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蕾  梁钢 《职业与健康》2007,23(1):70-71
目的研究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将65例老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按照梗死灶直径分为腔隙性脑梗死组和非腔隙性脑梗死组,测定空腹血糖、胰岛素、血脂,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并与3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病人血脂、胰岛素、IS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隙性脑梗死组胰岛素明显高于非腔隙性脑梗死组(P〈0.05),腔隙性脑梗死组ISI较非腔隙性脑梗死组明显减低(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脑梗死存在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可能是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腔隙性脑梗死可能直接与IR有关。  相似文献   

2.
王仲 《现代保健》2011,(32):50-51
目的研究分析非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在临床上的特征表现。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非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36例与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82例进行分组临床研究,对其危险因素与临床上的表现进行对比,并且对非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做一个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结果非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80岁以上的男性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伴有狭窄症状,有房颤史,与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对比,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和糖尿病的几率要明显偏高(P〈0.01)。但两组的患者在临床上所表现的特征没有明显的差异。在运用Logistic做回归分析时发现糖尿病和男性患有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会成为80岁以上患者独立危险因子。结论非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发生缓慢,在男性糖尿病患者中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3.
腔隙性脑梗死(LI)是指直径40μm~500μm的脑深穿支动脉闭塞后引起脑深部的微小梗死,局部脑组织缺血坏死、液化引起的小软化灶,直径1~20mm,临床可出现或不出现症状。我科1994~1997年共收治脑梗死患者137例,其中腔隙性脑梗死46例,占3...  相似文献   

4.
陈多会 《现代保健》2011,(1):163-164
目的 分析无症状性脑梗死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对70例无症状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无症状性脑梗死好发于40~80岁。结论临床上无特异性神经系统定位特征,病灶直径一般在o.2~1.2cm,腔隙性梗死60例(85.7%),大病灶梗死10例(14.3%),危险因素中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高血脂、心房纤颤占65例(92.9%),上述病均为无症状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51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51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中,高血压43例(84.31%),糖尿病17例(33.33%),高脂血症28例(54.90%),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6例(37.2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8例(35.29%),烟酒嗜好32例(62.75%)。结论高血压是腔隙性脑梗死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凡可致动脉粥样硬化、脑小动脉硬化、血流动力学障碍及血液黏稠度增高的疾病,均是本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高血压合并脑梗死与胰岛素抵抗(IR)之间的关系,以及IR与腔隙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测定80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的血脂、血糖、血清胰岛素(FINS)以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并与3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病人血脂、血糖、FINS、ISI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腔隙性脑梗死组FINS明显高于非腔隙性脑梗死组(P<0.05),腔隙性脑梗死组ISI较非腔隙性脑梗死组明显减低(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脑梗死存在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可能是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腔隙性脑梗死可能直接与IR有关。  相似文献   

7.
高平 《保健医苑》2013,(4):15-17
<正>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及广泛应用,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率大幅提高。然而,很多患者对腔隙性脑梗死认识不足,错过了进一步检查、诊治的最好时机。本文针对腔隙性脑梗死的概念、病因及进一步诊治进行简要介绍。腔隙性脑梗死的概念腔隙性脑梗死的概念最早源于病理学的描述,法国医生Dechambre于1838年首次提出,指的是脑组织梗死液化和吸收后形成的小腔洞,它起源于拉丁语中的"lacuna",在法语中意为  相似文献   

8.
警惕腔隙性脑梗塞文/乔富渠腔隙性脑梗塞(腔梗)是指发生在脑内口径40~500毫米的终末微小动脉梗塞,又名微梗塞。微小梗塞发生之后,坏死组织被巨噬细胞清除掉,遗留下来的小腔或小洞称为腔隙。近年发现小的腔隙尚有由微小动脉壁的脂肪透明样变性所致。发生腔梗最...  相似文献   

9.
正不少中老年朋友因头痛头晕等到医院就诊,在进行脑部CT或磁共振等检查时,会被提示有"腔梗",这让他们感到精神高度紧张,疑惑这是不是中风了?询问要不要治?什么是腔梗腔梗,腔隙性脑梗死的简称,实际上它是脑梗死的一种,约占脑梗死的20%。其梗死面积很小,直径一般不超过1.5厘米,多发生在大脑深部。由于供应这些部位血液的动脉多是脑动脉末梢,分支细小,供血范围有限,单一小支的阻塞只引起很小范围的脑组织坏死,坏死的脑组织被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压负荷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高血压脑梗死患者血压负荷特征。作者将高血压病人128例分为:有症状脑梗死40例;腔隙性脑梗死38例;对照组50例。全部作动态血压测定,比较三组间各动态血压负荷值的差异。结果显示,腔隙性脑梗死与有症状脑梗死患者同样重要,血压负荷值的过高、昼夜节律减弱有同样价值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陈跃 《健康博览》2012,(1):15-15
石家庄阿丁我因常有头晕、头痛,并有多年高血压病史,最近做了磁共振检查,结果有腔隙性脑梗死,请问什么是腔隙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是指高血压小动脉硬化引起的脑部动脉深穿支闭塞形成的微梗死,也有人认为少数病例可由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崩解导致的微栓塞引起。由于CT和磁共振技术的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老年人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与血糖血脂代谢异常的关系及预防治疗的意义。[方法]对老年高血压患者165例作脑CT或MRI(磁共振)检查,诊断合并腔隙性脑梗塞93例。165例均作血糖、血脂、尿酸等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检查结果表明,高血压病病程长、血糖高、血甘油三酯高者更易发生腔隙性脑梗死(P<0.05)。[结论]早期有效的降压治疗及控制血糖和血脂是预防老年高血压合并脑腔隙梗死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塞通注射液联合天麻素和吡拉西坦注射液治疗以头昏为主症的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7例以头昏为主症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在一般治疗基础上给予血塞通、天麻素、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治疗.结果 总有效率100%.结论 血塞通、天麻素、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静脉滴注治疗腔隙性脑梗死,价廉效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韩明芳  刘全生 《现代保健》2010,(18):159-159
目的24小时动态血压是腔隙性脑梗死的强预测因子。纤维蛋白原是血浆黏度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因此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与腔隙性脑梗死危险性之间也存有关联。本文的目的是评价24小时动态血压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腔隙性脑梗死危险性之间的关联。方法对30例住院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饮酒、服用抗高血压药物、体重指数、24小时动态血压、纤维蛋白原水平进行监测分析。结果分析结果显示纤维蛋白原水平与腔隙性脑梗死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24小时动态血压也与腔隙性脑梗死显著、独立相关。即使24小时动态血压在正常范围内(〈130/80mmHg),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仍然与脑损伤危险性显著相关。纤维蛋白原和24小时动态血压对脑损伤有相加作用。结论24小时动态血压和血浆纤维蚩白原水平与腔隙性脑梗死密切且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15.
韦盛强  李飞 《现代保健》2008,(36):167-167
腔隙性脑梗死是指脑深部2~15mm大小的梗灶,是脑深部穿通动脉及分支闭塞后脑组织血供障碍而发生水肿、软化及坏死等一系列变化。好发于基底节、内囊、脑干、放射冠等部位,多与高血压病有关,其起病急缓不一,但预后好,常有特定的症状和体征。CT是最有效的检查方法之一。本文对笔者所在医院2004年5月至2007年11月发现的37例腔隙性脑梗死在CT诊断方面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6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56例非糖尿病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一般情况、检查指标以及NIHSS评分。结果观察组TG、LDL-C、FIB、Apo B及多发腔隙性脑梗死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HSS评分情况在首次接诊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6个月时,对照组NIHSS15分的比例(58.9%)明显高于观察组(4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LDL-C、Apo B是独立危险因素,而FIB水平不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糖尿病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具有更高的血脂水平、收缩压以及FIB等,同时更容易发生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而在预后上则要稍微差于非糖尿病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同时LDL-C、Apo B是糖尿病腔隙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66岁的刘大爷近半个月来常咬舌头,而且专咬舌头右侧,头也总是昏昏沉沉的,结果被确诊为腔隙性脑梗塞。 腔隙性脑梗塞是一种发病率高又比较特殊的脑梗塞,多发生在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老年人身上,其患者数量占全部脑梗塞患者总数的近70%。由于症状有时十分隐蔽,所以很容易被人们忽视。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由于中老年人接受头颅影像学特别是核磁共振(MRI)检查的机会越来越多,被冠以"腔隙性脑梗死"(简称腔梗)帽子的人群也越来越庞大,这其中有因出现临床症状被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是腔隙性脑梗死的,也有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做头颅影像检查时"意外"发现既往曾患腔隙性脑梗死的,甚至有些其他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比较CT与核磁共振在腔隙性脑梗死中的诊断意义.方法:收集我院自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5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经CT及核磁共振诊断,并经术后病理组织学诊断进行确诊,观察两种诊断方法检出率及确诊率.结果:两种诊断方式显示基底节区、脑干、丘脑是常见发病位置,核磁共振检出病灶48个,检出率为96%,CT检出率为36个,检出率为72%,两种诊断方法检出率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与核磁共振均能诊断腔隙性脑梗死,核磁共振检出率明显高于CT,清晰显示病变特点,可作为腔隙性脑梗死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0.
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脑出血在临床上为常见病、多发病,二者均有共同病因: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高血脂但二者是否有因果关系,少有报道,本文对70例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合并发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