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重庆市城市拓展区儿童乳牙龋病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重庆市大学城曾家拓展区1164名4~6岁儿童进行乳牙龋齿流行病学检查。结果调查的1164名儿童中患龋535名,共发现龋齿2148颗,受检者龋均为1.84,患龋率为45.96%;患龋者龋均为4.01,其中龋均在5~10颗的儿童有174名,龋均达10~20颗的儿童有42名。患龋率与龋均未见性别差异。治疗率和充填率极低,据统计仅有26名儿童曾经接受过龋齿治疗,占本次调查人数的2.23%。后牙患龋率较前牙患龋率高,上颌患龋率较下颌患龋率高出15.46%,其中,龋坏率最高的是下颌Ⅳ(26.67%),其次为上颌Ⅱ(14.99%),龋坏率排第3的是上颌Ⅰ(14.90%),龋坏率排第4的是上颌Ⅴ(14.82%),所有牙位中龋齿率最低的是下颌Ⅱ(0.76%)。随年龄增加,患龋率、龋均升高。结论乳牙龋齿治疗率和充填率极低,与幼儿监护人的口腔健康意识、喂养习惯有关。  相似文献   

2.
符云 《医学新知杂志》2013,23(2):114-115
目的 了解河源市学龄前儿童龋病发病情况,为龋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2012年对全市幼儿园进行一次健康体检,由专业的口腔医师对儿童患龋情况进行普查.结果 78所幼儿园共有20320名3~6岁儿童,平均患龋率为55%,3~岁组为32%,5~6岁组为79%,患龋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乳牙龋齿的牙位分布:上颌乳中切牙患龋率最高(23.6%),下颌乳中切牙患龋率最低(2.1%).结论 河源市学龄前儿童的患龋率在全国处于较高水平.有必要加强卫生宣教,提高被保健人员及家长的口腔保健意识,培养幼儿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降低龋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常德市1195名中小学生龋病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常德市7~17岁的中小学生龋病现状,为进一步开展预防工作提供指导.方法参照世界卫生组织关于龋病、牙周病的调查标准对常德市某些中小学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受检中小学生患龋率为47.19%,其中7、9岁年龄组患龋率、显著性龋均较高龋齿充填率为3.66%;乳牙龋以上、下颌Ⅳ、V最多,下颌多于上颌,恒牙;龋以上、下颌6最多,亦是下颌多于上颌.结论普及防龋知识,降低患龋率,提高充填率是我市龋病防止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长沙市开福区2~4岁儿童龋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长沙市开福区学龄前儿童乳牙患龋状况.方法:按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的要求,对长沙市开福区5所幼儿园的459名2~4岁儿童进行口腔检查,调查患龋率和龋均等指标,结果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459名受检者中,乳牙患龋率和龋均分别为39.65%和1.32;随着年龄的增长,患龋率、龋均和龋面均逐渐增加,各年龄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以上颌乳中切牙和下颌第二乳磨牙患龋率较高.龋齿充填构成比为7.57%,随着年龄的增长,龋齿充填构成比逐渐增加.婴幼儿龋患病率为17.21%,男性17.90%,女性16.34%,二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长沙市开福区学龄前儿童乳牙患龋较早,充填率较低,应加强对学龄前儿童龋病的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桂林市小学生第一恒磨牙患龋情况,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桂林市6所小学8~11岁的1428名小学生,对其进行第一恒磨牙龋病患病率的调查.结果:桂林市小学生1428人,龋患率23.74%,龋患率男生女生无差异,年龄间的比较也无差异.龋病好发牙位,下颌磨牙明显高于上颌磨牙(P<0.01).结论:桂林市8~11岁小学生六龄牙龋患状况严峻,患龋率较高,应加强对第一恒磨牙龋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中小学生龋齿患病及防治情况。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 ,对包头市青山区 2 556名中小学生龋病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本地区中小学生龋患率 35.17% ,龋均 0 .82 ;市区学生龋患率 ( 37.2 4 % )和龋均 ( 0 .87)高于城乡结合部学生龋患率 ( 33.10 % )和龋均 ( 0 .77) ,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5)。乳牙龋患率 9岁达高峰 ,以后随年龄增长下降 ,恒牙龋患率随年龄增长逐渐上升。市区学生乳牙龋齿好发部位为 V牙和 IV牙 ,恒牙为 6牙和 7牙。恒牙龋补率市区学生为33.50 % ,城乡结合部学生为 2 0 .94 % ,差异有显著性 ( P <0 .0 5)。结论 :预防龋齿的重点应放在城市 ,从 3岁抓起以第一、二磨牙为主 ,治疗重点放在城乡结合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儿童乳牙患龋的流行状况,指导临床预防及治疗。方法:随机抽取291例患儿,男154例,女137例,记录每个牙齿的龋失补乳齿数及龋均,同时对家长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对乳牙的患龋状况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乳磨牙随年龄的增长龋患率呈上升趋势,下颌乳磨牙龋患率高于上颌乳磨牙,下颌前牙患龋率较低,各年龄组面患龋率均最高,平均39.97%,舌腭面患龋率均最低,平均4.48%。乳牙龋齿比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减小,充填率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升高,平均18.31%。结论:被调查患儿乳牙龋坏程度严重,充填率低,应引起家长及社会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由于龋齿已被认为是儿童最普遍的慢性疾病之一,通过了解学龄前儿童龋患状况,进一步探讨儿童的口腔保健及龋齿防治工作的重点.方法:按WHO龋齿检查诊断标准进行调查,由检查者提问并记录.结果:本幼儿园儿童龋患率为54.29%.龋均数为3.12.女童与男童相比较高.不同年龄的学龄前儿童患龋率随年龄的增大而升高.下颌第一、二乳磨牙患龋齿最多,其次为上颌中切牙及上颌第一、二乳磨牙,下颌侧切牙、下颌中切牙及乳尖牙最低.结论: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相应的口腔卫生保健措施却没有及时跟上.预防乳牙龋齿发病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儿童要有良好的口腔卫生和饮食习惯,家长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是关键.  相似文献   

9.
陈敏  陈丽玉 《吉林医学》2011,(5):914-915
目的:为掌握承担医疗卫生服务的社区内小学生的龋病防治状况,更好地开展儿童口腔卫生社区服务。方法:采用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的调查方案的标准,对汕头市龙湖区新津街道所属三所小学的学生进行龋病调查。结果:小学生乳牙总龋患率为62.26%,恒牙总龋患率为13.50%,其中第一恒磨牙龋患率最高,12~13岁受检学生863人中有178人第一恒磨牙龋坏,龋患率达20.6%;男女生总龋患率没有显著差别,而恒牙龋患率则女生高于男生,有显著差别;乳牙恒牙龋齿总数9504颗,充填牙数291颗,占3.06%;恒牙龋齿牙数1042颗,充填牙数151颗,充填率为14.49%,乳牙充填率更低。结论:我区小学生龋病发病率高,在小学阶段,尤应高度重视第一恒磨牙龋病的防治;我区小学生龋齿充填率距2000年我国口腔保健规划目标中龋齿充填率要达到40%~50%的要求相差很远,今后要在小学生中推广使用各种含氟牙膏以及含氟溶液漱口,推广第一恒磨牙窝沟封闭预防龋齿;要让患龋儿童及时得到充填治疗,提高龋齿充填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颌面部放射治疗后牙体放射性龋坏的预防与治疗。方法选择53例患龋病患者269颗患牙,分为两组,实验组26例患者颌面部放射治疗后一年,龋坏牙数136颗,接受口腔卫生宣教,牙周洁治,牙面进行酪蛋白磷酸多肽钙磷复合体和氟化物局部涂布,3个月复诊1次,根据菌斑指数情况行超声波龈上洁治术,口服生津中药6个月,充填已发生龋坏。对照组患者27例未经放疗,龋坏牙数133颗,洁治术后对龋坏牙齿进行牙体充填治疗,观察随访12个月后两组患者患龋率和继发龋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患龋率32.00%,对照组患龋率33.33%,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继发龋发生率9.84%,对照组患者继发龋发生率9.77%,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序列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放射性龋坏。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云南省某康复学校残疾儿童乳牙龋病的流行情况,为制定防治计划提供依据。方法:对云南省某康复学校1~6岁152名学生进行口腔检查,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6岁残疾儿童总患龋率61.18%、龋均2.99、充填率0.44%;其中男生患龋率为63.22%,女生患龋率为58.46%;听力残疾儿童患龋率为62.38%,智力残疾儿童患龋率为46.67%,孤独症儿童患龋率为64.29%,不同类型残疾的男女儿童间,乳牙患龋率、龋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牙位患龋率最高的是下颌第二乳磨牙,其次是上颌乳中切牙,最低的是下颌乳侧切牙;配合差的儿童占10.52%。结论:残疾儿童的患龋率高,充填率低,患龋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2~3岁是儿童预防龋齿的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泸州市龙马潭区学龄前儿童乳牙龋病现状,为该区开展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该区12所幼儿园抽取1 564名学龄前儿童进行全口龋病调查,统计乳牙患龋率、龋均、患龋牙位分布。结果 1 564名学龄前儿童乳牙患龋率为36.83%,患龋者龋均为3.87。男女患龋率分别为35.86%和37.82%,患龋者龋均分别为3.61和4.12,男女患龋率和龋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4、5、6岁学龄前儿童患龋率分别为12.70%、25.50%、53.39%、57.38%,差异显著(P〈0.05),但患龋者龋均分别为3.00、3.42、4.19、3.97,差异不显著(P〉0.05)。下颌乳磨牙高于上颌乳磨牙,上颌乳前牙高于下颌乳前牙。结论泸州市龙马潭区学龄前儿童的口腔健康状况不太乐观,应加强口腔健康教育,提高口腔保健意识和口腔健康行为,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农村12岁以下儿童龋齿患病情况,为农村12岁以下儿重龋齿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鱼台、曲阜两个县区12岁以下儿童1432名,男1031名,女401名。对于所检查的托儿所、幼儿园、学校各随机抽取2个班级的学生进行检查,年龄以调查日期为准。龋病检查标准按照全国第二次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方案进行,采用口镜、探针和镊子在自然光下进行视诊和探诊.结果:儿童乳牙龋患病率、龋均随儿童年龄增大而升高,7岁组达到87.12%和4.7,以后又随乳恒牙替换而逐渐下降。男女儿童患龋率基本一致。下颌乳牙患龋率高于上颌,下颌Ⅴ、Ⅳ的发病率最高,下颌Ⅰ、Ⅱ的发病率最低。乳牙龋患病率、龋均较以前有所下降,但乳牙龋充填率同时有所下降.结论:儿童口腔保健知识得到较好普及,但仍需不断提高乳牙龋的充填率.  相似文献   

14.
孙仲楠  陈艳红  李亮 《黑龙江医学》2005,29(12):960-960
1当前学龄前儿童乳牙龋病概况我国学龄前儿童乳牙患龋率很高(70%以上,龋均为4颗以上),并且有上升趋势,最高的省份为辽宁,患龋率高达89·49%,龋均6·77%;最低为四川省患龋率为60·60%,龋均为2·72%;以及乡村高于城市的发展趋势,例如上海市农村患龋率高达92·65%,龋均7·36%,而城市内分别为71·13%及龋均为3·14%,城乡差异高出20%,并多出3颗龋齿。有6个省市情况相似,只有5个省市仍然为城市高于农村。男女性别差异不明显,龋失补构成比为95%以上龋齿未有任何治疗,充填率不足4%,其中充填率最高的城市为北京(11·26%),最低为浙江省仅为1·14%。这…  相似文献   

15.
乳牙龋好发牙的探讨张淑英,余叔达关键词:龋齿;牙,乳;卫生教育,牙科在乳牙列中,历来认为患龋最多的牙是下颌第二乳磨牙,其次是上颌第二乳磨牙,以后依次为:第一乳磨牙、乳上前牙、乳下前牙。[1]我们于1993年2~6月调查了鞍钢三所幼儿园814名3~6岁...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百色市5岁儿童乳牙患龋状况,为开展防治工作、制定治疗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调查百色市4所幼儿园338名5岁儿童的乳牙患龋情况,用龋失补乳齿(dmft)均值记录患龋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百色市儿童乳牙患龋率为86.09%,龋均为6.51。患牙充填率为2.92%。乳牙患龋率最高的是双侧上颌乳中切牙。结论百色市5岁儿童患龋率高于1995年全国平均水平,乳牙龋坏充填率低。乳牙患龋率最高的是双侧上颌乳中切牙。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下颌第三磨牙导致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邻面龋坏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因下颌第三磨牙不适而就诊的患者250例,运用锥形束CT分析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邻面龋的患病率。探究年龄、下颌第三磨牙阻生角度及深度、第二和第三磨牙接触位点与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邻面龋坏的相关性。结果下颌第二磨牙的远中邻面龋的患病率为52%。>38岁年龄组的第二磨牙远中邻面龋坏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组别(P<0.05);下颌第三磨牙阻生角度为40°~70°时,第二磨牙远中邻面龋坏发生率最高(P<0.05);下颌第三磨牙与第二磨牙接触点位于釉牙骨质界处第二磨牙龋坏的发生率高于其他组别(P<0.05)。结论患者年龄较大时,下颌第三磨牙阻生角度为40°~70°且接触点位于釉牙骨质界时,第二磨牙远中更易发生龋坏,建议尽早拔除阻生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我国东部地区儿童3~5岁期间乳牙龋病的流行现况和变化趋势,为改善儿童口腔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我国东部地区北京、上海、广东三省(市)2010年新入园的3岁儿童建立了乳牙龋病监测队列(n=896),连续3年检查队列儿童牙齿状况。结果  本队列随访率为79.8% (n=715)。715名儿童3岁、4岁、5岁时患龋率分别为41.4%、55.0%、63.9%,患龋率逐年增加(Z=-8.535,P<0.05);龋均分别为1.76、2.54、3.31,年均增加0.78颗(F=33.886,P<0.05),每年的显著性龋均指数(significant caries indices,SiC)分别是当年整体龋均的2.9倍、2.6倍、2.4倍。3~4岁、4~5岁龋齿年发病率分别为43.6%、46.9%,2年累积发病率为62.7%。农村儿童累积发病率大于城市儿童(P<0.05),基线患龋儿童2年累积发病率大于无龋儿童(P<0.05)。上颌中切牙、下颌乳磨牙的患病率和发病率均较高。结论  东部地区儿童3~5岁期间患龋率高,发病率高,一级预防应从喂养早期开始;应针对无龋儿童、高患龋水平区域、高患龋水平个体、好发牙位进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中原镇华侨中学652名13~19岁中学生龋齿患病情况及病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是患龋率为66.26%,受检者龋均1.53.患者龋均2.31。女生患龋率显著高于男生。恒龋好发部位为下颌两侧,其中六龄牙龋齿占龋牙总数的74.70%。龋齿的患病因素分析发现,龋齿患病率与刷牙方式和次数,睡前吃零食习惯,锻练身体情况,家庭成员患龋情况有密切的关系。据此提出要提倡早晚刷牙,睡前不吃零食和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等,以提高防龋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邻面龋的状况,进一步了解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2月1日至2014年3月1日来我院口腔科治疗的246例(468颗牙)患者,观察所有患者出现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邻面龋的情况,根据年龄进行分组,>31岁者为A组123例,共234颗牙,≤31岁者为B组123例,共234颗牙。A组中男性145颗,女性89颗,左侧119颗,右侧115颗。B组中男性134颗,女性90颗,左侧123颗,右侧111颗。观察两组患者导致龋坏的因素。结果 A组234颗牙中患龋数175颗(74.79%),阻生齿数目135颗,B组234颗牙中患龋数115颗(47.01%),阻生齿数目79颗,两组患者第二磨牙远中邻面龋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A组234颗牙中年龄31~41岁者115颗,患龋数34颗,患龋率为29.57%,≥41岁者的119颗牙中患龋数57颗,患龋率为47.9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B组21~31岁者的118颗牙中患龋数38颗,患龋率为32.20%,<21岁者116颗牙中患龋数38颗,患龋率为32.7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46例患者中108例对口腔卫生要求高,发生下颌第二磨牙中邻面龋的概率为11.11%(12/108),138例对卫生要求不高者发生下颌第二磨牙中邻面龋的概率为31.88%(44/138),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邻面龋与第三磨牙的位置有关,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邻面龋与年龄有关,且男女比例略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