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瘢痕疙瘩及肥厚性瘢痕治疗进展概述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熊琳  冉玉平 《中国临床康复》2002,6(20):3076-3077
  相似文献   

2.
张玲  武继祥  张雪  李世荣 《中国临床康复》2005,9(30):135-135,159
目的了解肥厚性瘢痕和瘢痕疙瘩各种治疗方案的进展,寻找适合于成熟瘢痕组织的治疗方法。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肥厚性瘢痕或瘢痕疙瘩的各种疗法及其他药物治疗进行分析,归纳其优点及副作用。结果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这类疾病的主要手段,但单纯切除后的复发率仍很高。结论成熟的瘢痕及瘢痕疙瘩对以上疗法均具有耐受性,寻找适合于成熟瘢痕组织的治疗方法可能是一个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4.
目的了解肥厚性瘢痕和瘢痕疙瘩各种治疗方案的进展,寻找适合于成熟瘢痕组织的治疗方法。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肥厚性瘢痕或瘢痕疙瘩的各种疗法及其他药物治疗进行分析,归纳其优点及副作用。结果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这类疾病的主要手段,但单纯切除后的复发率仍很高。结论成熟的瘢痕及瘢痕疙瘩对以上疗法均具有耐受性,寻找适合于成熟瘢痕组织的治疗方法可能是一个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国内瘢痕疙瘩及肥厚性瘢痕临床治疗试验的质量,为改变和提高临床治疗试验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对1993/2002发表在国内116种医学杂志上的瘢痕疙瘩及肥厚性瘢痕临床治疗试验文献共261篇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RCT)25篇(9.58%),多中心协作3篇(1.15%);RCT中,仅1篇介绍了随机化方法,所有文献均未说明是否盲法;217篇(83.15%)的文献既无纳入标准也无排除标准;疗效标准及疗效评定时间混乱。结论瘢痕疙瘩及肥厚性瘢痕临床治疗试验设计总体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6.
瘢痕是创伤修复过程中的一种必然产物。是由真皮组织过度增生形成的。增生性瘢痕局限于病损区域内,而瘢痕疙瘩常超过原损伤界限。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属于病理性瘢痕,可以出现瘙痒、疼痛等不适症状,影响容貌,甚至发生瘢痕挛缩导致严重的功能障碍。迄今为止。病理性瘢痕的发病机制还不明确,因此治疗困难。手术治疗联合加压治疗、放射治疗及皮损内注射糖皮质激素等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局部疗法是局部的非侵入性治疗。因其方便、无创、痛苦小也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并常与手术治疗或注射治疗联合使用。本文仅就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局部治疗进展作一综述。[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瘢痕疙瘩及肥厚性瘢痕临床治疗试验:10年文献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琳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3):4692-4693
目的:评价国内瘢痕疙瘩及肥厚性瘢痕临床治疗试验的质量,为改变和提高临床治疗试验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对1993/2002发表在国内116种医学杂志上的瘢痕疙瘩及肥厚性瘢痕临床治疗试验文献共26l篇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25篇(9.58%),多中心协作3篇(1.15%);RCT中,仅1篇介绍了随机化方法,所有文献均未说明是否盲法;217篇(83.15%)的文献既无纳入标准也无排除标准;疗效标准及疗效评定时间混乱。结论:瘢痕疙瘩及肥厚性瘢痕临床治疗试验设计总体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8.
增生性瘢痕与瘢痕疙瘩的预防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瘢痕形成是组织创伤修复过程中的产物.然而如果过度增生,形成增生性瘢痕或瘢痕疙瘩,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容貌或导致功能障碍,特别在身体裸露部位,如颜面部、颈部及四肢部,给患者带来严重身心痛苦,甚至造成自卑心理.如何控制和治疗瘢痕的过度增生是目前医学领域,特别是整形外科领域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瘢痕疙瘩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瘢痕疙瘩虽然历史久远 ,但在治疗方面仍然是整形外科的难题之一。由于难以控制其复发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还没有一种非常满意的治疗方法。瘢痕疙瘩是人类所特有的 ,加之目前尚不能制作满意的生物模型 ,使其实验研究工作进展缓慢。就目前所知理论 ,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去除病变 ,并通过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及其胶原的合成、分泌或沉积来预防其复发。其治疗方法有手术、药物注射、放射治疗、激光、硅凝胶、加压及冷冻等多种 ,但单一的治疗方法疗效均不理想 ,目前较统一的主张是多种方法联合应用 ,进行综合治疗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就近年来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多种治疗技术的疗效及适应证;分析和归纳如何合理应用诸多治疗技术于不同类型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5-01/2004-12相关瘢痕治疗的文章,检索词“hypertrophicscars,keloids,Pressuretherapy,Corticosteroidinjection,Siliconegelsheeting,Radiotherapy,Lasertherapy,Cryotherapy”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步审查,纳入标准:①临床随机对照研究。②临床观察报告。排除标准:①综述文献、Meta分析类文献。②重复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39篇有关增生性斑痕或瘢痕疙瘩非手术治疗的文献,21篇符合纳入标准。对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副作用、作用机制进行归纳。资料综合:瘢痕分类包括成熟瘢痕、非成熟瘢痕或前瘢痕、线性增生性瘢痕、广泛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治疗方法有压力治疗、皮质类固醇激素注射治疗、硅胶膜和水凝胶敷料治疗、激光治疗、射线治疗、冷冻治疗、黏性纸带治疗。目前所有预防和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措施都基本相同,而这些措施在创伤愈合后早期应用以预防增生性瘢痕比增生性瘢痕形成后进行治疗反应性要好,杰出的创伤外科修复技术对预防增生性瘢痕非常关键。结论: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不同类型的瘢痕和瘢痕的不同病程需要采用多种治疗方法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1.
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非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多种治疗技术的疗效及适应证;分析和归纳如何合理应用诸多治疗技术于不同类型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95-01/2004-12相关瘢痕治疗的文章,检索词“hypertrophic scars,keloids,Pressure therapy,Corticosteroid injection,Silicone gel sheeting,Radiotherapy,Lasertherapy,Cryotherapy”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步审查,纳入标准:①临床随机对照研究。②临床观察报告。排除标准:①综述文献、Meta分析类文献。②重复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39篇有关增生性斑痕或瘢痕疙瘩非手术治疗的文献,21篇符合纳入标准。对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副作用、作用机制进行归纳。资料综合:瘢痕分类包括成熟瘢痕、非成熟瘢痕或前瘢痕、线性增生性瘢痕、广泛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治疗方法有压力治疗、皮质类固醇激素注射治疗、硅胶膜和水凝胶敷料治疗、激光治疗、射线治疗、冷冻治疗、黏性纸带治疗。目前所有预防和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措施都基本相同,而这些措施在创伤愈合后早期应用以预防增生性瘢痕比增生性瘢痕形成后进行治疗反应性要好,杰出的创伤外科修复技术对预防增生性瘢痕非常关键。结论: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不同类型的瘢痕和瘢痕的不同病程需要采用多种治疗方法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提高瘢痕疙瘩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综合疗法,即手术切除后放疗,局部注射去炎松,外肜疤痕贴及局部压迫,结果:治疗61例,经1-5年随访,49例治愈,12例复发,优于单独一种方法。结论:采用综合治疗法治疗瘢痕疙瘩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肥厚性瘢痕的基因表达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肥厚性瘢痕是影响烧伤和创伤后患者康复的一大难题,其发病机制至今仍不清楚。肥厚性瘢痕Ⅰ、Ⅲ型胶原基因表达明显增高,可能是其形成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肥厚性瘢痕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降低,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表达增高,可能是胶原降解减少,瘢痕形成的另一重要原因。生长因子在瘢痕的形成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转化生长因子β、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白介素1和白介素15在瘢痕中的高表达,与瘢痕的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肥厚性瘢痕的基因表达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肥厚性瘢痕是影响烧伤和创伤后患康复的一大难题,其发病机制至今仍不清楚。肥厚性瘢痕Ⅰ、Ⅲ型胶原基因表达明显增高,可能是其形成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肥厚性瘢痕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降低,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表达增高,可能是胶原降解减少,瘢痕形成的另一重要原因。生长因子在瘢痕的形成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转化生长因子β、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白介素1和白介素15在瘢痕中的高表达,与瘢痕的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16.
1997年8月~2000年8月,用曲安缩松混悬液局部注射治疗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患者42例,并对其中的28例进行了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瘢痕局部痛痒消失,颜色减淡,瘢痕缩小,变软变平,疗效较好,患者满意。1 对象与方法42例患者中,男15例,女27例;年龄7~68岁,瘢痕形成时间3个月~10年;病变部位:胸前区19例,上肢8例,背部5例,下肢3例,头面部3例,足背部1例,乳突区1例,会阴部1例,手指1例;病灶范围最大3 cm×4 cm、最小0.5 cm×0.5 cm,突出皮面3~5 mm。病因:小皮肤伤口破溃愈合22例,手术创口10例,无明显原因者10例。…  相似文献   

17.
肥厚性心肌病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富山  吴荣东 《临床荟萃》1996,11(11):502-504
肥厚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HCM)是心源性猝死的高危因素之一。随着电生理学及分子生物学进展,对HCM有了许多新的认识,从而为HCM的防治开辟了新的途径。 1 一般措施 剧烈活动可使左室负荷增加,心肌肥厚加重,因此应限制HCM患者过度活动。另外,活动使交感神经紧张性增高,儿茶酚胺分泌增加,患者易出现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及左室流出道梗阻加重。即使是无症状的HCM患者,也应避免剧烈活动。二尖瓣返流损伤心内膜,且流出道梗阻提供了感染的基础,感染性心内膜炎又使HCM加重,应预防性使用抗生素。HCM舒张机能障碍,左心充盈压增高导致左房肥大,易出现房颤,从而形成血栓及血栓栓塞。为减少潜在的栓塞,抗凝治疗及房颤转复窦律也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18.
瘢痕疙瘩是皮肤受到创伤后局部胶原超常增生与沉积形成的团块,并不断扩大,多伴有明显的疼痛、瘙痒症状。目前对瘢痕疙瘩单纯手术切除极易复发,且由于手术刺激可使病变进一步扩展;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局部注射痛苦较大,长期使用还存在多种副作用;采用单纯在瘢痕皮肤表面擦抹药物疗效不明显。超声波可软化瘢痕组织,促进药物渗透,治疗见效快,无疼痛不适,无侵入性,无电刺激现象,无灼伤,操作简便,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耳部瘢痕疙瘩多种外科手术方法结合辅助疗法的治疗效果,摸索一套以外科手术为主的个性化的综合治疗体系。方法:选择2002-01/2004-07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整形外科医院瘢痕中心收治耳部瘢痕疙瘩患者40例56耳,男9例,女31例;年龄8~60岁,平均30.17岁;发病时间1~15年;单耳24例,双耳16例;发病原因:穿耳孔28例,创伤4例,耳部手术5例,局部破溃感染2例,无诱因1例;瘢痕疙瘩0.7cm×0.7cm×0.5cm~10cm×5cm×3cm;球形、哑铃状或葫芦状等形状不一,边界清楚,部分伴有疼痛、瘙痒。根据耳部瘢痕疙瘩的大小、位置、浸润范围、与耳郭及周围器官的关系,实施不同的手术方案,手术方法遵循无张力缝合,局部无继发畸形以及保持良好的耳郭形态的原则。①直径<1cm的瘢痕疙瘩,采用完全切除,直接拉拢缝合。②直径>1cm的瘢痕疙瘩,切除后直接缝合后张力较大,多采用局部旋转皮瓣或推进皮瓣修复。③巨大瘢痕疙瘩,采用瘢痕疙瘩部分切除或保留瘢痕表皮的瘢痕组织摘除法。④术后第1天开始进行电子线照射,连续3d,1次/d,5Gy/次,总剂量为15Gy。伤口拆线后2周局部外用瘢痕敌(施乐辉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538)持续贴敷,维持3~6个月,适度加压。⑤长期随访,加强患者自我管理意识,并对有复发倾向者及时治疗。局部注射激素类抗瘢痕药物,曲安奈德 透明质酸酶 20g/L利多卡因注射液瘢痕内注射,混合液具体配方及用法:曲安奈德40mg,透明质酸酶500U,20g/L利多卡因注射液1mL瘢痕内均匀注射,每次用量视瘢痕疙瘩体积适当调整,1次/周,4周后将混合液用利多卡因稀释1倍,1次/2周注射,以后视瘢痕疙瘩消退情况逐渐撤药。结果:纳入患者4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术后随访1年以上,除1例复发,3例有复发倾向者(及时采用局部激素注射等非手术方法治疗后有效),其余均未见复发,且无明显的瘢痕增生,耳郭和耳垂的外形满意。结论:耳部瘢痕疙瘩采用个性化的综合治疗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地治疗瘢痕疙瘩,降低复发率,而且能够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容貌。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手术切除联合术后放疗和术中A型肉毒素局部注射治疗瘢痕疙瘩的有效性和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患者的随访资料,其中35例采用手术切除联合术后放疗,手术切口拆线后1 ~ 3 d内行放射治疗,每周照射3次,每次3 Gy,总剂量21 Gy.10例采用手术切除联合A型肉毒素局部注射治疗,术中在手术切口局部皮下注射A 型肉毒素,5 U/点,间隔1 cm,总量不超过100 U/人.通过临床观察和定期随访记录治疗疗效、毒性反应.结果:35例患者行术后放射治疗后,治愈25例,治愈率为71.4%;有效7例,有效率为20.0%;无效3例,复发率为8.6%.总有效率为91.4%.放疗相关的急性毒性反应主要为皮肤红斑、色素沉着、色素减退等.10例患者行术后A型肉毒素注射治疗后,治愈7例,治愈率为70.0%;有效2例,有效率为20.0%;无效1例,复发率为10%.术后无感染,无延期愈合,无皮肤红斑、色素沉着等并发症.结论:术后浅层X线放射治疗是预防瘢痕疙瘩复发的有效方法,毒性反应轻,术中A型肉毒素局部注射治疗安全,有很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