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海东 《天津医药》2006,34(11):773-773
患者 女。26岁。主因突发头晕、恶心呕吐4h,伴一过性意识丧失、四肢强直.于2005年6月27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4h睡眠中突发头晕.当时血压90/60mmHg(1mm Hg=0.133kPa)。入厕后突然头晕加重。并出现恶心、呕吐伴有意识不清.四肢伸肌强直,家属测血压60/40mmHg。既往体健,发病前1个月无上感、腹泻等病史。查体:精神恍惚、不语,血压90/60mmHg。双肺呼吸音清,心率50次/min,律不齐,四肢肌力Ⅰ~Ⅱ级。多次查肌钙蛋白、心肌酶及电解质均正常。心电图:  相似文献   

2.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46岁。因突发晕厥2次,于2005年10月17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d突发晕厥,持续几十秒后自行缓解,醒后觉心悸、头晕,不伴抽搐。追诉1年前也有类似情况发生,自述无晕厥家族史。入院查体血压130/80mm Hg(1mmHg=0.133kPa),一般情况良好,心界无扩大,心率110次/min,心律匀齐,各瓣膜区无病理性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啰音,其余检查均正常,常规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1320次/min,P-R间期0.16s。QRS时限0.102s,Q-T间期0.344s,V1导联呈“右束支阻滞”图形,但V5、V6导联S波不增宽,粗钝,ST段在V1导联呈尖峰状抬高0.3-0.4mV,V3导联呈马鞍形抬高0.3mV。见图1。临床诊断:Ⅰ型Brugada综合征。  相似文献   

3.
卢瑞福  孟凡瑞  项建立  孔德玲  曹洪文 《天津医药》2006,34(6):398-398,T0002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37岁.因胸闷、憋气7 d,不能平卧5 d,于2005年1月16日收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5 d行足月剖宫产术,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憋气,未治疗,以围产期心肌病、心力衰竭Ⅱ度入院.既往体健.血压140/100 mm Hg(1 mm Hg=0.133 kPa),心率116次/min,体温36.7℃,脉搏20次/min,神清,精神可,肺呼吸音粗,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血常规:白细胞10.9×109/L,红细胞:4.52×1012/L,血红蛋白124g/L.血糖:6.27 mmol/L,肝、肾功能正常,心肌酶正常,电解质正常.入院后给予吸氧、丹参粉、环磷腺苷葡胺、磷酸果糖注射液等静脉滴注,另给予强心利尿药物.1月17日患者可平卧,但是心电监护及心电图均显示发生变异,即QRS-ST-T呈交替性变化(图1).此种改变发生后,均可发生尖端扭转室速,立即推注利多卡因后尖端扭转室速消失,恢复窦性心律,QRS-ST-T交替性变化消失.患者在住院期间捕捉到QRS-ST-T电交替变化21次,均引起尖端扭转室速.经上述吸氧等治疗,患者住院16 d后痊愈出院,心电图恢复正常.出院后随访未复发.  相似文献   

4.
李玉娟  高克俭 《天津医药》2007,35(12):896-896,I0008
1病例报告 患儿男,11岁。因上腹部不适3d,于2006年12月23日就诊。患儿3d前出现上腹部阵发性疼痛,头晕、视物不清。非喷射性呕吐4次,治疗后无缓解。无胸闷、憋气、大汗等。既往身体健康,家族中无类似病史。查体:体温36℃,脉搏75次/min,呼吸26次/min,血压85/65mm Hg(1mmHg=0.133kPa),神志清楚,口唇无发绀,颈静脉怒张,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界扩大,心律不齐,心音低钝,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  相似文献   

5.
患者 女,67岁。因胸闷、心悸6d,于2004年9月17日就诊。6d前患者因劳累出现胸闷、心悸,活动后加重,夜间能平卧入眠.未发热.无咯血及心前区疼痛.无浮肿。未服用药物治疗。既往身体健康,家族中无类似病史。查体:体温36.6℃,脉搏120次/min.呼吸16次/min,血压125/85mmHg。神志清楚,口唇无发绀,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界无扩大,心率120次/min,心律规整,心音低钝,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浮肿。  相似文献   

6.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44岁.间断心悸10年,伴发作性胸闷、胸痛20 d,于2007年9月3日人院.体检:体温36.5℃,呼吸18次/min,血压110/85 mm Hg(1 mm Hg=0.133 kPa),神志清楚,胸廓无畸形,心浊音界无扩大,心率76次/min,心律不齐,各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两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啰音.  相似文献   

7.
芮英田 《天津医药》2006,34(6):407-407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65岁.因阵发性心前区疼痛二十余年,加重十余日,于2004年4月25日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100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21/10 kPa,神清,口唇无紫绀、咽稍充血、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呼吸音稍粗,未闻干湿啰音,心率100次/min,律齐,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查心电图:窦性心率、左室肥厚、高侧壁、下壁心肌缺血.彩超检查:左房增大,左室后壁运动幅度减低,提示左室舒张功能降低.入院诊断: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病Ⅲ期.给予吸氧、抗凝、扩张冠脉等治疗并口服给药恬尔心每次60mg每日3次,服用总量300 mg时患者觉胸闷、胸痛,程度较轻,无左上肢牵涉痛,但持续时间较长.急查心电图:结性心律、心电轴转为左偏,V1由QS型转为qR型,V2由rS转为qRs型,V1、V2T波由直立转为倒置,见图1.因V1、V2出现异常q波,考虑心肌缺血进一步加重,严密观察心电图及临床变化,再次查心电图显示同入院时心电图一致.将恬尔心剂量减为30 mg每日3次,减量后连续多次查心电图均显示窦性节律,未再出现异常节律.患者胸痛、胸闷症状消失,病情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8.
心电图右束支阻滞同时额面心电轴右偏≥+120°,在排除右心室肥厚等情况后诊断为右束支阻滞合并左后分支阻滞。本文选择30例心电图表现完全性右束支阻滞伴额面心电轴右偏≥+120°,而心电向量图未呈现左后分支阻滞的病例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心电向量图对心电图诊断右束支阻滞合并左后分支阻滞的鉴别作用。  相似文献   

9.
栾桂芹  栾慧 《天津医药》2007,35(10):798-798
1病例报告患者男,64岁。因膀胱造瘘术后感染,于2005年12月18日入院。患者5年前患有慢性肾功能衰竭。查体:神志清,精神欠佳,面色灰黄,皮肤干燥,右侧肺底可闻及湿啰音,心界略向左侧扩大,心率89次/min,律齐,心音低钝,无杂  相似文献   

10.
永久心脏起搏治疗的患者中房室传导阻滞者占有一定比例,房室传导阻滞者因病因不同预后亦有所差异.引起房室传导阻滞的常见原因有特发性双侧束支纤维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及心肌病等.  相似文献   

11.
1 病例报告 患者 男,40岁。因间断性胸闷2年加重2天,于1999年2月22日来我院门诊就医。体检:体温36℃、脉搏61次份、呼吸21次/分、血压98/82 mmHg(13/11kPa)。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温性啰音。心界不大,心率61次/分,律齐,未闻及器质性杂音。心电图示:(1)窦性心律(HR61次/分),(2)左室高电压。心电图12导联T波均正常,V_2~V_6T波均直立。给予常规治疗及24小时动态心电监测。在监测中患者夜间无心绞痛发作,睡眠可,夜间小便2次,夜间4点  相似文献   

12.
季娣  古春伟 《医药世界》2009,11(7):371-372
干扰性房室脱节在临床上少见,基层医院诊断比较困难,少数基层医务人员不能及时正确的诊断。在此笔者对干扰性房室脱节进行探讨,以提高从事基层心电工作的医务人员的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13.
李跃香  崔丽  王佩显 《天津医药》2007,35(11):825-825,I0003
双孔二尖瓣(double orifice mitral valve,DOMV)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二尖瓣畸形,Greenfield于1876年首次作出个案报道,本畸形在先心病尸检中占1%,至2004年国外累积报道230例,国内十余例,笔者报告一典型病例如下。  相似文献   

14.
史亚黎  李海涛 《淮海医药》2010,28(5):429-430
目的探讨左房心律的特征性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6例左房心律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左房心律是一种较少见的房性异位心律,可以是主动性的也可以是被动性的心律失常,其心电图主要是P波的改变,随左房异位起搏点起源部位不同心电图的表现也互不一致;P波在avR导联直立、V5、V6导联倒置是诊断左房心律最敏感、最具有特征性的改变。结论左房心律常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特别是左心负荷过重者,也可见于正常健康人。  相似文献   

15.
1病例报告患者女,51岁。因发现左侧甲状腺肿物1周,于2006年9月5日入院。2年前因甲状腺功能亢进药物治疗1年  相似文献   

16.
尹向辉 《天津医药》2008,36(1):25-25
1病例报告患者女,34岁。因误服寺院自制藏药35粒(内含乌头碱,极量5粒/d)后感四肢麻木,恶心,呕吐3h,于2006年4月26日14:05急诊收入我院。入院查体:血压70/40mmHg  相似文献   

17.
Tako-tsubo综合征,是最近逐渐受人瞩目的一种新型心肌病.1991年Dote等[1]首次在日本报道了该综合征.因其左心室造影收缩期图像与日本渔民捕章鱼用的鱼篓相似,因而以章鱼篓的日文发音Tako-tsubo命名该疾病.为了强调该疾病的左心室形态学特征,目前也被称为短暂的左心室心尖球形样变综合征.美国[2]和比利时[3]也有该综合征报道.虽然该综合征的病因还不清楚,但许多学者提出了诸多的假设.笔者就该综合征的研究现状进行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18.
徐晓丽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1):2932-2933
目的 探讨心电图对于心房颤动伴R-R长间距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房颤伴有长R-R间距患者60例的心电图表现进行统计学分析,依据是否与睡眠相关分为睡眠相关组(30例)和非睡眠相关组(30例).结果 睡眠相关组平均HR、日间HR、夜间HR、R-R人均次数、最长R-R分别为(81.3±13.2)次/min、(84.6±14.7)次/min、(73.6±12.3)次/min、(2.3±0.06)次、(2.4±0.5)s;非睡眠相关组分别为(73.4±13.4)次/min、(75.6±12.9)次/min、(66.2±13.9)次/min、(2.2±0.1)次、(2.8±0.6)s;两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2.30、2.52、2.18、7.01、2.80,均P<0.05).结论 心电图提示非 睡眠相关的房颤伴长R-R间距>2.0S患者应进一步结合临床诊断,从而及早发现房室结隐匿性传导和房颤波下传心室减少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电图形态标准是否适用于原有束支阻滞(BBB)或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宽QRS波群心动过速(WRT)的鉴别诊断.方法选择窦性心律时呈BBB的患者359例[左束支阻滞(LBBB)98例,右束支阻滞(RBBB)261例],分析心电图形态标准用于鉴别WRT的特异性.结果胸前导联图形一致,胸前导联无RS图形;RBBB时电轴重度右偏(-90~±180°)、V1导联呈左兔耳征(Rsr'.Rr')、V6导联呈QR、QS、R形或R/S<1、aVF导联呈Qr、QR、QS形;LBBB时V1~V2导联S波降支钝挫、V6导联q(Q)波、aVF导联呈QS、qR形,Ⅰ导联呈qR、rS、Rs形等11项标准特异性较高(87.7~100%).另8项标准特异性较低.心肌梗死并WRT(尤其QRS呈RBBB)时采用上述标准鉴别诊断有一定局限性.结论部分心电图形态标准适用于原有BBB伴WRT的鉴别诊断,但对心肌梗死并WRT的鉴别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真性左束支传导阻滞(t-LBBB)心电图特征与慢性稳定型心力衰竭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且接受心脏再同步化(CRT)治疗的65例患者临床资料。依据其12导联心电图中QRS波宽度、波形等信息将入选者分为t-LBBB(观察组,38例)和无LBBB(n-LBBB者(对照组,27例)。对比2组术后随访1、6、12个月心力衰竭重建指标[心率、QRS波宽、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NYHA)]和末次随访时CRT应答情况。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CRT应答性的独立因素。结果重术后随访1、6、12个月,2组心率、QRS波宽、LVEF、LVEDd、NYHA均发生明显改变(P<0.05);观察组随访1、6、12个月时心率、QRS波宽、LVEDd、NYHA均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时,观察组CRT应答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术前缺血性病因、肾小球滤过率与心力衰竭患者术后应答呈负相关,t-LBBB与心力衰竭患者术后应答呈正相关。结论 t-LBBB心电图特征可作为预测慢性心力衰竭心室同步化运动治疗效果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