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其病理生理过程中有多种生长因子参与,针对各种生长因子的基因治疗是控制再狭窄的有效途径之一,对这些生长因子的了解为再狭窄的有效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细胞生长因子在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军  江一清  刘朝中 《心脏杂志》2000,12(5):407-409
:细胞生长因子能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 ,促进血管内血栓形成 ,在血管成形术后血管再狭窄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与血管壁细胞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皮冠状动脉内球囊扩张成形术 (percutaneoustransluminalcoronaryangioplasty ,PTCA)和支架安置术 (percutaneousintracoronarystentimplantation)是心肌梗死病人梗死心肌恢复血液灌注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 1977年自从Gruentzig[1] 首次于临床开展PT CA术以来 ,实践证明它具有创伤性小、易于实施、缓解症状明显、作用迅速可靠等优点 ,因而得以迅速推广并普及开来 ,并部分取代了旁路移植术 (coro naryarterybyp…  相似文献   

4.
5.
生长因子在PTCA术后再狭窄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长因子在PTCA术后再狭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各种生长因子在再狭窄形成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  相似文献   

6.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酸性分子和碱性分子均有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分裂,增生的作用,对血管内皮细胞亦有丝裂源和趋化作用,并可在体内诱导毛细血管形成;它们在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亦有报道极低剂量的酸性分子有抑制平滑肌细胞增生的作用,这样可能在防止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冠脉支架内再狭窄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易勇  陈玉成  曾智 《心脏杂志》2003,15(6):560-562
支架植入术目前已成为最常用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之一。然而 ,支架内再狭窄亦随之成为介入领域一大难题 ,近年来对其防治进行了大量研究。如药物治疗、药物涂层支架、血管内放疗及基因疗法等 ,本文作者就这些相关进展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8.
作  者  (a)ThaulowE ,JorgensenB(b)JorgensenB ,SimonsenS ,ForfangK ,EndresenK ,ThaulowE标  题  (a)钙拮抗剂对血管成形术病人的临床价值(b)氨氯地平与血管成形术的心肌缺血 :CAPARES的研究结果参考文献  (a)EurHeartJ ,1997,18SupplB :B2 1~ 2 6(b)EurHeartJ ,1999,2 0Suppl:2 85  病  疾 冠状动脉病。目  的 评估氨氯地平对PTCA术后再狭窄率和心绞痛及 /或心肌缺血的影响。研究设计 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随  访  2 0周。病  人  6 35例。治疗方案 氨氯地平 5mg每天一次 ,2周后做血管成形…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的介入治疗 ,尤其是经皮腔内冠脉成形术 (percutaneoustransluminalcoro naryangioplasty ,PTCA)及冠脉内支架术(intracoronarystenting ,ICS)已成为冠心病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 ,但 30 %~ 5 0 %的PTCA术后及 10 %~ 15 %的ICS术后的再狭窄 (restenosis ,RS)率已成为影响冠脉成形术远期疗效的重要因素。冠脉成形术所致的内皮损伤、血栓形成、炎症反应、细胞迁移增殖和血管重塑等与RS关系密切。随着对RS研究的不断深入 ,发现细胞粘附分…  相似文献   

10.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再狭窄严重影响其远期疗效,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owth factor,PDGF)在再狭窄的形成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POGF与PCI术后再狭窄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动脉粥样硬化和再狭窄中平滑肌细胞凋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细胞凋亡调节着人体生理和病理方面的细胞数目的平衡,其对动脉粥样硬化和再狭窄过程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细胞凋亡有多种诱发因素和基因调控机制,其中生长因子是最重要的调节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PTCA术后再狭窄预防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Gruentzig等于20年前首次报道用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治疗冠状动脉狭窄性疾病以来,PTCA作为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一个重要方法,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仅美国1995年接收PTCA病人达80万例,1998年达100万例;在中国,PTCA已普及到市区医院,每年等待接受PTCA的病人近百万例。但PTCA术后血管再狭窄(RS)发生率高达300%~500%,严重影响该治疗手段的疗效。因此研究血管介入治疗后RS的发生机制及防治问题是世界心血管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RS发生机制的大量研究表明,RS发生的主要原因是:(1)以血管平滑肌细胞(SMC)增殖为主的新…  相似文献   

13.
1977年Gruentzig首创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以后,此种介入治疗很快被广泛应用.由于经验的积累、技术的趋于熟练和气囊导管的改进,PTCA的成功率也获得提高。但是成功的PTCA后的管腔再狭窄发生率多年来却无明显变化。所以如何克服再狭窄这一障碍已成为近年来这一领域中人们极为关注的课题。本文仅就PTCA后再狭窄问题进行文献综述。 (一)再狭窄与病变部位、范围的关系成功的PTCA后再狭窄的发生率约25~  相似文献   

14.
冠脉支架植入术后炎症反应与支架内再狭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经皮冠脉支架植入术对血管内膜造成的机械性损伤,以及术后支架作为一种异体物质对血管壁的持续刺激导致血小板和炎症细胞聚集,释放炎症介质、趋化因子、黏附分子和生长因子,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SMC)的迁移和增殖,最终导致支槊内再狭窄。本文就PCI术后炎症反应及其与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防治研究的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防治研究的现状空军杭州疗养院彭章平白菁综述浙江医科大学附属一院朱建华审校1977年9月Gruentzig在瑞士成功地进行了世界上第一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从此开创了介入性心脏病学的新纪元。近年来,随着导管质量的不...  相似文献   

16.
雷帕霉素防治冠状动脉再狭窄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已成为冠心病患者的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但术后 6个月内再狭窄的发生率高达 30 %~ 5 0 % ,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率亦高达 1 0 %~ 2 0 % ,为了克服这一难题 ,学者们进行了各种尝试和研究 ,包括药物疗法和放射疗法。目前看来 ,最为有效并有明确临床应用前景的药物是雷帕霉素 (rapamycin ,RPM )和紫杉醇。本文现就RPM在防治冠状动脉再狭窄中的进展作一扼要综述。1 RPM的一般特性及作用机制RPM于 1 975年由加拿大Ayerst研究所发现。纯净RPM为白色结晶 ,分子式C56H89NO1 4 ,分子量 91 4.2 ,易溶于甲醛…  相似文献   

17.
冠脉内局部给药是延迟和预防冠脉成形术后再狭窄的新方法。通过特殊球囊导管、支架、电离、特殊载体等方法使药物与病变冠脉特异结合,并延长药物在病变冠脉停留的时间。选择合适药物抑制早期激活和阻断最后共同通道是防止再狭窄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经过20余年的发展,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与支架置入术已经成为冠心病的有效治疗方法,但术后再狭窄率仍居高不下.近年的研究表明再狭窄是局部血管受损后的一种修复反应;是多种细胞因子与生长因子介导的局部血管重构;也是一系列基因表达异常引起的血管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19.
20.
近年来一种在冠脉成形术后通过激光球囊导管导入低强度激光,对球囊扩张部位进行局部照射来预防再狭窄的方法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本文就其可能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