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夏季高原军事作业中急性高原病的现场观察与防护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高原军训中的发病特点规律、血气变化及防治。方法 :将由低海拔区进驻高原的青年群体 4 80例随机分为复方红景天 (RhadiodaCompoundRCO)防治组 (RGn =12 0 ) ,参芪花粉合剂 (AstragalusCodonopsisCompoundACO)防治组 (AGn =12 0 ) ,安慰合剂组 (PCO)对照组 (CGn =2 4 0 ) ,均于进驻高原前 2 4h分别服用RCO、ACO和PCO。按预设方案登记呼吸次数 (R)·min-1、脉搏次数 (P)·min-1和进驻高原不同梯度 (2 90 0m、32 0 0m、370 0m、4 4 0 0m)后的R、P ,并按记分标准登记用药前后不同梯度的高原反应。随机抽测三组的中心动脉血气、肺功、指氧饱合度 (SatO2 )。结果 :在 32 0 0m、370 0m、4 4 0 0m不同海拔梯度急性高原病 (AHAD)RG和AG明显低于CG ,至 4 4 0 0mAHAD(含 3例高渗脱水 )累计发生率 16 7/ 4 80例 (34.8% ) ,RG、AG、CG分别为 35 / 12 0 ,30 / 12 0 ,10 2 / 2 4 0 ;有明显呼吸功能不全 (AIR)或脑水肿、肺水肿症征者分别为 1/ 12 0 ,1/ 12 0 ,14 / 2 4 0。在 370 0m ,44 0 0m两个梯度的PaO2 RG比CG分别高出 4 .4mmHg(P <0 .0 1) ,3.4mmHg(P <0 .0 1)。结论 :预服中药RCO、ACO可增强高原致适应性 ,提高PaO2 ,降低AHAD、AIR发生率 ,适用于部队群体进驻高原的防护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急进高原士兵T细胞亚群、RBC、PLT和WBC及血气、呼吸功能的改变,及使用自制功能性食品Ⅲ胶囊防护急性高原反应(AHR)/急性呼吸功能不全(ARI)的影响。方法:从由内陆海拔为555m急进高原2260m、2900m、3200m、4400m、4800m的360例青年士兵中随机分为Ⅲ胶囊防治组(AG)、复方红景天(RCO)防治组(RG)、安慰剂(PCO)对照组(CG)各120例,均急进高原前24h分别服用Ⅲ胶囊、RCO、PCO。分别在3200m、4400m随机抽测各组股动脉血气、T细胞亚群、血细胞、肺功能变化等。结果:两个海拔高度的AHR/ARI例数AG和RG明显低于CG组,T细胞亚群AG组与RG、CG组分别对照,差别均有显著性。血象中的RBC、WBC、HGH、CTH均有不同的差异变化等。结论:急进高原影响T细胞功能呈不规则变化,Ⅲ胶囊可明显增强急进高原士兵的T细胞功能及其稳定性,增强机体急进高原的适应性和抵抗力,降低高原反应。  相似文献   

3.
高原现场作业期间中心动脉血气与酸碱变化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青年士兵高原现场作业过程中的血气变化规律.方法:将来自海拔800m以下的青年士兵分为非军事作业组和军事作业组.按海拔高度分为2900m组、3200m组、4400m组、5060m组.采用阶梯式进驻作业现场, 对比观察相同、不同高度的血气酸碱变化趋势.结果:作业和非作业状态中心动脉血气,PaO2,PaCO2,HCO3-,PAO2,A-aDO2等参数均随海拔高度上升出现不同程度变化;相同高度(4400m)军事作业组的上述参数与非军事作业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P<0.01),但pH值在4个梯度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青年群体阶梯式进驻高原现场作业,中心动脉血气和酸碱变化显著,明显异于非作业组,大部分符合呼吸代偿性酸中毒标准,个别病例也接近呼酸代酸标准.在海拔高度4400m以上作业状态下, PaO2≥45mmHg,SaO2≥0.8,7.30≤pH≤7.48,可能是作业状态可允许的最大限值.  相似文献   

4.
富氧水对急进高原和高原人体运动血气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目的探讨富氧水对急进高原和高原人体运动血气的影响。方法(1)在海拔3700m选择10名已习服半年的男性士兵,在海拔5380m选择10名已习服2个月的男性士兵,均采用口服富氧水前(对照组)后(试验组)的自身对比运动负荷双盲试验,试验组口服5%葡萄糖注射液制成的富氧水,对照组口服5%葡萄糖注射液,均每次500ml,2次/d。运动结束检测pH,PCO2,PO2,HCO3-,AaDO2及SaO2。(2)对首次进驻海拔5200m的36名男性青年,自海拔1400m驻地乘汽车2d到达海拔3700m当日随机分试验组(18人,口服富氧水)和对照组(18人,口服5%葡萄糖注射液),口服富氧水,方法同前。直至进入海拔5200m某哨卡第6天,共服9d,检测血气指标。结果(1)海拔3700m和5380m负荷运动,试验组较对照组pH,PaO2,HCO3-,SaO2增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PaCO2,AaDO2降低,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2)进驻海拔5200m的青年,试验组较对照组pH,PaO2,HCO3-,SaO2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aCO2,AaDO2降低,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富氧水可增加组织对氧的利用,有效提高机体血液中PaO2和SaO2,缓解高原缺氧症状。为预防急性高原病的发生,为高原供氧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青年士兵进驻不同海拔高度血液生化全项的改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进驻不同海拔高度青年士兵生化全项的变化;方法:随机挑选进入高原士兵20名,在海拔1300m,2900m和4400m处空腹静脉取血,进行血液生化全项检测。随海拔升高,心肌酶谱增加,海拔2900m和130m,4400m和2900m比较呈非常显著性差异性或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结论:随海拔升高对人体血液生化指标显示心肌酶轻度升高,而肝功、肾功、电解质及血糖无明显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6.
平原人进驻高原后红细胞生成素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红细胞生成素在高原低氧适应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对平原进驻海拔 3 70 0m和气 5 3 80m第 7天及半年的健康青年进行血液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血红蛋白 (Hb)及血氧饱和度 (SaO2 )检测 ,并与平原健康青年作对照。结果 进驻高原低氧环境EPO、Hb较平原增高显著 (P <0 .0 5或 0 .0 1 ) ,SaO2 降低非常显著 (P <0 .0 1 )。进驻高原第 7天和半年 ,3 70 0m较 5 3 80mEPO ,Hb降低非常显著 ,SaO2 增高非常显著 (P <0 .0 1 )。进驻 3 70 0m ,第 7天较半年EPO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Hb ,SaO2 差异显著 (P <0 .0 5或 0 .0 1 ) ;进驻 5 3 80m ,第 7天较半年EPO ,Hb,SaO2 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或P <0 .0 1 )。结论 在高原缺氧环境下 ,红细胞生成素调节机制紊乱 ,是导致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可可西里地区进驻人员的血氧与心率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调查与分析可可西里地区(平均海拔4 550m)进驻人员的血氧饱和度(SaO2)、血氧分压(PaO2)及心率(HR)。方法:运用便携式氧饱和度检测仪及海拔表,检测32名分别来自平原(北京)、中度高原(西宁)地区的健康急进人群和当地(可可西里)长期居住人群的血氧饱和度(SaO2)、血氧分压(PaO2)及心率(HR)。结果:可可西里地区进驻人员的血氧饱和度(SaO2)、血氧分压(PaO2)及心率(HR)分别为:(83±4)%、(48.69±4.46)mmHg、(105±11)次/分。三组间平均血氧饱和度(SaO2)、平均血氧分压(PaO2)及平均心率(HR)均有显著性差别。结论:可可西里地区(平均海拔4 550m)人体的血氧饱和度(SaO2)、血氧分压(PaO2)及心率(HR)明显不同于平原及中度高原地区。平原地区人员尤其应该遵循缓慢进驻高海拔地区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吸入纯氧对快速进入高原猪血流动力学及血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了解吸入纯氧对高原急性缺氧的治疗作用 ;方法 :对快速进入高原猪吸入纯氧 3 0min,设时相点 ,在各时相点观察急性缺氧动物血流动力学及血气各指标的变化情况 ;结果 :吸入纯氧后高原急性缺氧动物肺动脉压 (PAP)、肺动脉压楔压 (AWP)及肺血管阻力 (PVR) ,均较吸纯氧前显著下降 (P值均 <0 .0 0 5) ,体动脉SaO2 、PaO2 及PaCO2 显著升高 (P <0 .0 0 1 ) ;结论 :吸入纯氧可明显降低高原急性缺氧动物肺动脉压 ,提高SaO2 、PaO2 及PaCO2 。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在高原利用氧烛建立富氧室对移居高原男青年血氧饱和度(SaO2)及血乳酸(BLA)的影响。方法 8名进驻高原1年的受试者在海拔3700 m夜间睡眠,监测其常氧和富氧(氧浓度为24%~25%)条件下的SaO2变化;起床脱离富氧室3 h后空腹采集肘静脉血,检测BLA在富氧前、富氧后的变化。结果富氧较常氧下受试者SaO2增高(P〈0.01),富氧组BLA与常氧组比较降低(P〈0.01)。结论用氧烛制作富氧室可显著改善人体高原缺氧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急进高原前渐进式间歇性低氧预习服训练、急进高原后渐进式低氧暴露及急进高原3种不同进驻高原方式的习服效果. 方法 12名青年男性受试者,分为预习服组、供氧组和对照组3组,每组4人.预习服组进驻高原前在常压低氧舱进行连续10 d的渐进式间歇性低氧暴露训练(1次/d、210 min/次),模拟海拔高度从3000 m递增至4500 m.供氧组急进高原后前10d,对受试者实施渐进式低氧暴露方案:白天活动期间,宿舍内采用弥散式供氧,氧浓度22%~25%o,等效生理高度2600~3500 m;夜晚睡眠期间,利用睡眠氧帐进行供氧,氧浓度25%~27%,等效生理高度2000~2600 m;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措施.比较3组人员在不同情况下的血氧饱和度(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SaO2)和睡眠情况. 结果 ①在3600 m模拟海拔高度检测,预习服组通过10 d训练后SaO2明显高于训练前(t=3.66,P=0.035).②3组受试者睡眠总时间、深睡时间和Sa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253~70.865,P<0.01);预习服组和供氧组睡眠总时间、深睡时间和SaO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22~7.88,P<0.05或P<0.01). 结论 进驻高原前进行渐进式间歇性低氧预习服训练和急进高原后进行渐进式低氧暴露均可提高缺氧耐力,促进高原低氧习服.  相似文献   

11.
富氧水防治急性高原病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饮用富氧水防治急性高原病的效果。方法:36名受试者自海拔1400m驻地乘汽车2天到达海拔3700m当日随机分两组,实验组(18人)口服5%葡萄糖注射液制成的富氧水,对照组(18人)口服5%葡萄糖注射液,均每次500mL,一日2次,直至进入海拔5200m某哨卡第6天,共服液8天。以军用卫生标准GJB1098-91"急性高原反应的诊断和处理原则"随访记录受试者进入哨卡第2天、4天、6天急性高原反应症状,然后分度与评分。同时检测血氧饱和度(SaO2)和脉率。结果:进驻哨卡第2天和第4天实验组较对照组急性高原反应分值减少,而SaO2增高(P<0.05或P<0.01),进驻哨卡第2天实验组较对照组脉率降低(P<0.05)。结论:饮用富氧水有防治急性高原病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原低氧环境对去势大鼠骨密度、生物力学和骨组织病理变化影响及复方红景天对其保护作用。方法:选用Wistar雌性大白鼠120只,高、平原各60只。分别摘除卵巢或假性去卵巢。分为A组(假手术组),B组(切除卵巢组),C组(切除卵巢+尼尔雌醇组),D组(切除卵巢+红景天混合饲料组)。每组15只,高原组术后在海拔3100m地区饲养,术后3个月处死,取出实验鼠的腰椎和股骨,行骨密度和生物力学测定,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腰椎和股骨骨组织病理学变化。并与平原组进行对照。结果:高原B组腰椎和股骨骨密度和生物力学值与A组比较显著降低。与C和D组比较也有明显降低。C、D组腰椎和股骨骨密度和生物力学值与A组比较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平原组B组腰椎和股骨骨密度和生物力学与A组比较显著降低,与C和D组比较也明显降低。C和D组腰椎和股骨骨密度和生物力学值与A组比较无明显差异。高原A、B、C和D组腰椎和股骨骨密度和生物力学值(除股骨生物力学部分内容外)与平原相应组比较均明显降低。骨组织学观察:高原B组股骨和腰椎与A组比较骨皮质变薄,骨髓腔扩大,骨小梁分布稀疏,骨小梁变细,见断裂现象。平原B组股骨和腰椎组织变化同高原B组。结论:高原环境可引起骨密度、生物力学改变,复方红景天具有明显抑制骨吸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增氧呼吸器对严重急性低压缺氧的防护作用及氧自由基的影响.方法 30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on)暴露在海拔400 m(西安市的平均海拔高度)不佩戴增氧呼吸器;急性低压缺氧组(H)暴露在模拟海拔8 500 m环境180 min,不佩戴增氧呼吸器;急性低压缺氧呼吸器防护组(P)暴露在模拟海拔8 500 m环境180 min,佩戴增氧呼吸器.各组动物均于进舱时、气压降至海拔8500 m即刻、30、60、120、180 min抽取动脉血0.5 mL进行实时血气分析,并于实验结束时抽取动脉血2mL进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含量(MDA)测定.结果 H组各时间点PaO2、SaO2及终点SOD活性均低于Con组,P组则均高于H组,两组血气均于8 500 m 30 min时降至最低.血清MDA浓度H组显著高于Con组,P组显著低于H组,各组间比较均P<0.001.结论 佩戴增氧呼吸器能提高严重急性低压缺氧时PaO2、SaO2及SOD活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防护缺氧所致的自由基损害.  相似文献   

14.
富氧水对高原人体耐缺氧抗疲劳作用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富氧水对高原人体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1)在海拔3 700 m选择10名已习服半年的男性士兵,在海拔5 380 m选择10名已习服2个月的男性士兵,均采用口服富氧水前后的自身对比运动负荷双盲实验。第一次运动口服5%葡萄糖注射液,第二次运动口服5%葡萄糖注射液制成的富氧水,每次均500 m l,2次/d。运动结束后检测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乳酸(BLA),尿素氮(BUN),一氧化氮(NO)及其合酶(NOS)的含量。(2)对首次进驻海拔5 200 m的36名男性青年,自海拔1 400 m驻地乘汽车2 d到达海拔3 700 m当日随机分实验组(18人,口服富氧水)和对照组(18人,口服5%葡萄糖注射液),口服富氧水,方法同前。直至进入海拔5 200 m某哨卡第6天,共服9 d,检测血液生化指标。结果(1)海拔3 700 m和5 380 m负荷运动,口服富氧水后较未服富氧水时SOD,NO和NOS增高(P<0.01或0.05);MDA,BLA,BUN降低(P<0.01或0.05)。(2)进驻海拔5 200 m的青年,实验组较对照组NO增高(P<0.01);SOD,NOS也增高(P<0.05);MDA,BLA降低(P<0.01);BUN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富氧水可增加组织对氧的利用,具有耐缺氧、抗疲劳的作用,对预防急性高原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预处理对高原人体血气和血乳酸的影响。方法:对海拔3700m的10名已习服男青年,于HBO预处理前(A组)、预处理后(B组)3h分别检测血气和血乳酸(BLA)。结果:B组较A组PaO2、PaCO2、SaO2增高,AaDO2、BLA降低,有非常显著性差别(P〈0.01),pH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O预处理可改善高原缺氧人体气体交换,增强氧合功能,加速体内堆集乳酸的清除。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海拔1400、3700和5270m对51名青年官兵检测了安静状态和5公里跑步越野后即刻的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每分通气量、越野完成时间以及脉搏恢复时间。结果:海拔5270m越野后即刻每分通气量较3700m显著下降(P<0.001),脉搏恢复时间显著延长(P<0.001)。作者认为肺通气量下降与特高海拔地区剧烈运动使呼吸肌疲劳,功能残气量和残气量增加,肺动脉高压引起化学感受器敏感性降低以及严重低氧致运动冲动传递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7.
进驻不同海拔高度一年的青年皮褶厚度与体脂量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调查研究高原特殊环境时人体褶厚度与体肥量的影响,我们对进驻喀喇昆仑山海拔1400m、3700m、4300m和5400m一年的177名青年官兵进行了有关测量;方法:测定右侧肱三头肌、肩胛和髂部的皮褶厚度,同时测定上臂围,计算体脂量。经方差分析q检验,除髂部皮褶厚度4与3组、3与2组、2与1组差别有显著性(P<0.05),其余各组间差别均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果:青年人进驻不同高海拔地区一年后,皮褶厚度、上臂围、上臂肌围及体脂量均随海拔的升高而递减,此征象与高原缺氧及寒冷有直接关系,与营养物质供应不足有一定关系;结论:建议进入高原人群应尽量减少活动量以降低消耗,同时应增加脂肪及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摄入,以预防和减轻此种征象发生。  相似文献   

18.
西地那非在高原的抗低氧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西地那非在高原的抗低氧效果。方法:受试者为海拔3700m习服半年和海拔5380m习服2个月的男性士兵各10名,均采用口服同种胶囊的西地那非(西地那非组)和安慰剂(安慰剂组)进行自身对比踏阶负荷运动双盲实验。结果:海拔3700m西地那非组与安慰剂组比较,安静状态下SaO2显著增高(P〈0.05),心率虽有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踏阶负荷运动后即刻心率显著降低,SaO2显著增高(P〈0.05);台阶指数显著增高(P〈0.05)。海拔5380m西地那非组与安慰剂组比较,安静状态下和踏阶负荷运动后即刻心率均显著降低,SaO2均显著增高(P〈0.05);台阶指数显著增高(P〈0.05)。结论:在高原口服西地那非可迅速改善低氧血症,增强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