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Amicus血细胞分离机单个核细胞(MNC)程序采集外周血干细胞/祖细胞的效果及供者采集前后血液指标变化.方法 应用Amicus血细胞分离机的MNC程序采集21例供者外周血干细胞,21例供者经G-CSF动员,于第5天采集外周血,处理全血量为(9 428.23±3 169.36)ml,抗凝剂为(813.49±165.46)ml.结果 采集物中MNC数为(19.75±9.01)×109/袋,MNC百分率为(97.34±2.52)%,MNC的采集效率为(56.91±26.82)%,CD34+细胞数为(1.80±0.97)×108/袋,产品容量为(149.42±32.13)ml,采集后供者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分别下降10.97%、9.98%、10.06%、10.67%,所有供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应用Amic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干细胞,可以安全高效地从供者外周血中分离出MNC和CD34+细胞,用于干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的采集方法,并对采集效果进行评价。方法:患者采用化疗和G-CSF或GM-CSF动员,异体供者用G-CSF动员,待WBC数回升至>5.0×109/L,应用CS-3000 Plus、COM TEC和COBE Spectra 3种血细胞分离机进行PBSC采集,设定循环血量为总血容量(TBV)的2~3倍,对于体重<20 kg,红细胞压积(HCT)<24%或者TBV≤1 100~1 650 ml的小儿,须采用经25 Gyγ射线照射的同型少白细胞红细胞预注管路和低流速分离(全血流速一般为10~30 ml/min)。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所采集干细胞的CD34+细胞数,并计数单个核细胞(MNC)数。分析采集细胞中CD34+细胞数与采前MNC数量及采集循环血量的关系。结果:使用CS-3000 Plus血细胞分离机成功采集10例,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成功采集18例,COMTEC血细胞分离机成功采集3例。采集次数为1~5次,平均1.5次,获得CD34+细胞数(7.9±2.9)×106/kg,MNC数(7.4±3.1)×108/kg。相关性分析显示,所采集到的CD34+数量和采集前MNC数、采集的循环血量呈正相关(r2=0.6229,P<0.0001;r2=0.1905,P=0.0141)。结论:根据儿童患者/供者的体重、TBV、动员情况和循环血量等因素选择合适采集方法,经过1~2次单采都可以安全地采集到高浓度的、能满足临床需要的PBSC。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COM.TEC型血细胞分离机MNC程序采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简称为单采)前后肿瘤患者血电解质指标的变化。方法用COM.TEC型血细胞分离机MNC程序采集54例肿瘤患者外周血单个细胞,单采前有3 d内的血电解质结果,单采后立即检测采集血液标本电解质。观察单采前后血液电解质的变化情况。结果单采后患者血K+、血Ca 2+与采集前比较明显下降(P<0.05),而血Na+、血Cl-采集前后无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CObl.TEC型血细胞分离机MNC程序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集前后患者血液学指标的变化。方法用CONI.TEC型血细胞分离机MNC程序采集54例肿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行高效细胞毒性T细胞治疗(ECTL)的患者每次处理抗凝全血(2055±342)ml,抗凝剂(225±27)ml,时间为(57±13)min。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的患者每次处理抗凝全血(1776±206)ml,抗凝剂(209±27)ml,时间为(49±15)min。结果单采后患者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与采集前比较有所下降(P〈0.05),粒细胞计数与采集前比较无变化(P〉0.05),采集过程中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采集后的WBC、PLT、Hb、HCT虽然分别有所下降,但均在正常值的范围内,且COM.TEC型血细胞分离机MNC程序能采集到足够数量单个核细胞供肿瘤免疫治疗,采集方法可靠,可以满足临床治疗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白连军  甘佳  李卫平  白静 《北京医学》2007,29(12):741-743
目的 评价Baxter CS-3000 Plus血细胞分离机在外周血造血干/祖细胞采集中的效能及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Baxter CS-3000 Plus血细胞分离机对50例患者采集104次,对采集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采集过程中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单次采集可获得单核细胞(MNC)2.13×108/kg(0.17~7.47×108/kg)、CD34 细胞2.27×106/kg(0.02~10.78×106/kg),平均采集2次即可达到采集目标.CD34 细胞与MNC细胞数呈明显正相关(r=0.598,P<0.001).采集物CD34 细胞每千克体重计数与外周血CD34 细胞计数也呈正相关(r=0.688,P<0.001),而与外周血白细胞总数、MNC、红细胞压积和患者年龄无相关性.性别和诊断不是CD34 细胞采集量的影响因素.结论 Baxtrr 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机可以安全高效地从外周血中分离出CD34 细胞;应用采集前外周血CD34 细胞计数可进行采集效能和采集时机的预测.  相似文献   

6.
儿童患者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儿童患者外周血干细胞的方法和经验.方法对10例儿童患者在经化疗 生长因子方案动员后使用CS-3000 Plus血细胞分离机(Baxter公司)、儿童专用SVCH分离夹并选择儿童单个核细胞收集程序进行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结果所有病例均采集成功,采集次数2~4次,平均2.3次,单个核细胞数(MNC):5.4(3.6~7.8)×108/kg,CD34 细胞为6.1(3.1~18.5)×106/kg,CFU-GM为3.3(1.6~5.1)×105/kg,台盼蓝拒染率:98.5(97~100)%,副作用小.结论由于儿童自身的特殊性,外周血干细胞采集较成人不同,为确保采集成功应选用专用器械和程序,做好采集前准备、控制血液总量、抗凝剂比例并积极处理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两种不同程序对外周血细胞成分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用血细胞分离机中的单个核细胞(MNC)和自动采集外周血干细胞(Auto-PBSC)程序采集了29例供、患者外周血干细胞.结果Auto-PBSC采集程序,其外周血中的红细胞、血小板丢失明显低于MNC采集程序,对2例供、受者ABO血型不合的患者未去除红细胞亦未出现溶血反应.结论Auto-PBSC程序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能最大限度的减少被采集者红细胞、血小板的丢失,对供、受者ABO血型不合者一般不需去除造血干细胞悬液中的红细胞.  相似文献   

8.
曹隽  吴绍英  郭鹏翔 《当代医学》2012,18(25):68-69
目的 探讨COM.TEC血细胞分离机在血液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使用COM.TEC血细胞分离机对4例血液病患者血液中过度增生的不良成份予以去除,1例血液病患者进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的采集.结果 经过血细胞单采后,血液中过度增生的不良成份明显下降,自体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的CD34+细胞达到临床治疗要求.结论 血液成份单采术较为安全有效,可迅速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减少疾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结合药物治疗,可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物中的单个核细胞(MNC)计数和CD34+细胞计数之间的关系. 方法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的患者16例,采用化疗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或粒单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动员,用血细胞分离机进行外周血MNC分离,对每份采集物计数MNC和流式细胞仪计数CD34+细胞,进行直线相关分析. 结果 16例患者的MNC为0.10×108~2.62×108/kg,CD34+细胞为0.50×106~35.25×106/kg,移植物中的MNC计数和CD34+细胞计数呈正相关(r=0.694,P<0.001). 结论 MNC计数和CD34+细胞计数均能可靠预测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的造血重建.  相似文献   

10.
MCS~+增强型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初步探讨增强型血细胞分离机(MCS+)在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s,PBSC)中的应用,对影响采集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总结本院2004~2007年26例自/异体共48次PBSC采集,分析采集成功率、采集物的各项指标、参数设定及各种影响因素.结果 26例患者其中3例(11.5%)行肘静脉穿刺,23例(88.5%)股静脉插管.每次平均采集时间(342±43)min,处理全血量(10 128±1877)mL,平均循环数32±8,终产品(113±25)mL,单个核细胞数(MNC)(148.88±46.47)×109/L,MNC采集率(93.2±2.4)%,CD34+ 细胞数(7.91±3.48)×106/kg .26例患者中4例采集1次,22例连续采集2次,共48次采集,全部病例均获造血功能重建,无移植相关死亡.结论 采用MCS+ 采集PBSC,应根据不同患/供者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各种采集参数、选择适当穿刺部位,经1~2次采集,均能收集到足够高质量的PBSC并安全用于移植,满足临床治疗要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外周血干细胞动员方案和采集效果。方法:对我院自2011年以来9例恶性血液病及4例健康供者予以联合化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或单用G-CSF进行动员,再予以血细胞分离机行外周血干细胞采集,分析不同年龄组、疾病及动员方案等对采集效果的影响。结果:13例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均成功采集,供者组(G-CSF方案)动员时间明显小于疾病组(化疗+G-CSF方案),两组之间动员及采集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分组之间动员及采集效果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不同疾病采取相应动员采集方案,可成功采集,采集过程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非亲缘脐血干细胞移植(U-CBSCT)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护理特点。方法对10例SAA(包括2例AA-PNH)综合征患者实施U-CBSCT,采取骨髓空虚期护理、脐血输注、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护理等措施。结果经过全面细心的护理,10例患者中8例造血重建,6例无病生存超过24个月。结论优质、耐心和细致的全身心护理是U-CBSCT治疗SAA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1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009年11月至2010年8月于解放军第三○九医院细胞治疗科诊治的16例1型糖尿病患者经环磷酰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造血干细胞至外周血,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并予以冻存;患者采用环磷酰胺+猪抗人淋巴细胞球蛋白方案预处理后,经静脉回输造血干细胞.观察所有患者移植前后胰岛素注射剂量、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C肽水平、血糖水平,同时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12例患者脱离胰岛素,脱离胰岛素时间在移植后3~20 d,中位时间为9 d.中位随访28周(8~44周).12例中最长已脱离胰岛素10个月余,无患者再重新依赖胰岛素.4例患者未脱离胰岛素,此4例患者移植前均C肽水平低且病程较长,但胰岛素用量均较移植前下降,所有患者胰岛功能较前明显改善.所有患者未出现骨髓抑制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1 型糖尿病,初步结果显示出一定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验证.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utologous peripherial blood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PBHST) in patients with type 1 diabetes mellitus. Method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were mobilized with cyclophosphamide and 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for 16 patients with type 1 diabetes mellitus who admitted to our department during November 2009 to August 2010. And then stem cells were collected from peripheral blood by leukapheresis and cryopreservation. The cells were infused intravenously after conditioning with cyclophosphamide and antithymocyte globulin. To compare the daily dose of exogenous insulin requirements, the serum levels of hemoglobin A1c (HbA1c), C-peptide, islet cell function during the mixed meal tolerance test were measured before and at different times after APBHST. Blood glucose was monitored 7 times a day before and after APBHST. And the adverse effects were recorded during and after APBHST. Results The median follow-up was 28 weeks (range: 8-44 weeks). Twelve of 16 patients stayed free from insulin at 3-20 days post APBHST. And islet cell function greatly improved after APBHST. Four of 16 patients required exogenous insulin but the dosage decreased. And all 4 patients had a poor level of C-peptide before APBHSCT. There were no such severe adverse effects as myelosuppression. Conclusion Very encouraging results have been obtained in the patients treated with APBHST. There is definite therapeutic effects and safety in a short term. But further follow-up is necessary to confirm the duration of insulin independence and the mechanisms of action.  相似文献   

14.
目的:监测ABO血型不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IgM型和IgG型ABO血型抗体的变化,研究这些变化在移植患者血型转变中的作用。方法:用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监测32例移植患者ABO血型,IgM型和IgG型ABO血型抗体的变化。结果:32例ABO血型不合患者血型全部转变为供者型,造血重建时间结果分析表明血型不合对于粒系和血小板的恢复无影响;患者血型转为供者血型后,其血清中缺乏相对应的抗体;32例ABO血型不合患者中有6例供受者移植模式为A→O,其中有3例发生PRCA,且均检出IgG型抗A抗体,其余29例未检测到IgG血型抗体;3例PRCA患者红系造血恢复时间明显延长。结论:IgG型ABO血型抗体可能会抑制ABO血型不合骨髓移植患者的红系分化成熟,在PRCA的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监测ABO血型不合移植患者体内的ABO血型抗体变化可指导输血治疗,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兔外周血干细胞的动员作用。方法:30只2628周龄新西兰大白兔,体重为2.528周龄新西兰大白兔,体重为2.53.0kg,随机分三组:银杏叶提取物组(Egb)、G-CSF组、生理盐水组,给药方法为腹腔注射7d,1次/d;给药后23.0kg,随机分三组:银杏叶提取物组(Egb)、G-CSF组、生理盐水组,给药方法为腹腔注射7d,1次/d;给药后28d,采用外周血WBC和MNC计数、造血干细胞体外培养、免疫细胞化学等检测各组外周血WBC、MNC、CD34+细胞、CD49d阳性细胞、CFU-GM、CFU-MK、CFU-E的产率及兔骨髓基质细胞中VCAM-1阳性细胞百分率。结果:Egb组给药第7天外周血WBC、MNC数量达到高峰,分别为给药前的3倍和3.5倍;Egb组CD49d阳性细胞、外周血CD34+及骨髓基质细胞的VCAM-1阳性细胞百分率分别为(9.37±3.01)%、(0.63±0.37)%和(48.13±9.84)%,均高于生理盐水组;其中CFU-GM、CFU-MK和CFU-E产率分别为(12.94±3.03)%、(11.49±2.93)%和(24.52±8.62)%,均高于生理盐水组。结论:银杏叶提取物(Egb)对兔骨髓造血细胞有一定的增生作用,同时对外周血干细胞有一定的动员作用,这可能与其上调兔骨髓基质细胞和外周血粘附分子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小儿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及特点。方法 :给一例 12岁男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的患儿移植HLA配型基本相合的同胞脐血。预处理选用BU CY方案 (马利兰 4mg·kg- 1 × 4d ,环磷酰胺 6 0mg·kg- 1 × 2d)。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采用环孢霉素A(CsA)。移植有核细胞数为 2 0× 10 7·kg- 1 。结果 :移植后 2 2d(+2 2d)微卫星位点分析显示移植物植入成功 ,+2 5d骨髓显示造血开始重建 ,+42d中性粒细胞 >0 .5× 10 9·L- 1 ,+91dBCR ABL融合基因表达转阴 ,且受者血型由O型转为供者血型B型。随访 15 0d ,未发生急、慢性GVHD。结论 :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对小儿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有根治性治疗作用 ,它具有GVHD发生率低、程度较轻、重建造血慢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张诚  陈幸华  张曦  高蕾  孔佩艳  刘红  彭贤贵  王庆余 《重庆医学》2007,36(17):1715-1717,1724
目的 探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 对恶性血液病患者及健康供者经单一生长因子和化疗联合生长因子方案动员后,使用CS3000 Plus3000血细胞分离机(Baxter公司)进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对不同动员方案、疾病、年龄、性别及供者的动员采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动员采集.健康供者较恶性血液病患者动员效果佳;在恶性血液病中,非霍奇金淋巴瘤动员效果最好,多发性骨髓瘤最差.恶性血液病患者中,采集所获得的单个核细胞数中,非霍奇金淋巴瘤最好,多发性骨髓瘤最差,在采集所获得的CD34 细胞数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最好,多发性骨髓瘤最差;化疗联合G-CSF和IL-11为最好的动员方案;成人采集效果最好,老年患者最差;男性较女性好.健康供者男女采集效果无差别;健康供者较恶性血液病患者采集效果好.无论是健康供者还是恶性血液病患者,动员采集过程中不良反应较小.结论 根据不同的疾病、性别、年龄,采用不同的动员采集方案,一般可以成功采集.  相似文献   

18.
赵鹏  张燕  孙志强  卢英豪  何玲  黄懿  熊杰  王季石 《重庆医学》2015,(32):4538-4540
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不同的死亡原因,对影响移植术后患者长期生存的不利因素进行探讨。方法采用经典改良白消安/环磷酰胺(Bu/Cy )为基础的预处理方案,配合经动员的骨髓和(或)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输注,辅以预防感染、控制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等治疗,并观察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期间及随访过程中发生死亡的患者,进行死亡原因的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死亡患者中,11例疾病复发,15例严重感染(其中9例合并GV HD ,Ⅰ~Ⅱ度GV HD3例,Ⅲ~Ⅳ度GV HD者6例),2例造血功能衰竭,2例颅内出血,1例肺水肿,1例猝死,1例严重肠道GV HD ,1例疾病进展,1例溶血危象。移植后100 d内移植相关病死率为5.7%,移植后100 d至1年内移植相关病死率为8.1%,3年病死率为16.2%,5年病死率为16.7%。结论感染、GV HD和疾病复发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的最常见死因。移植后1年内容易发生致命性的感染,且感染常常合并GVHD ,恶性血液病患者合并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A llo-PB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造血重建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对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A llo-PBSCT治疗,包括急性中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ML)3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1例、非霍奇金氏淋巴瘤(NHL)1例,均为供受者HLA配型完全相合,其中同胞间移植4例、无关供者移植1例;4例采用清髓性预处理方案,1例为非清髓性预处理方案。结果:5例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经血型、性染色体和短串联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证实均为供者型造血,中性粒细胞≥0.5×109/L的中位时间为移植后+12天,血小板≥20×109/L的中位时间为移植后+8天;5例患者均未发生肝静脉闭塞病;4例患者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1例患者发生移植后单纯红细胞性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其余4例患者仍持续缓解(移植后145~470天)。结论:A llo-PBSCT是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有效手段,尤其是对于复发难治性患者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