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分析基层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我院药品管理原始数据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9年在2008年基础上,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频度增加,总零售金额和日治疗费用上升,使用频度居前3位的是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个别药品使用频度的起伏变化较大。结论: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但还需进一步加强管理,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秭归县人民医院为例,调查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成效,为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专项整治工作前后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结果:经过专项整治活动,该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分别下降15.72%和29.20%,I类切口手术预防抗菌药物使用比例下降至55.30%,病原学试验送检率为56.70%。结论:抗菌药物整治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但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还需改进。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本院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1250份病例进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统计,并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分析调查结果。结果:本院抗菌药物使用频率最高的依次为头孢菌素类、林可霉素类、喹诺酮类、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磺胺类;各科室抗菌药物联合使用情况十分普遍,三线药物头孢甲肟针和头孢孟多酯针使用频率在前5名内。结论:本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基本合理,但是还存在联合用药使用频率过高、三线药物使用不够慎重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门诊处方中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情况,促进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时更加合理.方法:随机抽查本院2011年5月至2011年7月的临床门诊处方1085张,对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结果:调查发现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率为39.26%,单一应用抗菌药物占总含抗菌药物处方数的80.98%,两种抗菌药物同时使用的占总含抗菌药物处方的17.6%,三种抗菌药物同时使用的占总含抗菌药物处方的0.14%;服药途径口服的抗菌药物占总处方的72.76%,进行注射给药的抗菌药物占处方的10 56%,通过外用方法治疗的抗菌药物占总处方的16.66%.结论:本院临床使用抗菌药物基本合理,但在用法用量、药物联用、品种选择、以及注射剂的溶媒选择和对喹诺酮类的药物使用上还存在一些问题,要进一步通过学习等方法加强对处方的质量进行干预,使临床患者在使用抗菌药物时更能保证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并分析抗菌药物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8年7月-2010年7月出院病历246份,调查我院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并分析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果246例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者共176例,占71.5%,其中抗菌药物用药种类包括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等6大类24个品种。其中以头孢菌素类应用最多,所用具体药物包括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替安等;其次是青霉素类。排第三的是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应用最少者为多肽类。结论总体上我院抗菌药物应用较为合理,但仍有一些问题,如抗菌药物应用过多、存在药物滥用现象、过多应用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频繁变更抗菌药物等,还需要进一步规范管理、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监督,以更合理有效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肾内科住院患者抗生素临床使用情况。方法:抽取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在浙江省嘉兴市第二医院肾内科进行住院治疗的76例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性别、年龄、抗生素的使用频率、使用时间、使用方式、给药途径。结果:抗生素使用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头孢类、喹诺酮类和其他类。76例感染患者中,合理使用抗生素的62例,占81.57%;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14例,占18.43%。结论:合理使用抗生素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肾内科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符合用药原则。同时应加强医护人员对抗菌药物的培训,规范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儿科门诊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儿科门诊收集的29500张处方,统计抗菌药物处方,并对使用的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我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率42.82%,抗菌药物单独使用率92.45%,静脉给药率32.92%。共研究了6类抗菌药物,以头孢菌素类和复合制剂居最多,占62.33%;其次为大环内酯类,占26.33%;青霉素类和复合制剂,占10.77%。联用抗菌药物,占3.23%,存在不合理用药的现象。结论:我院门诊儿科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符合抗菌原则,但仍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前后医院抗菌药物管理与使用情况。方法:对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近1年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后,针对抗感染科室的监管、I类切口手术用药监管、抗生素处方和医嘱实施网络监管、强化抗生素合理使用学习,对比开展活动前后的情况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后医院抗菌药物管理与使用较活动前更加规范,抗生素使用更加科学,降低了患者住院费用,缩短了住院时间,明显提高了患者满意度。结论: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能有效促使抗生素的规范化管理与使用,提高患者和医生对滥用抗生素的重视,使抗生素的使用更加经济、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纵向追踪调查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情况。方法 分别对1998年3月及2001年3月我院12个手术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并予以合理性分析。结果 抗菌药物使用率1998年为75.53%,2001年为82.03%,从抗菌药物使用目的分析:治疗:1998年占47.97%,2001年占27.86%。预防:1998年49.41%,2001年70.12%,盲目:1998年2.62%,2001年2.02%。使用合理性分析:合理、基本合理;1998年90.64%,2001年87.70%。抗菌药物使用种类:前四类两年均相同,依次为:头孢类、喹诺酮类、青霉素类及硝咪唑类。医院感染发生率:1998年3.73%,2001年4.84%。结论 我院手术科室抗菌药物使用率仍高于卫生部要求,搞好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妇产科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随机抽取浙江省文成县人民医院2013年6月干预前的出院病例和2013年10月干预后的出院病例,运用回顾性调查分析,观察干预前后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情况。结果:干预后患者的预防用药情况和平均用药时间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干预后患者的微生物送检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5);干预后患者的合理情况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加强对医务人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知识的宣传,强化管理,通过临床干预等手段,可有效促进妇产科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我院Ⅰ类清洁切口手术病历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抽取我院2011年1月-8月Ⅰ类切口手术病历120份,对抗菌药物使用百分率、抗菌药物选用情况、术前预防用药方法、术后用药方法等进行分析。结果:我院Ⅰ类切口手术病历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O%。抗菌药物选用不合理的64例,占53.3%,不合理选用药物以氨曲南、头孢米诺、头孢派酮舒巴坦为主。术前预防用药时间不舍理的41例,占34.2%,表现为手术结束时给予抗菌药物。术后预防用药时间过长的109例,占89%,最长达10天。结论:我院Ⅰ类清洁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存在选药混乱、高档,术前用药时间不规范,术后用药时间过长等问题。医院应加大对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抗茵药物使用的管理力度,确保卫生部文件的落实执行,确保抗茵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和分析我院呼吸内科在抗菌药物方面的使用情况,提出合理化的使用和管理方案。方法:对我院568例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杏研究,掌握抗菌类药物使用情况。结果:我院呼吸内科门诊在治疗患者感染疾病时,对抗菌类药物的使用率接近100%,主要的抗菌类药物有: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等。结论: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抗菌类药物的管理,应针对患者状况制定合理化的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医院抗菌药物分线管理后使用情况。方法:对抗菌药物分线管理后的用药金额、用药频度、日均用药金额、药物利用指数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院2005—2007年抗菌药物使用品种数逐年略有减少,销售金额2006年较2005年降低了3.27%,2007年与2006年基本持平;各年度DDDS排名前10位的抗菌药物以口服给药为主,均为一线抗菌药物,大部分为同类药品中具代表性的品种。结论:抗菌药物的使用比较规范,符合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原则,用药频度以第一线抗菌药物为主,品种以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居多,喹诺酮类居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成用现状,并进行分析其使用的合理性,旨在为临床用药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依据全院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住院患者处方用药情况,统计分析所用抗菌药物的种类、金额、剂量及用药天数。结果:住院患者所用抗菌药物共计85种,用药金额占总用药金额的32.08%,使用频度最高的是头孢菌素类。结论:头孢菌素类使用尚存在不合理之处,其它类使用基本合理。了解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某二甲医院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者应用的抗菌药物,依据《抗菌药物指导原则》和《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与治疗指南》评价其合理性。方法:采用病例回顾法,对某二甲医院2009年度收治的10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抗生素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主要应用的抗菌药物前3位是: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静脉注射为主,占68.87%。结论:基本符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但给药途径和联合用药上仍有不足之处,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门诊西药房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用药不合理情况。方法:随机抽选2019年3~6月门诊收治4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用药不合理情况,制定对应管理措施;随机抽取2019年7~10月的400例为实施后,观察实施前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和用药合理性。结果: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占比较高,达30%~50%;加强合理用药管理后,抗菌药物使用率明显降低(P0.05),不合理使用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门诊西药房的抗菌药物多以头孢菌素类较常见,分析抗菌药物使用存在的问题,加强合理用药后,抗菌药物使用率明显降低,合理用药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一汽总医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选取2014年一汽总医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使用的抗菌药物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对抗菌药物科室分布、联用情况、抗菌药物给药时机、用药疗程和预防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22.0%,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患者主要分布于眼科和骨科,构成比分别为36.9%、34.8%;给药时机主要集中于术前0.5~2 h,有316例,占94.9%;24 h内停药的有203例,占61%;品种选择以头孢替唑和头孢唑啉为主。结论一汽总医院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湖北省随州市中心医院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及存在问题。方法:抽取2011年1月1日-4月1日期间手术病历1569份,对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1)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7.90%;(2)用药频次最高的依次为第2代头孢菌素、青霉素类与第3代头孢菌素;(3)用药时间(例平均用药天数);Ⅰ类切口为3.4d,Ⅱ类切口为5.3d,Ⅲ类切121为9.8d,(4)用药时机:术前大于2h用药17.00%,2h内用药40.30%,术后用药42.70%。结论:我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作用率高,药物选择、联合应用、用药时机、用药时间、用法用量等方面不合理、不科学的情况比较普通,需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我院产科抗茵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本院产科360;g产妇为研究对象,记录每位产妇抗生素使用情况,分析我院产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360名产妇中,应用抗生素治疗的有329名,抗生素使用率为91.4%(329/360):联合应用抗生素的有291名,联合应用抗生素率为88.4%(291/329)。本次研究产科抗茵药物种类主要是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以及硝基咪唑类等。,结论:我院产科抗菌药物的应用率较高,严格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可以有效预防感染,对于一些严重感染,可以联合应用抗菌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我院围手术期间抗菌药物应用现状及合理性情况。方法:2009.6.21~12.21出院的200例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100%,其中应用合理89例约占44.5%、基本合理74例约占37%、应用不合理37例约占18.5%。结论:仍存在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不合理现象。因此,应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促进预防用药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