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以双生子血瘀证为切入点研究病理性肿块与血瘀证症状积分的关系,从而为血瘀证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作铺垫。方法:采用3种量表(双生子四诊量表、肾虚量表和血瘀证量表)对一对双生子进行4次症状评分,并对四诊量表的症状因子进行寒、热、虚、实、表、里分类和记分。同时进行双生子卵型鉴定和西医理化检测,即问卷调查、指纹图谱鉴定和微卫星DNA基因图谱鉴定。结果:经过血瘀证症状评分,大小双迭到血瘀证的诊断标准,均为重度血瘀证。同时,大双病理性肿块随血瘀证积分、肾虚积分和六纲积分的减少而增长,小双病理性肿块随血瘀证积分、肾虚积分和六纲积分的减少而消退。其西医妇科检查均诊断大小双为子宫颈纳氏囊肿。结论:病理性肿块随血瘀证症状积分的增减而消长变化。  相似文献   

2.
通过论证寒凝血瘀是妇科疾病的重要证候和病机,以及论述中药治疗妇科寒凝血瘀证的临床研究和机理的研究,将近些年中医药治疗妇科寒凝血瘀证的研究概况与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总结近年来妇科血瘀证的临床治疗与实验的相关文献,认为中医治疗妇科血瘀证疗效独特,尤其在改善症状方面疗效显著,同时在妇科血瘀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制、相关药理及客观化研究等实验研究中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致瘤因素的临床评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120例Ⅱ型糖尿病(NIDDM)患者的血瘀证致因素(NIDDM合并症、常见虚让证候)进行分析,分伴发血瘀证及非血瘀证组,2组其年龄、病程、体重指数相仿。表明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周围神经病变等发生率在血瘀证中显著增高。NIDDM患者中气虚、肝虚、肾虚证候在血瘀证组的发生率高于非血瘀证且,气虚证尤为明显,也阐明了气虚与血瘀相关。  相似文献   

5.
妇人以血为本 ,其经、孕、产、乳等生理都与血有密切关系。妇科临床常见各种病因均可导致血行阻滞、瘀塞不通 ,产生以疼痛、肿块、出血等为主症的多种妇科病证。因此 ,对妇科血瘀证的研究和治疗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发展前景。近年来 ,随着对妇科血瘀病理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 ,在治疗上据证依病、标本兼顾 ,形成了以活血化瘀为主的深层次、多形式的综合治疗格局。现就其治疗近况作一概述。1 活血化瘀经方论治多用于诊断辨证中血瘀病理明确并比较突出的一些疾病 ,常用经方有桂枝茯苓丸、血府逐瘀汤、少腹逐瘀汤、生化汤、补阳还五汤、桃红…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血瘀证与血清脂蛋白(α)含量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总结了冠心病血瘀证与血清脂蛋白(α)的关系,表明了冠心病兼血瘀证患者的脂蛋白显著高于非血瘀证患者,提示冠心病血瘀证形成与脂蛋白有着一定联系,为冠心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李娜  王信  孙萍  孙爱萍  张群群  曹广尚  师伟 《中草药》2019,50(9):2210-2218
桂枝茯苓方首见于张仲景《金匮要略》,主治妇人癥病,是目前治疗妇科血瘀证的首选基础方药。从古籍入手,针对桂枝茯苓方及其方中单味药,查阅中外文献对桂枝茯苓方方证、治疗妇科血瘀证物质基础进行归纳整理,为其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妇科血瘀证是指由多种原因所致的以腹痛、盆腔包块、异常出血、月经不调、痛经、不孕等为主要症状的综合征,是妇科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证型。其主要病机为气血失调,血液或停于脉内或不循常道而流于脉外,迁延难愈,日久可发为癥瘕,重则影响工作、生活,甚至导致不孕。近年来对本病的病因病机和治疗研究很多,其中,有关中药直肠给药法治疗妇科血瘀证的研究发展较快,笔者兹就直肠给药治疗妇科血瘀证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关于传统血瘀证的现代分类   总被引:65,自引:4,他引:6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中医传统思维及临床所见,血瘀证之兼见气虚、气滞、血虚、痰阻和偏寒、偏热等情况,可有不同的中医分型。数十年来,全国各地学者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研究。结合现代医学宏观及微观检查所见,以及活血化瘀方药的反证,血瘀证常与病程短长,病因,病状急、慢性和损伤或手术等不同因素有关,因此可以将血瘀证分为急性血瘀证、慢性血瘀证和前血瘀证(亦有人称潜在血瘀证。指临床症状尚未出现血瘀证的表现,但在血液流变学检查中发现有异常)。从生物流变学角度分析,又有血液流变学方面的种种异常表现,而这些异常表现,又常常可以明显地看…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关于血瘀证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并且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笔者认为血瘀证作为一种独立的病证,其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气虚、血热及外伤所致血瘀外,各种外在因素在一定的条件下均可影响人体,出现气血功能失调而致血瘀.因此,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班瘀证的形成原因,对于开拓本证的治疗途径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兹就外感风寒湿热之邪与血瘀证的关系及临床意义初步探讨如下.1风寒湿热与血瘀证的关系1.1风邪致瘀祖国医学认为,“风为百病之长”,风邪侵袭人体除表现以风邪为主的临床症状外,有时尚可导致血瘀,而其…  相似文献   

11.
张仲景妇科血瘀学说学术思想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志春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9):1088-1090
张仲景《金匮要略》对妇科血瘀证的病因病机、证候特点及其方药治疗进行了较为完备的论述,其病因病机可概括为风邪致瘀、气滞血瘀、寒凝血瘀、热灼血瘀、水与血结、出血成瘀、经产留瘀、瘀血留着积久成癥8个方面,其临床表现可有腹痛、经水不利、经候不匀、闭经、阴道出血、发热、癥瘕积聚、肌肤甲错、两目黯黑、唇口干燥、舌质紫黯有瘀点,脉涩不利、虚、迟、实、弦、紧等脉。治疗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机分别采用活血化瘀、活血消癥、破血逐瘀、行气活血、温经活血、清热活血、行水活血等诸法,并创立了红蓝花酒、土瓜根散、桂枝茯苓丸、下瘀血汤、抵当汤、枳实芍药散、温经汤、当归生姜羊肉汤、小柴胡汤、大承气汤、大黄甘遂汤、当归散、白术散等一批着有疗效的方药,从而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中医妇科血瘀学说。  相似文献   

12.
活血化瘀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病理组织学基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病理组织学基础。方法 :对 1995年 1~ 12月资料完整的41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手术切除标本分别进行溃疡病变部位及非溃疡区域的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的病理组织学研究 ,并与祖国医学理论的血瘀证和活血化瘀的治疗原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发现溃疡处的动脉狭窄明显高于非溃疡区域 ,并具有显著动脉血管管腔的瘀血、毛细血管增生和毛细血管瘀血 ,与非溃疡区比较均有明显意义。结论 :揭示了中医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血瘀证认识的病理组织学基础。中医对胃及十二指肠的溃疡采用活血化瘀治疗的意义在于逆转其血液流变学及血流动力学的异常 ,使血流通畅 ,聚积减少 ,血管再通 ,供血增加 ,血瘀的病理改变得以改善 ,从治本上完成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康复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IB)与冠心病中医证型、体质量的关系。方法:选择符合气虚血瘀型或痰瘀互阻型的CHD患者161例,检测FIB并作比较。结果:CHD男性患病率明显较女性高,两组性别分布有显著差异(P=0.001);痰瘀互阻组体质量、FIB显著偏高,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结论:CHD痰瘀互阻型患者男性较多;体质量、FIB升高可作为CHD痰瘀互阻型的临床客观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血瘀与老年病关系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蔡建伟 《新中医》2001,33(4):5-6
从中医学对气血与人体健康长寿关系的认识出发,结合现代对老年生理病理的临床与实验研究,阐明血瘀与老年病关系密切,认为活血化瘀法在老年病防治中有着显著而肯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至今仍是世界医学界面临的难题,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出活血化瘀药在防治再狭窄方面的优势.本文综述了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中医病机,单味中药、传统成方、新型制剂的活血化瘀类中药在防治PTCA术后再狭窄方面临床及实验研究,旨在提高对活血化瘀药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血瘀与六经顽固性头痛之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六经顽固性头痛与血瘀证的关系。方法:将顽固性头痛患者根据六经辨证分型标准分属六经证型,然后按照血瘀指征确定是否有血瘀兼证。结果:血瘀兼证在六经顽固性头痛中占较高比例。结论:血瘀是六经顽固性头痛的基本病机之一,活血化瘀是其基本治则之一。  相似文献   

17.
探讨活血化瘀在恶性肿瘤辨治中的应用方法。认为恶性肿瘤之病理变化与血瘀状态及瘀血产物密切相关,临证运用活血化瘀法,当与病机相应,重成瘀之因;与病程相应,明瘀成之时;与病位相应,知生瘀之处;与病理产物相应,晓瘀生之度。活血方药之用,以扶正为先,以正本清源为治;化瘀治法之用,中病即止,时时养血,以防瘀血再生。  相似文献   

18.
张晨 《河南中医药学刊》2014,(10):1531-1532
观察近年来以活血化瘀法为主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相关文献,分析SLE的病因病机,并结合SLE血瘀证临床表现,认为SLE病程反复迁延,时轻时重,各种致病因素都可不同程度地导致血瘀,瘀血不仅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因此血瘀贯穿于SLE的始终。所以,活血化瘀法治疗SLE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疮疡疾患的病理基础;中医、中西医治法治则;筛选活血化瘀中药,以促进治疗疮疡血瘀证的药物开发.方法追溯自晋代至清代疡科治疗专著30余部,分析疮疡疾患的病因病机;统计疮疡内治处方出现率较高的中药排序,分析药物的功效分类.查阅现代文献,归纳血瘀证时出现的病理生理改变;分析治疗疮疡各类中药的现代药理作用.结果疮疡疾患病理基础,肿疡以气滞血瘀伴湿热毒为主证;溃疡以血瘀伴气血两虚为主证.治法为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补益气血.药物以甘草、当归、金银花、赤芍、人参、黄芪、桂枝为主药.结论疮疡疾患以活血化瘀治法为主,辨证佐以清热解毒、补益气血类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