的占12.5%(16例),突人形式主要有:(1)肝中静脉主干;(2)右前叶支、或左内叶支、或两者一起突出;(3)右前叶支属支、左内叶支支、或两者一起突出3种类型。结论:胆囊切除时,应注意保护肝中静脉及属支,以防止出血。 相似文献
3.
在超声引导下 ,经皮经肝穿刺胆囊进行胆囊疾病的介入性治疗应用渐多。若穿刺针从胆囊与肝的非连接区 (胆囊的游离壁 )进入胆囊内 ,由于胆囊内压力较高 (可达 2 94Pa) ,可能会发生严重的并发症—胆漏。因此 ,明确胆囊与肝连接区 (胆囊床 )的解剖学特征 ,对确保穿刺针由胆囊床进入胆囊 ,避免胆漏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胆囊床进行了观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1 材料和方法随机选取 5 4例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原位或离体肝标本。观察胆囊床的形态并应用游标卡尺测量其下列径线值 :①长径 :胆囊长轴方向上胆囊床的长度(自胆囊床的前界至肝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对照分析28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前超声诊断与术后病理结果.结果各类胆囊疾病术前超声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均在90%以上,平均95%;对胆囊息肉诊断的符合率较低,仅为77.7%.结论超声诊断对腹腔镜手术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术前超声检查发现胆总管结石并扩张及胆囊壁厚度>0.5 cm的患者均应慎作腹腔镜手术. 相似文献
5.
Calot三角(胆囊三角)是行胆囊切除的重要解剖标志。近年来,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广泛开展,熟练掌握Calot三角的解剖关系及对胆囊动脉的正确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但胆囊动脉的变异率较高,据方驰华报道[1],胆囊动脉的变异率达26.87%,术中准确辨认、解剖和妥善处理胆囊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中不同胆囊床止血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20例择期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按照胆囊床止血方式不同分为3组:局部电凝组、全电凝组及生物纸组,比较3组患者术后2、12、24、48 h腹腔累积引流量,并在术前及术后24、72 h检测患者肝功能指标。结果:生物纸组各时间段累计腹腔引流平均量均少于其他两组(P<0.05),各组组内术后24 h生化指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各组间术后24 h生化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应用生物纸处理胆囊床能够有效预防创面出血及渗出,同时具有较好的生物安全性,对人体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
蔡刁龙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8,(6):742-744
目的:探讨微波治疗在胆囊结石合并肝硬化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对胆囊床出血的止血效果。 方法:腹腔镜治疗症状性胆囊结石合并肝硬化患者手术中13例患者胆囊床出现难以制止的出血,采用南京康有KY-2000微波消融治疗仪,在腹腔镜指导下凝固止血,微波功率60 W,连续凝固,直至出血停止。 结果:13例患者中6例行单点凝固,7例行多点凝固,每个凝固点经2~5 min连续凝固,出血停止。手术后未发生再出血。患者手术后肝功较手术前未出现明显改变,手术后未出现黄疸。3~5 d拔除引流管,未出现腹腔积液等并发症。 结论:合并肝硬化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出现胆囊床难以制止的出血时微波凝固治疗是一个较好的止血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重视胆总管超声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本组16例B超诊断为胆囊结石、胆总管轻度扩张0.8~1.0cm管腔内未探及异常患者做脂餐试验。结果 脂餐试验后11例胆总管内径缩小到≤0.8cm,1例胆总管内径无变化、肝功正常,这12例均行LC,手术顺利。结论 重视胆总管的超声诊断,正确判断胆总管轻度扩张有无病理意义,提高LC的成功率,减少中转开腹手术,减少并发症,是理想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
Calot三角的解剖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腹腔镜胆囊切除的广泛开展,传统的胆囊切除已受到挑战,但作为一种新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腹壁美观等优点,备受胆囊切除术病人的青睐,但在与应用解剖和手术技术有关的并发症相对高于传统的开腹手术,尤其是在处理Calot三角时所致的并发症更为严重,熟练掌握Calot三角的解剖并注意变异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因此,本文对该三角进一步阐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腹腔镜超声检查 ( LUS)作为一项新技术最近几年已被广泛应用。为了明确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 L US的作用 ,作者采取复习 LUS文献和回顾比较胆囊切除术中超声检查的方法评价 L US和胆管造影 ( OC)的比较。方法 通过 10 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 LUS和 OC的比较 ,评价两者的检查成功率、所需时间、诊断胆管结石准确率及描述胆道解剖。结果 检查成功率 :L US为 95 % ,OC为 92 %。 LU S效果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胆总管远端不完全显影。需要时间 :LUS为 8.2 min,OC为 15 .9min( P<0 .0 0 0 1) ,9例胆管结石中 L US存在一例假阴…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临床应用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复合瓣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在40侧成人尸体标本上,解剖观察胸锁乳突肌的形态,血供来源及其动脉在胸锁乳突肌内的分布、构筑特点。结果:胸锁乳突肌血供丰富。其锁骨头主要血供为甲状腺上动脉胸锁乳突肌肌支。该支出现率占82.5%,距甲状腺上动脉起点(1.72±0.76)cm处发出,起始外径(1.52±0.10)mm,肌外长度为(22.07±0.4)mm;胸锁乳突肌由副神经支配,其体表投影位于乳突尖下方(4.01±0.39)cm,距肌前缘的距离为(2.14±0.46)cm处。结论:胸锁乳突肌锁骨头血供丰富为多源性,血管粗、蒂长,可以制成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带半片锁骨瓣修复骨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2.
颈部血管和神经与颈椎的关系及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测颈部血管、神经与颈椎的关系,为颈椎手术提供帮助。方法在40侧成人标本上,观测颈部血管、神经的长度及起止点与相邻颈椎间的距离。结果面动脉与舌神经伴行,起点距相邻C3椎体为(18.5±7.2)mm。舌动脉与舌下神经伴行,起点距相邻C2~3椎体为(19.7±8.4)mm。甲状腺上动脉与喉上神经外支伴行,起点距相邻C3椎体为(17.0±5.7)mm,止点距相邻C5椎体为(18.2±2.5)mm。喉上动脉与喉上神经内支伴行,起点距相邻C3椎体为(15.7±6.7)mm,止点距相邻C3椎体为(19.7±5.8)mm。甲状腺下动脉起点距相邻C7椎体为(17.3±5.5)mm,止点距相邻C7椎体为(11.3±3.4)mm。结论颈上部有数支动脉起至C2~3高度,此处显露喉上神经尤为重要。颈中部尽量减少对颈内脏鞘和颈动脉鞘的牵拉。颈下部则熟悉喉返神经与甲状腺下动脉的关系。手术途径选右侧为宜,以避免胸导管的损伤。 相似文献
13.
颌面部血管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人体颌面部血管进行巨微解剖及血管铸型,为临床皮瓣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①3例正常成人头颈部标本,经颈总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由浅入深逐层解剖,观测并记录颌面部血管的起始处外径、走行、分支、分布、吻合及伴行情况;②3例正常成人新鲜头颈部标本,加压注入红色过氯乙烯填充剂,经腐蚀后观察颌面部血管的来源、走行、分支、分布、吻合及伴行情况。结果颌面部的血供主要来源于面动脉、眼动脉、上颌动脉和颞浅动脉的分支。面动脉的分支主要供血面颊部、唇部、鼻部和颏区;眼动脉的分支主要供血眼球、眼球外肌、泪腺、鼻背和眼睑;上颌动脉的分支主要供血牙及牙龈、颊部、下颌关节、鼻腔、腭、咀嚼肌;颞浅动脉的分支主要供血腮腺、眼轮匝肌、上下睑外侧皮肤、颞部的软组织及面神经颧支、上颊支和颞支。结论颌面部动脉血管系统的解剖学资料,可为临床颌面部整形美容术提供了应用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为临床应用三角肌皮 (骨 )瓣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 :5 0侧成人上肢标本 ( 10侧动脉铸型标本 ) ,观察三角肌形态、血供来源、分布特点及神经支配 ;2例新鲜上肢标本经锁骨下动脉灌注含有银珠粉的显影剂 ,X线拍片 ,观察动脉在三角肌内的分布、构筑特点。结果 :三角肌前部肌束血供来源于胸肩峰动脉的三角肌支和肩峰支 ,其血管神经束在肩峰角下 5 .6cm入肌 ;中后部肌束血供主要来源于旋肱前动脉和旋肱后动脉 ;三角肌由腋神经支配 ,其主干的体表投影位于肩峰平面下方 ( 5 .3± 1.7)cm ;三角肌后缘前方 ( 4 .2± 1.2 )cm和肩峰前角与三角肌粗隆连线后方 ( 1.3± 1.1)cm处。结论 :三角肌血供丰富为多源性 ,血管径粗、蒂长、体表易定位 ,有神经伴行 ,可以制成带感觉的肌皮骨瓣用以修复软 (骨 )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术后胆囊残留病变原因及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6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3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发生胆囊残留病变的患者进行二次手术,对病变诊断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胆囊残留病变经手术均被成功切除,患者术前症状得到缓解,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8.2 d,手术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例出现伤口延迟愈合,其余术后效果良好,出院时所有患者血检指标均恢复正常。结论严格按照相关操作步骤开展胆囊切除术,做到准确无误,能最大限度防止胆囊发生残留病变。如发现患者有较明显的胆囊残留病变症状应及早诊治,并尽快进行二次手术,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翼腭窝手术入路的断层与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用改进火棉胶包埋技术,为翼腭窝新型手术入路提供应用解剖学依据.方法:固定成人尸头标本30例,取其前颅底.标本经脱钙、脱水等系列处理,分别行三维连续薄切片,厚度0.25 mm.同时对80侧干燥骨进行测量.结果:翼腭窝形态多样,除有三角形外,还有弧形、横置"S"形、楔形、"L"形、哑铃形、短棒状或斜向外上的窄长条形.翼腭窝在中鼻道处内侧壁厚度为(1.95±0.66)mmm(左),(1.97±0.74)mm(右).在中鼻道处上颌窦口后缘至翼腭窝距离(11.25±1.95)mm(左),(11.22±1.96)mm(右).结论:新型手术入路不经过上颌窦,运用器械从中鼻道深入至翼腭窝的内侧壁深度,打开薄骨板,直接进入翼腭窝,由此处入路手术创伤小、出血少、安全、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镰状韧带的形态、血供及其在腹腔镜肝脏外科的意义。方法:用腹腔镜观察20例活体,30例动脉灌注乳胶标本及5例血管透明标本,研究镰状韧带的解剖结构、血供来源、血管分布及侧支吻合。结果:镰状韧带由双侧腹膜合成,长为(8.3±1.6)cm,最宽处为(4.9± 0.8)cm,最窄处为(1.1±0.3)cm;血供主要来自左膈下动脉和肝中动脉,二者于镰状韧带肝缘形成血管弓,并发出6~12支分布于镰状韧带;静脉不与动脉伴行,回流至左膈下静脉。结论:镰状韧带的血管与多条血管吻合,是肝脏侧支循环的重要途径。镰状韧带是腹腔镜肝脏外科的重要标志和入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