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利奈唑胺治疗危重结核性脑膜炎的效果及对患者脑脊液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其受体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诊治的II级和III级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资料。160例患者分为抗结核治疗组(n=80)和利奈唑胺+抗结核治疗组(n=80)。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脑脊液指标、GCS评分及脑脊液NGF和内皮素及其受体和白细胞介素水平。结果抗结核治疗组和利奈唑胺+抗结核治疗组患者脑脊液糖/同步血糖、神经生长因子及其受体、GCS评分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而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内皮素及其受体、白细胞介素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利奈唑胺+抗结核治疗组患者变化较抗结核治疗组更显著(P0.05)。结论利奈唑胺对危重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指标及GCS评分有显著改善作用,可能与其调控患者脑脊液中NGF和内皮素及其受体、白细胞介素蛋白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使用含利奈唑胺方案治疗耐多药结核病(MDR-TB)期间,利奈唑胺因不良事件调整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21年11月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接受含利奈唑胺方案抗结核并已完成疗程的MDR-TB患者73例,根据药物是否因不良事件调整利奈唑胺治疗(包括停药或降低剂量)分为2组,调整组47例,未调整组26例。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抗结核治疗方案、结核治疗史、体质量指数、合并症等临床资料,探讨需要调整利奈唑胺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调整组利奈唑胺初始使用剂量>600 mg/d的患者明显多于未调整组(P=0.01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利奈唑胺使用初始剂量>600 mg/d是其治疗MDR-TB期间因不良事件调整用药的独立危险因素(OR=4.229,95%CI:1.251~14.293,P=0.020)。结论 在使用含利奈唑胺方案治疗MDR-TB期间,因不良事件而进行治疗调整较常见,利奈唑胺使用初始剂量>600 mg/d是需要调整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使用时需注意该药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利奈唑胺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指标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9月接受治疗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84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抗结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利奈唑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脑脊液指标、后遗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脑脊液葡萄糖含量高于对照组,白细胞计数、蛋白定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后遗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奈唑胺可改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指标水平及预后,且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利奈唑胺治疗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病历查询系统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陕西省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收治的使用利奈唑胺治疗的30例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根据利奈唑胺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及脑脊液指标等变化评价患者使用利奈唑胺治疗前、后颅内感染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利奈唑胺使用后大部分患者临床症状、脑膜刺激征、体温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其中无效患者2例,临床总有效率93.33%。用药后1周,脑脊液白细胞为(93.24±23.74)×106/L,多核白细胞比例(11.25±1.46)%,葡萄糖(4.14±2.19)mmol/L,白细胞介素-1(3.23±2.88)μg/mL,与用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奈唑胺可有效控制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利奈唑胺治疗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患者(n=68)为研究对象,根据单盲分组法进行1∶1比例分组。对照组利用常规抗结核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方法基础上予以患者利奈唑胺,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2%,明显高于对照组(70.6%),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9%,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8%,两组数据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患者应用抗结核联合利奈唑胺的治疗方式,可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应用利奈唑胺治疗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危重患者,了解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和分析2009年1月—2010年3月用利奈唑胺治疗革兰阳性球菌感染26例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利奈唑胺治疗总有效率为73.07%,细菌清除率为81.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38%,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利奈唑胺治疗重症患者的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7.
李院玲  张艳 《医学临床研究》2022,(12):1914-1916
【目的】探讨利奈唑胺治疗老年脑卒中合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肺部感染的疗效及成本-效果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两院收治的70例老年脑卒中合并MRSA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利奈唑胺治疗38例,万古霉素治疗32例,分别记为利奈唑胺组和万古霉素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细菌清除率、临床疗效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两组治疗的成本-效果情况。【结果】利奈唑胺组治疗后细菌清除率高于万古霉素组(P<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奈唑胺组、万古霉素组获得每个单位细菌清除效果成本分别为604.65元、582.91元;利奈唑胺组、万古霉素组获得每个临床疗效效果成本分别为585.76元、485.76元;利奈唑胺组成本/效果高于万古霉素组,且细菌清除率、临床有效率每增加一个单位效果,比万古霉素组分别多付出675.84元、1400.11元。【结论】万古霉素与利奈唑胺两者用于治疗老年脑卒中合并MRSA肺部感染疗效及安全性相当,但与万古霉素相比,利奈唑胺可提高细菌清除率,且成本-效果可观。  相似文献   

8.
目的监测神经外科手术后颅内感染患者应用利奈唑胺抗感染治疗时脑脊液利奈唑胺药物浓度及血脑屏障通透率,指导利奈唑胺临床应用。 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19年11月入住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监护室的颅脑术后感染患者6例,静脉应用利奈唑胺抗感染治疗。连续监测患者脑脊液及血液利奈唑胺浓度、脑脊液常规、脑脊液生化及一般生命体征,分析利奈唑胺血脑屏障通透率。 结果利奈唑胺给药前0.5 h的血清和脑脊液药物谷浓度分别为(4.65±2.72)μg/ml和(3.78±1.53)μg/ml。在开始用药后2 h,血清中利奈唑胺的最大平均浓度为(12.53±3.79)μg/ml,而脑脊液中最大平均浓度为(5.55±2.00)μg/ml。脑脊液利奈唑胺曲线下面积/血清曲线下面积约为45%。所有患者应用利奈唑胺抗感染治疗后,颅内感染均得到治愈。 结论利奈唑胺具有满意的血脑屏障通透率,临床治疗效果良好。静脉应用利奈唑胺脑脊液浓度个体间差异大,推荐临床监测脑脊液浓度指导应用。  相似文献   

9.
为评价利奈唑胺对肾移植患者重症肺部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对30例肾移植后重症肺部感染患者应用利奈唑胺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临床症状初步判断病原菌,采取经验性降阶梯治疗,联合给予抗细菌、抗病毒和抗真菌治疗,抗生素均采用利奈唑胺300 mg静滴,2次/d,结合抗杆菌类药物常用的有氨曲南、头孢吡肟、亚胺培南,更昔洛韦抑制巨细胞病毒感染,抗真菌感染应用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卡泊芬净、米卡芬净,复方新诺明抗肺孢子虫四联治疗.1例病情严重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辅助呼吸,3 d后死亡外,其余29例患者经积治疗痊愈,其中4例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愈率达97%,利奈唑胺治疗有效率97%,细菌清除率为91%,未发现与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导致停止治疗的记录.提示利奈唑胺是治疗肾移植患者重症肺部感染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治疗血液科革兰阳性球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选择解放军总医院2011年1月-12月细菌培养为革兰阳性球菌并使用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或替考拉宁单药治疗的血液科住院发热患者.记录用药前后各种参数包括退热时间、呼吸道症状、体征、影像学改变、血常规指标、生化常规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3种药物的退热时间、细菌清除率、临床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三组患者分别为利奈唑胺15例,万古霉素17例,替考拉宁20例.结果表明,利奈唑胺治疗组平均退热时间(4.43 ±3.15)d,细菌清除率55.56%,临床有效率86.67%;万古霉素治疗组平均退热时间(6.83±4.67)d,细菌清除率54.54%,临床有效率76.47%;替考拉宁组平均退热时间(5.57±4.16)d,细菌清除率41.67%,临床有效率80.00%.三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利奈唑胺组中发生腹泻1例,血小板减少2例;万古霉素组中发生恶心1例,肌酐升高2例;替考拉宁组中发生血小板减少3例.5例血小板下降均与白血病患者治疗后血象下降重叠,未停药,血小板随造血功能恢复而正常,与用药无关.结论: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三组药物治疗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疗效相当,并无统计学差异,但利奈唑胺的退热时间、细菌清除率及临床有效率有优于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老年院内获得性肺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利奈唑胺(68例)与万古霉素(56例)治疗老年院内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治疗院内获得性肺炎临床有效率分别为73.5%、51.8%(P<0.05),对病原菌的清除率分别达70.1%、72.1%(P>0.05),两组患者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但万古霉素治疗组出现肾毒性9例,较利奈唑胺不良反应严重.结论:利奈唑胺治疗老年院内获得性肺炎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利奈唑胺对老年人医院获得性MRSA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用HIS系统调取应用利奈唑胺治疗的老年人医院获得性MRSA肺炎39例资料,回顾性分析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特别是对血小板的影响).31例使用利奈唑胺注射剂,另8例采用序贯疗法(早期使用注射剂随后使用片剂),疗程均10~14d;1个疗程后MRSA未转阴9例再次静脉给药7~10d.结果27例临床有效,5例无效,死亡7例,总有效率69.23%.总疗程结束后,除去死亡7例,32例中MRSA清除27例(清除率84.4%).18例患者用药后血小扳下降(46.15%),其中4例(10.26%)从正常值下降至正常值以下;39例用药前后血ALT、Cr、Hb变化均不明显.结论利奈唑胺治疗老年人医院获得性MRSA肺炎的疗效较好,血小板降低是利奈唑胺的主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万古霉素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肺炎老年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MRSA肺炎老年患者40例,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2组:万古霉素组25例,给予万古霉素每次0.5 g,每8小时1次,静脉滴注,治疗时间10~14 d;利奈唑胺组15例,给予利奈唑胺每次0.6 g,每12小时1次,静脉滴注,治疗时间10~14 d。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万古霉素组临床有效率为72.0%,利奈唑胺组为8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万古霉素组MRSA清除率为76.0%,利奈唑胺组为8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奈唑胺组有3例发生血小板减少25%,占20.0%,万古霉素组未见血小板减少,万古霉素组有4例发生急性肾功能不全,占16.0%,利奈唑胺组未见肾功能损害。结论万古霉素治疗老年MRSA肺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低,应警惕急性肾功能不全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利奈唑胺引起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 )的临床表现、治疗及可能机制。【方法】报道1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应用利奈唑胺引起反复严重贫血,结合文献分析其可能原因。【结果】利奈唑胺可引起 PRCA ,可能与 T 细胞异常增殖有关。【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应用利奈唑胺可能引起PRCA ,需密切监测网织红细胞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利奈唑胺对老年患者血液系统产生的不良影响,为合理用药和提高老年患者用药安全性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2年在住院期间曾使用利奈唑胺抗感染治疗的老年患者血液系统异常的发生率及特点。结果使用利奈唑胺后15.6%患者白细胞降低至正常值以下,但停药后多数可恢复。42.2%患者发生血红蛋白下降,其中不到半数患者停药后可恢复至治疗前水平,且需时间较长。78.1%患者出现血小板降低,其中42.2%降低至正常值以下,25%降至50×109/L以下,大多数患者停药2周后血小板可恢复至治疗前水平。结论老年患者使用利奈唑胺后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高于其他人群,故老年患者使用利奈唑胺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血常规。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肝硬化患者利奈唑胺治疗导致血小板减少症的情况并评估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5月接受利奈唑胺治疗的肝硬化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利奈唑胺治疗时血小板计数的变化,利用单因素及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利奈唑胺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危险因素,通过Cox回归模型评价利奈唑胺相关血小板减少症对肝硬化患者院内病死率的影响。结果共纳入有效病例52例,肝硬化患者利奈唑胺相关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计数≤50×10~9/L且减少≥25%基线值)累积发生率为51.9%(27/52),其中严重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减少≥50%基线值)比例为85.2%(23/27)。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血小板计数≤110×10~9/L(OR=6.989,95%CI:1.192~40.971,P=0.031)、利奈唑胺疗程≥7 d(OR=9.478,95%CI:1.349~66.587,P=0.024)及剂量≥17 mg·kg~(-1)·d~(-1)(OR=0.062,95%CI:0.010~0.383,P=0.003)为肝硬化患者发生利奈唑胺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提示肝硬化患者院内病死率与利奈唑胺相关血小板减少症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利奈唑胺相关血小板减少症在肝硬化患者中发生率较高,但并未显著加剧治疗期间患者脏器出血及院内死亡风险;对于基线血小板计数较低、利奈唑胺疗程较长的肝硬化患者应加强血小板等指标的监测以减少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利奈唑胺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性重症肺炎(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of severe pneumonia,MRSA-SP)及其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7年6月入住我院ICU的MRSA-SP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利奈唑胺组与万古霉素组各49例。利奈唑胺组行常规治疗+利奈唑胺治疗,万古霉素组行常规治疗+万古霉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乳酸(Lac)、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降钙素原(PCT)等实验室指标,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等炎性因子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利奈唑胺组Lac、NO、ET、PCT及血清IL-6、IL-1β、TNF-α、CRP水平均低于万古霉素组;细菌清除率、总有效率高于万古霉素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奈唑胺治疗MRSA-SP可有效清除细菌,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评价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治疗老年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分析我院呼吸科25例接受万古霉素和15例接受利奈唑胺治疗的老年MRSA肺炎患者的临床治愈率、细菌清除率及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利奈唑胺治疗MRSA肺炎的临床有效率为86.7%、细菌清除率为86.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万古霉素治疗的临床有效率为80.9%、细菌清除率为75%,不良反应发生率16%.两组临床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均可显著降低血清TNF-α、CRP的水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利奈唑胺治疗老年MRSA肺炎的临床疗效与万古霉素相当,但却无明显肾毒性,对肾功能减退的老年患者可考虑使用利奈唑胺,同时利奈唑胺的不良反应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19.
李勋 《浙江临床医学》2010,12(2):137-138
利奈唑胺为人工合成的抗菌药,于2000年在美国上市。本院2008年2月开始应用利奈唑胺治疗革兰阳性菌肺炎。应用利奈唑胺后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这一直是临床医师所关注的问题,尤其在已存在血小板减少的患者中应用利奈唑胺是否安全。为此,作者等选取相关病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脓毒症患者使用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对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8年6月使用利奈唑胺或万古霉素治疗的脓毒症患者临床资料及相关实验室数据,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对组间混杂因素进行矫正,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法比较用药3 d时,利奈唑胺组与万古霉素组患者PCT和CRP水平较未用药(0 d)变化。结果共纳入474例患者,利奈唑胺组249例,万古霉素组225例。经倾向性评分匹配矫正混杂因素后分析表明,与未用药相比,用药3 d时利奈唑胺组患者PCT水平和CRP水平均显著降低,分别为5.8 μg/L对3.1 μg/ L(P 0.001)和75.1 mg/L对46.8 mg/L(P=0.0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万古霉素组患者PCT水平和CRP水平的降低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在经倾向性评分匹配矫正混杂因素后的179对患者中,利奈唑胺组与万古霉素组患者在生存率和治疗有效率方面的差异不明显,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86.0%对81.6%,P=0.251;46.9%对45.3%,P=0.750)。结论在脓毒症患者中,利奈唑胺使用3 d可显著降低PCT和CRP水平,起效更快,但对于治疗结局,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