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藜芦醇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乐  曾秋棠  谢江 《山东医药》2005,45(28):25-26
将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A组)、白藜芦醇干预组(B组)、白藜芦醇+Nω-硝基L-精氨酸甲脂干预组(C组)、白藜芦醇+氨基胍干预组(D组).观察分析得知,B组心肌酶释放量、心肌丙二醛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OS)同工酶活性、NO含量与其他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A、C、D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显示B组心肌细胞损伤最轻.推测白藜芦醇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与提高心肌诱导型NOS(iNOS)活性、促进NO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卡维地洛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3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缺血再灌组、卡维地洛干预组.采用Langendorff灌注系统,制备离体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各组间大鼠心脏功能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变化情况.结果 缺血再灌组及卡维地洛干预组较空白对照组MMP-9水平显著增高(P<0.05).卡维地洛干预组较缺血再灌组MMP-9水平显著降低(P<0.05).卡维地洛干预组MMP-9水平与该组大鼠心率变化率呈正相关(r=0.652,P<0.05).结论 卡维地洛可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MMP-9表达水平,其机制可能与β受体阻滞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KATP通道开放剂预处理对在体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心脏的影响。方法:建立在体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将60只大鼠随机分成4组:缺血再灌注(I/R)组,尼可地尔(NIC)组,KATP通道阻滞剂格列苯脲(GLI)+NIC组,GLI组。测定各组心肌梗塞范围,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浓度,监测各组心电图,应用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与I/R组比较,NIC组心肌梗塞范围显著减小[(52.9±14.2)%:(20.3±6.4)%。P〈0.005],血浆CK,LDH浓度显著减少(P〈0.05),但并不能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GLI+NIC组和GLI组与I/R组相比,心肌梗塞范围、血清CK、LDH浓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非特异性KATP通道开放剂尼可地尔有部分心肌保护作用,推测在缺血再灌注中发挥作用的KATP通道可能是对心电生理影响较小的亚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苯那普利后处理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Langendroff离体灌流装置,采用完全停灌复灌方法制作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32只SD大鼠随机等分为4组:对照组、I/R组、缺血预处理组和苯那普利后处理组。测定各组稳灌20min和再灌60min时的冠脉流量,改良亮绿变色酸法(GCA)观察心肌损害程度,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I/R组,再灌注60min时的冠脉流量减少(P〈0.01),心肌损害程度增加(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见NF—κB蛋白表达显著增强且主要表达在心肌细胞核(P〈0.01),TNF—α主要表达在心肌细胞胞质,呈强阳性。与I/R组相比,苯那普利后处理组再灌注60min时的冠脉流量增多[(4.3±0.4)ml/min和(3.5±0.5)ml/min,P〈0.05],GCA染色心肌变性减轻,阳性率减低(14%±7%和40%±7%,P〈0.01),NF—κB表达减少(34.8%±4.7%和49.3%±9.7%,P〈0.05),TNF—α表达为弱阳性。苯那普利后处理组和预处理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那普利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苯那普利后处理抑制NF—κB活性,减少TNF—α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川芎嗪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川芎嗪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方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记录各组心律失常发生情况,测定肌酸激酶(CK)、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HE染色光镜下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改变并秤重检测心肌梗死面积。结果:川芎嗪组的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降低,心肌细胞肿胀明显减轻,血中SoD、NO、NOS含量增加,MDA,CK的生成减少。(P〈0.05)。结论:川芎嗪后处理能降低心律失常发生、减少坏死面积,其作用可能与提高sOD、NO、NOs含量,减少MDA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川芎嗪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方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记录各组心律失常发生情况,测定肌酸激酶(CK)、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HE染色光镜下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改变并秤重检测心肌梗死面积。结果:川芎嗪组的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降低,心肌细胞肿胀明显减轻,血中SoD、NO、NOS含量增加,MDA,CK的生成减少。(P〈0.05)。结论:川芎嗪后处理能降低心律失常发生、减少坏死面积,其作用可能与提高sOD、NO、NOs含量,减少MDA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7.
吗啡对大鼠离体心脏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吗啡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吗啡组,吗啡+纳络酮组,吗啡+格列本脲组,建立离体工作心脏模型。4℃St.ThomasⅡ停搏液诱导心脏停搏30min,观察缺血再灌注后吗啡对心排血量(CO)、左心室压力微分(±dp/dtmax)、左心室舒张压(LVDP)恢复率及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并观察纳络酮和格列本脲对吗啡作用的影响。结果吗啡组CO、±dp/dtmax、LVDP的恢复率优于其他各组(P<0.05),LDH漏出明显低于其他组(P<0.05),心肌线粒体等超微结构损伤明显减轻;纳络酮和格列本脲可以完全阻断吗啡的心肌保护作用。结论吗啡可以减轻大鼠心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吗啡是通过心脏局部的阿片受体及心肌细胞三磷腺苷(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通道)介导产生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双下肢缺血后处理(N-W IPTC)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方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记录各组心律失常发生情况,测定肌酸激酶(CK)、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HE染色光镜下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改变并称重检测心肌梗死面积.结果 N-W IPTC组的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降低,心肌细胞肿胀明显减轻,血中SOD、NO、NOS含量增加,MDA,CK的生成减少(P<0.05).结论 N-W IPTC能降低心律失常发生、减少坏死面积,其作用可能与提高SOD、NO、NOS含量,减少MDA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9.
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后再灌注损伤及其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后再灌注模型,用顺磁共振谱仪检测自由基信号及线粒体比表面的测算,研究与比较金属硫蛋白及辅酶Q_(10)对缺血后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这两种物质都有明显的细胞保护作用,而金属硫蛋白的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更为明显。金属硫蛋白是个有希望的细胞保护剂。  相似文献   

10.
黄芪注射液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黄芪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非缺血灌注组(C组):正常灌注80min;缺血再灌注组(I/R组):灌流20min后,停灌30min,再灌30min;黄芪-缺血再灌注(H I/R组):K-H液中加入黄芪注射液(10mg/L),灌流20min后,开始停灌30min,再灌含有黄芪的K-H液30min。观察黄芪对大鼠全心缺血-再灌注心功能、肌酸激酶(CK)、心肌丙二醛(MDA)的影响。结果①心功能:H I/R组较I/R组显著改善缺血再灌注心肌的心功能;②心肌酶谱:C组在整个灌流过程中CK含量很低,I/R组在30min复灌后有大量的CK漏出,CK值高于C组(P<0.01),H I/R组冠状动脉流出液中CK为(1.20±0.02)IU/(gwt·min),I/R组为(2.32±0.06)IU/(gwt·min);③MDA:黄芪灌注后心肌组织中MDA明显下降。结论黄芪通过抑制氧自由基的产生、改善心肌舒张功能而发挥拮抗心肌再灌注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缺血后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血后处理是指在缺血发生后、长时间的再灌注之前,对心脏进行数次短暂的再灌注/缺血循环的处理方法.与缺血预适应一样,缺血后处理能减轻再灌注后心肌的损伤.由于缺血后处理可在心肌缺血发生后应用,所以比缺血预适应具有更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芍药苷预处理对大鼠离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脏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芍药苷预处理对大鼠离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脏的保护作用,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建立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随机将SD雄性大鼠分为6组,即空白对照(Con)组、单纯缺血再灌注(I/R)组、缺血预处理(IPC)组、不同浓度(15 mg/L,30 mg/L,60 mg/L)芍药苷预处理组(PF1PF3组).Chart5软件分析缺血前,再灌注后20 min、40 min心功能参数,包括: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内压变化最大速率(dp/dtmax)、心率(HR)、冠脉流出量(CF);收集灌注末心脏标本,制备心肌匀浆,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值;电镜观察再灌注末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并拍照.结果 IPC、PF预处理组在心功能恢复及心肌酶指标活力方面均优于I/R组(P<0.01);心肌超微结构损伤减轻.结论 芍药苷预处理对大鼠离体心脏能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苯那普利对离体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苯那普利对离体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Langendorff装置,采用完全停灌复灌的方法制作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将24只SD大鼠随机等分3组:对照组(KH液持续灌注110 min),缺血再灌注组(KH液灌流20 min,停灌30 min,再灌注60 min),苯那普利组(缺血30 min,再灌注60 min,灌注液加入苯那普利10-6mol/L)。观察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情况、血流动力学、光镜下心肌结构改变、心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苯那普利组再灌注60 min内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发生率降低;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改善;光镜可见炎症损伤减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见TNF-α蛋白阳性表达主要在心肌细胞胞浆苯那普利组呈弱阳性;对照组阴性;缺血再灌注组强阳性。结论苯那普利对缺血再灌注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NF-α表达、减轻炎症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清开灵(QKL)注射液对大鼠实验性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清开灵注射液高剂量组(QKL 40 mg/kg)、清开灵注射液低剂量组(QKL 20 mg/kg),每组10只。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40 min、再灌120 min制备心肌I/R损伤模型。检测QKL对I/R损伤大鼠血清中LDH、CK、AST、SOD、MDA、NO含量的影响;同时以TTC染色检测心肌梗死面积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QKL高剂量组及QKL低剂量组大鼠血清中LDH、CK、AST含量明显降低(P<0.05),SOD活性明显升高(P<0.01),MDA及NO含量降低(P<0.01)。QKL高剂量组及QKL低剂量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免疫组化法检测结果显示,QKL高剂量组及QKL低剂量组心肌细胞iNOS表达量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QKL可能通过抑制iNOS,对大鼠心肌I/R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心舒通胶囊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后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0只)、药物组(10只)和假手术组(10只),模型组和药物组大鼠通过心脏前降支结扎与松开的方法制备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心肌缺血30 min,再灌注3 h)。药物组大鼠在模型建立前5天开始每天给予冠心舒通胶囊,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只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各组大鼠在心肌缺血30 min再灌注3 h后,采血离心取上清检测血清中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肌钙蛋白(Tn-T)以及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一氧化氮(NO)等氧化应激分子的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药物组大鼠的CK-MB、LDH、Tn-T、MDA及iNOS水平明显降低,SOD、TNOS和NO水平明显上升(P均<0.05)。结论冠心舒通胶囊可以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与其对抗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促血小板生成素对缺血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初步阐述其作用机制。方法Sprague—Dawlev大鼠48只,分为缺血对照组、缺血促血小板生成素治疗组和假手术组。开胸结扎大鼠心脏冠状动脉前降支45min后恢复再灌注,观察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情况;术后14d检测血流动力学变化和测量心肌梗死面积:术后3d每组各取4只大鼠行凋亡细胞检测。结果缺血促血小板生成素治疗组大鼠冉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肌酸激酶和心肌型肌酸激酶活性和心肌梗死面积也较缺血对照组减小.血流动力学情况则有明显的改善,且凋亡细胞数量也显著的减少。结论促血小板生成素能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心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减少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7.
缺血后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血后处理是指在缺血发生后、长时间的再灌注之前,对心脏进行数次短暂的再灌注/缺血循环的处理方法.与缺血预适应一样,缺血后处理能减轻再灌注后心肌的损伤.由于缺血后处理可在心肌缺血发生后应用,所以比缺血预适应具有更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左旋精氨酸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左旋精氨酸(L-Arg)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保护作用。方法制备家兔MIRI模型,观察L-Arg对血清中和心肌组织中一氧化氮代谢产物(NOP)含量、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及心肌细胞形态学变化的影响。结果L-Arg保护组和非保护组比较,血清及心肌NOP明显升高(P<0.05);心肌LDH显著增高(P<0.05),而血清LDH无明显变化;心肌细胞形态学异常改变明显减轻。结论L-Arg通过提高机体一氧化氮水平而保护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盐酸法舒地尔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是否有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19只,随机分为3组:I/R组、I/R+F组和对照组。用改良的Langendorff灌流装置,用K-H液行主动脉逆行灌流,建立大鼠离体心脏I/R损伤实验模型。I/R组预灌流20 min,停灌45 min,再灌30 min;I/R+F组于再灌注时在灌流液中加入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10 mg/kg);对照组连续灌流95 min。连续记录左心室收缩功能曲线,收集冠脉流出液,检测冠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红蛋白(Mb)漏出量以及心肌细胞内钙、心肌组织一氧化氮(NO)含量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力。结果心肌缺血使冠脉流出量减少,LDH、CK、Mb增加,再灌注后冠脉流出量进一步减少,LDH、CK、Mb进一步增加,同时增加细胞内钙,增加MPO活力,减少NO生成。盐酸法舒地尔逆转再灌注后冠脉流出量减少和LDH、CK和Mb漏出增加,降低细胞内钙、MPO活力,逆转NO生成减少。I/R使左室发展峰压平均值、平均±dp/dtmax均下降,盐酸法舒地尔对左室发展峰压的改变无明显影响,但改善±dp/dtmax降低。结论盐酸法舒地尔对心肌I/R损伤有保护作用,增强I/R引起的"无复流"现象和心肌收缩能力降低的恢复,此作用与逆转NO生成减少、MPO活性增高和细胞内钙超载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亚血红素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通过结扎兔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 建立兔心肌I/R模型,随机分为缺血对照组、I/R组、亚血红素组、维生素C组,每组各10只.结扎冠状动脉60 min后,缺血对照组继续保持缺血状态,I/R、亚血红素、维生素C组恢复血流灌注,亚血红素组于再灌注同时经耳缘静脉给予亚血红素制剂(1 mg/kg),维生素C组于再灌注同时经耳缘静脉给予维生素C(5 mg/kg).4组动物分别于结扎前,结扎后15、30、60 min,缺血对照组结扎后90 min,I/R、亚血红素、维生素C组于再灌注后30 min,经颈静脉抽血3 ml,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 各组于缺血后血清CK、MDA水平持续升高(P<0.01),I/R组恢复血流供应30 min后,二者水平仍继续上升,且明显高于缺血对照组继续保持缺血状态30 min后的水平(P<0.05),而在这个过程中SOD活性逐步下降(P<0.01).亚血红素组于再灌注30 min后CK升高水平明显低于缺血对照组(P<0.01),而MDA水平明显低于再灌注前(P<0.01),同时SOD水平明显回升,维生素C组类似变化不如亚血红素组显著(P<0.05).结论 亚血红素具有清除体内氧自由基,保护心肌细胞,减轻心肌I/R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